戒台寺

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台寺。

戒台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中國北方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別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經幢、戒壇等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

2014年12月18日,北京門頭溝區責令古寺景區撤除違規功德箱。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戒台寺美麗的風景 戒台寺美麗的風景

據戒台寺內現存碑記及參閱有關文獻得知,寺前身為 創建於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慧聚寺”,是當時以戒行見稱的智周禪師隱跡之地。

遼代道宗清寧年間,一位名震中外被譽為“鍾普賢之靈,孕凡夫之體”的高僧法均和尚來隱此山。法均於遼鹹雍五年(1069年)冬奉詔佐綠金台松務,他於寺左創建了一座菩薩戒壇,廣度四眾,日度數千年,當時不僅遼國管轄下的民眾來此,南方宋土之人來此受戒的也很多。

元代此寺高僧是月泉長老。有碑記《大都馬鞍山慧聚寺月泉新公長老塔並序》,為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立,文中對月泉重新修葺該寺的情況有這樣記載“因茲雲山改色,鐘鼓樓新音,內外雍容,遐邇善末,三五載增修產業,開拓山林,破垣頹屋,無非濟楚”。元末,寺內殿堂及戒壇毀於兵燹。

明代宣德年間,司禮太監阮簡等以皇帝所賜金幣“僦工購材,做正殿奉三世佛,左右列十六大阿羅漢,外做四天王殿,左做迦藍殿,右做祖師殿,東西有廡,外廡做演論之堂,居僧之齋、庖、庫廩,糜不具備,外建三門,環以垣。”這次重修工程,是由知幻大師親自主掌的,始自宣德九年(1434年),完成於正統五年(1440年),竣工後由司禮太監王振奏請更名,英宗皇帝賜額“萬壽禪寺”。

清代此寺著名高僧是紫哲公,從康熙年起住此寺四十餘年。從文獻記載上末見清代對此寺有重大修葺記錄,僅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恭親王出資將羅漢堂、千佛閣及北宮(牡丹院)略事修葺。另外,從碑記中可知有許多民間組織起來的“會”,如“地藏會”、“三元大悲會”、“大悲隨心經會”、“廣益米會”、“五顯財神聖會”等等,紛紛在寺內空地建一些小殿,如財神殿、娘娘殿、老爺殿、地藏殿等,使得這座佛寺中出現一些非佛教之殿。

1949年以後戒台寺停止了佛事活動,由北京市園林局經營管理,並開闢為公園。1966年以後,因修理天壇齋宮需用木料,拆除了千佛閣,寺內佛像大部分也於文革期間被毀。80年代以來,該寺經過大修再次開放,並由北京雕塑工廠重新塑了若干佛像。

戒台寺於1957年10月28日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中國佛教協會選派僧人進駐。

建築布局

戒台寺 戒台寺

寺院坐西朝東,中軸線上依次排列山門殿、鐘鼓二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閣(遺址)、觀音殿和戒台殿。其中戒台是中心建築。殿宇依山而築。

寺院建築格局獨特,主要寺院殿堂坐西朝東,中軸線直指距離70公里的北京城,建築樣式基本是遼代風格。從千佛閣遺址往北拐,首先看到一個兩進的四合院,院內幽雅清靜,自清代以來,這裡以種植丁香、牡丹聞名,尤其黑牡丹等稀有品種,更是錦上添花,故稱牡丹院。清恭親王奕欣曾在這裡隱居10年。牡丹院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它將北京傳統的四合院形式與江南園林藝術巧妙融合。寺內的戒壇,其規模是在遼鹹雍年間形成的,人們稱其為“天下第一壇”,是中國佛教史上最高等級的受戒之所,雖歷盡滄桑,仍保存完好。

