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烈士陵園

廣州烈士陵園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中山二路92號,占地18萬平方米,是解放後為紀念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於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主體有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形的封土。現有景點和遊樂場所16處,集紀念、遊覽、科普於一園。墓道兩旁有20個大花壇,四季鮮花不斷;墓上密鋪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園東部有中朝人民血誼亭和中蘇人民血誼亭。園中人工湖還有湖心紀念亭,橫匾上書 “血祭軒轅”,為董必武所題。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簡介

http://www.gzlsly.com/profile.asp廣州烈士陵園

在廣州中山三路和東風東路之間,有一個占地26萬平方米的烈士陵園,是為了紀念1927年廣州起義建立的。這裡原來叫紅花崗,解放後被評出的羊城新八景的“紅陵旭日”就指此地。朱德有一首“紀念廣州 起義”竺中寫道:“紅花崗上放紅花,血跡未乾映彩霞。奪得政權聲勢眾,中原革命走龍蛇。”敘述了廣州起義的情景及其深遠意義。
陵園工程於1954年7月1日動工,大門上八個蒼勁大字“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是周恩來手書。除烈士墳墓外,還建有為紀念中國革命被國民黨殺害的蘇聯朝鮮朋友的中蘇、中鮮人民血誼亭,葉劍英元帥逝世後也葬在陵園內。陵園既是莊嚴肅穆的革命紀念地,又是景色秀美的公園,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

廣州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紅花崗,是為紀念l927年共產黨人領導的廣州起義而犧性的烈士修建的陵園。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七月汪精衛武漢公開叛變革命,輟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在這緊要關心,中共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決定發動秋收起義。在中共廣東省委成立的“運行委員會”領導下,張太雷任總指揮,葉劍英、葉挺指揮下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官教導團為起義主力部隊,共七個聯隊三千多人,於12月11日凌晨3時半,廣州起義爆發了!起義軍攻克了偽公安局 (今起義路),鐵錘鐮刀圖案的紅旗在屋頂飄揚。並成立了廣州工農民主政權:廣州蘇維埃政府,亦叫“廣州公社”。蘇兆征為政府主席,這是中國第一個無產階級的城市政權。紅色革命政權僅存在了三天。其後,反動派五天內屠殺了5700人。 12日上萬民眾在市中心西瓜園(今廣州日報社所在地)舉行活動,慶祝新政權的誕生。廣州起義嚇壞了國內反動派和帝國主義,他們勾結起來瘋狂反撲,糾集反革命武裝聯合進攻起義軍民,經過三晝夜浴血戰 斗,由於敵強我弱,起義軍被迫撤出了廣州。

廣州起義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後,中共領導下的又 一次武裝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董必武在“廣州起義三十周年紀念”一詩中寫道:“廣州起義繼南昌,旗幟鮮明見主張。只有人民救中國,更無道路是康莊。將成即毀原嘗試,雖敗猶榮 應讚揚。崗上紅花開滿地,卅年前事永難忘。”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於195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30周年紀念日落成,周恩來親筆題寫陵園名。該園占地18萬平方米。由陵、國兩部分組成。主體建築包括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形陵墓等。墓旁蒼松翠柏,紅花哇艷,還有辛亥革命紅花崗四烈士墓和1986年建成的葉劍英元帥墓等。陵園東部開闢有人工湖,建有中朝、中蘇人民血誼亭座,還有血祭軒輯亭,董必武朱德、葉劍英等都有親筆題詠。陵園西南部建有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原廣東咨議局舊址)。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是廣東省文物保戶單位和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63年和1986年兩度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稱“紅陵旭日” 。

