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英

拓跋英

元英(?-510年12月9日),原名拓跋英,字虎兒,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鮮卑族。北魏著名軍事將領、音樂家,太武帝拓跋燾曾孫、景穆帝拓跋晃之孫、南安惠王拓跋楨之子。官至征南將軍、尚書僕射等,封中山王。永平三年,卒,贈司徒,諡號“獻武”。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拓跋英,後改名元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曾孫、景穆太子拓跋晃的孫子,由於拓跋晃先拓跋燾而死,文成帝即位追加尊號景穆帝。拓跋英的父親是南安王拓跋楨,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

拓跋英“性識聰敏,善騎射,解音律,微曉醫術”(《北史·拓跋英列傳》),而且博聞強記。

效力孝文帝

孝文帝即位,以為平北將軍、武川鎮都大將、假魏公。

不久,遷都督梁益寧三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領護西戎校尉、仇池鎮都大將、梁州刺史。

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南伐,以為漢中別道都將。孝文帝率軍攻打南齊(今安徽鳳陽東北)之際,詔拓跋英率軍於邊境一帶進行防禦,拓跋英認為“大駕親動,勢傾東南,漢中有可乘之會”。便於四月上表請求率兵會同平南將軍劉藻進攻漢中(今屬陝西),此舉得到孝文帝的同意。

拓跋英軍至沮水(位今陝西黃陵洛河支流沮河)時,南齊梁州刺史蕭懿派部將尹紹祖、梁季群等領兵二萬占領險要,徼山立五柵,居高臨下,隔水為營,以抗擊魏軍。拓跋英認為:“彼帥賤民慢,莫能相服,眾而無上,罔知適從。若選精卒,並攻一營,彼不相救,我克必矣。若克一軍,四營自拔”。隨即發起進攻,果然克齊軍一營壘,其它四營也不來相救,四營潰,俘梁季群以下七百餘人,斬殺三千餘人。拓跋英乘勝長驅直入,進抵南鄭(今陝西漢中東郊)城下。一時“漢川之民,以為神也,相率歸附”。梁州百姓李天干等歸降於魏軍,拓跋影以國士之禮待之。

蕭懿聞後,又派部將姜修反攻。到了晚上,拓跋英率軍進攻,頗有殺傷。姜修屢戰屢敗,盡為魏軍所獲。姜修又向蕭懿求援,魏軍阻援之敵抵擋不住齊軍的進攻,向拓跋英告急。拓跋英率騎兵千人,倍道救援。未至,齊軍已然退還。拓跋英擔心齊軍回城之後便不易殲敵,於是令統軍元拔尾隨齊軍,自率軍於前面攔劫,將齊軍合圍並殲滅。

魏軍收兵之際,蕭懿派出的另一支部隊抵達戰場。魏軍皆已疲憊,未料齊軍突至,加上敵眾我寡,皆大為恐懼,準備遁走。拓跋英見齊軍來攻,故意放鬆韁繩,驅馬緩行,神色自若。而後登高瞭望,指指劃劃,如布置陣勢狀,等各軍行到齊,整列後才命前進。蕭懿疑心魏軍設有伏兵,徘徊不前。拓跋英率魏軍乘機反擊,大破齊軍,遂包圍南鄭。同時嚴令軍紀,一無所犯,使遠近百姓悅附,皆供租運。

拓跋英未至南鄭時,蕭懿曾派軍主范潔率三千餘人伐獠。拓跋英包圍南鄭後,蕭懿據城固守。范潔聞訊後,欲回軍救援。拓跋英派統軍李平敵、李鐵騎等收合巴西、晉壽的土人,切斷范潔的退路。范潔以死決戰,遂敗李平敵之軍。拓跋英待其稍近,以奇兵攻之,盡獲其眾。魏軍圍攻數十日未克。時守城士卒驚恐,南齊錄事參軍庾域把數十座空倉庫加封后指給將士說,這裡面全是粟米,足以支持兩年,你們只管放心守城。城內守軍才安定下來。就在這時,魏帝下詔班師。拓跋英遂命老弱將士先行撤退,自率精銳部隊殿後,還派人向蕭懿告別。蕭懿認為其中有詐,不敢追擊。拓跋英離開一日後,蕭懿仍閉門不開。二日之後,蕭懿方派兵追擊。拓跋英與士兵下馬交戰,使齊軍不敢相逼,如此四日四夜,齊軍乃返,魏軍得以安全撤回。拓跋英入斜谷,時值天降大雨,行軍異常艱苦,魏軍截竹貯米,執炬火於馬上炊之。

