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台寺

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台寺。戒台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中國北方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別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經幢、戒壇等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2014年12月18日,北京門頭溝區責令古寺景區撤除違規功德箱。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戒台寺戒台寺
據戒台寺內現存碑記及參閱有關文獻得知,寺前身為創建於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慧聚寺”,是當時以戒行見稱的智周禪師隱跡之地。

遼代道宗清寧年間,一位名震中外被譽為“鍾普賢之靈,孕凡夫之體”的高僧法均和尚來隱此山。法均於遼鹹雍五年(1069年)冬奉詔佐綠金台松務,他於寺左創建了一座菩薩戒壇,廣度四眾,日度數千年,當時不僅遼國管轄下的民眾來此,南方宋土之人來此受戒的也很多。

元代此寺高僧是月泉長老。有碑記《大都馬鞍山慧聚寺月泉新公長老塔並序》,為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立,文中對月泉重新修葺該寺的情況有這樣記載“因茲雲山改色,鐘鼓樓新音,內外雍容,遐邇善末,三五載增修產業,開拓山林,破垣頹屋,無非濟楚”。元末,寺內殿堂及戒壇毀於兵燹。

明代宣德年間,司禮太監阮簡等以皇帝所賜金幣“僦工購材,做正殿奉三世佛,左右列十六大阿羅漢,外做四天王殿,左做迦藍殿,右做祖師殿,東西有廡,外廡做演論之堂,居僧之齋、庖、庫廩,糜不具備,外建三門,環以垣。”這次重修工程,是由知幻大師親自主掌的,始自宣德九年(1434年),完成於正統五年(1440年),竣工後由司禮太監王振奏請更名,英宗皇帝賜額“萬壽禪寺”。

清代此寺著名高僧是紫哲公,從康熙年起住此寺四十餘年。從文獻記載上末見清代對此寺有重大修葺記錄,僅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恭親王出資將羅漢堂、千佛閣及北宮(牡丹院)略事修葺。另外,從碑記中可知有許多民間組織起來的“會”,如“地藏會”、“三元大悲會”、“大悲隨心經會”、“廣益米會”、“五顯財神聖會”等等,紛紛在寺內空地建一些小殿,如財神殿、娘娘殿、老爺殿、地藏殿等,使得這座佛寺中出現一些非佛教之殿。

1949年以後戒台寺停止了佛事活動,由北京市園林局經營管理,並開闢為公園。1966年以後,因修理天壇齋宮需用木料,拆除了千佛閣,寺內佛像大部分也於文革期間被毀。80年代以來,該寺經過大修再次開放,並由北京雕塑工廠重新塑了若干佛像。

戒台寺於1957年10月28日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中國佛教協會選派僧人進駐。

旅遊景區

戒壇

戒台寺戒壇戒台寺戒壇
戒壇設於西北院,為高3.5米的漢白玉方台,雕刻精美。環壇雕刻113尊一尺多高的戒神,壇上供奉釋伽牟尼坐像。像前有十把雕花木椅,即和尚受戒時“三師七證”的座位。該戒壇為明代遺物,與杭州昭慶寺、泉州開元寺戒壇並稱中國三大戒壇,戒台寺居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戒壇”。戒台大殿是戒台寺的標誌,也是寺內最為主要的建築。大殿正門上方高懸漆金大匾,上書“選佛場”三個大字,為袁世凱手書。殿內的天花板為金漆彩繪,殿頂正中部分是一個“斗八藻井”。藻井內縱深分為上圓下方兩個部分。井口內壁雕有許多小天閣,每閣內都雕有佛龕,龕內則供有金裝小佛,寶相莊嚴。門內橫舫上則掛有清代乾隆皇帝手書的“樹精進幢”金字橫匾,內側掛有康熙親筆的“清戒”二字匾額。可見數朝對戒台寺感情之深,著力之重。不僅如此,戒台殿內的113尊戒神也是不可多得的奇景,那133尊泥塑金身,神形各異,有的威武雄壯,有的面目猙獰,有的頂盔貫甲,有的仙風道骨,卻一個個栩栩如生,生動傳神。這是迄今為止,北京地區絕無僅有的一組戒神塑像,難得的藝術珍品。

