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嶺南聖母]

冼夫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嶺南聖母]

冼夫人(522-602) 又稱冼太夫人、譙國夫人,名英,高涼郡(今廣東茂名)人,是梁、陳、隋三朝時期兩廣地區的俚族女首領、將軍, 冼夫人助隋平定嶺南勢力,率領俚族民眾歸附隋朝,封為譙國夫人 。歷朝對她進行了多次追封,尊稱她為“嶺南聖母”。 冼夫人自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隋唐的俚族),一生身歷三朝,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她和她的子孫們相繼為嶺南地區持續百年的相對穩定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愛國主義典範。冼夫人一生審時度勢,順應潮流,對朝廷的忠並非愚忠,她識時務,愛國愛民,因而深得後人敬重 。 冼夫人先後被陳朝、隋朝敕封為“石龍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譙國夫人”,死後謚封為“誠敬夫人”。明太祖和清朝同治帝分別追封為“高涼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譽之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2000年2月,江澤民主席視察廣東高州冼太廟時,盛讚她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團結的精神,稱她為“我輩後人永遠學習的楷模。” 她的生平載入《隋書》、《北史》和《資治通鑑》。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冼夫人,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602年),今廣東電白縣電城鎮山兜丁村人 ,自幼追隨父兄逞勇鬥狠,經歷過幾次部族之間的械鬥,頗有男兒氣概。 公元540年,冼夫人大約18歲, 嫁給了五胡北燕後裔馮寶(高涼太守)。婚後夫妻倆共同主政,推行政令,一起處理政事。於陳朝、隋朝更替之際,她以嶺南的粵西、桂南、海南廣闊的土地歸順隋朝,為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作出了貢獻。冼夫人為了嶺南各族人民過上安定的日子,當嶺南反隋時,她不顧年老之軀,平定嶺南。 冼夫人歷經梁、陳、隋三朝,一生致力於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中國嶺南地區六世紀俚族傑出的政治領袖,先被南陳封賜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後被隋文帝封為宋康郡夫人、譙國夫人,去世後被朝廷謚為”誠敬夫人“。歷朝也對她進行了多次追封,尊稱她為“嶺南聖母”。

史書記載她家:“世為南越首領,跨據山洞,部落十餘萬家。夫人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俚人。每勸親族為善,由是信義結於本鄉。冼夫人把梁、陳、隋三朝所贈禮品,分三庫保管,每逢過年過節,她總要取出展示在庭中。並對子孫們說:“汝等宜盡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賜物具存,此忠孝之報也,願汝皆思念之”(《隋書·譙國夫人傳》 )。

梁大同元年(540年),冼夫人十八歲時,羅州刺史馮融聞冼夫人有才識,便讓其子高涼太守馮寶娶其為妻。馮融原本是五胡北燕王室的後裔,太延二年(436年),北燕王馮弘被北魏太武帝打敗後,投奔高麗國,在此同時,囑咐他的兒子馮業帶領三百多名親屬和部將乘船南下,投奔宋王朝,宋王朝把他們安置在新會郡。 當時的北燕王族馮氏流亡嶺南,到馮融出任羅州(今化州)刺史時,有職無權,四面楚歌,迫於形勢,主動提出與嶺南兵強馬壯的冼氏聯姻,讓自己的兒子馮寶與冼氏結為秦晉之好。 由於是外人,所以馮融不為當地俚人所信服。便想通過這門親事與地方的強大部族結成聯盟,以結束自己家族獨立無援的政治地位,從而更好地推行王朝政令,效忠朝廷,統治地方。 冼馮聯姻後,冼夫人盡力協助丈夫馮寶處理政事,並約束本族民眾,自覺遵守王朝法令。有違法者,不論親疏,不徇私情。 這樣,馮氏在當地的威信建立起來,“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違”(《隋書·譙國夫人傳》)。