漢中之戰,拓跋英智謀過人,幾次智勝齊軍,達到作戰目的。南齊軍則因兵力不足,增援不及,指揮不當,以至接連失利。

此前,蕭懿已派人說降仇池的氐族人,所以當拓跋英撤軍時,諸氐便派兵切斷拓跋英的糧道和歸路。拓跋英率軍奮勇作戰,且戰且行。拓跋英面頰為流矢所,為穩定軍心,拓跋英沒告訴任何人,軍人莫有知者,魏軍這才全軍回到仇池。然後派兵討平諸氐。拓跋英因功升為安南大將軍,賜爵廣武伯。

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改拓跋姓為元,其餘鮮卑諸姓都改成漢姓,拓跋英改名為 元英。元英在仇池六年,甚有威惠之稱。後其父去世,元英才離職。

後孝文帝征伐漢陽,以元英為左衛將軍,加前將軍。不久,遷大宗正,又轉尚書,仍本將軍,鎮守荊州。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正月,南齊太尉陳顯達率平北將軍崔慧景等領兵四萬攻魏荊州,欲收復上年所失雍州(治今湖北襄樊)五郡。孝文帝命前將軍元英率兵抵禦。二月,元英與齊軍作戰,但連戰皆敗。三月,孝文帝自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出發,領兵親征陳顯達。到南陽後,免去元英的官爵。

效忠宣武帝

四月,孝文帝因病退兵北還洛陽,於途中病卒,太子元恪即帝位,是為宣武帝。宣武帝重新啟用元英,任尚書、廣武伯。

景明元年(500年)六月,齊冠軍將軍陳伯之再引兵攻壽陽,於八月為魏彭城王元勰、汝陰太守傅永率軍擊敗,被殺九千人,被俘一萬人,淮南地區亦為魏軍占領。元英奉命前去救援,未至,魏軍已勝。是月,彭城王元勰回京,元英奉命行揚州事。

景明二年(501年),元英回京,於十一月上表請求南伐,表曰:“臣聞取亂侮亡,有國之常道;陳師鞠旅,因機而致發。竊以區區寶卷,罔顧天常,憑恃山河,敢抗中國。今妖逆數亡,驕縱日甚,威侮五行,怠棄三正,淫刑以逞,虐害無辜。其雍州刺史蕭衍東伐秣陵, 掃土興兵,順流而下,唯有孤城,更無重衛。此則皇天授我之日,曠載一逢之秋,事易走丸,理同拾芥,此而不乘,將欲何待?臣乞躬率步騎三萬,直指沔陰,據襄陽之城,斷黑水之路。昏虐君臣,自相魚肉。我居上流,威震遐邇,長驅南出,進拔江陵。其路既近,不盈五百,則三楚之地,一朝可收;岷蜀之道,自成斷絕。又命揚徐二州,聲言俱舉,緣江焚毀,靡使所遺。建業窮蹙,魚游釜內。士治之師再興,孫皓之縛重至,齊文軌而大同,混天地而為一。伏惟陛下暫辟旒纊,少垂聽覽,獨決聖心,無取疑議。此期脫爽,併吞未日”。但此事被擱置起來。

元英再次上表說:“臣聞乘虛討弱,事在速舉;因危攻昧,徼捷可期。今寶卷亂常,骨肉相賊,蕃戍鼎立,莫知所歸。義陽孤絕,密邇天境,外靡糧援之期,內無兵儲之固。此乃臨焚之鳥,不可去薪;授首之寇,何容緩斧。若此行有果,則江右之地,斯為經略之基;如脫否也,非直後舉難圖,亦或居安生疾。今豫州刺史司馬悅已戒嚴垂邁,而東豫州刺史田益宗方擬守三關,請遣軍司為之節度”。宣武帝乃遣直寢羊靈引為軍司。後元英因軍功拜吏部尚書,又以前後軍功進爵常山郡侯。