牡丹院

牡丹院牡丹院
晚清時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親王奕欣,因朝廷內部的權勢傾軋,而從光緒十年(1884年)開始,到戒台寺“養疾避難”,留住長達十年之久。此間,奕欣出資改建了自己在寺內所住的北宮院,使之成為一座環境優雅、景色秀美的“寺中花園”,因院內廣種牡丹花,所以人們俗稱“牡丹院”。牡丹院位於千佛閣北側,坐北朝南,分內外兩重院落,中間以垂花門相連。其建築風格是北京傳統的四合院與江南園林藝術的巧妙結合,既有北方四合院的古樸又有南方園林的秀美。迎門是一座用太湖石疊砌而成的花壇影壁。院內東、南兩側有房,前有迴廊相連。西側為靠山花壇。兩院之間以木質垂花門相連。門額上掛有晚清恭親王奕欣所題“慧聚堂”的匾額。院內花木遍地,綠樹成蔭,幾塊太湖石點綴其間。後院東、西、北三面的房屋皆有迴廊相連,雕樑畫棟,文採風流。院子四角,用太湖石和花木建成的花壇各自成景。整個院落的布局採用了房屋建築與園林造景、借景相結合的巧妙構思,可以說是舉目皆景。正因景色怡人,美不勝收,由古至今,時有文人豪客,居住於此,修身養性,調養生息,古時的恭親王奕忻、現代藝術家梅蘭芳老先生,俱是此間常客。牡丹院也由此聞名,每逢牡丹花期之時,牡丹院也成為了戒台寺最美的風景。

木雕彌勒佛

千年香樟木雕彌勒佛千年香樟木雕彌勒佛
千佛閣上坐神佛,納得天下福滿門。千年香樟木雕彌勒佛,作為戒台寺唯一一尊露天佛,常得日月之光,納天地靈氣,立於千佛閣上修得萬佛之心,用萬世不變的歡喜笑顏,用大肚笑納天下事,也容載著天下人的希望。彌勒佛即未來佛,俗稱大肚彌勒,他強調要大度能容,不要計較人世間的是非憎愛。大肚彌勒寓神奇於平淡,示美好於醜拙,顯莊嚴於詼諧,現慈悲於揶喻,代表了中華民族寬容、和善、智慧、幽默、快樂的精神。香樟木質地堅硬,且具香氣,是明清時期宮廷木器三大主要用材之一。香樟木年份越久越珍貴,千年香樟木自然就成了可遇不可求的無價之寶。戒台寺此件木雕大佛係為一整塊千年香樟木根雕,雕工精美,形態可鞠,盤腿而坐,袒胸露腹,自然形態唯妙唯肖。彌勒大佛伴隨古剎的晨鐘暮鼓,用恆久的笑容看盡了這塵世的春來秋去,更用笑容感染著人們開心做人,開心做事,開心地生活。

大鐘亭

大鐘亭大鐘亭
戒台寺內有一座大鐘亭,原是地藏院的附屬建築。鍾亭為卷棚頂,四根支柱呈八字形叉開斜立,式樣別致。在亭內原掛有一口高3.2米,下口直徑2.2米的大鐵鐘,名叫幽瞑鍾,主要供每年的7月30日戒台寺做地藏法會之用。大鐘亭位於寺院東北角6米多高的台基之上,背後三面環山,前方東望平原,居高臨下,毫無遮攔。由於三面環山形成了一個天然巨大的共鳴箱,鐘聲經過震盪共鳴,被環山反射而回,從東北側開口處衝出,因而可以傳得很遠,據說在四十里之遙的阜城門外八里莊都能聽得見。現今幽瞑鍾已不存在,大鐘亭內掛有一口明景泰銅鐘,鍾高1.6米,下口直徑0.9米,壁厚8厘米,鐘紐高0.3米。此鍾為八峰波形口,鐘紐為虹形雙龍頭蒲牢,鐘體上鑄有雲紋,銘為“大明景泰年月日制”。此鍾原掛在戒壇大殿內,供舉行受戒儀式之用。公園管理處為了增添遊藝項目,而將此鍾移到了大鐘亭,供遊客撞擊娛樂。這口銅鐘雖然比原來的大鐵鐘要小得多,但鑄造精美,工藝考究,線條流暢。戒台寺的鐘聲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清代的江寧織造曹寅,即《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曾寫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詩,名曰《馬上望戒壇》:“白雲滿山誰打鐘?馬首西來路不逢。據此相看如一夢,因緣還欠戒台松”。

