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派[京劇武生流派]

俞派[京劇武生流派]
俞派[京劇武生流派]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俞派為清末武生三大流派之首,系俞菊笙所創立,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念、做和武打方面,以剽悍迅猛的風格著稱。俞派的風格流傳極廣,影響大於其他武生派系。

簡要介紹

俞菊笙自幼拜張二奎(與程長庚同時期的老生名家)為師,並從楊雙喜(楊寶森、楊寶忠的祖父)習武旦,與楊月樓(楊小樓的父親,原名楊玉樓)並稱“忠恕堂文武雙璧”。後因身材魁偉,氣度猛武而改習武生。出科後曾主持春台班多年,以武生挑班唱大軸。曾與汪桂芬、胡喜祿、何桂山、劉永春、黃三雄合作演出。俞菊笙長靠、短打均擅長,演戲風格勇猛威武,矯健雄偉,世稱俞派。為豐富武生的表演劇目,俞菊笙將原本為武花臉應工的劇目比如《艷陽樓》、《金錢豹》、《鐵籠山》等勾臉戲大膽移植為武生表演,形成勾臉武生的獨特風格,同時還將《挑華車》改為俊扮武生戲,為後世所遵從。同時,由於他出身武旦,在《鐵籠山》中還加入了獨特的打出手,豐富表演內容。

在當時,武生一行發展程度最高的是俞菊笙的俞派,京劇以武生戲唱大軸的局面就是由俞菊笙開創的。

藝術特色

俞菊笙劇照 俞菊笙劇照

俞菊笙的戲路極寬,長靠戲、短打戲均所擅長,並擁有一批神怪戲的劇目,刻畫雄壯、粗獷、強恆、暴烈的人物形象,扮演各類神仙魔怪都十分生動。他首創武生勾臉的演法,以表現介乎生、淨兩行當之間的角色。他因曾習武旦,乃有於武生戲中引用武旦打出手技藝的創造,均系前人所未有。

俞菊笙武技精熟,颱風威猛剽悍,開打勇猛,身手極快,使觀眾目不暇接。他身高力大,一出台即有先聲奪人之勢,所用兵器也往往加大、加長,如《艷陽樓》高登所用之大刀和《挑華車》高寵所用之大剷頭槍,均為俞派所特有。

俞菊笙的聲音洪亮,不擅唱而擅念白,因幼時曾拜張二奎為師,故念白多從奎派,渾厚洪亮,極為生色,尤其在神怪戲中,每一口宣佛號時,能使舞台為之震響。

代表劇目

俞派的劇目《鐵籠山》、《金錢豹》、《艷陽樓》、《挑滑車》、《賈家樓》、《百草山》、《混元盒》等均富特色。

常演劇目有《挑滑車》、《長坂坡》、《艷陽樓》、《鐵籠山》、《青石山》、《英雄義》、《金錢豹》、《趙家樓》、《金沙灘》、《晉陽宮》、《混元盒》、《百草山》等。

流派傳承

俞派的風格流傳極廣,影響大於其他武生派系。 所以後來的武生演員大多師法俞派。京劇泰斗楊小樓,武生宗師尚和玉都是俞門弟子。楊小樓在繼承家學(楊月樓)和俞派剛健靈敏特色的基礎上,兼收譚鑫培、張淇林、楊隆壽、牛嵩山、姚增祿等名家的藝術特色,大力發揚“武戲文唱”的理念,形成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楊派藝術,被稱為“國劇宗師”,和梅蘭芳、余叔岩並稱“三大賢”。

尚和玉主張武生表演要做到脆、狠、率,反對不顧劇情,只為討好觀眾而賣弄技藝。他的表演恪守俞派規範,風格威猛凝重,尤以勾臉武生戲見長。在表演中一招一式,樸實無華,形成為後人所推崇的“尚派”,晚年曾在中國戲曲學校任教,與王瑤卿、譚小培、郝壽臣等並稱“十大教授”。

俞菊笙之子俞振庭,人稱“小毛包”,承襲父業,主攻武生,以剽悍勇猛著稱。但是技藝平平,唯有《金錢豹》頗具乃父風範,為抗鼎之作,風靡一時。中年以後就不再登台,專門經營戲班,組建斌慶社,分大班和小班。大班遍邀名角,梅蘭芳、尚小雲、雪艷琴、裘桂仙、侯喜瑞、王少樓、王鳳卿等等都曾搭斌慶社演出;小班為科班,專門培養戲曲人才,名人輩出。計艷芬、朱斌仙、朱斌舫、孫毓坤、徐碧雲、劉斌昆、毛慶來、谷玉蘭、張永祿等都是斌慶社門下,李萬春、藍月春等也曾經在斌慶社帶藝搭班。俞振庭頗具戲曲組織天才,男女同班合演,開始演唱夜場戲都是由斌慶社首創的。

俞菊笙的外孫孫毓坤,為名武旦孫棣棠之子、楊小樓之義子、工武生,藝兼俞楊、扮相英武、技藝超群。被人稱為楊小樓身後第一武生,晚年曾在北京戲曲學校任教。電影《借東風》中曾飾趙雲,雖然靈光一現,頗有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之意,令人讚嘆。

京劇流派知識介紹

流派,是藝術發展的一種必然產物。流派的多樣化,是藝術繁榮昌盛的標誌之一。京劇藝術自不例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