陳永定二年(557年),馮寶死後,“嶺表大亂”,冼夫人平定了嶺南動盪的局面,南陳建立,她送年僅9歲的兒子馮仆入京為質,表示絕無自立之心 。陳太建元年(569),廣州刺史歐陽紇反陳,把馮仆召至高安,企圖拉他一同反陳。馮仆派人告知母親。冼夫人得知後說:“我為忠貞,經今兩代,不能惜汝,輒負國家”(《隋書·譙國夫人傳》)。 遂發兵拒境,率俚人諸部與陳朝派來征討的將領章昭達內外夾擊,使廣州刺史歐陽紇軍潰被擒。馮仆因母親平叛有功被陳霸先封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將,轉任石龍(治在今廣東化州東北)太守。冼夫人被封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賚繡幡油絡駟馬安車一乘,給鼓吹一部,並麾幢旌節,其鹵簿一如刺史之儀。陳至德年間(583—586年),馮仆卒。

隋開皇九年(589年)正月,隋師攻陷建康,陳朝滅亡。雖然隋文帝統一中原,但嶺南地區尚未歸附。二月,隋文帝派江州總管韋洸安撫嶺南,被陳將徐璒阻於南康。韋洸至嶺下,逡巡不敢進。晉王楊廣命令被俘的陳後主寫信給冼夫人,“諭以國亡”,讓冼夫人歸順隋朝。隨信還有冼夫人當年所獻犀杖及兵符為證。冼夫人見後,確知陳亡,於是她“集首領數千,盡日慟哭”(《隋書·譙國夫人傳》)。並派其孫馮魂率部迎韋洸入廣州。至此,嶺南悉定。馮魂因被隋朝封為儀同三司,冼夫人被冊為宋康郡夫人。隋文帝特下詔書慰勉冼夫人:“朕撫育蒼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淨,兆庶安樂。而王仲宣等輒相聚結,擾亂彼民,所以遣往誅翦,為百姓除害。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遂令孫盎斬獲佛智,竟破群賊,甚有大功。今賜夫人物五千段。暄不進愆,誠合罪責,以夫人立此誠效,故特原免。夫人宜訓導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隋書·譙國夫人傳》 )。隋朝仁壽二年(602年),冼夫人去世,由於接近春節喜慶期間,到了第二年正月十七日才祭祀安葬,葬於電白縣北山兜之原,終年80歲,謚為誠敬夫人,立祠奉祀。 今人王興瑞有《冼夫人與馮氏家族》一書,對有關事跡多所考訂。

歷史評價

冼夫人以邊陲番族歷事三朝,為人明大體、識大義、安撫百姓、綏靖地方,使嶺南地安定繁榮達半個世紀,是中國女性的傑出代表。冼夫人不僅在協助梁、陳及隋三朝治理嶺南方面業績輝煌,而且她還是一位傑出的女將軍,一員勇冠三軍的猛將。她的的軍事才幹和壓服粵西的煊赫戰功,得到中原王朝的信任,逐漸上升為有權調動指揮部落六州兵馬,雄踞一方的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中華民族歷代英雄豪傑中亦少有可比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忠君”和“報國”兩個概念常常難以分別。因此,歷經三個朝代、五代君主的冼夫人,也曾被評價為“見風使舵”的政客。但正如她自己所說,她之所以如此,不過是“唯用一好心”。冼夫人維護嶺南百年的和平,始終以“中央政權”為標的,減少了流血和殺戮。就此而言,封建王朝的更迭,並無礙她的大節。 冼夫人德行的重要體現是忠和義,冼夫人為什麼能一直得到北方中原政權認可,因為她總是把國家統一擺在第一位,兩次不顧兒孫的安危,平定嶺南勢力,在陳國亡國時,率眾痛哭後才歸降隋 。