山門殿

山門殿為南軸線上的第一座殿堂。兩側與院牆相連,左右各有一個旁門。殿前有石獅子一對,並立有清康熙皇帝撰文的“萬壽寺戒壇碑記。”山門殿面闊三間,單檐廡殿頂,灰筒瓦復頂。四角掛有風鈴,門額上掛“山門殿” 斗子金匾。殿內前後貫通,中間為通洞。兩側各立有一尊泥質彩繪的護法神塑像,一為密執金剛,一為那羅延金剛。

天王殿

天王殿面闊三間,單檐廡殿式,頂復綠色琉璃瓦,門額懸掛“天王殿”金匾。殿內正中供奉木質漆金彌勒佛坐像,與其相背為泥質漆金護法韋馱立像,兩側為泥質彩繪的四大天王立像,天王殿前有鐘鼓二樓。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在天王殿後面,坐落在近兩米高的月台上。門額上高懸清乾隆帝手書“蓮界香林”雕龍橫匾。原來還掛有清康熙帝所題“般若無照” 匾額和“禪心似鏡留明月,松韻如莫振舞風”的楹聯,今已不存。殿內屋頂上有三個木雕藻井,上圓下方,井內各雕有一條團龍。下方漢白玉石雕的須彌座上供有明代鑄造的銅質橫三世佛。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南側為阿彌陀佛。北側為藥師佛。每尊佛像高3.2米,重5000公斤。大殿前左右兩側各有三間配殿,左側為伽藍殿,右側為祖師殿。

千佛閣

千佛閣始建於遼代鹹雍年間,明清兩代曾進行整修。1965年因年久失修,經北京市政府批准落架保護。因“文革”動亂未修成,現存遺址。千佛閣原為三層檐樓閣式木結構建築,廡殿頂。寬27米,進深24米,高30餘米。門額上掛有清乾隆皇帝手書“智光普照”的匾額。門內楹柱上有乾隆手書——“金粟顯神光,人天資福”,“琉璃開淨域,色相憑參” 的楹聯。閣內正中供有高大的毗盧遮那佛銅像。兩側磚牆鑲以琉璃壁飾,遍布閣龕。每龕內都供有一尊高10厘米的木雕小佛像,總計1680尊。

戒壇大殿

戒壇大殿位於戒壇院內。始建於遼鹹雍五年(1069),金元明清各代均有維修,現仍保持著遼代的建築風格。大殿頂部四面呈坡形,正中間是一個正方形的小平台。台上安放有明成化十三年(1477)由僧人德秀捐贈的銅質鎏金寶頂,呈金剛寶座塔形分布。中間一個高約5米,四周四個較小。殿頂的上下檐之間有風廊環繞,兩層檐角均掛有風鈴,上圓下方。大殿外側四周有20根檐柱支撐,四面正中部分均配置有稱作“戒壇枋”的外枋門。正面門額上掛有“選佛場”匾額。

殿內的橫枋上掛有清乾隆帝手書“樹精進幢”的匾額,橫枋內側掛有清康熙帝手書“清戒”二字的匾額,殿內天花板金漆彩畫,正中部分為“斗八藻井”,井內級深分為上下兩層。方形的井口內壁上四周雕有許多小天閣,閣內雕有小佛龕,龕內圓形小門洞內均有木雕漆金小佛像。藻井上層的圓形部分正中的穹頂上倒掛著一條木雕團龍,龍頭居於藻井中心,俯視下方。團龍四周的穹壁上還雕有八條“升龍”,合為“九龍護頂”。

