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經濟開發區

邵陽經濟開發區

邵陽經濟開發區位於邵陽市北塔區,1996年8月12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2005年7月,市委、市政府決定,開發區與北塔區實行“政區合一”的管理體制。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內外交通十便利。

基本信息

交通條件

邵陽經濟開發區受資水環抱,資江一橋、西湖大橋、資江二橋將其與市中心區連為一體,距火車站3公里在, 320國道貫穿東西,207國道連通南北,上瑞高速公路、洛湛鐵路側旁而過,規劃建設的太澳高速、衡邵高速、渝衡高速在開發區交匯,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內外交通十便利。

發展前景

邵陽經濟開發區經過10年的艱辛開發建設,由農村變新城,從寧靜到熱鬧,變化日新月異。西湖大橋竣工通車,江北防洪大堤投入使用,路網建設全面啟動,蔡鍔路魏源路北塔路、寶山路、中山路、資江北路、九江路等13條主次幹道建成或正在建設,新城路網框架基本形成,設施日趨完善。建成了四大市場、五大居住小區,市檢察院、市廣電局、市規劃局、市工商局、市國稅局、市人事局、市農發行10等數家市直機關遷入,市電信大花園等高檔住宅小區即將建成,開發面積達8平方公里,建成面積5平方公里,江北新城初具規模,居住人口達到5萬人。產業發展來勢喜人,引進規模工業項目29個,建成投產企業19家,正在建設項目6個,逐步形成了以湘窖酒業為龍頭,恭兵食品、李文食品為主導的食品加工業,以東信棉業、華力棉紡、鴻運紡織為主體的紡織業,以康爾佳為代表的中醫藥加工業,以信多利、金明建材、中南電源為標誌的新材料產業,以志偉鋼材、百銳

邵陽經濟開發區邵陽經濟開發區
工具為重點的機械製造業等五大產業集群。2005年,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550萬元。

十一五期間,邵陽經濟開發區將以全新的理念,弘揚“團結拼搏、敢為人先”的開發區精神,大力實施“路網拓城、工業興區、招商活區、項目強區”的發展戰略,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引進工業30項目個,建成投產企業1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2億元、地方財政7000收入萬元,致力打造省市一流的現代工業園區。

發展戰略

開發區建設步伐加快,發展規模逐步壯大。省級經濟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省財政貸款貼息後,經濟開發區提速十分明顯。截至6月底,3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9.5平方公里。累計完成投資55.41億元,其中水、電、路、通訊、環保等相關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5.47億元,經濟開發區內企業完成投資39.94億元。

入園項目逐步增多,企業素質明顯提升。隨著開發區基礎設施條件的日趨改善和發展環境的進一步最佳化,經濟開發區越來越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截至6月底,我市湘西地區省級經濟開發區共引進項目162個,總投資53.57億元,竣工投產項目111個,完成投資30.7億元。其中,投資過5000萬元的項目31個,過億元

邵陽經濟開發區邵陽經濟開發區
的項目7個,投資分別為19.億元和11.4億元;在建設項目51個,投資29.8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的項目11個,投資15.6億元。

窪地效應開始顯現,經濟開發區實力逐步增強。隨著入園企業的增多,經濟開發區已逐步成為我市湘西地區經濟發展的增長點。2006年,我市湘西地區省級經濟開發區共實現工業產值16.09億元,比2005年增長34%,實現稅收1.185億元,比2005年增長28%。今年上半年,開發區累計投產運行企業111家,比2002年增加89家,共吸納2.1萬人就業,實現工業產值9.1億元,上繳稅收0.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21%。

貢獻

三次產業齊頭並進

圍繞"財政增長、民眾增收"總體目標,2007年,邵陽市著力推進"三化"進程,進一步最佳化經濟結構。去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52家,規模工業企業達到612家,實現工業增加值83.8億元,增長27%。產值過億元的企業發展到30家,新增7家,南山乳業、湘窖酒業和神風動力等進入湖南"雙百"工程。34個湘西地區開發產業項目有25個全部或部分投產,全市13個重點工業園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8億元,新增入園規模企業68家。農業產業化方面,去年戰勝夏秋冬連旱,發展優質農產品基地368萬畝,糧食總產達到312萬噸,養殖業總產量全省第一,農產品規模加工企業發展到198家。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或改造標準化農家店528家,通信、文化、汽車、健身、房地產形成消費熱點。旅遊產業發展壯大,去年全市接待遊客43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9億元,增長19.3%。三次產業實現了29.5:30.5:40的新排序。