元英還曾上奏說:“謹案學令:諸州郡學生,三年一校所通經數,因正使列之,然後遣使就郡練考。臣伏惟聖明,崇道顯成均之風,蘊義光膠序之美,是以太學之館久置於下國,四門之教方構於京瀍。 計習訓淹年,聽受累紀,然俊造之流應問於魏闕,不革之輩宜返於齊民,使就郡練考,核其最殿。頃以皇都遷構,江揚未一,故鄉校之訓,弗遑正試。致使薰蕕之質,均誨學庭;蘭蕭之體,等教文肆。今外宰京官,銓考向訖,求遣四門博士明通五經者,道別校練,依令黜陟。”宣武帝下詔說:“學業墮廢,為日已久,非一使能勸,比當別敕”。

景明四年(503年)三月,投降北魏的原鄱陽王蕭寶寅和江州刺史陳伯之請求北魏出兵攻梁。宣武帝元恪應允,遂於四月詔蕭寶寅為都督東揚州等三州諸軍事,招募英豪,配合南攻;陳伯之為都督淮南諸軍事。六月,宣武帝遣任城王元澄率軍五萬及蕭寶寅、陳伯之等併力攻鍾離。

八月,宣武帝又詔命元英為使持節、假鎮南將軍、都督征義陽諸軍事,率軍進攻義陽(今河南信陽市)。 梁司州刺史蔡道恭聞魏軍將至,遣驍騎將軍楊由率城外居民三千餘家於城西南十里賢首山(今河南信陽西南)依山做成三營寨,作表里之勢。

十月,元英領兵圍攻賢首山,焚其寨門。楊由乃驅水牛從營而出,繼之以兵。魏軍為躲避水牛從,只好退軍。元英於是分兵圍守。當晚,寨民任馬駒斬楊由投降北魏。十一月,元英在白沙(今河南光山西南)擊敗梁將吳子楊,圍攻義陽。

正始元年(504年)二月,梁帝蕭衍派平西將軍曹景宗、後將軍王僧炳等率步騎三萬增援義陽。其中王僧炳率軍二萬人進駐鑿峴(今河南信陽南),曹景宗率軍萬人為後繼。元英派冠軍將軍元逞、揚烈將軍曹文敬等進駐樊城(今屬湖北襄樊),抗擊南梁援軍。三月,元逞率部擊敗梁增援部隊,斬俘四千餘人。

魏軍圍義陽,晝夜不息,但因梁刺史司州蔡道恭指揮有方,使相持了百餘日,魏軍頗有損傷。不久,蔡道恭憂鬱而死,其從弟驍騎將軍蔡靈恩代行州事。魏軍見蔡道恭死,遂加緊攻勢,短兵日接。而梁將曹景宗滯留鑿峴,整日耀兵遊獵,不敢增援義陽。

七月,梁武帝又派寧朔將軍馬仙琕救義陽。馬仙琕轉戰而前,兵勢甚銳。元英於士雅山(今河南桐柏境內)構築工事,與景宗相抗。並布陣防禦,示之以弱,設伏後引誘梁軍。馬仙埤不知是計,領兵萬餘直追至義陽城下,突擊元英大營,元英佯敗。馬仙埤部追擊,至平地,魏軍伏兵四起,統軍傅永擐甲執槊,單騎先入,唯軍主蔡三虎副之,突陣橫過。梁兵箭射傅永,洞其左股,傅永拔箭再戰。馬仙琕大敗,被斬二千三百級,羽林監軍鄧終年及馬仙埤一子也都戰死,馬仙琕退走。元英見傅永受傷,便對其說:“公傷矣,且還營。”傅永說:“昔漢祖捫足不欲人知,下官雖微,國家一將,奈何使賊有傷將之名!”遂與諸軍追之,至夜方回,時傅永年已七十餘歲,軍中莫不壯之。馬仙埤率部萬餘人又連續進攻,均被元英擊退,並斬梁將陳秀之。曹景宗、馬仙琕知義陽危急,盡率所部精銳與魏軍決戰,雙方一日三戰,梁軍皆大敗而歸。

八月,義陽守將蔡靈思在援兵未奏效、守城力竭的情況下,開城降魏。三關守將聞後,均棄城而逃。 魏軍占領義陽後,置為郢州,以司馬悅為刺史。同時,在鍾離方向的魏這也進展順利,但三月時,因淮水暴漲而撤還壽陽。

