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店鎮

江家店鎮

江家店鎮位於江淮分水嶺地區,是進入大別山腹地的要道,崗畈兼有。地處裕安區西部,是裕安區的西大門。東距六安市區、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分別為25公里、83公里,西與葉集區姚李鎮毗鄰,南與獅子崗鄉、石婆店鎮相接,北與羅集鄉、丁集鎮接壤,東與徐集鎮、分路口鎮交界。 行政區轄13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159個村民組,面積11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7386畝,山場20000餘畝。

基本信息

建設成就

江家店鎮衛星圖片 江家店鎮衛星圖片

江家店鎮地處裕安區西部,是裕安區的西大門。東距六安市區、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分別為25 公里、83公里,西與葉集區姚李鎮毗鄰,南與獅子崗鄉、石婆店鎮相接,北與羅集鄉、丁集鎮接壤,東與徐集鎮、分路口鎮交界。

寧西鐵路、阜六鐵路,312和105兩條國道及濟廣高速公路(G35)、滬陝(G40)/滬蓉(G42)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鎮內有四通八達的油路交通網,村組間道路形成了循環。六安市第二大型變電廠建在鎮內林寨村境內,全鎮14個村(街)農網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 江家店鎮信息通暢,中國移動信息塔、聯通信息塔等已經建成,95%以上的農戶安裝了程控電話,85%的農戶看上了有線電視;江家店鎮水源充足,東西汲河、清涼寺分乾渠、江店支渠縱貫其間;江家店鎮資源豐富,有蔬菜、經濟林果、特種水產、畜禽等豐富的種植和養殖資源,以一產為主,盛產優質米、麥、油等,養殖業有著名的皖西白鵝、青爪雞、“三元”雜交豬、鴿、鴨等;水產業有鱉、蝦、草魚、鰱魚、黃鱔等;林果業有水蜜挑、梨、板栗、冬棗、美國黑李、銀杏等,“水、陸、空”立體養殖初具規模;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態農業等已勃然興起,種、養、加以及餐飲、娛樂等二、三產業發展迅速。

江家店鎮農業生產環境優越。1997年至今,先後被國家列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國家土地重點治理項目和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鄉鎮,青山綠水,方田梯坡,環境優美。目前,江家店鎮已被列入皖西生態第一鎮的規劃建設序列,鎮內林寨村被列入安徽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示範村,新溝少數民族村(回族)被列入六安市新農村建設重點示範村。

江家店人傑地靈,這是一個紅色的土地,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時,

江家店人民曾作出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和重要貢獻,解放後,建成了揮手革命烈士紀念碑。這是一塊英才輩出之地,從將級軍官到外交官,從大學教授到企業家,江家店人民已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江家店鎮黨委政府正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帶領全鎮4萬多人民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個字要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努力推進跨越式發展和實現奮力崛起的宏偉目標!

氣候

江家店鎮 江家店鎮

屬北亞熱帶北部邊緣的東亞季風氣候區,地處中低緯度,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為15.5℃,年平均降水量為1130mm,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00—2230小時。無霜期長,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20天。土壤類別有黃棕壤、黃褐土、水稻土3個土類,水稻土面積最大約占45%,黃褐土次之,占43%,黃棕土壤最少,占12%。耕地土壤質地物理性狀較好,耕作層多為中性,部分重性。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

產業結構

江家店鎮資源豐富。有蔬菜、經濟林果、特種水產、畜禽等豐富的種植和養殖資源,以一產為主,盛產優質米、麥、油等,養殖業有著名的皖西白鵝、青爪雞、 “三元’’雜交豬、鴿、鴨等;水產業有鱉、蝦、草魚、鰱魚、土黃鱔等;林果業有水蜜挑、梨、板栗、冬棗、油桃、銀杏等,“水、陸、空”立體養殖初具規模;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態農業等已勃然興起,種、養、加以及餐飲、娛樂等二、三產業發展迅速。

工業建設

江家店鎮屬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國家土地重點治理項目區和省百強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鄉鎮,是皖西農業強鎮、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省級林寨現代農業示範園核心區位於該鎮西部,擁有全省第一家農村水利合作社——六安市裕安區永裕農村水利合作社,農田水利建設走在全市前列。工業發展迅猛,永發建材有限責任公司、明誠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等坐落於建材產業園,先豐無紡布、輝煌服飾、佳樂美木製品等入駐集鎮西側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園。

種植業

該鎮推廣種植高產優質稻2.6萬畝(其中:香粳600畝)、塑盤和旱育秧面占95%以上,基本上消除了水育秧,2006年在號稱皖西生態村的林寨村推廣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示範200畝,並在該村推廣農業產業化試點,實行“訂單農業”、豐兩優1號示範100畝,超級稻示範30畝;全鎮農字號龍頭企業初具規模;農業技術推廣、病蟲害防治力度逐年增強,為農民科學種田奪高產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種糧大戶不斷增加,全鎮50畝以上種糧戶33個、100畝以上種糧大戶3個、1000畝以上種糧大戶1個,這些都標誌著該鎮糧食生產正逐步向種田能手集中轉移;麻類、芝麻、瓜果等經濟作物逐年遞增。