基礎建設全面推進

2007年,邵陽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去年全市89個在建重點工程完成投

邵陽經濟開發區邵陽經濟開發區
資65億元,增長17.8%。邵懷高速竣工通車,邵衡高速進入土建施工階段,邵永高速完成工程量50%以上,竹城公路、洞綏公路、邵新公路等正抓緊建設。曬穀灘電站蓄水發電,筱溪電站即將竣工。完成水利工程6.7萬處,解決13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新增沼氣池5229口,退耕還林7萬畝。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85%以上。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邵陽大道、江北開發區、佘湖新城、火車站新區路網建設快速展開;資江南路休閒文化步行街、南江嘴廣場、湘窖酒業文化廣場如期竣工;西湖、北門廣場和雙清公園正在抓緊建設。污水處理廠竣工營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進展順利,"一帶一環、兩江兩岸、七工程、十八路"全面推進;以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為目標的城市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市容市貌有較大改觀。縣城建設亮點頻顯,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0%,提高1.85%。

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2007年,邵陽市加大企業改制及改制掃尾力度,市本級重點啟動了8531廠等11戶企業改制,其中4戶基本完成;全市企業改制累計完成750戶,改制面達75%。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財政改革有序推進,"鄉財縣管鄉用"試點工作成效顯著。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63%。開放型經濟發展加快,去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5億美元,增長42%;其中出口1.3億美元,增長36%,出口超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4家。擴大招商引資,參加"中博會"、"哈洽會"等大型經貿活動,成功舉辦了第二屆邵洽周和首屆邵商大會,全市實際利用外資7810萬美元,增長20%;實際到位內資186億元,增長50%。

民生經濟日益改善

經濟的發展帶來人民民眾生活的持續改善。從去年開始,全市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免除全部22.3萬名農村學生學雜費1.79億元。101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基本完成村莊布局規劃,農村水、電、路、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各項惠農政策得到落實,全年發放糧補資金1.13億元、退耕還林資金1744萬元、農機購置補貼430萬元、母豬養殖補貼1723萬元、油價改革補貼5584萬元,減少各類涉農收費9090萬元。農村公路完成投資10.97億元,建成通鄉公路205.4公里、通村公路3761.4公里。建成46所鄉鎮衛生院,10個縣市區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1.4%,參合農民485.5萬人。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五大保險"新增參保人數13.3萬人,城鎮居民和困難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已經啟動,城市低保實現應保盡保。省定8件實事和市定11件實事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

招商引資企業基本運行情況

近幾年來,邵陽市的招商引資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支持和監督下,認真貫徹市委關於加快邵陽經濟發展和“興工強市”加速推進全市新型工業化進程的發展戰略。市商務局做為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的政府主要工作部門,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而有效地開展各項招商引資工作,為邵陽的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改善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近四年來我市共引進外來投資項目2150個,利用外來資金561億元。其中:2004年全市新批外資企業25家,實際到位資金4574萬美元;2005年新批外資企業26家,實際到位資金5490萬美元;2006年新批外資企業21家,實際到位資金6500萬美元,2007年新批外資企業23家,實際到位資金7223萬美元。在內聯引資方面,2004年全市引進內資項目396個,引資到位36.4億元;2005年全市引進內資項目408個,引資到位72.9億元;2006年全市引進內資項目565個,引資到位123.7億元,2007年全市引進內資項目438個,引資到位189.7億元。招商引資總額達到穩步增長的趨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把它作為加快“三化”進程的重要工作來抓,實施“一把手”工程,通過建立領導責任制和招商引資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充分調動全市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2005年市委出台了《中共邵陽市委、邵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對引進外來資金興辦工業項目中介人實施獎勵的規定》邵市發[2005]21號,2006年市委又出台了《中共邵陽市委辦公室、邵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邵陽市招商引資十佳鄉鎮和十佳功臣評選辦法〉的通知》邵市辦字〔2006〕117號,在全市上下基本上形成了“領導帶頭,部門參與,企業為主,社會推動”的大開放格局。一是精心營造全民招商的氛圍。進一步加強領導,市裡面成立了主要領導掛帥的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和外資管理委員會,所有市級領導幹部每人聯繫一至兩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進一步明確責任,每年各縣(市、區)及市直相關部門做為招商引資責任單位,每個責任單位都與市委、市政府簽訂了招商責任狀。二是建立了定期調度制度,市商務局根據政府工作的安排對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實行一月一檢查,一季一通報,並不定期召開招商引資調度會議研究招商引資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三是積極搭建招商引資活動平台,拓寬招商引資的渠道,在廣泛開展以商招商、網上招商、小分隊招商同時。市商務局根據省商務廳和市政府安排相繼精心組識了“港洽周、邵洽周、東莞會、中博會、珠洽會、烏洽會、滬洽周”等大型的招商引資活動,並以招商大會為平台,政府引導,企業為主,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四是狠抓了已簽約招商項目的項目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建立了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責任制,對重大招商項目實行簽約後領導聯繫制度,並對大型招商活動簽約的項目落實情況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通報”從而大大提高了已簽約招商項目的履約率。