此戰,魏軍主攻方向明確,增援及時,元英更是戰術靈活,屢破梁軍,使魏軍一舉取得東西兩方向作戰的勝利。而梁軍被動出戰,防守無力,導致戰敗。

宣武帝下詔褒獎元英:“知賊城已下,復克三關,展威辟境,聲略宣振,公私稱泰,良以欣然。將軍淵規內斷,忠謨外舉,受律揚旌,克申廟算,雖方叔之制蠻荊,召虎之掃淮浦,匹茲蔑如也。新州初附,宜廣經略,想善加檢督,必令周固,有所委付,然後凱鏇耳”。

當初元英在平漢陽立功後,孝文帝曾許諾復其封位,但因元英後來敗於陳顯達,便將此事擱置起來。義陽之戰的勝利,使宣武帝大喜,遂復其封位,並改封中山王,食邑一千戶。遣大使、鴻臚少卿睦延吉持節就拜。元英送蔡靈恩及梁尚書郎蔡僧勰,前軍將軍、義陽太守馮道要,游擊將軍鮑懷慎,天門太守王承伯,平北府司馬宗象,平北府諮議參軍伏粲,給事中、寧朔將軍蔡道基,中兵參軍龐脩等數十人至京城。宣武帝下詔說:“會平江南,此等便可放歸也”。元英回京後,宣武帝對其大加褒將,又增其封邑一千戶。

正始二年(505年)八月,元英奉命攻打雍州。十月,梁帝蕭衍興師進攻北魏,以其弟蕭宏為統帥,率軍進駐洛口(今安徽懷遠境)。

正始三年(506年)二月,梁徐州刺史昌義之與魏平南將軍陳伯之戰於梁城(今安徽淮南田家庵附近),昌義之敗走。四月,北魏以元英為使持節,加散騎常侍,征南將軍、都督揚徐二道諸軍事,率軍十萬迎擊梁軍。 宣武帝對元英說:“賊勢滋甚,圍逼肥梁,邊將後規,以至於此。故有斯舉,必期勝捷,而出軍淹滯,肥梁已陷。聞之惋懣,實乖本圖。今眾軍雲集,十有五萬,進取之方,其算安在?克殄之期,復當遠近?竟以幾日可至賊所?必勝之規,何者為先?故遣步兵校尉、領中書舍人王雲指取機要”。元英表陳事機。

七月,元英於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擊破梁南徐州刺史王伯敖,斬梁將二十五人,梁軍亡失五千餘人。九月,元英與邢巒會師。梁軍統帥蕭宏怯懦愚劣,得知魏軍會師共同攻梁的訊息後,甚為恐懼,決定撤軍。魏將奚康生馳遣楊大眼對元英說:“梁人自克梁城已後,久不進軍,其勢可見,必畏我也。王若進據洛水,彼自奔敗。”元英說:“蕭臨川雖騃,其下有良將韋、裴之屬,未可輕也。宜且觀形勢,勿與交鋒”(《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適遇洛口天氣突變,一夜狂風暴雨,蕭宏不顧昌義之等將領的反對,拋下大軍,領數騎落荒而逃。洛口的梁軍將士隨之散歸,魏軍追擊,斬梁將四十二人,獲糧米三十萬石,梁軍失亡近五萬人。並迫使昌義之放棄梁城,移軍扼守鍾離。

時宣武帝已有滅梁之志,在慰勞元英時說:“知大摧鯨寇,威振南海,江浦無塵,三楚卷壒,聲被荒隅,同軌斯始。公私慶慰,良副朕懷。便當乘威藉響,長驅吳會,翦拉遺燼,截彼東南也”。元英遂率軍南攻,攻克馬頭(位鍾離西,今安徽懷遠南),將城中儲糧盡數北運。

十月,元英與鎮東將軍蕭寶寅率眾圍攻鍾離。 十一月,梁帝詔右衛將軍曹景宗都督諸軍二十萬救鍾離,屯道人洲(今安徽鳳陽東北淮河中),待眾軍集齊後並進。

正始四年(507年)正月,元英與平東將軍楊大眼率數十萬大軍攻鍾離,並在邵陽洲(位於道人洲西)兩岸架橋,樹柵,作為跨淮通道。元英據南岸攻城,楊大眼據北岸立城接應,以通糧道。時鐘離城中僅三千人,昌義之督率梁軍將士奮力抗擊。鍾離城塹水深,魏軍以車載,人負,運土填塹,設飛樓衝車撞擊城牆。梁守軍用泥土補修被撞壞之處。魏軍晝夜苦攻,輪番衝擊,一日之內戰數十合,被梁軍殺傷者以萬計。鍾離仍未被攻克。

