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台寺釋迦牟尼佛禪定像

戒台寺釋迦牟尼佛禪定像

戒壇寺釋迦牟尼佛禪定像設於戒壇寺西北院,釋迦牟尼坐像供奉在為明代遺物,“天下第一戒壇”(該戒壇為明代遺物,與杭州昭慶寺、泉州開元寺戒壇並稱中國三大戒壇)。

2013 年8 月2 日,在對戒台寺東南塔院的修繕過程中,一名施工現場工作人員在清理塔基時發現銅佛像一尊。該佛像為釋迦牟尼佛禪定像,採用銅鎏金工藝製作而成,外形特徵近似於明代漢傳佛像特點。佛像的出土,無疑對戒台寺的佛教發展歷史,乃至京西佛教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實物資料。
佛像頭高4.5 厘米,寬3.5 厘米,佛頭螺發,肉髻呈緩丘狀,額頭較寬,雙耳貼面下垂,雙眉細長,雙目微睜,神態寧靜,面部輪廓勻稱豐滿,面龐方圓豐頤,雙唇微啟。上身高8 厘米,寬6.5 厘米,外著雙肩袈裟,袒胸,衣紋線條雕刻細膩,工整。雙手於臍下結禪定印,結跏趺端坐於仰覆蓮花座上。二層台上為束腰式仰覆蓮花座,高4厘米,寬9 厘米,造型寬大,蓮瓣寬肥,底沿外卷,呈一周對稱分布,蓮瓣上有線刻圖案,蓮花座背面陰刻四個漢字,每字長、寬均1.5厘米,因年代久遠,貼金脫落,字已難辨。整尊佛像高16.5 厘米。其中貼金脫落部分已出現銅胎生鏽。釋迦牟尼佛禪定像體型小巧玲瓏,比例勻稱,外觀保存較好。

出土釋迦牟尼佛像

該佛像胎體為銅質,採用銅鑄法製造,即將銅水倒入製作好的模具內,待銅水冷卻凝固後取下模具。在光滑平整的鍍件上塗抹金泥是典型的鎏金製作工藝。剛出土時佛像金光閃閃,耀眼奪目。和空氣接觸後現已出現氧化跡象,其特點是表面暗淡無光,顏色污濁。
我國古代佛像的材質與製法多種多樣,不僅有用各種材料製成的佛像,如石刻類、金屬類、陶瓷類、木質類等,其製作工藝也各具特色,包括鎏金、鑄造、雕塑、陶瓷燒制等工藝。戒台寺塔院出土的釋迦牟尼佛禪定像採用鎏金技術,將佛祖威嚴端莊的儀態和高深的佛法造詣表現得淋漓盡致。
鎏金技術是中國古代傳統工藝,在佛教建築、佛像上廣泛使用。據2000 年《首都博物館叢刊》載胡一紅《中國古代鎏金技術及鎏金文物的保護》一文所言:"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工匠就已在實踐中發現並掌握了金、汞及合金的某些物理、化學特性,並利用這些性質創造出表面鎏金技術。地下出土及地上遺留的大量鎏金文物以其精緻的造型、華麗的光澤向人們展現出我國古代鎏金工藝的水平和工匠們精湛的技藝。"在許多精美佛像上採用鎏金技術工藝裝飾,充分發揮金的自然光澤,突出佛像的至尊至貴。到明清時期,鎏金工藝的使用十分廣泛。無論是建築上的重要部位,還是佛像及法器上,均大量使用鎏金工藝做裝飾。
釋迦牟尼佛禪定像出土於戒台寺東南塔院一座覆缽式墓塔內。塔院位於半山腰處,屬山的陰坡。1958 年文物普查檔案資料記載,主塔知幻塔及周圍其他幾座墓塔為戒台寺西南塔林,顯然誤以為戒台寺是坐北朝南的建築方位。實際上戒台寺應為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知幻塔及周圍古塔應為戒台寺東南方。
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在《1958 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檔案》和《門頭溝文物志》中發現有關於戒台寺東南塔院的記載。其中,1958 年第一次文物普查僅記載戒台寺東南塔院的知幻塔一座,而該塔院的其他幾座僧人墓塔並未登記在冊。而《門頭溝文物志》記載,該塔院內最大的塔為知幻塔,除此之外在知幻塔北側約20 米處還有覆缽式磚塔,外塔院內還有亮公和尚塔、光輝和尚塔、然公知心和尚塔、古音韶公宗師塔、東忠和尚塔、靜座和尚塔、正傳和尚塔、天然和尚塔,南邊還有遼金僧塔。那么出土鎏金銅佛像墓塔的墓主人到底是誰呢?該塔位於主塔知幻塔北側偏西,原僅存殘塔塔基,現已修葺一新,方形底座之上為六邊形三層台,台上為六邊形須彌座,座上為塔身,塔身為覆缽式結構,頂部為相輪托寶珠呈收攏攢尖式。
覆缽式塔是佛教文化在民族之間交融的產物。據汪建民、侯偉著《北京的古塔》一書載:"覆缽式塔又被稱之為喇嘛塔。喇嘛塔從唐代就已經傳入中國,但一直沒有被廣泛傳播。到了元代,統治者出於統治的需要,大興喇嘛教,利用喇嘛教對人民進行思想統治,在全國大多地方興建喇嘛寺院。在喇嘛寺院裡,建有許多覆缽式塔,所以,被人們俗稱為喇嘛塔。"這是一座規模不算大、沒有經過太多修飾的小塔,因此也不為人們所注意。從其塔外形看具有明代覆缽式塔的特徵。但因其塔銘已無,缺少文字記載,其塔主人尚不清楚。
在戒台寺東、今石佛村東山崖上,現存有明代摩崖造像群,共16 龕18 尊佛像,其中的1 號龕佛像、2 號龕中間的釋迦牟尼佛、5 號龕佛像、6 號龕佛像、13 號龕佛像及15號龕佛像與戒台寺塔院出土鎏金佛像外形特徵極為相似。這為判定戒台寺塔院出土鎏金佛像年代提供了實物依據。除6 號龕為阿彌陀佛外,其餘均為釋迦牟尼佛。這些佛像共同特徵為佛均螺髻,雙目下視,大耳下垂,面部豐滿比例勻稱,身著袈裟,雙手施禪定印結跏趺坐於蓮座上。據齊鴻浩《石佛村摩崖造像調查報告》一文考證,6 號龕造像的年代為明天順年間。戒台寺塔院出土鎏金佛像極有可能也是這一時期的。
明代前的遼、金、元均為少數民族掌權,而明代又恢復了漢族掌權。漢族的風俗習慣,包括宗教文化得以全面恢復和發展。其特點就是漢傳佛教的興盛,包括大規模建設寺院,雕刻、鑄造佛像等。
綜合以上分析,戒台寺塔院出土釋迦牟尼佛禪定像為明代佛像的可能性較大,其佛像蓮座背面有文字刻痕,惜已模糊不清。若文字可以釋讀,無疑能夠對該尊佛像準確年代的判定提供更為可信的依據。
該佛像是在戒台寺外塔院內出土的重要文物,理應妥善保存,深入研究。因佛像常年受外部地下環境和銅質胎體自身化學反應的雙重作用,已出現表面金層脫落、光澤暗淡、鏽蝕等狀況,急需聘請相關專家,在保護文物本體不受損毀的前提下擬定修複方案,儘快開展修復工作,以延緩其進一步腐蝕,且恢復佛像原有外觀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