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由嶺南著名雕塑藝術家尹積昌、陳本宗、孔繁緯創作,始建於1960年04月,位於越秀山木殼崗,如今已成為海內外賓客到廣州必前往懷古憑弔的著名景點。

基本信息

概述

五羊石像五羊石像

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指出,廣州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中心城市、文化發祥地之一,歷史傳說、人文景觀和城市雕塑眾多,若論及影響和意義,五羊石像堪稱廣州城市的第一標誌。相傳,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廣州人民辛勞終日、難得溫飽,有一天,天空中仙樂繚繞,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騎著五頭山羊降臨廣州,體察民間疾苦後,駕祥雲而去,口銜“一莖六出”谷穗的五羊遂化身巨石,永留廣州。五羊仙子下凡間,給廣州人民帶來幸福吉祥,從此,廣州成為了南國富饒之地,人民豐衣足食。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世代相傳,千百年來,廣州因此在海內外人們心目中贏得“羊城”、“穗城”的美譽!

“五羊石像”是廣州最著名標誌之一。建於1959年,位於越秀公園西側木殼崗上,由130多塊花崗岩雕刻組砌而成‘高11米,體積53立方米。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遠眺,羊髯微拂,口銜“一莖六出”谷穗,雄渾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顯得深沉、威武。餘下四羊環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或嬉戲,形態可愛,栩栩如生。

五羊石像是廣州市的標誌。走進越秀公園,登上木殼崗,便會看到1959年由著名雕塑家尹積昌等人設計的,作為羊城城徽的,富有詩情畫意的藝術作品——五羊石像。
五羊仙子降臨廣州,給羊城人民帶來了吉祥與幸福,他們贈稻於民,並祝“願此闤闠(huanhui,意為街市),永無饑荒”,然後騰空而去,五羊化為巨石。
藝術家將這個美好的傳說重塑出來。看!五隻石羊神態各異:站在高處的老羊雄勁,口銜谷穗,昂首向前方;老羊腳下是一對親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對母子羊,母羊左右回首顧盼正在安靜吸乳的幼羊,深厚母愛溢於言表。

創作過程

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由嶺南著名雕塑藝術家尹積昌、陳本宗、孔繁緯創作,始建於1960年04月,位於越秀山木殼崗,如今,已成為海內外賓客到廣州必前往懷古憑弔的著名景點。五羊石像,高11米,用130塊花崗石雕刻而成,體積53立方米。以四頭形態各異的小羊簇著一頭口銜稻穗的高大母羊為造型,再現了羊化為石,把稻穗

贈給廣州人民的傳說。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遠眺、羊髯微拂,口銜“一莖六出”谷穗,雄渾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顯得深沉、威武。餘下四頭山羊環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飲水、或嬉戲打鬧,形態可愛,栩栩如生。

越秀山以五羊石像為核心將景點拓展為五羊仙庭
五羊石像,1999年07月,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40周年之際,又將五羊仙故事內容,由五羊石像原作者尹積昌主持創作浮雕兩組,並增設牌坊、亭、台、廊、碑石等景觀,將景區擴大至近萬平方米,景點總稱為五羊仙庭。2001年8月13日,五羊石像被雷電擊去一隻角,後來已修復。
五羊石像代表廣州城市形象笑迎海內外賓客,五羊石像免費向海內外賓客免費開放。

深遠影響

2006年11月26日,第十六屆亞運會組委會在廣州舉行“2010年亞運會會徽發布儀式”,廣州設計師張強設計的作品,以柔美上升的線條,構成了一個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石像外形輪廓。作品既象徵了“羊城”廣州,表達了廣州人民的美好願望,還表現了運動會應有的動感,象徵著亞運會的聖火熊熊燃燒、永不熄滅!因而成為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會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