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烈士陵園

廈門烈士陵園

廈門烈士陵園於一九九零年五月十六日被福建省政府列為第一批省重點保護的烈士紀念建築物單位。一九九五年被國家民政局部列為全國一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廈門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於一九九六年別廈門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廈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九九七年六月被福建省委、省政府命名第二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廈門革命烈士紀念碑和烈士陵園於一九五三年十二月破土動工,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七日落成。

簡介

(圖)廈門烈士陵園廈門烈士陵園豐碑

廈門烈士陵園位於廈門市區風景秀麗的萬石植物園北麓,總占地面積約二萬零二百七十多平方米。陵園內建有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墓、安業民烈士墓以及廈門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葉飛王於畊墓。烈士紀念碑高二十四米,碑上鐫有陳毅元帥手筆 “先烈雄風永鎮海疆” 八大金光大字。碑的前面是兩片玻璃絲草坪(約3200平法米)。碑座配置台基兩層,外層台基寬四十米,前後有數十級台階通達碑的主體,碑座和碑頂分別雕以海浪和白雲,全部用精工雕琢的花崗石砌成。碑的周圍,蒼松翠柏,鮮花盛開,整個造型雄偉壯觀,象徵著革命先烈頂天立地的革命英雄氣概。碑後有廣場連線烈士陵墓,各界民眾在此舉行各種儀式憑悼先烈英靈。每年清明期間,城鄉機關、學校師生、部隊指戰員、企事業單位職工、離退休幹部、街道居民等數萬人在此集會緬懷革命先烈,追思他們的豐功偉績。4月5日,我市黨政軍領導和社會各界代表在此隆重集會,深切悼念為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構造

烈士陵園座落於烈士紀念碑後,三層松柏環繞襯托著圓形的烈士陵墓。陵墓內安放著一千零三十四位烈士遺骸、骨灰。其中有解放廈門戰役中犧牲的七百多位解放軍指戰員,九名支前船工,還有解放廈門前夕被敵人殺害的劉惜芬烈士等地下黨員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烈士。

廈門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座落於廈門烈士陵園東北角,占地面積約八百平方米。展館的建築造型像一面迎風招展的紅旗,外牆用花崗岩條石砌成,二層樓的建築物略呈前低後高,正面石牆上方鑲嵌著原全國人大付委員長葉飛的題詞:“廈門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 十一個銅質大字,六扇鋁合金茶色玻璃大門,增添了陳列館莊嚴氣氛。

陳列館共分四個展廳。展出總面積約六百平方米。

第一展廳

(圖)廈門烈士陵園廈門烈士陵園

展出一組群雕和一幅壁畫。雕像將二個革命歷史事件藝術性地結合在一起,反映了廈門解放的主題。左邊的雕塑群描繪了一九三零年五月二十五日在當時中共福建省委的領導下,武裝劫破廈門思明監獄,營救出被捕的四十多位革命志士這一震動全國的歷史事件,代表性的反映了我黨領導下廈門地下鬥爭的歷史事實。右邊的雕塑再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廣大人民民眾的大力支持下渡海作戰解放廈門島的情景。壁畫作為群雕的背景,以寫意的手法表達了廈門人民經過長期驚濤駭浪的革命鬥爭終於迎來了光明。

第二展廳

(圖)廈門烈士陵園廈門烈士陵園

正中是前言。左邊的大玻璃展櫃裡,依次排列著毛澤東、鄧小平、羅明同志的題詞,以及指揮解放廈門的原第三十一軍軍長周志堅,原二十九軍軍長鬍炳雲和廈門地下鬥爭的領導人之一施能鶴同志的題詞。右邊展櫃裡展出有冊可考的廈門革命烈士一千七百多名。其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四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三十五人;抗日戰爭時期二十四人;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九百二十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八百餘人。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尤其是在解放廈門戰役中還有近千名烈士沒有留下他們的英名,歷史將給他們樹起光輝的豐碑,廈門人民將永遠緬懷他們的功勳。

第三展廳

(圖)廈門烈士陵園廈門烈士陵園

該展廳選展了事跡突出,影響較 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革命烈士三十八名。大體按照五個革命時期和烈士犧牲時間的先後依次排列。著重反映我黨地方組織長期領導廈門地下鬥爭和光大軍民浴血解放廈門以及建國以後部分烈士的英雄事跡。展出的烈士遺照及活動照片一百九十五張,其中絕大部分為原始照片以及部分實物。

第四展廳

第四展廳展出內容有三部分

(圖)廈門烈士陵園廈門烈士陵園

第一部分褒揚烈士。

第二部分撫恤烈屬。

第三部分悼念先烈。

安業民烈士墓位於廈門烈士陵園內東側,是為紀念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戰中英勇犧牲的海軍戰士安業民而建。

