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人民血誼亭

中朝人民血誼亭

中朝人民血誼亭位於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內東面。為紀念在1927年廣州起義時,英勇犧牲的150多位朝鮮同志,1964年廣州市政府興建此亭。該亭坐南朝北。建築平面呈“凹”字形,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黃色琉璃瓦,鋼筋混凝土結構。主亭面闊三間12.85米,進深三間13.06米,高二層,四角攢尖頂。上懸“中朝人民血誼亭”匾額。

景區簡介

中朝人民血誼亭,位於起義烈士陵園東部。建於1964年。亭子坐南向北,平面為凹字形,是一個典型的糅合物,基座是中國民族形式,瓦頂則為朝鮮民族風格,檐口雕欄用中國木棉花和朝鮮金達萊花相結合的圖案作裝飾,象徵中朝兩國人民緊密的戰鬥友誼。

亭中豎豐碑,正面鐫刻著廣州起義領導人之一的葉劍英題詞:“中朝兩國人民的戰鬥友誼萬古長青”,背面鐫刻紀念在廣州起義戰鬥中犧牲的150多位朝鮮革命者的碑文。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的革命士兵中,有朝鮮青年150多人。他們與中國戰友並肩作戰,最後在沙河戰役中大部分犧牲。

景區美食

“銀記”拉腸

“銀記“拉腸是把米粉磨成糊狀,

中朝人民血誼亭拉腸
澆在燒熱的鐵板上,放上肉片、蛋黃和青菜(好象還有香菇)。接著,由經驗豐富的師傅用“小鐵鏟”(呵呵,實在不知道那工具叫什麼)疊成長條狀,切成兩段,裝盤、上桌。雪白剔透的拉腸皮,淋上紅亮的豉油,裡面的餡料也微透出鵝黃嫩綠的色彩,很有點“黃衫翠羽”的感覺呢!夾起一段放入口中,菜腸分明,爽潤軟滑,清香鮮美。真是名副其實的“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 

“南信”姜撞奶

曾在廣州大酒店里嘗過姜撞奶,當時便對它獨特的風味讚許不已。回到家中嘗試多次,無一成功,更是思念不已。今日,老友重逢,自是親切。

姜撞奶,簡單的說,就是薑汁與牛奶的融合。素愛牛奶的我,一見到這樣一道熱騰騰、香噴噴、乳白微黃的甜品,立刻食指大動。入口甘美異常!細細品來,香純爽滑,甜中微辣、風味獨特。讓人唇齒留香,欲罷不能啊!

景區氣候

暖熱少寒,夏長冬短。廣州市位於南亞熱帶,終年氣溫相對較高。年平均氣溫為21.4~21.9℃,地域分布呈北低南高的趨勢。氣溫年內變化為單峰型,最高出現於7~8月,最低在1月。7~8月為盛夏季節,太陽經過廣州天頂附近,光照最強,大氣酷熱,月平均氣溫高達28.4~28.7℃,月極端最高氣溫達38.7℃(1953年8月12日,廣州);1月,太陽高度角偏低,日照時間短,加之受來自高緯度的大陸乾冷氣團控制,月平均氣溫為13.1℃,月極端最低氣溫達零下2.6℃。

購物娛樂

廣彩

廣彩是廣州彩瓷的簡稱,又叫廣州織金彩瓷,它

中朝人民血誼亭廣彩
是在各種白瓷器皿上彩繪而燒成的一種具有濃厚的東方特色的工藝品,大都採用我國的織錦圖案,以顏色鮮明絢麗而著稱,是我國釉上彩瓷的一個獨特的品種。

廣州彩瓷始於明代廣州三彩,到清代發展為五彩,並在乾隆年間逐步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廣彩以色彩絢麗、構圖嚴謹、繪工精細而著稱。在潔白的瓷器上手工藝人們織上金線,如萬縷金絲在寶石上,給人以雍容華貴之感。生產廣彩用的白瓷胎主要來自江西、湖南、廣東各大瓷區。廣彩有大紅、水青、大綠、鶴春、艷黑、雙黃等20多種顏色,採用織、填、染、洗、描、堆、刻、刷等多種彩繪技巧,在白瓷胎上繪製出優美的花紋圖案,然後放進電窯中800度左右的高溫中燒制完成。