寺院景點

戒壇 戒壇設於西北院,為高3.5米的漢白玉方台,雕刻精美。環壇雕刻113尊一尺多高的戒神,壇上供奉釋迦牟尼坐像。像前有十把雕花木椅,即和尚受戒時“三師七證”的座位。該戒壇為明代遺物,與杭州昭慶寺、泉州開元寺戒壇並稱中國三大戒壇,戒台寺居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戒壇”。 戒台大殿是戒台寺的標誌,也是寺內最為主要的建築。大殿正門上方高懸漆金大匾,上書“選佛場”三個大字,為袁世凱手書。殿內的天花板為金漆彩繪,殿頂正中部分是一個“斗八藻井”。藻井內縱深分為上圓下方兩個部分。井口內壁雕有許多小天閣,每閣內都雕有佛龕,龕內則供有金裝小佛,寶相莊嚴。門內橫舫上則掛有清代乾隆皇帝手書的“樹精進幢”金字橫匾,內側掛有康熙親筆的“清戒”二字匾額。可見數朝對戒台寺感情之深,著力之重。 不僅如此,戒台殿內的113尊戒神也是不可多得的奇景,那133尊泥塑金身,神形各異,有的威武雄壯,有的面目猙獰,有的頂盔貫甲,有的仙風道骨,卻一個個栩栩如生,生動傳神。這是迄今為止,北京地區絕無僅有的一組戒神塑像,難得的藝術珍品。  戒壇 戒壇
牡丹院晚清時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親王奕欣,因朝廷內部的權勢傾軋,而從光緒十年(1884年)開始,到戒台寺“養疾避難”,留住長達十年之久。此間,奕欣出資改建了自己在寺內所住的北宮院,使之成為一座環境優雅、景色秀美的“寺中花園”,因院內廣種牡丹花,所以人們俗稱“牡丹院”。牡丹院位於千佛閣北側,坐北朝南,分內外兩重院落,中間以垂花門相連。其建築風格是北京傳統的四合院與江南園林藝術的巧妙結合,既有北方四合院的古樸又有南方園林的秀美。迎門是一座用太湖石疊砌而成的花壇影壁。院內東、南兩側有房,前有迴廊相連。西側為靠山花壇。兩院之間以木質垂花門相連。門額上掛有晚清恭親王奕欣所題“慧聚堂”的匾額。院內花木遍地,綠樹成蔭,幾塊太湖石點綴其間。後院東、西、北三面的房屋皆有迴廊相連,雕樑畫棟,文採風流。院子四角,用太湖石和花木建成的花壇各自成景。整個院落的布局採用了房屋建築與園林造景、借景相結合的巧妙構思,可以說是舉目皆景。正因景色怡人,美不勝收,由古至今,時有文人豪客,居住於此,修身養性,調養生息,古時的恭親王奕忻、現代藝術家梅蘭芳老先生,俱是此間常客。牡丹院也由此聞名,每逢牡丹花期之時,牡丹院也成為了戒台寺最美的風景。  牡丹院 牡丹院
彌勒佛千佛閣上坐神佛,納得天下福滿門。千年香樟木雕彌勒佛,作為戒台寺唯一一尊露天佛,常得日月之光,納天地靈氣,立於千佛閣上修得萬佛之心,用萬世不變的歡喜笑顏,用大肚笑納天下事,也容載著天下人的希望。彌勒佛即未來佛,俗稱大肚彌勒,他強調要大度能容,不要計較人世間的是非憎愛。大肚彌勒寓神奇於平淡,示美好於醜拙,顯莊嚴於詼諧,現慈悲於揶揄,代表了中華民族寬容、和善、智慧、幽默、快樂的精神。香樟木質地堅硬,且具香氣,是明清時期宮廷木器三大主要用材之一。香樟木年份越久越珍貴,千年香樟木自然就成了可遇不可求的無價之寶。戒台寺此件木雕大佛係為一整塊千年香樟木根雕,雕工精美,形態可鞠,盤腿而坐,袒胸露腹,自然形態惟妙惟肖。  千年香樟木雕彌勒佛 千年香樟木雕彌勒佛
大鐘亭戒台寺內有一座大鐘亭,原是地藏院的附屬建築。鍾亭為卷棚頂,四根支柱呈八字形叉開斜立,式樣別致。在亭內原掛有一口高3.2米,下口直徑2.2米的大鐵鐘,名叫幽瞑鍾,主要供每年的7月30日戒台寺做地藏法會之用。大鐘亭位於寺院東北角6米多高的台基之上,背後三面環山,前方東望平原,居高臨下,毫無遮攔。由於三面環山形成了一個天然巨大的共鳴箱,鐘聲經過震盪共鳴,被環山反射而回,從東北側開口處衝出,因而可以傳得很遠,據說在四十里之遙的阜成門外八里莊都能聽得見。現今幽瞑鍾已不存在,大鐘亭內掛有一口明景泰銅鐘,鍾高1.6米,下口直徑0.9米,壁厚8厘米,鐘紐高0.3米。