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區

潯陽區

潯陽區,江西省九江市市轄區、市中心城區,是中共九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科教和交通中心。 地處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北緯29°41′至45′,東經115°55′至116°5′。東、南面由濂溪區環抱;西挨柴桑區;北靠長江,與湖北省黃梅縣隔長江相望;長江水道沿境經過。 地勢低平多湖泊,東南部門有丘坡。湖泊有甘棠湖、南門湖等。長江沿境長28.5千米,九江港上通川鄂、下達蘇滬、內河航線可抵沿江縣、市及鄱陽湖域,九江長江大橋連線京九鐵路。公路有九湖、虬九、九界、十蓮等主幹線,高速公路直抵南昌。 潯陽區面積26平方公里,轄湓浦街道、甘棠街道、白水湖街道、金雞坡街道、人民路街道5個街道辦事處,70個社區,8個村委會,總人口27.8萬人。 潯陽區主要街路有大中路、潯陽路、濱江路、十里大道、長虹大道等。另有九江長江大橋、能仁寺、大勝塔、煙水亭、思賢橋、鎖江樓塔、浪井、潯陽樓、琵琶亭、甘棠湖、八里湖、國民革命軍第24師葉挺指揮部舊址等著名景點。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潯陽區八里湖開發新區夜景 潯陽區八里湖開發新區夜景

潯陽史稱柴桑、江州。

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此間,歷為九江市(行署、地區)、縣置地。

1980年3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九江市(行署)升格為省轄市,下轄潯陽區、廬山區和郊區。

1980年5月20日,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成立九江市潯陽區。5月26日,九江市革命委員會《關於設立廬山區、潯陽區和郊區建制的通知》正式宣布潯陽區成立。

1984年,將廬山區七里鄉、茅山頭墾殖場(包括園藝場)和十里鄉三里村、黃土嶺村第七組劃歸潯陽區管轄。

1990年2月17日,撤銷七里湖鄉;將潯陽區十里辦事處劃歸廬山區。

1999年,潯陽區轄7個街道:甘棠街道、濱興街道、湓浦街道、白水湖街道、金雞坡街道、人民路街道、西二路街道。

行政區劃

潯陽區下轄甘棠街道、湓浦街道、白水湖街道、金雞坡街道、人民路街道5個街道。(西二路街道、濱興街道由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

甘棠街道 延支山社區、城 南社區、岳師門社區、新公園社區、南湖社區、考棚社區、黃土坡社區、六角石社區、城市花園社區、柴桑社區、廬峰社區、南司社區、雙峰社區、景星社區、能仁寺社區、趙家花園社區、潯陽樓社區、濱江社區、八角石社區、龍山社區、小南門社區。
湓浦街道 九龍社區、梅綻坡社區、濂溪社區、孤溪埂社區、半月亭社區、湓浦社區、丁官路社區、龍開河社區。
人民路街道 黃土嶺社區、德化社區、新東方社區、長虹村社區、供電局社區、地質隊社區、湖濱社區、大樹下社區、姚家窪社區、老馬渡社區、琥珀山社區、廬南社區、兩畝地社區、人民路社區、羅家窪社區、新村社區、沙子墩社區、桃園社區、山川嶺社區、向陽閘社區。
白水湖街道 琵琶亭社區、三里村社區、白水湖村社區、白水湖社區、九針集團社區、李家壠社區、東門口社區、花果園社區、三里街社區、余家壠社區、長虹北路社區、廬峰花園社區、沿江社區。
金雞坡街道 大王廟村、曹家山村、姬公庵村、金雞坡村、金安湖、游嶺村、大塘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潯陽區, 位於江西省北部,北緯29°41′至45′,東經115°55′至116°5′。地處北緯29°41′至45′,東經115°55′至116°5′。東、南面由濂溪區環抱,西挨柴桑區; 北靠長江,與湖北省黃梅縣隔長江相望,長江水道沿境經過。

地形地貌

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地勢低平多湖泊,東南部門有丘坡。湖泊有甘棠湖、南門湖等。