安業民同志,遼寧開原縣四寨子村人。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四日生。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一九五七年應徵入伍。在海軍海岸炮兵某部歷任電話員,炮手等職、在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嚴懲金門蔣匪軍的戰鬥中,英勇頑強,身負重傷,堅持戰鬥,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不幸於同年九月九日光榮犧牲。安業民墓始建於漳州,為了表彰他的業績,一九六三年移往廈門安葬。安業民烈士墓占地二百五十多平方米,有三十多級石階可通達墓碑。墓埕正中屹立著高五點四米的花崗岩石碑,碑上銹刻朱德元帥的題詞 ”共產主義戰士安業民永垂不朽“。墓埕四周用十六支岩石柱和鐵鏈牽圍,墓上方鑲嵌安業民肖像,右邊石壁刻有安業民日記,左邊石壁刻有安業民烈士生平事跡。

烈士英名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羅揚才 楊世寧 楊和衷鍾世鏞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王海萍 方鳳林 葉炎煌 葉瑞時 孫安定許包野許英宗 李臨光 李國珍 陳先查陳三民
陳仕烈 陳玉祥 陳 藝 陳朝鄰 陳珠倆 陳 萍 蘇發全邱木林 張 串 楊峻德 楊紹懷 楊文
羅金祥 鄭裕德 鄭 萍 林 涼 洪宗塗 郭 平 郭明彩 郭祁彩 梁惠貞 董雲閣 蔡協民 彭甘幸
賴恆道 魏根德謝景德李劍光 易答 李劍光 易答 陳兆鄰

烈士事跡

(圖)廈門烈士陵園廈門烈士陵園烈士-羅揚才

羅揚才

廣東大埔縣人。1920年3月就讀於集美學校師範部,1922年考入廈門大學預科,1925年10月作為廈門學聯代表出席在廣州召開的新學生社代表大會,並被大會臨時黨支部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2月,他與李覺氏、羅秋天在廈門大學成立了廈門地區第一個黨支部,並任書記。此後,在革命鬥爭中,他逐步成長為廈門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的領袖,曾任中關廈門市委組織部長、閩南臨時特委委員、廈門總工會委員長。他和楊世寧出色地組織廈門工人工會,發動工人開展聲勢浩大的以“二五”加薪為目標的罷工罷海鬥爭,迫使資本家不得不接受工人的要求。在羅、楊的領導下,廈門工會組織迅速發展壯大,建立了基層工會30多個,擁有會員2萬多人,成為大革命時期廈門農工商學聯合會的中堅力量。1927年4月9日,國民黨右派在廈門發動反革命政變,羅揚才和楊世寧、黃浦樹等同志被捕,6月2日在福州殉難。就義前他遺書後人:”踏著我們的血跡前進!”

(圖)廈門烈士陵園廈門烈士陵園烈士-李臨光

李臨光

原名謝仲懷,廈門鼓浪嶼人。他出生華僑富商,12歲入上海惠靈中學讀書,畢業後就讀於上海光華大學,第二年加入共青團,任共青團上海滬南區委組織委員,1927年3月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他離開學校,投身於黨的工作。為避風險,其父把他找回家中,勸他到南洋經商。但他誓以革命為已任,未能從今。1927年11月,李臨光在上海被捕入獄,經黨組織及其家庭花重金營救獲釋。這時,家人再次苦勸他脫離險境到南洋去,並為他備了行裝,擇了行期。他仍矢志不移,留信向母親告別,借用妾子離開家庭,雙雙致力於革命鬥爭。1929年6月李臨光因叛徒出賣,在杭州擔任團市委副書記時再次被捕,1930年8月27日遭敵殺害。

楊峻德

又名楊適,福建建甌縣吉陽鎮人。1921年考入北京中國大學法律系,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他受命回建甌開闢工作,在閩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建甌支部任宣傳委員。1928年1月,他調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8月當選為福建省委候補委員以省委特派員的身份到閩北山區領導農民武裝暴動。1929年9月楊峻德調任福建省委秘書長,後又兼任省委組織部長。他不顧個人安危經常單身外出,往返於福州、漳州、廈門等地區,指導福建白區的革命鬥爭。1931年3月25日,楊峻德在鼓浪嶼的省委機關不幸被捕,後被解往南京,5月23日於雨花台英勇就義。

陵園服務

烈士陵園,赤城忠骨。安息於斯;先烈英靈,熱誠耿耿。悼念祭奠,昭示後人。

為方便社會各界朋友在烈士陵園舉行各種悼念活動,烈士陵園管理處特別提供如下服務:

1、出售鮮花、鮮花籃、紙花圈以及塑膠小白花。

2、出售音響,包括提供擴音設備(如話筒、播放哀樂、國際歌等)。3、10人以上參觀廈門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提前一天聯繫,本館將提供免費講解服務。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3:00—5:30。

4、本地或外地民眾可憑單位介紹信、烈屬證、或其它有效證件到廈門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資料室查閱資料。若需複印資料,須繳納資料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