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匯鎮

湯家匯鎮

湯家匯鎮地處金寨縣西北部,豫、皖兩省交界處,人口3.6萬,鎮域面積197.3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概述

文明、開放的湯家匯人民打特色農業牌、唱生態開發戲、走招商引資路,熱忱歡迎天下客商投資這片紅色的熱土,創業的沃園。湯家匯鎮山青水秀,人傑地靈。自然環境優美;山地面積占全鎮的80.4%,森林覆蓋率65.2%,金剛台海拔1584米,為金寨縣第二高峰;人文景觀眾多;有豫東南道區蘇維埃所在地一接善寺,六區一鄉列寧國小校,商南赤色郵政局-徐氏祠,紅軍保衛局-易氏祠,紅25軍與紅28軍會師地-胡氏祠,有擁有全縣最大的露天金佛-頭靈寺,周宰相墓等遺址;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天麻、茯苓、靈芝,是著名的西山藥庫、中藥材生產基地,更有娃娃魚、石蛙、野山羊等珍稀動物,花崗石、砂石礦產、水電資源蘊藏豐富;特色產業突出;已初步形成了以蠶桑、板粟、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為支柱的特色農業;基地設施完善;鎮內村、組公路四通八達,丁(埠)商(城)省際公路縱穿境內,交通十分便捷,35千伏變電所、移動、聯通基站設施完善,小城鎮已建面積1平方公里,已日益成為豫皖兩省邊界物流信息中心,是您投資興業、旅遊休閒的理想之地。

下轄村級

湯家匯村

豹岩村

木山村

泗河村

棗林村

花岩村

薊莊村

筆架山村

中鋪村

瓦基村

大沖村

竹畈村

茅畈村

梅河村

薊莊村

斗林村

彭畈村

樓房村

跡岩村

道河村

地理概況

湯家匯鎮,簡稱湯匯鎮、湯匯,屬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位於大別山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安徽省西部、金寨縣西北部,西北臨河南省信陽市商城、固始兩縣,是金寨縣的西北門戶,為豫皖兩省的交通要道。鎮區主要街道有筆架山路、金剛台路、赤南路等。人口3.6萬,面積197.3平方公里,下轄湯家匯、豹(跡)岩、木山、泗(道)河、筆架山、中鋪、瓦基、大沖、薊莊、斗林、彭畈、樓房、棗林、花岩、薊莊、竹畈、茅畈、梅河、九峰等21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306個居民組。

湯家匯鎮湯家匯鎮——希望牆

湯家匯鎮山青水秀,自然環境優美。山地面積占全鎮的80.4%,森林覆蓋率65.2%,境內豫皖兩省交界處的“金剛台”海拔1584米,因奇石縱橫、形似金剛而得名,為全縣第二高峰。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天麻、茯苓、靈芝、木耳、香菇、松乳菇(雷打菇)、七葉一枝花等,是著名的西山藥庫、中藥材之鄉;廣泛種植桑樹、板栗、茶葉等經濟作物;更有大鯢(娃娃魚)、石蛙、野山羊等珍稀野生動物。境內有一條河經鎮中心流過,是梅山水庫、史河上游支流之一。花崗石、砂石礦產、水電資源蘊藏豐富。擁有全縣最大的露天金佛—頭靈寺、筆架山大廟遺蹟、周祖培宰相墓、郭子儀四子——郭金五墓等人文景觀遺址。

歷史沿革

湯家匯鎮地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是一片紅色的土地,留下了許多光榮學校分布歷史和革命遺蹟,無數兒郎為中國革命和現代化建設作貢獻。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徐海東、洪學智、張勁夫、吳煥先、周維炯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在這裡留下了戰鬥和生活的足跡。這裡是吳國璋、廖輝、周發田、周伯榮等革命先驅的故鄉。

湯家匯鎮立夏節起義
早在1924年,詹谷堂就在筆架山農校成立了“青年讀書會”,同時發展“青年讀書會”骨幹周維炯、漆海峰等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立黨小組,是鄂豫皖地區最早的黨組織之一。土地革命時期是豫東南的政治、軍事重鎮。這裡先後誕生和組建了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紅四方面軍,日後逐步發展為紅軍的主力之一。
1929年周維炯領導的“立夏節起義”勝利以後,湯家匯幾度成為商城縣和豫東南革命鬥爭的中心,如今依然保存的許多革命遺蹟:豫東南道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接善寺,紅二十五軍誕生地——胡氏祠,紅軍槍彈庫——石氏祠,商南赤色郵政局——徐氏祠,赤城縣政治保衛局——姚氏祠,紅軍醫院、少共赤南縣委駐地——易氏祠,中共商南縣委、商城中心縣委駐地——何氏祠,赤城縣六區一鄉列寧國小校——列寧國小等革命舊址,其中多處是國家級或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列寧國小是全國僅存的兩所以"列寧國小"命名的學校之一,位於金寨縣湯家匯鎮瓦基村境內,其前身是1929年由紅32師創辦的"六區一鄉列寧國小校"。迄今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其光輝的的歷史已錄入《中國教育大辭典》 。現為六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徽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4年4月16日,紅25軍和紅28軍在湯家匯的豹子岩(豹岩)會師,並在胡氏祠完成了整編,合編後的紅25軍由徐海東任軍長、吳煥先任政委,於195年9月16日勝利與劉志丹率領的紅26、27軍會師,成為長徵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支紅軍,被譽為“長征先鋒”。1981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濟發展

這片紅色的土地、革命老區、將軍的故鄉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裡開展紅色旅遊、緬懷革命歷史等活動。2005年5月23日,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華安保險)的安徽分公司以對湯匯鎮列寧國小的幫扶助教活動來慶祝開業。2006年,中央新華社、央視一套、七套、海南電視台、湖北黃崗電視台、安徽人民廣播電台等新聞媒體記者先後深入位於金寨縣湯家匯鎮紅二十五軍誕生地——胡氏祠進行拍攝採訪。上海復旦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部分學生先後到此開展“探訪紅軍故里、共塑紅色青春”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瞻仰紅色舊址,聆聽老紅軍、老戰士們生動的革命經歷。《魯豫有約:專訪湯匯學校留守兒童守望溫暖》節目,中央電視台“奧運城市行金寨愛心行動”等活動紛紛走進老區,為增加革命老區的知名度和促進老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湯匯鎮經濟、文化、教育等事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特色產業突出,已初步形成了以蠶桑、板栗、茶葉、藥材、食用菌為支柱的特色農業。湯家匯鎮中心學校是金寨縣第一所六安市示範性初級中學。交通基礎設施完善,鎮內村、組公路四通八達,丁(埠)商(城)省際公路縱穿境內,交通十分便捷。35千伏變電所、移動、聯通基站設施完善,小城鎮已建面積1平方公里。自然景物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紅色旅遊與綠色旅遊融為一體,旅遊開發前景廣闊。

六安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