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店鄉

先生店鄉

先生店鄉是安徽省六安市轄鄉。1958年設先生店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位於市境東部,距市區11.5公里。面積49平方公里,人口2.4萬。六(安)范(庵)公路過境。轄先生、大旺、范庵、高稻場、陳大莊、月牙山、四十鋪、鮑灣、硤石、錢圩、松店、九龍、七星、林場14個村委會和先生店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油菜子、花生,養殖業有桑蠶、畜、禽。鄉辦企業有輪窯、羽絨、農機修配、氣焊、油料加工等廠。

基本信息

地名由來

在六安東郊相距20華里的先生店,是一個小集鎮。據傳說先生店在沒有正名之前,這地方只是一些戶落的集住地。當時有一位教書先生,姓葉,授館無徒,只得搭起山架,壘起櫃檯,做起生意來。老先生仁德,買賣公平,童叟無欺,因此大人們叫孩子出去購物時,總是要囑咐一聲:“到先生店去買”。
先生店鄉先生店鄉

農忙季節,集市上生意簫條,葉先生索性關上店門,到郊外漫步,在一水塘邊,看見林大茂正捕魚,葉先生伸頭朝魚筐里一看,嘿,儘是些長殼的烏龜、老鼈,還有螃蟹。於是呵呵一笑說:“林大茂,我看你這所捕之物真是個妙聯,但只是下聯,沒有上聯,無聊啊!無聊!”漁人聽後,轉身看見一位剛從田裡上來的農夫,手裡拎著一串在耕田時逮著的泥鰍黃鱔及鮎魚,大茂一揚眉,笑道:“葉先生,上聯有了,你看農夫手中拎的正是:‘一串無鱗、鰍短鱔長鮎嘴大’嗎,而你的下聯也就是我這:‘半筐有殼,鼈扁龜圓蟹腿多’么”。先生聽後,又驚又喜,驚的是平時看起來不咋樣的林大茂,竟有此速才;喜的是自己碰到了知音。大茂撒下一網,見水面浮萍隨浪飄動,臉露笑意道:“我也有一比下聯,請葉先生賜教上聯,是‘水面浮萍,身搖誰見葉先生。’”說後見葉先生的臉一下子由晴轉陰,慢慢地將目光落在塘中心的土墩上,土墩是人工堆起的,有用來緩衝大風浪衝擊塘埂作用的,土墩上有人栽下一叢竹母,竹母旁發有幾根新筍。這個發現使葉先生緊鎖的雙眉綻開了,微笑道:“‘風中竹筍,浪打何時林大茂’,老夫不才,只能揍合著對了。”說完二人相對一笑。大茂網起,見有一隻螃蟹在網中亂爬,觸動靈感,又說了一句上聯:“蟹落魚罾,恰似蜘蛛結網;”先生聽後,沉思片刻,游目四顧,無從著落,竟鎖眉嘆息,面帶愧色道:“妙哉妙哉,容我回去慢慢想來”。
先生回店後,翻書查典,搜腸刮肚,竟對不出滿意的下聯。接連幾天生意不做門不出,思來想去,想出病來了。診治無效,一命嗚平。葉老先生的一位同窗好友,在當時的六的州任職,聞此事前來弔唁,晚間,做在老友靈前,看著葉先生的所留詩稿及未對出的半片聯文:“蟹落魚罾,……”,看著看著竟愰愰惑惑,似睡非睡地看見牆角處有兩隻老鼠在偷一隻雞蛋,一鼠仰臥,四爪抱雞蛋,一鼠銜其尾拖之。州官覺悟,立命拿來紙筆,揮毫寫下:‘鼠偷雞卵,尤如獅子盤球’。墨乾後,貼在亡者棺頭。第二天上午,州官對前來送葬的人們說:“葉老行生死後能將此對給一個圓滿的答案,足以說明他對中華傳統文學的酷愛,雖死尤生”。此地無名,以後就叫這時為“先生店”罷。

特色經濟

先生店鄉種植百合的村民

1、先生店鄉緣賓全牛席
2、先生店鄉緣賓香熏乳豬肉
3、金安區農業股份制合作企業“皖西青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百合栽植。