到目前為止,通過今年邵陽市對外資企業聯合年檢,現正常經營的外資企業有50家,其中:合資企業29家;合作企業2家;獨資企業19家。其中:尚在籌建的10家,投產開業的40家,2007年我市外資企業銷售總收入為7.1億元,納稅總額3580萬元(不包括外資企業的分支機構),在外資企業的從業人數為6073人,外資企業的資產總額為13.7億元。現正常經營且規模較大的外資企業有湖南立得皮革有限公司、邵陽創興人造板有限公司、邵陽海洋置業有限公司、邵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果的食品(湖南)有限公司、湖南陽光電化有限公司等。近幾年來邵陽市利用外資工作雖然有所發展,但與兄弟地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比較還存在著明顯不足,表現在對全市的經濟拉動作用不大,在全省利用外資總額中所占的份額也很小。其中2005年利用外資占全省份額為1.97%;2006年利用外資占全省份額1.7%;2007年利用外資占全省份額僅只有1.5%,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市僅新批准外資企業8家,實際到位外資1150萬美元,只完成市下達計畫的12%,完成省下達計畫的19%,利用外資形勢非常嚴竣。在內聯引資方面,絕大部分引進的項目能較好的運行和發展。表現在:一是工業項目的引資明顯增加,如金六福2005年在邵陽北塔區投資的湘窖酒業,總投資3.6億元,現已經到位3.5億元,該項目從項目審批、土地開發、撤遷移民、項目建設都進展比較順利,現已經建成投產,並正在計畫第二期的開發準備;由湘豐特種紙業有限公司投資的高檔捲菸紙項目位於隆回工業園,總投資3億元,現已經到位1.3億元,土地平整和廠房建設已經完成,正在安裝機器設備;深圳創仁電子有限公司經過考察和洽談與新邵工業開發區今年簽訂了生產液晶顯示器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6億元,現到位資金2000萬元,正在項目建設當中。二是水電項目投資前景可觀,如湖南經濟建設投資公司投資的新邵筱溪電站,總投資14億元,現已經到位7.3億元,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第一台發電機組已運行發電;由廣州慧儀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的曬穀灘電站總投資也有4.25億元,現已經到位4億元,今年已經建成投產發電;現唯一通過項目立項批准,在邵陽資江流域中的神灘渡電站去年也重新招商成功。三是現代物流業異軍突起,由香港元一集團投資的洞口商貿城建設項目,總投資達5億元,現已經到位7600萬元,該項目建成後將極大的推動洞口縣乃至邵陽市物流業的發展,邵東商業文化廣場建設總投資1.1億元,現已經到位4000萬元;在雙清區投資的湖南豫湘工貿集團在成功收購市肉聯廠後,於2006年在雙清區的火車站鄉又征地322,計畫總投資2.5億元,建一個湘西南最大的物流中心。四是農產品加工業後勁十足,由廣州聯鵬貿易有限公司投資的邵東精華農產品公司投資1.28億元,現已到位5000萬元,主要是通過加工邵東的黃花再出口,提升農產品價值;由深圳一個體老闆投資的新邵楊家坳食品加工廠,總投資預計在1000萬元左右,所生產的農業加工產品已經有5個產品進入了沃爾馬集團的貼牌生產,真正實行了公司加農戶經營模式。五是房地產業的投資久盛不衰,據我們統計2006年-2007年在我市投資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上億元的項目就有30個,隨著邵陽市這批房地產項目的相繼建成,將大大改變我市人民的居住環境,也為我市城市面貌的改變增加許多亮點。