已故周總理曾經稱譽冼夫人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巾幗英雄”。冼夫人是一位曾經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女中豪傑,她畢生致力於維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正是她的審時度勢,使中國在大混亂的南北朝之後能歸於一統,促進了北方與嶺南的大融合,成為忠君愛國的典範。長期以來被尊稱為“嶺南聖母”,在各地建廟祭祀,歷千餘年而不衰。2000年,江澤民主席視察冼太廟時,盛讚她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團結的精神,稱她為“我輩後人永遠學習的楷模。”

軼事典故

冼夫人像 冼夫人像

冼夫人,公元六世紀嶺南地區著名的俚人女首領。冼夫人出生在南北朝時代嶺南高涼郡的一個俚人大首領的家庭,少年時已經“幼賢明,多籌略,撫循部眾,能行兵用師”。年輕的冼夫人精明能幹,有計謀,會領兵打仗,又經常勸自己的親族做好事,因此俚人都尊重她。父親也非常疼愛她。羅州刺史馮融,聽說冼夫人聰明能幹,就派人到冼家為自己的兒子馮寶求親。冼家答應了這門親事。後嫁於當時的高涼太守馮寶(五胡十六國北燕苗裔)。 馮寶因為要依靠冼氏部族勢力,索性在冼氏家鄉良德落藉,所以後來有些史籍說馮寶是高涼郡人,或者說是高涼良德人。 冼夫人身處王朝更迭的南北朝大亂世,總能把握大勢,顧全大局。歐陽紇叛亂時,扣押其子馮仆為人質,一邊是國家,一邊是親子,冼夫人派人捎話給身處敵營的兒子:我為忠貞,經今兩代,不能惜汝,輒負國家。 冼夫人80歲高齡時病歿任上。晚年的冼夫人曾將歷朝賜品陳於案前,面對眾兒孫,回首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留下這樣一句話: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冼夫人這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文武雙全,韜略高超。家世代是俚人的首領,占據山洞,部屬有十餘萬家。夫人自幼賢明,多謀略,在娘家時,能夠約束部下,行兵布陣。在本鄉信義卓著。夫人的兄長、南梁州刺史冼挺,倚仗他的富強,侵略掠奪別的州縣,嶺表一帶為他所苦。夫人多次規勸,因此別郡的怨隙止息,海南、儋耳歸附的有千餘洞。其夫馮家是原五胡十六國北燕王族,雖然幾代在嶺南為官,但當地人首領不願聽從北方人的號令。冼夫人嫁給馮寶以後,率先約束本族人。她親自和馮寶一起審理案件,遇到本族的首領或者親族犯罪,同樣依法處理。由於冼夫人身為俚族首領身體力行,在她的影響下,其他各地方的首領也都遵守法令,而且一致的擁戴她,願意接受她的領導。當嶺南人反隋時,冼夫人不顧年老之軀,“親披甲,乘介馬,領轂騎,衛詔使裴矩巡撫諸州”(《北史·列女》)。

歷史功勳

助夫平亂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三月,海南王侯景反梁。他發兵攻陷台城(今南京附近),梁武帝蕭衍被困餓死。廣州都督肖勃徵集兵力援台。高州刺史李迂仕被召往救援。大寶元年(550年)六月,李遷仕借出兵援台之機,乘勢出兵占領大臬口(今江西吉安市南),然後稱病不再前往台城。接著,他派人回高涼召馮寶前往州府議事。 馮寶接到通知後,不敢怠慢,準備立即前往。冼夫人知道後,急忙阻止。馮寶聽從夫人的勸告,決定暫不起程,靜觀事態的變化。過了幾天,李遷仕果然反。他差遣主帥杜平虜率兵開入贛石(今江西萬安縣)參加叛亂。