功德箱事件

中國網事”欄目2014年12月17日播發了《千年古寺內,“功德箱”魚目混珠竟成上市公司“小金庫”》報導,引發廣泛關注。

2014年12月18日上午,門頭溝區區民宗僑辦、區委統戰部、區旅遊委、區公安分局等部門聯合對潭柘寺、戒台寺兩處景區進行了私設功德箱專項檢查整治。

檢查人員約談了兩寺景區企業負責人,責令潭柘寺景區、戒台寺景區撤除全部違規設立的功德箱。今後該區相關部門將不定期進行檢查,確保宗教活動場所的正規秩序。

旅遊指南

開放時間:8:00—18:00(夏); 8:00—17:30(冬)

交通

公車

可坐捷運、921路、336路、959路至蘋果園換乘931路汽車,直達戒台寺。

自駕車

走蓮石路(北京西站向西)一直向西至石門營環島,左轉經108國道即到戒台寺。

行車路線

1、沿阜石路向西—雙峪環島向南—石門營環—108國道輔路7公里即到
2、自西客站沿蓮石路向西—臥龍崗—石門營環—108國道輔路7公里即到(2、3、4環有進出口)
3、長安街西行—首鋼廠東門右行—石景山立交橋左行—雙峪環島向南
4、乘捷運到蘋果園站下,換乘948路到戒台寺站下車

歷史文化

名人軼事

戒台寺戒台寺
戒台寺與黃莽

2010年詩人黃莽旅京來到戒台寺遊玩時寫下:

《游戒台寺》

古剎禪音遠,今來楚國人。

林中寒露重,徑上冷風頻。

野臥連山色,斜陽照佛身。

凡間臨聖境,窺得幾回真。

次第山門迎客到,紫煙繚繞沁簾櫳。

五松閱盡千年史,一代高僧卻夢中。

【注釋】黃莽:號山水悟道,祖籍安徽金寨人,當代著名詩人。五松:活動松、自在松、九龍松、抱塔松和臥龍松,合稱戒台五松。高僧:指遼代高僧法均。

戒台寺與康熙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帝巡視西山,在戒台寺駐輦,這是他第一次來戒台寺,發現戒台寺周邊私挖濫采成風,廟宇破壞十分嚴重,於是降下聖諭並立碑為戒,令戒台寺周圍,禁止鑿山採石。這塊碑也被後人譽為“名山之護符,禪門之寶誥。”此後康熙帝又多次來到戒台寺,並為寺內題匾撰聯,大雄寶殿“般若無照”的橫匾和“禪心似鏡留明月,松韻如篁振舞風” 的楹聯以及戒台殿內“清戒”匾額均出自康熙帝之手。

戒台寺與乾隆

乾隆帝曾多次來戒台寺賞玩,並留下多處墨寶真跡。大雄寶殿的“蓮界香林”、戒台殿內的“樹精進幢”兩塊匾額均出自乾隆皇帝之手。原千佛閣“智光普照”匾額、“金粟顯神光,人天資福;琉璃開淨域,色相憑參”的楹聯也是出自乾隆帝的手書,不過隨著千佛閣被破壞,現已不存。寺內最為聞名的古丁香,就是當年乾隆帝初游戒台寺時為了給古剎增輝特命人從園明園中移植而來。而且乾隆帝對於“活動松”更是情有獨鍾,且數次為其題詩,刻於活動松一側石碑上。

戒台寺與譚鑫培

譚鑫培是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派創始人,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春,在戒台寺住持盛老和尚的座下求受五支淨戒。由於譚頗諳佛理,人們尊稱他為譚居士。他受戒後,多次捐款修建寺內殿堂。正是由於譚與戒台寺有這種關係,譚在生前曾跟盛老和尚的弟子妙老人提出,死後將遺體安葬在戒台寺的想法。妙老人深知譚信佛的初衷,同時根據他對戒台寺的貢獻,願拿出屬於戒台寺的香火地12畝給譚修墓,並在園內植了幾百棵柏樹和楊樹,並在墓園轉角處立有青石界碑,上刻“英秀堂”。

