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派[京劇旦角流派]

筱派[京劇旦角流派]
筱派[京劇旦角流派]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筱派,京劇旦角流派,由京劇名家筱翠花創立的京劇派別,是現代京劇花旦行當中影響最大的流派。

簡介

戲劇名家系列之走進歷史的筱派和陳永齡戲劇名家系列之走進歷史的筱派和陳永齡

筱派藝術也許是大家遺忘的一個角落,可是筱派藝術卻是花旦行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筱派祖師爺筱翠花,本名於連泉,名桂森,字紹卿,1900年生於北京,卒於1967年。原籍山東登州。京劇筱派藝術的創始人。
筱翠花和筱派藝術很長時間以來對我來講只是個標識而已,作用僅限於記錄了中國京劇史上有過這么一個人和這個人所創立的流派。筱派創始人筱翠花先生能用400多種眼神表現女孩子的不同情境、不同狀態和不同心理。京劇用於表現人物的五法中筱派以“眼”為綱。梅蘭芳先生創立的梅派藝術的不著痕跡與筱翠花先生創立的筱派藝術的難以捉摸真是對神鬼莫測的最好闡釋。當然我沒有趕上筱翠花演戲的時代,我所趕上的是筱翠花學生陳永齡的時代,但這也足以說明筱派以及陳永齡先生藝術的好了。

筱翠花簡介

新中國成立之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筱翠花和筱派藝術被貼以黃色下流的標籤打入另冊,筱派的傳人自然也被下放勞改,從此筱派藝術沒落了下去。對此,陳永齡先生急在心裡,文革後政策一落實,他就到處講學收徒,他要把自己身上的東西傳播下去,不辜負老師的期望也不辜負觀眾的渴求。對他來說京劇和筱派藝術就是他的血脈和筋骨,不能割捨。
筱翠花,本名於連泉,名桂森,字紹卿,1900年生於北京,卒於1967年。原籍山東登州。京劇筱派藝術的創始人。
他九歲入老水仙花主辦的鳴盛和科班學藝,演梆子、京劇花旦,曾名盛琴,藝名“小水仙花”。1911年,鳴盛和科班解散,1912年加入富連成科班,為連字科學生,經蕭長華、郭春山等名宿教導,技藝大進。由於他在科里替人扮演梆子戲《三疑計》里的丫環翠花演得很出色,所以蕭長華先生就給他起一個藝名,叫筱翠花。(另一說,因為他在富連成社演《遺翠花》一劇中的丫環翠香非常出色,於是蕭長華先生便給他起了個帶有紀念意義的名字——筱翠花。語出《中國京劇史》(中卷))他的藝術師從田桂鳳、路三寶、侯俊山、余玉琴和王瑤卿、郭際湘。
1918年出科後,他搭入斌慶社演戲。後來曾輔佐尚小雲,並參加尚派新戲《婕好熊當》、 《白兔記》 等演出。他也和楊小樓演過《東昌府》、《戰宛城》,和余叔岩演過《坐樓殺惜》、 《游龍戲鳳》 等。最後,自己組班,在北京、上海、漢口等地演出,聲譽大振。
11

他扮相姣好,眼睛大而秀美有神,雙目似會說話,正所謂“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而且身段苗條,嗓音雖然略帶沙啞,但是演唱和念白功力深厚,能夠響堂打遠,字字能夠送到最後一排觀眾的耳朵里。
他的技藝精湛,表演精細,刻意求工,所以有人說筱翠花先生的表演猶如工筆畫。他的蹺功已臻化境,解放後廢了蹺,但是他仍然走蹺步,很見功夫。
他的一舉一動,都中規中矩,極具法度,富有女性的古典美。有人把荀慧生先生和筱翠花先生表演的戲路子和風格做了這樣的比較。從戲路子上看,荀慧生先生善於演的是花旦裡邊的閨門旦和小旦,也就是表現一種嬌憨、天真活潑的少女的形象,所以有人說看荀慧生先生的表演,好比看抓拍的人像攝影,一顰一笑都具有鮮活的風情美。而筱翠花先生他演的是花旦里的潑辣旦、風騷旦和鬼魂旦,所以他擅長演潑辣的、放蕩的女性形象。但是由於他的表演上富有一種古典的美,所以有人說看筱翠花的表演,猶如看古代的美人圖畫卷,一顰一笑都具有一種古典美。
他雖然正式拜的老師是田桂鳳,但他崑曲、梆子皆通,武功根底深厚,這一點與路三寶相同。從戲路子上講,於連泉擅演的《坐樓殺惜》、《戰宛城》等花旦刺殺戲帶有兇狠煞氣的精湛表演,也是繼承了“面有慘厲之色”的路三寶後,再加以豐富發展的。而對於連泉“筱派”藝術風格影響最大的,也是路三寶。他自成一派,而為“筱派”之後,創演的《馬思遠》、《雙釘記》、《陰陽河》、《西湖陰配》等戲,在今天已不宜公演,但他的《拾玉鐲》、《鐵弓緣》、《貴妃醉酒》等戲,卻是別具風格的。不論“筱派”戲內容如何,他的花衫表演技巧、潑辣矯健的花旦藝術都是後人學習的典範,很有吸收、借鑑、繼承、充實的價值。
於連泉戲路博廣,他從陳嘯雲學過《戰蒲關》、《二進宮》、《走雪山》等青衣戲;從張彩林學過《秦良玉》、《玉虎墜》、《珍珠扇》等刀馬旦戲;也學過《撿柴》、《梅降雪》、《紫霞宮》、《殺狗》等河北梆子花旦戲。他的《鐵弓緣·英傑烈》是師法郭際湘,自己又有所突破創新。他演過崑曲《昭君出塞》、《琴挑》和吹腔《奇雙會》;古裝戲演過《貂蟬》。曾參加過高慶奎的新戲《七擒孟獲》飾祝融夫人,全部《慶頂珠》飾蕭桂英。他自己挑班後,演過《樊梨花出世》、《梵王宮》等戲;武打戲他演過《巴駱和》,並演過《演火棍》;反串戲則演過《八蜡廟》的賀人傑。
筱派筱派
筱翠花的代表作有《翠屏山》《坐樓殺惜》《活捉張三郎》《紅梅閣》《陰陽河》《戰宛城》《大劈棺》《荷珠配》《一匹布》《馬思遠開茶館》等。
他的傳人主要有毛世來、陳永玲、崔熹雲、李丹林等。還有劉盛蓮等也是完全宗法“筱派”的。
陳永齡先生走了,也帶走了筱派藝術,從此筱派真正的進入了冷冰凍的歷史,而不會再有任何鮮活的印跡。從此,廣陵散絕,世無筱派。

京劇流派知識介紹

流派,是藝術發展的一種必然產物。流派的多樣化,是藝術繁榮昌盛的標誌之一。京劇藝術自不例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