廣彩的彩繪工藝工序有七道:描線、填色、織金、填綠、鬥彩、包金口、燒花。廣彩的圖案設計有人物、花鳥蟲魚、山水風景等。廣彩的產品主要分陳列藝術瓷、日用欣賞瓷、工藝瓷三大類。廣彩中的工藝瓷共有50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式。
廣繡

以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構思清晰著稱,繡出的鳥羽、花瓣能露出一絲絲的彩紋,極精緻逼真,與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四川蜀繡並稱為全國“四大名繡”。

傳統的廣繡從使用材料分,有絨繡、線繡和釘金三類,

中朝人民血誼亭廣繡
此外,還有以頭髮作繡線的發繡和以孔雀毛與絨混織而作繡線的孔雀毛繡等。從大行當分為絲絨刺繡與盤金刺繡兩大類,而以盤金刺繡最為華麗,它以金線為主,輔以彩線刺繡,繡品金碧輝煌,光彩奪目。

廣繡除了平面針法外,還有“浮雕式”的立體針法以及其它特殊針法,共有50多樣,針對不同的刺繡對象,採用不同的針法。廣繡不僅具有針法富於變化的特點,而且構圖疏密有致,色彩濃烈,裝飾性強。在歷史上廣繡多作為朝廷貢品,北京故宮現存的繡品中有不少就是廣繡的精美之作。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廣繡作品《睡獅》《孔雀圖》《四角大花披巾》分別獲獎。

廣繡發展到今天,品種更加繁多,有刺繡、織錦、抽紗、機繡、繡衣、通錦、珠繡、手工編結等。珠繡更是一項新興而且前途廣闊的工藝產品,有珠繡手袋、珠繡腰帶、珠繡鞋、珠繡服裝及珠繡萬能花、珠繡掛畫等,尤其是珠繡鞋與珠繡晚禮服在國際市場頗具競爭力,產品暢銷日、美、德、澳和沙烏地阿拉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珠繡在1983年榮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杯獎和產品優秀獎。

交通

坐捷運一號線在“烈士陵園”站下,坐公車經南門:40、101、102、107、222、102;經北門:2、22、39、41、42、50、56、62、85、86

游在廣州

廣州市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這裡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特建“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公元前年214年)統一嶺南後建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禺”,即今天的廣州),到公元226年,孫權為了便於統治,由原交州分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直至1921年成立市府廳,才特指廣州這個城市。

廣州又稱為“羊城”、“穗城”,因四季花開不敗故稱花城。相傳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天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五仙人騎著五隻羊,各攜帶一串谷穗降臨此處,贈谷穗給居民,祝福此地五穀豐登、永無饑荒,後仙人飄然而去,留下五羊化為石頭,今越秀公園建有以此傳說為題材的“五羊石像”。

廣州是秦漢繁華都會。在世界歷史名城中,除故羅馬雅典等少數幾個城市外,巴黎倫敦莫斯科等名城均比廣州年輕。廣州是漢唐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作為中國最早對外和從未關閉過的貿易通商口岸,在世界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廣州的名勝古蹟眾多。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共156處。其中國家級16各,省級28個,市級112個。城區中山四路一帶發掘秦漢造船遺址西漢南越國宮署御花園遺址,已被評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現正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廣州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抗英鬥爭黃花崗民主革命戰役廣州公社起義均發生在廣州。革命先驅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曾經三次建立了政權。毛澤東在這裡舉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幹力量。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在這裡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廣州起義魯迅郭沫若郁達夫等也曾來廣州傳播先進文化。

游在廣東

廣東位於中國大陸南部,環境宜人,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廣東亦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