陵園結構

陵園正門朝著中山三路的英雄廣場和廣東省體育場。大門牆上鐫刻著周恩來同志為該園
廣州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題寫的園名“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園內連著正門的是一條寬30米、長167米的花崗石大道,大道兩旁是蒼松翠柏,綠蔭如蓋。
這種鐵線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象徵著烈士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墓冢四周是一圈圍牆,為花崗石砌成。牆體中鑲嵌著40多根白雲石欄桿,每根欄桿均鎮坐著一隻仰天歡笑的石獅子。墓冢正面一塊特大的青石板上鐫刻著朱德題書的“廣州公社烈士之墓”八個大字,是陵墓的主碑。1987年二在墓冢東面的牆上鐫刻上《廣州起義碑記》。
陵園東面,坐落著一個八角湖心亭,亭上懸掛著董必武題書的“血祭軒轅”牌匾。這是為紀念廣州起義後被俘就義,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陳鐵軍周文雍兩位烈士而修建的紀念亭。湖心亭的東面還有兩座規模較大的紀念亭:一座是為紀念在廣州起義中為中國人民獻出生命的150名朝鮮戰友而修建的中朝血誼亭;另一座是為當年參與廣州起義被殺害的蘇聯駐德副領事及館員而修建的中蘇血誼亭。

建築特色

園區是典型的嶺南特色園林景觀,湖光瀲灩,綠樹垂蔭,曲徑延綿,鳥語花香,綠蔭芳草和碧水間座落著各具特色的紀念亭:有為紀念舉行“刑場上的婚禮”的周文雍、陳鐵軍烈士而建造的“血祭軒轅亭”,上有董必武同志題字;有為紀念廣州起義中犧牲的朝鮮和蘇聯烈士而建造的“中蘇人民血誼亭”和“中朝人民血誼亭”。

廣州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陵園以建設生態公園為目標,進一步加強環境整頓,美化公園。1992年修建的花展館占地1000平方米,館內經常舉辦各類花事、盆景、攝影、美術作品展覽,融藝術、科普、遊覽於一園;2003年落成的新景點“知趣園”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園林布置手法融合古典和現代、中國和西方造景特點,配有猜字壁和哈哈鏡等,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生態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場所。

陵園還結合自身的特點,挖掘亮點,打造“四季飛花”品牌,提高公園的景觀效果和文化內涵。在不同的季節引種個性各異的花卉,使園內從春季到冬季都有各具特色的鮮花開放,如冬季的玉堂春,春季的杜鵑和龍船花,夏季的荷花以及秋天的洋紫荊,將陵園裝點得格外美麗,為蘊含歷史滄桑和英雄故事的公園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陵園不斷豐富活動內容,為遊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休憩、娛樂服務:除不斷完善原有的遊艇、小賣等服務外,還增設了老人活動區、兒童樂園、健美樂苑、溜冰場等多種活動項目;每年春節期間還舉辦傳統的迎春花會,期間各種時花爭奇鬥豔,精巧的園林小品錯落有致,吸引了眾多遊客參觀。

相關介紹

位於東山區先烈路、白雲山南麓的黃花崗。陵園莊嚴肅穆,是為紀念當年孫中山先生領導
廣州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的同盟會在廣州戰役中犧牲的72位烈士而修建的。黃花崗解放後改為紀念公園一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墓園座北向南,建築規模宏大,氣魄雄偉,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有孫中山先生題“浩氣長存”之牌坊式大門和墓亭、紀功坊,樂台,四方塘、黃花亭、西亭、石雕自由神像等建築。
1921年為紀念1911年廣州“三二九”起義而犧牲的72位烈士所建,早期墓圓為著名設計師楊錫宗設計,孫中山親手栽植了青松,後經多次增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紀功坊上自由神像高擎火炬,象徵烈士們為追求自由解放的獻身精神。此外,烈士陵園內還有馮如(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師)墓、潘達微墓等。
l911年4月27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後,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著生命危險將散落街頭的72具烈士遺骸收殮,購買黃花崗(為一小山崗,時名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一地安葬之。“黃花崗”一名來源於“黃花”,黃花即菊花,其傲霜節操,於秋同賞,喻為英烈,十分恰當。黃花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新羊城八景之一,名曰“黃花浩月”;其與中山紀念堂一道(同為主紀念孫中山先生)於1997年被評為廣州市十大旅遊美景,題為“辛亥之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