二月,宣武帝以彼土蒸濕,久攻力疲,不宜再戰,詔元英還師。詔曰:“師行已久,士馬疲瘠,賊城險固,卒難攻屠。冬春之交,稍非勝便,十萬之眾,日費無貲。方圖後舉,不待今事。且可密裝徐嚴,為振旅之意,整疆完土,開示威略。左右蠻楚,素應逃亡,或竄山湖,或難制掠。若凶渠黠黨,有須翦除者,便可撲掃,以清疆界。如其強狡憑阻,未易致力者,亦不煩肆兵。凱鏇遲近,不復委曲。”元英上表請求寬延時日:“臣奉辭伐罪,志殄逋寇,想敵量攻,期至二月將末三月之初,理在必克。但自此月一日以來,霖雨連並,可謂天違人願。然王者行師,舉動不易,不可以少致睽淹,便生異議。臣亦諦思:若入三月已後,天晴地燥,憑陵是常。如其連雨仍接,不得進攻者,臣已更高邵陽之橋,防其泛突。意外洪長,慮其破橋,臣亦部分造船,復於鍾離城隨水狹處,營造浮橋,至三月中旬,橋必克成。晴則攻騰,雨則圍守,水陸二圖,以得為限。實願朝廷特開遠略,少復賜寬,假以日月,無使為山之功,中途而廢。” 宣武帝又下詔說:“大軍野次,已成勞久,攻守之方,理可豫見。比頻得啟,制勝不過暮春,及省後表,復期孟夏之末。彼土蒸濘,無宜久淹。勢雖必取,乃將軍之深計;兵久力殆,亦朝廷之所憂。故遣主書曹道往觀軍勢,使還,一一具聞。”等曹道回,元英仍上表說:“可克”。魏帝遂遣步兵校尉范紹至元英營,共商攻取事宜。

時梁武帝已命豫州刺史韋睿自合肥(今屬安徽)領兵增援鍾離,受曹景宗節度。曹、韋兩軍進屯邵陽洲,夜間,韋睿率眾於曹景宗營地前二十里處掘長塹,樹鹿角,截洲為城,距魏軍城堡僅百餘步。拂曉,元英見後大驚。曹景宗又派人潛水入城送信,昌義之始知援軍到達,勇氣倍增。元英又率眾出戰,一日數合,入夜復攻,均被擊退。

三月,淮水暴漲六七尺,韋睿派水軍乘鬥艦襲擊洲上魏軍。另以水船載乾草,灌以油,趁風縱火,以焚其橋。同時,派敢死之士拔柵砍橋,橋柵全被破壞。梁郡太守馮道根等人都親身搏鬥廝殺,軍士們奮勇作戰,喊聲震天動地,無人不是以一當百。魏軍大敗,投水而死者及被殺者各達十餘萬,元英脫身逃走,楊大眼亦燒營而去。梁軍乘勝追擊,又俘虜五萬人。

鍾離之戰是北魏建國後第一次慘敗,損失二十五萬人。元英至揚州後,派人送節及衣冠、貂蟬、章綬。八月,有司彈劾元英,認為其軍為主帥,指揮不利,應當處死。宣武帝免元英死罪,貶為平民。

永平元年(508年)八月,京兆王元愉謀反。九月,宣武帝恢復元英的官職,食邑一千戶,除使持節,假征東將軍、都督冀州諸軍事,率軍前去平叛。元英尚未出發,元愉叛亂已被平。

是月,北魏郢州(治義陽)司馬彭珍等叛魏,並暗中引導梁軍進攻義陽。同時,北魏三關(即武陽關、平靖關、黃峴關,位今河南羅山及信陽南)戍主侯登等舉城降梁。魏郢州刺史婁悅據義陽城守御。魏宣武帝元恪詔中山王元英為使持節、都督南征諸軍事、假征南將軍,率領步騎兵三萬人,自汝南(今屬河南)前去援救。十月,懸瓠城民白早生等殺豫州刺史司馬悅,據城南叛。