馮寶接到這個情報後,急忙將此情況告訴夫人。馮寶聽從夫人建議,依計行事。李遷仕聽了馮寶派來的使者的介紹後,果然十分歡喜。他走上城樓一看,只見夫人領著一隊挑夫,個個挑著禮物,珊珊朝城而來。 眾人來到城下時,李遷仕連忙命令守城士兵大開城門,迎夫人率眾入城。夫人入至內城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搶占城池。李遷仕見狀,知道情況不妙,匆匆應戰。最後,他抵擋不住夫人軍隊勇猛的進攻,只好落荒而逃,狼狽地帶著一些殘兵敗將,敗退到寧都(今江西寧都縣)躲藏。

助陳朝

梁末陳初,社會動盪。永定元年(557年)十二月,高涼太守馮寶病故,嶺南大亂。冼夫人挺身而出,為陳朝分憂解難。 這時嶺南地區的漢、俚各部族首領紛紛起兵割據,戰亂遍地,人民不得安寧。陳朝也無力出兵。冼夫人以俚人首領的身份跑了數州,說服起兵的俚人首領停止割據活動。冼夫人還派九歲的兒子馮仆帶著各州俚人首領去朝見陳霸先,最終使各州重新安定下來。陳霸先為表示對冼夫人的敬重,封馮仆為陽春太守。569年,嶺南的廣州刺史歐陽紇發動反陳,為了想爭取高涼地區的支持,派人召去馮仆,要馮仆共同起兵。冼夫人不顧兒子的險境,率領俚人首領們與陳朝派來的軍隊前去討伐嶺南叛軍;陳朝軍隊得到冼夫人的支持,內外夾攻才擊潰了叛軍。歐陽紇被活捉後冼夫人才從獄中救出了兒子。馮仆因冼夫人的功勞被封為信都侯,官至中郎將,轉任石龍太守。冼夫人被冊封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並賞賜有四馬拉動的座車一乘,鼓樂隊一部,錦繡將旗一面,以及杖儀符節一枝,出巡儀式及禮節待遇,按刺史官職標準執行。 至德元年(583年),冼夫人的兒子馮仆病故。馮仆所生三個兒子:馮魂、馮暄、馮盎,年少氣盛,精明強悍。他們在祖母冼夫人的培養和薰陶下,個個德才兼備,文武雙全,成為冼夫人治理地方的得力猛將。

助隋朝

589年,隋朝滅陳朝,南北重新統一。當時隋朝的勢力一時還達不到嶺南。冼夫人了解政局變化後,宣布歸順隋朝,並派孫子馮魂帶兵迎接隋軍,接管嶺南。 冼夫人協助朝廷討伐叛將王仲宣等,再次安定嶺南。這時馮仆已經死了,冼夫人隨即就讓孫子馮魂迎接隋朝派來安撫嶺南的韋洸進廣州,嶺南地區才得以成為隋的統治範圍。為此隋朝封馮魂為儀同三司,封洗夫人為宋康郡夫人。隋朝將領韋洸到達廣州的第二年,隋開皇十年(590年),廣州王仲宣起兵反隋,嶺南各族首領大部分回響聚兵王仲宣。冼夫人即派孫子馮暄帶兵去救援。馮暄與王仲宣軍的將領是好友,拖延不出兵,冼夫人知道了大怒,將把孫子馮暄抓起來,關在獄裡,又派另一個孫子馮盎出兵討伐。馮盎進兵到廣州城郊,同隋朝的軍隊會合,共同打敗了廣州王仲宣。戰後,七十多歲的洗夫人親自騎著高頭大馬,披著鎧甲,打著錦傘,率領騎兵護衛隋朝派來安撫嶺南的官員裴矩巡撫各州。各州的部族首領都前來拜見洗夫人和裴矩,嶺南的漢、俚兩族地區重又歸附了隋朝。嶺南漢、俚重新安定下來。為此隋朝冊封冼夫人為譙國夫人,準許開幕府,設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開封建社會女子統領地方軍政的先河。