此鍾為八峰波形口,鐘紐為虹形雙龍頭蒲牢,鐘體上鑄有雲紋,銘為“大明景泰年月日制”。此鍾原掛在戒壇大殿內,供舉行受戒儀式之用。公園管理處為了增添遊藝項目,而將此鍾移到了大鐘亭,供遊客撞擊娛樂。這口銅鐘雖然比原來的大鐵鐘要小得多,但鑄造精美,工藝考究,線條流暢。戒台寺的鐘聲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清代的江寧織造曹寅,即《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曾寫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詩,名曰《馬上望戒壇》:“白雲滿山誰打鐘?馬首西來路不逢。據此相看如一夢,因緣還欠戒台松”。  大鐘亭 大鐘亭
山門殿山門殿為南軸線上的第一座殿堂。兩側與院牆相連,左右各有一個旁門。殿前有石獅子一對,並立有清康熙皇帝撰文的“萬壽寺戒壇碑記。”山門殿面闊三間,單檐廡殿頂,灰筒瓦覆頂。四角掛有風鈴,門額上掛“山門殿” 斗子金匾。殿內前後貫通,中間為通洞。兩側各立有一尊泥質彩繪的護法神塑像,一為密執金剛,一為那羅延金剛。  山門殿 山門殿
天王殿天王殿面闊三間,單檐廡殿式,頂覆綠色琉璃瓦,門額懸掛“天王殿”金匾。殿內正中供奉木質漆金彌勒佛坐像。與其相背為泥質漆金護法韋馱立像。兩側為泥質彩繪的四大天王立像。天王殿前有鐘鼓二樓。  天王殿 天王殿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在天王殿後面,坐落在近兩米高的月台上。門額上高懸清乾隆帝手書“蓮界香林”雕龍橫匾。原來還掛有清康熙帝所題“般若無照” 匾額和“禪心似鏡留明月,松韻如莫振舞風”的楹聯,今已不存。殿內屋頂上有三個木雕藻井,上圓下方,井內各雕有一條團龍。下方漢白玉石雕的須彌座上供有明代鑄造的銅質橫三世佛。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南側為阿彌陀佛。北側為藥師佛。每尊佛像高3.2米,重5000公斤。大殿前左右兩側各有三間配殿,左側為伽藍殿,右側為祖師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千佛閣千佛閣始建於遼代鹹雍年間,明清兩代曾進行整修。1965年因年久失修,經北京市政府批准落架保護。因“文革”動亂未修成,現存遺址。千佛閣原為三層檐樓閣式木結構建築,廡殿頂。寬27米,進深24米,高30餘米。門額上掛有清乾隆皇帝手書“智光普照”的匾額。門內楹柱上有乾隆手書-“金粟顯神光,人天資福”,“琉璃開淨域,色相憑參” 的楹聯。閣內正中供有高大的毗盧遮那佛銅像。兩側磚牆鑲以琉璃壁飾,遍布閣龕。每龕內都供有一尊高10厘米的木雕小佛像,總計1680尊。  千佛閣 千佛閣
戒壇大殿 戒壇大殿位於戒壇院內。始建於遼鹹雍五年(1069),金元明清各代均有維修,現仍保持著遼代的建築風格。大殿頂部四面呈坡形,正中間是一個正方形的小平台。台上安放有明成化十三年(1477)由僧人德秀捐贈的銅質鎏金寶頂,呈金剛寶座塔形分布。中間一個高約5米,四周四個較小。殿頂的上下檐之間有風廊環繞,兩層檐角均掛有風鈴,上圓下方。大殿外側四周有20根檐柱支撐,四面正中部分均配置有稱作“戒壇枋”的外枋門。正面門額上掛有“選佛場”匾額。殿內的橫枋上掛有清乾隆帝手書“樹精進幢”的匾額。橫枋內側掛有清康熙帝手書“清戒”二字的匾額。殿內天花板金漆彩畫.正中部分為“斗八藻井”,井內級深分為上下兩層。方形的井口內壁上四周雕有許多小天閣,閣內雕有小佛龕,龕內圓形小門洞內均有木雕漆金小佛像。藻井上層的圓形部分正中的穹頂上倒掛著一條木雕團龍,龍頭居於藻井中心,俯視下方。團龍四周的穹壁上還雕有八條“升龍”,合為“九龍護頂”。  戒壇大殿 戒壇大殿