該區把農業發展大計放到國際環境中考慮,按照世貿規則,全力發展競爭力強的名、特、優、新農產品,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區幾品”特色農業之路的一個舉措。
金安區在近年的農業生產和經營中,已逐漸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產業,皖西大白鵝、“華山銀毫”等馳名中外。 為加快這些富有特色的農產品開發推廣,區委、區政府確定實行“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區幾品”規模開發,把傳統優勢做大做強,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和市場品牌優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並把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作為發展重點。全區規劃了4個生態農業區,即東河口、毛坦廠一線的以萬畝有機茶生產為主的大華山生態旅遊區;橫塘崗、洞天湖一線山區以奶牛山羊等牲畜為龍頭的農牧複合利用型生態小區;沿淠灣區以無公害蔬菜和小雜糧生產為主的糧果生態區;淠河總乾渠沿線以名、特、優、新水產品為主,集觀光農業和設施農業為一體的綜合生態農業區。在龍頭企業安華、皖江羽絨廠的帶動下,該區去年皖西白飼養量突破300萬隻,張店、三十鋪兩鄉鎮已初步形成專業發展皖西白鵝的趨勢,馬頭鎮十字路村採用無公害芝麻作原料,利用傳統工藝,生產註冊為“香魂女”的無污染綠色精品“馬頭小磨麻油”,全村年加工能力萬斤以上的大戶就有8家,成為遠近聞名的小磨麻油專業村。

經濟發展

先生店鄉先生店鄉境內的寧西鐵路
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實現農村改革發展的新突破;先生店鄉的幹部們深刻認識農村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中肩負的重大責任和面臨的重大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充分發揮先鋒模範和骨幹帶頭作用;深刻認識堅持黨管農村工作的戰略思想,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村組織幹部結合該鄉的實際情況,開展了生態鄉的建設工作並拓寬、修建馬路。

生態鄉建設
一、實施生態農業發展規劃。
二、推廣生態農業,建設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基地。
三、發展沼氣太陽能新能源利用。
四、新農村示範建設。
五、推廣農地膜生產和桔桿綜合利用。
六、發展規模養殖,推廣禽畜糞便綜合利用率。

公路建設
一、修建二黃路,並已於2008年12月26日完成建設並順利通車。
二、先生店鄉境內的寧西鐵路段建設。
三、新修鮑三水泥路。

人文歷史

先生店的來歷先生店原老街只是一條東西走向的長街。南邊是南崗頭,北面的是北崗頭,西系西崗頭。西邊從六安州去東南方向的拐樹店、椿樹崗、孫家崗等地必經之路。相傳在明末清初時期,有一教書先生來到此地教私熟,他所教出的學生名揚四海。先生德高望眾,後來學生多了,經商做生意的人也相繼增加,還開了多家小店鋪。故名“先生店”。

先生店鄉村民住宅
民間故事清晚期,有一教書先生家裡很窮。年關到了,家中年貨一無所有,於是就在他自家門上寫了副對聯。上聯是:“一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十”。橫批是:“年難過”。
年初二這一天,他的一群學生上門來給先生拜年。看到先生的門對時,有一學生問先生:“老師,您的門對子這樣寫有何見解呀?”先生見學生這么一問嘆了一口氣說:“唉!你們有所不知,你們來給我拜年,我很感謝,可我無言面對你們,我只能此聯回答你們。”學生們看先生滿臉為難痛苦的面孔,學生們對老師說:“老師您有何難為之處請告訴我們,我們這些都是您的學生……”沒等學生們說完,先生說:“我是一無所有;兩手搓清風;三朋四有;四處無門;無(五)處生方;六親無靠;七巧生方;八不耐煩;九九受凍;十十無法啊!”
學生們聽了先生的訴說後,對先生所寫對聯恍然大悟。於是學生們就你三塊他五塊為先生湊足了錢,給先生過個好年。
楊家圩子錢圩村境內有個土圩子叫“楊家圩子”。傳說是當地一家叫陳四老闆於清末明初時所建。說明陳四老闆的兒子與先生店有個土匪頭子楊磞山在一夜之中賭博後一夜之間將陳家圩子輸給了楊磞山,故此陳家將圩子給了楊磞山,成了楊家的圩子,故此而得名。
提起“楊家圩子”,這個土圩子還經歷了烽火年代。有一次,外地的土匪,聽說楊家圩子很難攻破,這幫來自外地的武裝土匪來攻其之,打了一夜,都未打掉。結果發現,圩子的圩牆是用棉被子用潮濕後貼在圍牆四周,子彈都打不透,保住了圩子,解放後,這個圩子被用作屯糧之圩,後來成為錢圩國小至今。直到不久前才廢止。

六安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