其孫馮盎因協助隋軍平叛有功,拜為高州刺史,次孫馮暄也被赦,拜為羅州刺史。馮寶被追贈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冼夫人則被冊封為譙國夫人。並“開譙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急,便宜行事”(《隋書·譙國夫人傳》 )。從中不難看出隋文帝對冼夫人器重。隋文帝為了表彰冼夫人支持隋朝將領韋洸接管嶺南的功績,特降御書,賜給冼夫人的孫子馮魂享受與朝廷三司職位同等的禮遇,冊封冼夫人為宋康郡夫人。

故里之爭

冼太夫人的故里——廣東茂名濱海新區電城鎮山兜村冼太夫人文化園揭幕這是弘揚冼太夫人愛國主義,民族融和精神又一標誌性塑像,對傳揚冼太夫人文化,拉動茂名濱海新區旅遊業發展意義深遠。冼太夫人銅像揭幕儀式後,又舉行了《巾幗英雄——冼夫人》圖書首發儀式。

關於冼夫人故里問題,電白、高州、陽江三地之間有爭議。 冼夫人具體是哪裡人?國史記載很簡單並大體相同。《隋書》曰:“譙國夫人者,高涼冼氏之女也。”《北史》載:“譙國夫人冼氏者,高涼人也“。 清代范端昂撰《粵中見聞》和屈大均著的《廣東新語》均載“冼夫人,高州人,身長七尺,兼三人之力。” 而現代辭書《中國歷代名人辭典》、《辭海》冼夫人條中則載其為“今廣東陽江西人”。 冼太夫人故里景區位於茂名市濱海新區電城鎮山兜村。景區內有丁村冼太夫人故居遺址、隋譙國夫人冼氏墓、娘娘廟(冼太夫人廟)等歷史文物,冼府、冼墓、冼廟"三冼"並存的文物文化資源在全國絕無僅有。2002年7月,隋譙國夫人冼氏墓、娘娘廟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被國務院核准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現了茂名市"國保"單位零的突破。2014年12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冼太夫人信俗"展示場館落戶冼太夫人故里景區。

冼夫人一生經歷梁、陳、隋三代,作為嶺南地區領袖,她畢生竭力維持國家安定和民族融合。歷朝皇帝賞賜她的封號就有十幾個之多,如“譙國夫人”等。周總理稱她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冼夫人贈送給陳後主的信物“扶南犀杖”,就產自現在的高棉、越南、寮國一帶,證明當時粵西已經與東南亞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上世紀60年代,在高州等地發掘出不少如波斯幣、崑崙奴銅像等舶來品,也是當時粵西與東南亞海外貿易密切的有力物證。如今冼夫人的精神感召隨著華人的足跡遠至南洋各國。目前,全球冼夫人廟有2000多座,冼夫人已成為東南亞華人華僑與當地老百姓認同、崇尚、信仰的巾幗英雄,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新紐帶。

中國古代的12位巾幗英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馳騁疆場、戰功赫赫的巾幗英雄。

魏晉南北朝軍事人物

魏晉南北朝時代,有多少英雄人物,有多少風流才子,有多少沙場豪傑,有多少傑出人才?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一時間人才輩出,風起雲湧,多少人物,多少面孔。你知道他們的生平事跡嗎?你知道和他們有關的趣聞軼事嗎?你想了解他們的人生嗎?下面的詞條將帶你走入魏晉南北朝,去看一看那些曾經的軍事豪傑,一起去體會他們的人生,從中得到自己的領悟吧!
拓跋宏
曹景宗
周文育
冼夫人
張賓
姚萇
呂光
王鎮惡
慕容隆
桓溫
韋孝寬
周顗
斛律光
斛律金
慕容廆
劉淵
陳慶之
慕容皝
慕容翰
柳元景
郗超
昌義之
謝玄
拓跋英
宇文泰
慕容農
沮渠蒙遜
韋叡
檀道濟
蔡佑
馬隆
葛榮
杜洛周
侯安都
劉牢之
沈慶之
爾朱榮
慕容白曜
祖逖
王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