戒台寺與長壽人

清代時期,戒台寺曾出了一位活了128歲的“老壽星”,他就是明池上人。明池自16歲在戒台寺出家後,每日誦《藥師經》,晝夜不息。光緒年間的戒台寺住持妙性和尚曾問過他,為何日夜誦《藥師經》長年不斷?明池上人說,常誦《藥師經》可以享壽128歲。光緒十六年冬天的一個半夜時分,妙性方丈在禪房中打坐,忽然聽見外面有雜亂的腳步聲,連忙出去觀看,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但卻什麼都沒有看見,心中還在疑惑,忽見明池上人居住的茅舍無緣無故著起了大火,妙性方丈連忙喊人救火,火滅之後,房中的明池上人已在火中化身而去了。事後妙性方丈查看了明池上人的度牒,屈指一算,原來明池上人果然活了128歲。後來載瀅曾寫詩讚曰:“寂寞夢香印,茅茨慧業精,自修遂自了,無滅亦無生。白首參經義,青蓮悟法程,百年禪誦苦,千古智光明。”

戒台寺與避難所

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入了北京,京城之中一片慌亂,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避西安,權貴富戶們也紛紛出逃。很多與戒台寺結有善緣的人們都堅信,戒台寺的佛爺靈驗,可以保佑他們躲過這次劫難,從而紛紛逃往戒台寺。當時的戒台寺幾乎成為了一座避難所,前來避難的多達一千多人,其中包括恭親王奕欣的次子載瀅一家。

歷代高僧

智周大師

隋末高僧,有“釋門梁棟”之稱。隋朝末年,因厭倦了城市的喧囂,來到馬鞍山慧聚寺隱居修行,整修和擴建了寺院,並親塑像七尊。後來“舊齒晚秀鹹請出山”“武德五年(622)七月五日圓寂”,終於大萊城南武州刺史薛任通舍,享年67歲。當年十一月二十六,遺體被弟子法度等人迎回本山。智周名列(續高僧傳》,被尊為戒台寺開山祖師。

法均大師

生於遼開泰十年(1021),16歲時在京西紫金寺出家,拜非辱律師為師,學習律宗佛法。清寧七年(1061)春奉詔在燕京整理佛經,同年秋季出任燕京三學寺論主。一年之後因成績卓著,朝廷授其紫方袍,並賜德號“嚴慧”。後退隱馬鞍山慧聚寺。從鹹雍五年(1069)開始,法均帶領僧眾,廣募資財,對慧聚寺進行了大規模整修,並新建戒壇一座。鹹雍六年(1070)四月戒壇建成後,法均開壇演戒,講經說法。前來聽講的人極多,每天都數以千計。就連當時與遼國對峙的北宋境內的佛徒,也冒險越境,前來聽講。同年十二月,遼道宗召見法均,授其“崇祿大夫守司空” 的高爵,稱讚法均“行高峰頂松千尺,宸什下賁潛德雲”,賜與法均“戒淨天心月”一輪,請其在宮內講經,並把自己親手抄寫的金字“大乘三聚戒本” 賜與法均。這件戒本被佛門視為律宗正統代表的信物,因而使戒台寺成為了律宗的領袖。此後法均又應請到各地講經,“前後受懺稱弟子者五百餘萬”。在大遼國“自古及今,未之有也”。太康元年(1075)三月初四,法均在戒台寺圓寂,有數百人為其穿孝,十餘人捨身殉葬。遼道宗派留守中門使、太常少卿楊溫嶠到戒台寺幫助料理後事。佛門上尊號為“普賢”。四月二十八日火化,五月十二日在方丈院建塔。碑現立戒台寺法均大師塔前。