宣武帝對元英說:“婁悅綏御失和,銓衡暗於簡授,故使郢民引寇,關戍外奔,義陽孤窘,有倒懸之切。王,國之召虎,威名宿震,故屈王親總元戎,掃清氛穢。昔衛霍以匈奴之故,居無寧歲;今南疆不靖,王不得以屢勞為辭也。”元英回答說:“臣才非韓白,識暗孫吳,徒以宗室之長,頻荷推轂之寄。規略淺短,失律喪師,宜章子反之戮,以謝天下。陛下慈深念屢,愛等鍾牛,使臣得同荀伯,再生明世。誓追孟氏,以報復為期。關郢微寇,何足平殄?滅賊方略,已在臣目中,願陛下勿勞聖慮也。”宣武帝又說:“截彼東南,再清隨楚,所望於將軍。鍾離一眚,豈足以損大德。今王董彼三軍,朕無憂矣”。

十一月,宣武帝頻接尚書邢巒討伐叛將、魏懸瓠軍主白早生的捷報,遂再次詔元英速援義陽。元英因兵力不足,不斷請求援兵,而宣武帝不肯增派。於是,元英轉至懸瓠(今河南汝南),與邢巒會師,聯兵進攻懸瓠。 十二月,南梁副將齊苟兒等打開城門出降,魏軍斬白早生及其黨羽數十人。隨後,元英率軍直趨義陽。南梁寧朔將軍張道凝聞元英將至,棄楚王城(今河南汝南南)逃跑。元英追擊,斬張道凝和虎賁中郎曹苦生,盡俘其眾。郢州全境復告平靜。

永平二年(509年)正月,元英至義陽後,將取三關,元英認為:“三關相須如左右手,若克一關,兩關不待攻而定。攻難不如攻易,東關易攻,宜須先取,即黃石公所謂戰如風發,攻如河決”。元英擔心敵軍將兵力集中於東關,便派長史李華率五統向西關,分其兵力,然後親自督軍攻打東關。

此前,馬仙琕派雲騎將軍馬廣率眾於長薄防禦魏軍,軍主胡文超另屯於松峴。元英至長薄,馬廣乘夜逃入武陽,元英率軍進攻。元英聞蕭衍遣冠軍將軍彭瓮生、驃騎將軍徐超秀增援武陽,於是停止進軍,對眾將說:“縱之使入此城,吾先曾觀其形勢,易攻耳,吾取之如拾遺也”。 但眾將不信。等彭瓮生等入武陽後,元英才圍攻武陽,只用六天,馬廣等便出降。於是元英進擊黃峴,梁太子左衛率李元履棄城逃竄。元英又進討西關,馬仙琕也退走。作戰的過程和元英所預料的完全一樣。此戰,元英共俘梁軍大將六人、部將二十人、士兵七千人,獲米四十萬石,軍資相當。

時元英急追馬仙琕,意圖一雪鍾離之恥,後聞蕭衍派韋睿前來增援,才停止追擊。此時,宣武帝詔令罷兵。回朝後,元英任尚書僕射。

永平三年十月辛卯(510年12月9日),元英去世。朝廷賜東園秘器及朝服一具、帛七百匹,追贈他為司徒,諡號“獻武”。

人物評價

元恪:①知賊城已下,復克三關,展威辟境,聲略宣振,公私稱泰,良以欣然。將軍淵規內斷,忠謨外舉,受律揚旌,克申廟算,雖方叔之制蠻荊,召虎之掃淮浦,匹茲蔑如也。 ②知大摧鯨寇,威振南海,江浦無塵,三楚卷壒,聲被荒隅,同軌斯始。公私慶慰,良副朕懷。 ③王,國之召虎,威名宿震,故屈王親總元戎,掃清氛穢。昔衛霍以匈奴之故,居無寧歲;今南疆不靖,王不得以屢勞為辭也。 ④截彼東南,再清隨楚,所望於將軍。鍾離一眚,豈足以損大德。今王董彼三軍,朕無憂矣。

魏收:英將帥之用,有聲於時。

李延壽:英將帥之用,著聲於時。

胡三省:元英違眾議,志在必克鍾離,恃義陽之勝而驕也。兵法曰:“常勝之家,難與慮敵。”又曰:“兵驕者敗。”其謂是歟!