林業

全鎮退耕還林面積已發展到2740畝,每年中幼林撫育5000畝左右,補植近萬株,四旁植樹3萬多株,林業采代、管理步入正軌,農業生態不斷趨於平衡。

畜牧業

全鎮生豬年飼養量在10萬頭以上,養殖大戶層出不窮。年飼養生豬千頭以上大戶10家、百頭以上310戶、50頭以上1000多戶;雞、鴨、鵝等年飼養量達到30多萬隻,其中養雞在2000隻以上的有13戶、養殖鴨在2000隻以上的有9戶;皖西白鵝年飼養量在10萬隻以上,其中百隻以上30多戶。畜禽防疫不斷加強,防疫員隊伍不斷專業化,春防、秋防、突出性防疫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確保了畜禽業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林寨、揮手等重點村的養殖協會經紀人都在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引種、飼料,飼養技術等產、供、銷一條龍的優質服務,使全鎮畜牧業如虎添翼,使養殖戶以最低成本創最大的經濟效益。

漁業

全鎮1.6萬畝水面全部實行了承包,其中,30畝以上水面承包戶160戶,有50%的實行了立體養殖,塘口經濟蓬勃發展。

境內交通

江家店鎮交通比較便利。東距六安市區、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分別為25公里、83公里,從市客運西站發往霍邱姚李的10路和發往羅集松崗的9路客運班車途經江家店鎮。寧西鐵路、阜六鐵路,312和105兩條國道及濟廣高速公路(G35)、滬陝(G40)/滬蓉(G42)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鎮內有四通八達的油路交通網,村組間道路形成了循環。

基礎建設

江家店鎮農業生產環境優越,是皖西生態鎮,國家商品糧基地之一。1997年2008年,先後被國家列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國家土地重點治理項目和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鄉鎮,青山綠水,方田梯坡,環境優美。鎮內的林寨村被列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文明生態村;作為六安市唯一一個少數民族村(回族)新溝村又是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揮手村被列為裕安區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江家店鎮農村清潔工程規劃 江家店鎮農村清潔工程規劃

鎮內水源充足,淠史杭水系、汲東乾渠、清涼寺分乾渠、江店支渠縱貫其間,東、西汲河常年水流不斷。六安市第二大型變電廠建在鎮內林寨村境內,全鎮14個村(街)農網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 信息通暢,中國移動信息塔、聯通信息塔等已經建成,95%以上的農戶安裝了程控電話,85%的農戶看上了有線電視。

集鎮建設

土地整理項目 土地整理項目

江家店鎮黨委、政府在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導下,全面貫徹省委六屆八次、市委六屆二次會議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城鎮建設為龍頭,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優先發展了道路、交通建設為龍頭,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優先發展了道路、交通、郵電通信、廣播電視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了城鎮的建設水平,強化了城鎮功能,為城鎮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江家店鎮位於六安市裕安區西部,其與外界聯繫主要依賴於公路交通,目前通過鎮區的道路有312國道、105國道、裕安區的循環公路橫穿南北,村級砂石路12條,柏油路4條,混凝土路1條,這些道路構築了全鎮的道路網框架。其中105國道為主要道路、路面寬7米,為柏油路面。

2、供電:全鎮電力框架已形成,各村電網整改已結束,電力充裕,鎮電管站在集鎮以西,是裕安區規範化電管站之一。

3、 通訊:全鎮電信網以普及,電話已進入尋常百姓人家,電信局位於城鎮010縣道北側。同時鎮區於1994年底開通了有線電視,其覆蓋率達90%。

4、 給水:鎮自來水廠建於1992年,現日供水能力為1000噸,水源有兩處,一處是位於城鎮東北角1.3公里的青峰嶺水庫,面積約300畝,另一處位於新街(江神路)西側400米處的深井,日供水800噸。

江家店鎮 江家店鎮

5、 排水:

鎮下轄村

江店街道 永興村 揮手村 龍門村
張墩村
神樹村 東廟村 太平村 桂花村 東廟村 芝麻地村 青上村 華祖村 新溝村 林寨村 騎龍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4267
17857
16410
家庭戶戶數 9773
家庭戶總人口(總) 33954
家庭戶男 17757
家庭戶女 16197
0-14歲(總) 9446
0-14歲男 5180
0-14歲女 4266
15-64歲(總) 22434
15-64歲男 11537
15-64歲女 10897
65歲及以上(總) 2387
65歲及以上男 1140
65歲及以上女 124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3921

六安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