知幻大師

俗姓劉,名道孚,字信庵,生於明建文三年(1401),“世為江浦望族”。7歲時在南京靈谷寺出家,拜慶受和尚為師。後來又到天童寺,拜在觀公長老門下。宣德元年(1426),宣宗皇帝命觀公長老為慶壽寺欽命住持,知幻也跟隨來到北京。此後知幻出人宮禁之中,為皇室講經,宣德皇帝賜其穿西服茜衣。宣德七年(1432)。知幻西遊五台山,自認為參透了紅塵,人生如幻,遂改號作知幻。宣德九年(1434),皇帝撥重金重修戒台寺,命知幻為戒台寺住持壇主,主持重修工作。知幻對戒台寺進行了長達7年的大規模整修,今天的戒台寺基本保持著明代時的風貌。正統元年(1436),英宗皇帝召見知幻,授以他“僧錄司左講經”之職。英宗見知幻“儀表雄特,頂邁隆起”,稱他為“鳳頭和尚”,知幻謙稱自己是“鵝頭”。正統六年至八年(1441-1443),知幻主持重修了戒壇大殿和戒台,又於正統十三年(1448)整修了法均和尚墓塔。英宗皇帝為了能經常與知幻談論佛法,而在北京城內居賢坊為戒台寺修建了一座下院,作為知幻進城後的住所。七年(1456),知幻圓寂,後人尊其為明代戒台寺第一代傳戒壇主。碑現立於戒台寺。

盤點北京十八個最佳祈福地

在我國的傳統習俗里,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子,大家都會到寺院禮佛,求的是滅障消災增加福慧,表達的卻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虎年來臨了,人們都想事業、家庭、事業、學業等順順利利。一家老少在香氣氤氳的寺院,帶著滿心的祝福和全新的希望去禮佛,可謂一大樂事。
雍和宮 | 紅螺寺 | 臥佛寺[北京]| 北京孔廟 | 潭柘寺 | 天寧寺 | 萬壽寺 | 大覺寺 | 八大處 | 妙應寺 | 廣化寺 | 戒台寺 | 白雲觀 | 通教寺 | 雲居寺 | 妙峰山 | 碧雲寺 | 廣濟寺[北京]

北京遠郊區縣景點列表

地區名景區名
昌平區小湯山 | 鞏華城 | 溝崖 | 明十三陵 | 居庸關 |銀山塔林 | 朝宗橋 | 九龍遊樂園 | 虎峪 | 蟒山國家森林公園 | 十三陵明皇蠟像宮 | 北京龍脈溫泉度假村 | 坦克博物館 | 白虎澗 | 中國航空博物館 | 碓臼峪 | 定陵 | 大楊山森林公園 | 雙龍山森林公園 | 軍都山滑雪場 | 天龍潭 | 久玖鱷魚湖公園 | 北京雪世界滑雪場 | 皇家藝苑小人國 | 老北京微縮景園 | 牡羊溝 | 溫都水城 | 延壽寺 | 敕賜和平寺 | 九華山莊國 | 天龍源溫泉 | 英達生態園
門頭溝區靈山 | 百花山 | 妙峰山 | 龍門澗 | 潭柘寺 | 西峰寺 | 戒台寺 | 沿河城 | 珍珠湖 | 內邊長城敵台 | 爨底下村 | 京西十八潭 | 小龍門森林公園 | 齋堂水庫 | 櫻桃溝 | 白雲禪寺 | 八奇洞 |大寒嶺關城 | 圈門過街樓 | 天津關 | 琉璃渠村 | 桃花庵開山祖師塔 | 石佛村摩崖造像 | 崇化寺| 黃草梁| 京西大峽谷 |
懷柔區紅螺湖 | 紅螺湖鳥島 | 紅螺慧緣谷生態景區 | 慕田峪長城 | 青龍峽 | 箭扣長城 | 龍潭澗 |雁棲湖 | 九穀口 | 幽穀神潭 | 愉然原始部落遊樂園 | 鄉間情趣園 | 小西湖 | 生存島旅遊基地 | 響水湖旅遊區 | 天池峽谷 | 神堂峪自然風景區 | 北京懷北國際滑雪場 | 藍天牧場 | 紫雲山自然風景區 | 九眼樓長城 | 百泉山旅遊區 | 天華洞旅遊度假區 | 濂泉響谷自然風景區 | 喇叭溝門原始次生林生態景區 | 鱗龍山自然風景區 | 鷂子峪長城古堡旅遊區 | 北京清寓莊園
通州區永通橋 | 李卓吾墓 | 大運河水夢園 | 北京通順賽馬場 | 北京世外桃源旅遊度假村 | 西海子公園 | 中國民兵武器裝備陳列館 | 通州區運河文化廣場 | 通州博物館 | 大營旅遊度假村