蔡東藩:自寶夤乞師南下,而魏任城王澄,及鎮南將軍元英,分兵內擾,據有司州,鎮西將軍邢巒,又遣王足等奪據巴西,兵鋒直達涪城。梁人東西奔命,應接不遑。

個人作品

《全後魏文》收錄有《乞乘虛取沔南表》、《又奏》、《圖鍾離未克乞寬假日期表》、《奏請遺使就郡校練學生》等。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祖父拓跋晃太武帝拓跋燾長子,延和元年(432年)被立為皇太子。因宦官宗愛陷害憂慮而死,後被追尊為景穆皇帝,廟號恭宗。
祖母劉氏封椒房。
父親拓跋楨拓跋晃第九子,封南安王。官至鎮北大將軍、相州刺史。卒後諡號“惠”。
平輩弟弟元彬襲封章武王,官至平北將軍、汾州刺史。卒贈散騎常侍等,諡號“恭”。
元怡官至鄯善鎮將。後贈驃騎大將軍、太尉、雍州刺史、扶風王。
子輩長子元攸官至東宮洗馬。早逝,獲贈散騎侍郎。
次子元熙官至安西將軍、相州刺史,封中山王。後起兵反對領軍將軍元叉失敗而被殺。其後獲贈大將軍、太尉、冀州刺史等,諡號“文莊”。
三子元誘官至右將軍、南秦州刺史,為元叉所殺。累贈儀同三司、都昌縣開國伯等,諡號“恭”。
四子元略官至大將軍、尚書令,封東平王,“河陰之變”時遇害,後贈太保、司空、徐州刺史等,諡號“文貞”。
五子元篡官至司徒祭酒,與元熙一同遇害。累贈安北將軍、恆州刺史、高唐縣開國侯。
六子元義興元熙異母弟,官至輔國將軍、通直散騎常侍,於“河陰之變”時遇害。累贈散騎常侍、征東將軍、武邑王。
孫輩孫子元景獻 元熙長子,與元熙一同遇害,後贈景獻中軍將軍、青州刺史。
元仲獻元熙次子,與元熙一同遇害,後贈左將軍、兗州刺史。
元叔獻元熙三子,與元熙一同遇害,後贈右將軍、齊州刺史。
元叔仁元熙幼子,官至征虜將軍、通直散騎常侍,襲封中山王。“河陰之變”時遇害,後贈衛大將軍、儀同三司、并州刺史。
元始伯元誘之子,襲封都昌縣開國伯,官至給事中。北齊建立後降爵。
元景式元略之子,襲封東平王,官至北廣平太守。北齊建立後降爵。
元子獻元篡之子,襲封高唐縣開國侯,官至涇州司馬。
元述元義興之子,襲封武邑王,官至通直郎。北齊建立後降爵。
《魏書》稱拓跋楨有五子,故元英除元彬、元怡二弟外,應還有兩位兄弟;又稱元英有五子,然加上元義興,元英實有六子。姑將元義興算作元英第六子,附列於此。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魏書·卷十九下·列傳第七下》

《北史·卷十八·列傳第六》

魏晉南北朝軍事人物

魏晉南北朝時代,有多少英雄人物,有多少風流才子,有多少沙場豪傑,有多少傑出人才?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一時間人才輩出,風起雲湧,多少人物,多少面孔。你知道他們的生平事跡嗎?你知道和他們有關的趣聞軼事嗎?你想了解他們的人生嗎?下面的詞條將帶你走入魏晉南北朝,去看一看那些曾經的軍事豪傑,一起去體會他們的人生,從中得到自己的領悟吧!
拓跋宏
曹景宗
周文育
冼夫人
張賓
姚萇
呂光
王鎮惡
慕容隆
桓溫
韋孝寬
周顗
斛律光
斛律金
慕容廆
劉淵
陳慶之
慕容皝
慕容翰
柳元景
郗超
昌義之
謝玄
拓跋英
宇文泰
慕容農
沮渠蒙遜
韋叡
檀道濟
蔡佑
馬隆
葛榮
杜洛周
侯安都
劉牢之
沈慶之
爾朱榮
慕容白曜
祖逖
王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