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塘崗鄉

橫塘崗鄉

橫塘崗鄉位於安徽省六安市六安城區南部三十公里處的山區與丘陵地的結合部,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的西端,總面積87.95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246個村民組,21926人,屬全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的40個重點鄉鎮之一。九九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5000萬元,人均純收入1920元。近幾年來,在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以優質、高效為重點,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科技投入為動力;以小集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依託,全鄉經濟穩步發展,尤其是民營經濟和農業科技開發成效顯著。近年來開發的玻璃鋼產品和松香不僅暢銷省內外,而且填補了我區的空白。

基本信息

簡介

橫塘崗鄉地理位置
橫塘崗鄉位於六安城區南部三十公里處的山區與丘陵地的結合部,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的西端,總面積87.95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246個村民組,21926人,屬全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的40個重點鄉鎮之一。九九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5000萬元,人均純收入1920元。近幾年來,在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以優質、高效為重點,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科技投入為動力;以小集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依託,全鄉經濟穩步發展,尤其是民營經濟和農業科技開發成效顯著。近年來開發的玻璃鋼產品和松香不僅暢銷省內外,而且填補了我區的空白。

橫塘崗鄉位於金安區南部、大別山北麓、豐樂河源頭,轄12個村,225個村民組,總人口2.3萬餘人,總面積87.95平方公里。橫塘崗鄉人傑地靈,風景秀麗,先後誕生王海青李書全王業明三位共和國少將,是金安區有名的“將軍鄉”。距橫塘集鎮4公里處有風光旖旎的洞天湖景區,其景點八仙岩、柳抱絲、一線天、飛龍巖、豪珠嶺等美不勝收。

近幾年來,橫塘崗鄉緊扣“加快發展,富民強鄉”的主題,初步構築起農業農村、集鎮建設、個私企業、旅遊開發、招商引資、社會事業“六位一體”同步發展的模式,形成了社會和諧、經濟較為繁榮、人民生活較為殷實的良好格局。2007年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大龍山中藥材基地規模不斷擴大,達到1000畝;橫塘集鎮建設框架不斷拉大,第一期120戶區移民進鎮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小集鎮展現了新的風貌;洞天湖風景區開發有序推進,雪峰岩雲居寺建設初具規模;招商引資項目4個,引資1500萬元,占區下達任務的150%;全鄉經濟總收入1.06億多元,農民人均收入2690元。
當前橫塘崗鄉在金安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立足新起點,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為實施“十一五”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新橫塘而努力奮鬥!

花洪路建設

橫塘崗鄉花洪路
花果店至洪山 公路是金 安 區2007年度國債“以工代賑”示花項目。橫塘崗鄉在花洪路建設中周密部署,精心組織,採取有力舉措,做到穩步、紮實推進。
該鄉一 是組織了花洪路建設領導組和指揮部,落實一把手負總責和分管領導專門抓的責任制,制定實施方案,確保工程順利進;
二是成立清障小組,通過廣泛宣傳,召開全體村民大會等,做好思想工作,清除路障,確保工程如期施工;
三是成立監督組,嚴把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工程造價和資金使用;
四是抓好建設管理,安排專門技術人員嚴把規劃設計關。全程做好工程技術指導,確保工程質量。

通過上述舉措,截止目前,全長11公里、寬7米的花洪路路基土方工程已全部完工,總計完成土方4萬方,安裝公路 涵43處,投入資金50餘萬方,獲取了個大幹群的一致好評。

經濟發展

橫塘崗鄉橫塘崗鄉

一是突出“三農”,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走“中藥材+花卉苗圃+種養業”為主的特色農業發展道路,著力建設石河口大龍山1000畝中藥材基地、缸窯500畝花卉苗圃基地、桃園生豬養殖基地、古城寺200畝立體養殖基地、周安1000畝栗茶間作基地和鳳張河、芮張河流域10000畝優質糧油基地。繼續鼓勵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力爭全年輸出務工人員6000餘人(次),實現勞務總收入4500多萬元,活躍鄉村經濟。繼續加大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力度,圍繞“四把工程”用足用活國家優惠政策,新建大、中塘3口,打深井1眼、磚井3眼,新增蓄水量15萬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400畝,全面推進村組道路交通條件改善,重點建設好11公里長的“花洪路”和2公里長的“周桃路”,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為農業的增收增添新的後勁。推進區級新農村示範村岩灣村的建設,下半年重點建設20口沼氣池;推進黃墩、鳳凰台交界處的鄉級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完成勘界、規劃、設計任務,年底前動工建設;堅決杜絕違規零星建房,全面落實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是落實責任,全力抓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下半年發展經濟的主戰略和中心任務;積極主動地“走出去”,介紹鄉情、推介項目、宣傳政策,遇有重大信息,堅決做到盯死、看牢、持續跟進,真正把項目引進來;用活用足省國土資源廳等單位對我鄉幫扶的關係,促進幫扶與招商相結合,大力引進資金;加強與在外發展和外出務工人員的聯繫,實現智力、資金和技術回流,力爭下半年各項引資500萬元,全年達到1500萬元。同時,安排人員對全鄉招商資源進行再統計,對優勢項目進行再梳理,精心開發和包裝一些好項目,為下一年招商引資打好基礎。

三是提升水平,推動個私企業發展。依託資源優勢,採取政策、資金、信息等扶持措施,對預製等“小企業”進行整合,形成一定規模;通過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和加強管理,使輪窯廠等老企業不斷更新,使康怡家家具廠等新企業不斷壯大,成為骨幹企業,生產拳頭產品;通過租、轉、買等辦法,將工藝廠、石河口茶廠等廠的閒置資產盤出效益,得到充分利用。下半年,著力發展個私經濟,力爭新增個私企業1家,個私工商戶15戶,實現全年個私經濟產值3500多萬元。

四是提檔升級,精心打造旅遊業。重點加快洞天湖、雲居寺景區開發建設步伐,進一步改善提高景區軟硬體設施,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做好系列配套文章,規範景區衛生、安全等管理,最佳化旅遊服務環境。積極開發柳抱絲、腰子岩、李書全將軍墓、王海青將軍故居、古城寺、豪珠嶺等中小景點,進行景區景點串連,儘早開通一日游橫塘專線。

旅遊資源

橫塘崗鄉古墓

潛縣遺址 位於六安縣城南34公里的橫塘崗鄉古城村。《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為西漢潛縣遺址,一雲潛縣遺址在今霍山縣。

六安地區古檔案遺址甚多。1934年11月至12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育研究所王湘、李景聃在壽縣部分區域進行史前遺址調查,發現古文化遺址12處(其中4處今屬長豐縣)。各縣進行文物普查,又發現347處,其中六安縣138處,霍邱縣89處,舒城縣52處,壽縣 45處,金寨縣 12處,霍山縣 11處。大都為新石器時代遺址,有的延續到商周,且多分布在河邊或湖畔高坡 台 地。遺址檢選標本有鼎、隔、盈、盆、豆等陶製器物,紋飾有繩紋、劃紋、方格紋、指窩紋、圓圈紋等;陶質有夾砂陶、泥質陶;陶色有灰、褐、紅、黑四種。石器均為國 制,有許、凝、鏟、刀、鏃等。

六安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