投資環境

個別縣(市、區)人民政府的領導對利用外資認識不高,認為引進外資企業對當地政府貢獻不大;影響地方稅收(國家對外資企業免徵城市建設稅、教育附近稅)收入,外資企業的所得稅也要從明年開始內外資企業實行並稅(統一按25%徵收)導致有的應該辦理外資手續的企業因為當地政府的干預未能辦理相關報批手續,有的乾脆就說你是外資投入也得用內資註冊。

有些縣(市、區)人民政府誠信度不高,外來投資者在考察項目、洽談合作時,地方政府領導熱情很高,在項目洽談成功,付諸實施時,很多矛盾和問題又難以及時解決。這種政府不守誠信的行為導致外來投資者進退兩難,有種上當受騙、有苦難言的感覺。

政務投資環境還很不盡如人意,雖然我市今年在全市開展了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年活動,但是個別權力部門仍我行我素,辦事拖拉、推諉,對客商索拿卡要的現象時有發生,官僚主義作風還比較嚴重,親商、安商、富商的和尊重投資著、善待納稅人的氛圍還沒有完全形成,客商辦事還存在著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這種行為的惡性循環,也嚴重影響了我市政府形象和投資環境的改善。

邵陽市投資的外來投資企業周邊環境也欠佳,強買強賣、獨攬運輸、強攬工程的事件時有發生。

開發園區的招商引資載體作用不明顯,近年來,邵陽江北經濟開發區桃花、大坪工業基地和新設立的寶慶科技工業園由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導致招商引資難,入園興業的企業不多,有的開發園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都沒有建設好,甚至有的地方還是一片荒山,如邵陽市江北經濟開發區,有的老闆欲在這裡徵購土地辦企業,地買了好幾年了,由於部分區域水、電、路尚不通,至今無法開工建設。另外就是我市的“一園一區三基地”分別坐落在我市的雙清區、大祥區、北塔區和新邵縣,由於三區政府的國土、規劃環保、電力、自來水等相關職能都歸市里統管,三區政府對入園或者即將入園的外來投資企業碰到這方面的實際困難都無力解決,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發展方向

加速推進全市新型工業化進程。在全市實施全方位、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以工業園區為載體,積極引導外來投資企業來我市投資興業,並不斷創新招商方式,抓住機遇,以“大招商、找大商”為目標,著眼於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國內上市公司等戰略投資者來邵投資辦實業,力爭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進入工業園區。

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為招商引資提供良好的平台。一是園區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市里在搞好“寶慶科技工業園”建設的同時,要重點支持邵東縣、新邵縣、北塔區、武岡市、洞口縣五個省級開發園區的建設。二是加強對開發園區的領導,加大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市里應每年從有限財政資金中拿出一部分資金重點扶植一個工業園區的建設,按照先規劃後建設,先設施後立業,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對招商引資新辦企業原則要求入園興業,鼓勵工業向園區集中,對今後入園區的企業要適當設定門檻,嚴禁高能耗、環境污染大的企業進入園區,以便於今後園區工業布局更趨合理。

投資環境的好壞是搞好招商引資的前提,為確保招商來的企業“引得進、留得住、能發展”。市委、市政府一方面要加大硬體設施的投入,加大城市、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隨著邵陽市潭邵高速公路、洛湛鐵路的開通和邵懷、邵永、邵衡高速公路的動工興建,我市的交通狀況、區位優勢將有大的改善,為新一輪承接沿海開放地區產業轉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要大力最佳化軟環境建設,對重大項目從項目的立項、辦證、選址到開工建設進行全程跟蹤服務。各級政府要定期召開銀信部門、各政府職能部門和已招商引資來辦企業的老闆座談會,增進相互了解,加強銀企合作。各職能部門更要樹立親商、安商、扶商和尊重投資者,善待納稅人的正確態度,積極幫助外來投資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嚴禁對外來投資客商“索、拿、卡、要”或者變相收費。市商務局將協同市紀委、市監察局對破壞我市投資環境的不法行為發現一起,及時配合查處。

進一步推廣招商引資目標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氛圍,堅決貫徹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下發的各項關於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和考核獎勵辦法。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下達的各項招商引資工作目標,建立局領導和各科室聯繫掛點縣(市、區)的跟蹤服務制度,對投資市本級5000萬元以上、縣級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實行定期調度檢查,及時幫助企業解決招商項目運作當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提高項目的資金到位率,市商務局作為市政府主管招商引資的職能部門,將與時俱進,努力培養一支過硬的招商隊伍,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對已經招商進來的企業後續服務工作,督促和指導全市招商引資項目資金及時到位,以提高招商項目的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