旅遊信息

營業時間:8:30-17:30(夏季) 8:30-16:30(冬季)

行車路線:

1、沿阜石路向西 — 雙峪環島向南 — 石門營環 — 108國道輔路7公里即到

2、自西客站沿蓮石路向西 — 臥龍崗 — 石門營環 — 108國道輔路7公里即到(2、3、4環有進出口)

3、長安街西行 — 首鋼廠東門右行 — 石景山立交橋左行 — 雙峪環島向南

4、乘捷運到蘋果園站下, 換乘948路到戒台寺站下車

功德箱事件

“中國網事”欄目2014年12月17日播發了《千年古寺內,“功德箱”魚目混珠竟成上市公司“小金庫”》報導,引發廣泛關注。

2014年12月18日上午,門頭溝區區民宗僑辦、區委統戰部、區旅遊委、區公安分局等部門聯合對潭柘寺、戒台寺兩處景區進行了私設功德箱專項檢查整治。

檢查人員約談了兩寺景區企業負責人,責令潭柘寺景區、戒台寺景區撤除全部違規設立的功德箱。今後該區相關部門將不定期進行檢查,確保宗教活動場所的正規秩序。

盤點北京十八個最佳祈福地

在我國的傳統習俗里,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子,大家都會到寺院禮佛,求的是滅障消災增加福慧,表達的卻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虎年來臨了,人們都想事業、家庭、事業、學業等順順利利。一家老少在香氣氤氳的寺院,帶著滿心的祝福和全新的希望去禮佛,可謂一大樂事。 
雍和宮 | 紅螺寺 | 臥佛寺[北京] | 北京孔廟 | 潭柘寺 | 天寧寺 | 萬壽寺 | 大覺寺 | 八大處 | 妙應寺 | 廣化寺 | 戒台寺 | 白雲觀 | 通教寺 | 雲居寺 | 妙峰山 | 碧雲寺 | 廣濟寺[北京]

北京遠郊區縣景點列表

地區名景區名
昌平區小湯山 | 鞏華城 | 溝崖 | 明十三陵 | 居庸關 |銀山塔林 | 朝宗橋 | 九龍遊樂園 | 虎峪 | 蟒山國家森林公園 | 十三陵明皇蠟像宮 | 北京龍脈溫泉度假村 | 坦克博物館 | 白虎澗 | 中國航空博物館 | 碓臼峪 | 定陵 | 大楊山森林公園 | 雙龍山森林公園 | 軍都山滑雪場 | 天龍潭 | 久玖鱷魚湖公園 | 北京雪世界滑雪場 | 皇家藝苑小人國 | 老北京微縮景園 | 牡羊溝 | 溫都水城 | 延壽寺 | 敕賜和平寺 | 九華山莊國 | 天龍源溫泉 | 英達生態園
門頭溝區靈山 | 百花山 | 妙峰山 | 龍門澗 | 潭柘寺 | 西峰寺 | 戒台寺 | 沿河城 | 珍珠湖 | 內邊長城敵台 | 爨底下村 | 京西十八潭 | 小龍門森林公園 | 齋堂水庫 | 櫻桃溝 | 白雲禪寺 | 八奇洞 |大寒嶺關城 | 圈門過街樓 | 天津關 | 琉璃渠村 | 桃花庵開山祖師塔 | 石佛村摩崖造像 | 崇化寺| 黃草梁| 京西大峽谷 |
懷柔區紅螺湖 | 紅螺湖鳥島 | 紅螺慧緣谷生態景區 | 慕田峪長城 | 青龍峽 | 箭扣長城 | 龍潭澗 |雁棲湖 | 九穀口 | 幽穀神潭 | 愉然原始部落遊樂園 | 鄉間情趣園 | 小西湖 | 生存島旅遊基地 | 響水湖旅遊區 | 天池峽谷 | 神堂峪自然風景區 | 北京懷北國際滑雪場 | 藍天牧場 | 紫雲山自然風景區 | 九眼樓長城 | 百泉山旅遊區 | 天華洞旅遊度假區 | 濂泉響谷自然風景區 | 喇叭溝門原始次生林生態景區 | 鱗龍山自然風景區 | 鷂子峪長城古堡旅遊區 | 北京清寓莊園
通州區永通橋 | 李卓吾墓 | 大運河水夢園 | 北京通順賽馬場 | 北京世外桃源旅遊度假村 | 西海子公園 | 中國民兵武器裝備陳列館 | 通州區運河文化廣場 | 通州博物館 | 大營旅遊度假村