水文氣候

九江長江大橋 九江長江大橋

潯陽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17℃,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無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霧日在16天以下。九江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從初夏到6、7月的梅雨期間,降雨集中,大、暴雨頻繁,5、6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毫米左右,極易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出梅後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往往晴熱乾燥,不少年份高於攝氏35度的高溫日長達20多天;秋季氣溫較為溫和且雨水少;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不過隨著溫室效應,暖冬現象明顯。

政治體制

區委書記:宋細妹

區委副書記、區長:徐昭國

副書記:王風雷

區委常委:孫金星、徐禮文、盧劍旺、周慶吾、鄭德俊、周佐福、張小軍、宋衛國

經濟

潯陽區 潯陽區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0.14億元,增長12.2%(按可比價計算);固定資產投資40.79億元(核減後),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8億元,增長18.9%;財政總收入13.45億元,增長35%;實際利用區外資金21.66億元,增長12.7%;實際利用外資5087萬美元,增長12.4%;外貿出口2.15億美元,增長12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3.6%和12%。全年實現三產稅收8.5億元,增長22.9%,占財政總收入的63.5%。

2017年,潯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5億元,增長9.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9億元,增長12.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5億元,增長12%;完成財政總收入36.08億元,增長11.6%;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8家,總數首次突破百家,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10億元,同比增長9.5%;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6240元和19073元,增長均為8.6%。

交通運輸

潯陽區大中路步行街 潯陽區大中路步行街

長江沿境長28.5千米,九江港上通川鄂、下達蘇滬、內河航線可抵沿江縣、市及鄱陽湖域,九江長江大橋連線京九鐵路。公路有九湖、虬九、九界、十蓮等主幹線,高速公路直抵省會南昌。區內主要街路有大中路、潯陽路、濱江路、十里大道、長虹大道等。

社會事業

潯陽區 潯陽區

2012年,公開招聘了28名社區專職工作者。逐步解決社區辦公用房問題,新增和改造辦公用房面積2300平方米,社區居乾生活補貼人均增長40%以上。廬峰花園社區榮獲“全國基層科普行動先進單位”。

2012年潯陽區第一幼稚園、潯陽國小開工建設,東風國小榮獲“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柴桑國小榮獲“全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2012年潯陽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20.5萬份,免費發放公共衛生服務卡291萬元,新建了兩家公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甘棠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獲“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潯陽區 潯陽區

穩定低生育水平,實現了“一升三降”的總體目標,成功舉辦全省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現場會和全省人口宣傳環境及宣傳陣地亮點工作觀摩會,榮獲“全省生育文明建設先進縣(區)”。

2012年潯陽區為100名老人提供了免費送小時服務,區白水湖老年康樂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升級改造婚姻登記服務中心,榮獲國家3A級婚姻登記機關。

煙水亭 煙水亭

2012年潯陽區完成了《潯陽區志》、《政區大典·潯陽分卷》送審稿,《中國和諧社區建設實踐與創新書系·潯陽模式》順利出版。

旅遊名勝

鎖江樓 鎖江樓
潯陽樓 潯陽樓

名勝古蹟有能仁寺、大勝塔、煙水亭、思賢橋、鎖江樓塔、浪井、潯陽樓、琵琶亭等。國民革命軍第24師葉挺指揮部舊址在境內。

九江市行政區劃

行政區

面積(單位:k㎡)

人口(單位:萬人)

代碼

郵編

駐地

廬山區

548

29

360402

332005

十里街道

潯陽區

50

31

360403

332000

甘棠街道

九江縣

911

34

360421

332100

沙河街鎮

武寧縣

3507

36

360423

332300

新寧鎮

修水縣|

4504

78

360424

332400

義寧鎮

永修縣

2035

37

360425

330300

塗埠鎮

德安縣

927

23

360426

330400

蒲亭鎮

星子縣

719

25

360427

332800

南康鎮

都昌縣

1988

78

360428

332600

都昌鎮

湖口縣

669

29

360429

332500

雙鍾鎮

彭澤縣

1542

36

360430

332700

龍城鎮

瑞昌市

1423

44

360481

332200

湓城街道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