房山區

十渡 | 銀狐洞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 東湖港 | 韓村河景村 | 雲居寺 | 石花洞 | 白草畔自然風景區 | 奇潭峽谷| 仙棲洞 | 青龍湖水上公園 | 景教遺址十字寺 | 聖蓮山風景度假區 | 天池山風景區 | 蒲窪狩獵場 |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 孤山寨 | 金代帝王陵遺址 | 普渡山莊自然風景區 | 萬佛堂 | 龍仙宮 | 將軍坨風景區 | 南方大峽谷 | 張坊古戰道 | 竇店土城 | 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 弘恩寺 | 樂毅墓 | 萬頃郊野公園 | 於莊塔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 北京雲居滑雪場 | 雲水洞 | 中國猿人遺址 | 周口店魚化石產地 | 山頂洞人遺址 | 新洞人遺址 | 良鄉多寶佛塔 | 琉璃河商周遺址
平谷區京東大峽谷 | 京東大溶洞 | 金海湖 | 京東石林峽 | 湖洞水 | 京東淘金谷歡樂農家 | 平谷西峪水上樂園 | 老象峰 | 丫髻山 | 飛龍谷風景區 | 上宅文化陳列館 | 北京漁陽國際滑雪場
大興區北京京博園青少年戶外活動基地 | 北京野生動物園 | 新概念梨花莊園 | 中華文化園 | 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 | 半壁店森林公園 | 北普陀影視培訓基地 | 北京城南騎士度假村 | 瀕危動物馴養繁殖中心 | 北京京城高爾夫俱樂部 | 北京綠野素質教育基地 | 中國印刷博物館 | 北京綠得金溫泉度假村
順義區順義蓮花山滑雪場 | 春暉溫泉度假村 |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 北京綠色度假村 | 北京馬坡垂釣宮 | 大龍世界水上遊樂場 | 北京高爾夫球俱樂部 | 北京鄉村高爾夫俱樂部 | 北京馬會娛樂城 | 花水灣磁化溫泉度假村 | 順翔卡丁車俱樂部
延慶縣八達嶺長城 | 龍慶峽 | 玉渡山風景區 | 北京延慶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 康西草原 | 水關長城 | 野山峽自然風景區 | 八達嶺野生動物世界 | 八達嶺殘長城自然風景區 | 滴水壺自然風景區 | 北京石京龍滑雪場 | 媯河漂流 | 松山森林 | 中國長城博物館 | 北京八達嶺滑雪場 | 慕田峪長城 | 撞道口 | 古北口長城 | 龍泉寺 | 戚繼光詩詞碑 | 司馬台長城
密雲縣臥虎山長城 | 蟠龍山長城 | 北京御龍東方莊園紅酒度假村 | 黑龍潭 | 霧靈山森林公園 | 桃源仙谷風景區 | 京都第一瀑 | 雲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 仙居谷自然風景區 | 九龍十八潭風景區 | 白龍潭 | 雲岫谷遊獵自然風景區 | 白河峽谷 | 精靈谷自然風景區 | 南山滑雪場 | 清涼谷景區 | 九道彎大峽谷景區 | 巴蜀文化園 |雲佛山滑雪場 | 五座樓森林公園| 雲蒙峽景區 | 遙橋峪民俗古堡 |雲峰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