房山區

            

十渡 | 銀狐洞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 東湖港 | 韓村河景村 | 雲居寺 | 石花洞 | 白草畔自然風景區 | 奇潭峽谷| 仙棲洞 | 青龍湖水上公園 | 景教遺址十字寺 | 聖蓮山風景度假區 | 天池山風景區 | 蒲窪狩獵場 |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 孤山寨 | 金代帝王陵遺址 | 普渡山莊自然風景區 | 萬佛堂 | 龍仙宮 | 將軍坨風景區 | 南方大峽谷 | 張坊古戰道 | 竇店土城 | 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 弘恩寺 | 樂毅墓 | 萬頃郊野公園 | 於莊塔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 北京雲居滑雪場 | 雲水洞 | 中國猿人遺址 | 周口店魚化石產地 | 山頂洞人遺址 | 新洞人遺址 | 良鄉多寶佛塔 | 琉璃河商周遺址
平谷區京東大峽谷 | 京東大溶洞 | 金海湖 | 京東石林峽 | 湖洞水 | 京東淘金谷歡樂農家 | 平谷西峪水上樂園 | 老象峰 | 丫髻山 | 飛龍谷風景區 | 上宅文化陳列館 | 北京漁陽國際滑雪場
大興區北京京博園青少年戶外活動基地 | 北京野生動物園 | 新概念梨花莊園 | 中華文化園 | 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 | 半壁店森林公園 | 北普陀影視培訓基地 | 北京城南騎士度假村 | 瀕危動物馴養繁殖中心 | 北京京城高爾夫俱樂部 | 北京綠野素質教育基地 | 中國印刷博物館 | 北京綠得金溫泉度假村
順義區順義蓮花山滑雪場 | 春暉溫泉度假村 |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 北京綠色度假村 | 北京馬坡垂釣宮 | 大龍世界水上遊樂場 | 北京高爾夫球俱樂部 | 北京鄉村高爾夫俱樂部 | 北京馬會娛樂城 | 花水灣磁化溫泉度假村 | 順翔卡丁車俱樂部
延慶縣八達嶺長城 | 龍慶峽 | 玉渡山風景區 |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 康西草原 | 水關長城 | 野山峽自然風景區 | 八達嶺野生動物世界 | 八達嶺殘長城自然風景區 | 滴水壺自然風景區 | 北京石京龍滑雪場 | 媯河漂流 | 松山森林 | 中國長城博物館 | 北京八達嶺滑雪場 | 慕田峪長城 | 撞道口 | 古北口長城 | 龍泉寺 | 戚繼光詩詞碑 | 司馬台長城
密雲縣臥虎山長城 | 蟠龍山長城 | 北京御龍東方莊園紅酒度假村 | 黑龍潭 | 霧靈山森林公園 | 桃源仙谷風景區 | 京都第一瀑 | 雲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 仙居谷自然風景區 | 九龍十八潭風景區 | 白龍潭 | 雲岫谷遊獵自然風景區 | 白河峽谷 | 精靈谷自然風景區 | 南山滑雪場 | 清涼谷景區 | 九道彎大峽谷景區 | 巴蜀文化園 |雲佛山滑雪場 | 五座樓森林公園| 雲蒙峽景區 | 遙橋峪民俗古堡 |雲峰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