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音樂家]

任光[音樂家]

任光(1900-1941),筆名前發,生於越劇之鄉浙江省嵊州市(城關鎮),革命音樂家。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愛看紹興大班、蓮花落等。入嵊縣中學(現嵊州市第一中學)讀書時已學會拉二胡、吹銅號、彈風琴,有“小音樂家”之稱。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和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小組,與聶耳、張曙等人一起從事革命音樂創作和研究活動。1941年1月初,在“皖南事變”中不幸犧牲。著名作品《彩雲追月》到現在仍然廣泛流傳並被不斷翻唱。

基本信息

簡介

任光任光
任光(1900-1941)浙江嵊縣人。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吹號、彈風琴。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當過鋼琴修理工人,同時學習音樂。1927年回國後,參加左翼劇聯音樂小組及歌曲作者協會。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並主唱)而一舉成名。 1941年1月初在皖南事變中犧牲。自幼喜愛民間音樂。1917年入上海震旦大學,1919年赴法國里昂大學音樂系學習,同時學習鋼琴調音技術。1928年回國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主任 ,並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和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小組,與聶耳張曙等人一起從事革命音樂創作和研究活動。1933年後,他為進步電影《母性之光》、《漁光曲》、《大路》等創作了音樂和插曲,其中《漁光曲》、《月光光》受到了廣泛好評。1936年後他創作了抗戰歌曲《打回老家去》、《高粱紅了》,歌劇《洪波曲》及民族器樂曲《彩雲追月》等 。1940年參加了郭沫若領導的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從事抗日文藝工作,後到新四軍戰地文化處工作,創作了《別了皖南》(即《新四軍東進曲》)等歌曲。

個人經歷

任光作品集任光作品集
如果提起《漁光曲》這支歌,那一定是很多人都很熟悉和喜愛的,他的作者就是任光同志。抗戰前,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工作,同時參加了黨所發起組織的蘇聯之友社的音樂小組,在這個小組裡的還有聶耳、張曙、呂驥等人。他們經常就在任光家裡聚會,討論彼此的創作,舉行作品試唱會等,這一段時期中,任光為很多電影寫過歌曲和配音,如影片《迷途的羔羊》主題歌《月光光》插曲《新蓮花落》等,就是當時很流行的歌曲,其中最受廣大人民喜愛和流傳最廣的就是《漁光曲》了。這些歌曲有的深刻反映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有的表現了人民對幸福的追求和對勝利的信心。以後他到法國巴黎音樂師範學校去學習了一段時間,對西洋音樂有了進一步的研究,並提高了自己的作曲技巧。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光懷著一顆熾熱的愛國心和教育家陶行知一同回到了祖國。在武漢,他以音樂為武器投入了全民的抗戰活動。他親身參加到民眾歌詠運動中去,對抗日救亡歌詠的蓬勃開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久,他又到南洋一帶工作,宜傳抗戰,新加坡、馬尼拉等地都有他的足跡。當時在抗戰情緒高漲的鼓舞下,各地華僑青年都組織了歌詠團(如新島的"銅鑼"合唱團兒任光給了他們很多指導和幫助,可以說他到那裡,那裡的歌詠運動就開展得更快更好。

1940年,任光回到重慶即到育才學校音樂組任教,他除了教鋼琴、唱欺等,還教修鋼琴(他原來是鋼琴技師)還組織了教師合唱團,排練的第一個作品就是《黃河大合唱》。每晚在暗淡的桐油燈下,他親自刻印蠟版,指揮排練唱歌,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的歌聲震盪著功頌德山林、古廟。以後又練了他寫的歌劇《台兒莊》選曲。這時,他為抗戰電影《東亞之光》創作了主題歌《游擊隊之女》並開始為他的大型歌劇《台兒莊》配器,但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這部歌頌人民英勇抗日的歌劇始終未能得到上演的機會。1940年秋,由於國統區白色恐怖加劇,他不能在國統區生活下去,為了深入戰地生活,為了參加到人民的軍隊中去用音樂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任光毅然隨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到皖南遊擊區,在戰地文藝處工作。離開育才學校時,他將從法國帶回的樂譜和他自已作品的手稿以及部分衣物交給陶校長,保存在育才,等待他回來使用。

1941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多少英勇的中華兒女犧牲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中。當新四軍奮力反擊反動派的進攻時,任光還親自教戰士們高唱他所寫的《新四軍東進曲》不幸的是他未能衝過重重的封鎖,在隨軍奮戰兒晝夜後,任光在突圍中不幸中彈犧牲。當周恩來同志將這一不幸的訊息告訴陶先生時,陶先生十分悲痛,寫了悲哀與憤怒交織的悼詩,帶著幾位同學站在校門外的山頭上,面向江南,為敬愛的任光老師默哀致敬!重慶《新華日報》發表了悼念文章,稱任光為民族的號手。

犧牲經過

任光[音樂家]作品
1940年,任光跟隨葉挺將軍從重慶赴皖南參加新四軍。在新四軍軍部從事宣傳工作。1941年1月,在一次行軍途中,遭國民黨軍伏擊,任光胸部中彈倒下。葉挺派一個班的兵力掩護任光撤離。敵軍發現新四軍有小股兵力抬著擔架撤離,以為一定是新四軍的高級軍官被擊中,於是,便瘋狂地追擊掃射,結果一個班的戰士相繼陣亡。當敵軍指揮官看到躺在擔架上奄奄一息的任光時,厲聲追問:“你是什麼人?”任光甦醒過來,吃力地回答:“我是電影《漁光曲》主題歌的作者任光。”說完就閉上了眼睛。敵軍指揮官與追擊的士兵們萬萬沒有想到,在這種悲慘的場面見到了他們內心十分崇拜的天才音樂家,而且是他們追擊殺害了他,追悔莫及。於是紛紛脫帽向任光深深三鞠躬,以表示敬意與哀悼。當葉挺將軍獲知任光犧牲的訊息時,流下悲憤的淚水,說:“真可惜,一顆音樂巨星隕落了!”任光犧牲時,年僅40歲。

作品簡介

《彩雲追月》《彩雲追月》
《彩雲追月》
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節目部主任時,同聶耳一起,為百代國樂隊寫了一組民族管弦樂曲並灌制唱片,《彩雲追月》就是其中一首,創作於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據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的樂隊編制重新配器。樂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進,笛子、二胡的輪番演奏,彈撥樂器的輕巧節奏,低音樂器的撥弦和吊鈸的空曠音色,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漁光曲》歌詞
雲兒飄在海空,魚兒藏在水中,早晨太陽里曬魚網,迎面吹過來大海風,潮水升,浪花涌,魚船兒飄飄各西東,輕撒網,緊拉繩,煙霧裡辛苦等魚蹤,魚兒難捕船租重,捕魚人兒世世窮,爺爺留下的破魚網,小心再靠它過一冬。
東方現出微明,星兒藏入天空,早晨魚船兒返回程,迎面吹過來送潮風,天已明,力已盡,眼望著漁村路萬重
腰已酸,手也腫,捕得了魚兒腹內空,魚兒捕得不滿筐,又是東方太陽紅,爺爺留下的破魚網,小心還靠它過一冬。

《打回老家去》歌詞
(甲)打回老家去!(乙)打回老家去!(甲)打回老家去!(乙)打回老家去!(甲)打走日本帝國主義!(乙)打走日本帝國主義!(合)東北地方是我們的!(甲)他殺死我們同胞,(乙)他強占我們土地,(合)東北同胞快起來!我們不做亡國奴隸。
(甲)打回老家去!(乙)打回老家去!(合)打回老家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