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歷史悠久的部隊之一,現在的建制於1985年編成,其原代號為35201部隊,現代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77200部隊,隸屬成都軍區,軍部駐地為雲南省昆明市。現任軍長劉亞紅,政委朱漢賓。

基本信息

概述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軍部位於雲南省省會昆明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軍部位於雲南省省會昆明市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軍部位於雲南省省會昆明市,原代號為35201部隊,隸屬成都軍區,是1985年由14軍改編的,下轄40,41師和原11軍31師(原為貴州省軍區49師,1969年改為11軍31師,1979年2月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攻占封土,1984年4月收復者陰山)和32師(1969年重建第11軍時組建)4個步兵師,並編入炮兵第4師、坦克旅和高炮旅。90年代中期以後,41師於1996年改為武警機動師。1998年後,步兵第32師改為雲南省陸軍預備役師,坦克旅改為裝甲旅,步兵第31師91團和步兵第40師120團也分別改編為師裝甲團。現任軍長劉亞紅,政委朱漢賓
剛剛離任的軍事科學院院長王祖訓曾於1988-1990年任該集團軍軍長。

歷史沿革

第14集團軍第14集團軍
第14集團軍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1總隊(即山西新軍)​,後編入八路軍太岳軍區,其中40師的前身是薄一波​的“抗日決死旅”,參加過著名的“百團大戰​”和反“掃蕩”鬥爭。1942年太岳軍區將第386旅和決死第1縱隊整編為太岳縱隊​,下轄第386旅、決死第1和第212旅。1945年10月,太岳縱隊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第386旅、決死第1和第212旅分別改為第10、第11和第12旅,司令員陳賡​,政委謝富治​。
1949年2月,第4縱隊第11、第22旅和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廖運周​的第110師合編為解放軍第14軍,第11、第22旅和第110師分別改編為第40、第41和第42師,軍長李成芳​,政委雷榮天​,屬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參加了渡江戰役​和解放兩廣。1950年1月進軍雲南,並參加了西昌戰役​。爾後在滇西邊境擔任剿匪作戰任務,並多次擊退境外國民黨軍的進攻,保衛了雲南西部邊境西雙版納地區的安全和穩定。
1950年代後第14軍一直駐守雲南,1959年部分部隊參加了西藏平叛​的戰鬥。1968年該軍移防昆明。經過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和平時的演練,該軍積累了豐富的山地叢林作戰經驗,被譽為“叢林猛虎”。
1979年參加中越戰爭,為西線主力部隊,攻占越南黃連山省老街,強渡紅河。1984年4月28日,第40師發動老山戰役​並占領老山、者陰山。
1979年,第14軍做為西線主力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攻占越南黃連山省省會老街,強渡控制了紅河渡口,勝利完成任務。1984年4月28日,第40師發起老山戰役​,攻上老山主峰。隨後的幾年,該軍在老山地區展開了激烈的防禦作戰,被授予“老山英雄團”。

軍隊建制

第14集團軍第14集團軍
1985年陸軍第14軍改編為陸軍第14集團軍,轄步兵第40師和第41師,第42師撤銷,原屬第11軍的第31師和步兵第32師改屬該集團軍,並編入炮兵第4師、坦克旅和高炮旅。1996年,步兵第41師改為直屬武警總部的機動師(武警第41師)。1998年後,步兵第32師與原雲南省陸軍預備役師合併,組建雲南省陸軍預備役第32師,坦克旅改為裝甲旅。2003年,炮兵第四師縮編為軍炮兵旅。
現陸軍第14集團軍下轄:
軍直部隊:軍直通信團、軍直工兵團、軍直防化團、舟橋第86團、軍直司訓大隊
摩托化步兵第31師:92團、93團、裝甲團(1998年坦5師18團和91團合編)、炮兵團、高炮團
摩托化步兵第40師:118團、119團、裝甲團(1998年坦5師19團和120團合編)、炮兵團、高炮團
裝甲旅
炮兵旅
高炮旅

榮譽單位

該集團軍所屬榮譽單位是:
老山英雄團--步兵第40師第118團;
英雄營--原步兵第31師第91團第3營;
英雄營--步兵第40師第118團第1營;
淮海先鋒連”--步兵第31師第91團第4連;
鋼鐵六連--原步兵第40師第120團第6連;
猛虎連--原步兵第31師第91團第9連;
老山神炮連--炮兵第4師第5團某連;
老山英雄連--步兵第40師第118團第8連;
老山穿插英雄連--步兵第40師第119團第4連;
老山防禦英雄連--步兵第40師第119團第7連;
者陰山英雄連--步兵第31師第93團第9連;

參加戰役

抗日戰爭
國共內戰
中越戰爭
老山戰役

光榮歷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 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薄一波奉命回山西建立抗日武裝,利用閻錫山蔣介石的矛盾,建立了一支有共產黨領導的打著山西地方武裝旗號的抗日軍隊――這就是抗戰中赫赫有名的山西新軍山西淪陷後,該支軍隊正式編入八路軍太岳軍區,在彭德懷領導下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中和殘酷的反掃蕩鬥爭。
解放戰爭中編入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馳騁中原。淮海戰役後以4縱11、22旅和國軍起義部隊廖運周師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軍,軍長李成芳將軍。在第4兵團建制內參加了渡江戰役和解放兩廣,進軍雲南,成為劉鄧旗下的主力部隊。

援越抗美與反越自衛戰

五十年代後第14軍一直戍守西南邊疆,看守南大門。在六七十年代的援越抗美時期,該軍不僅擔負著滇越鐵路和公路的守衛任務,保證援越運輸線的暢通,而且還曾有兩個團去越南幫助搶修被美軍炸毀的重要橋樑、工廠,在後方的戰略要地負責阻擊美軍、南越特工隊的偷襲,為越南戰爭的最後勝利立下過汗馬功勞。也可能是與越南的這個緣分,二十多年後,在變兄弟為仇敵的那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與越軍展開了一場該場戰爭中最為艱苦卓絕的戰鬥。
這場戰鬥就是1984年進行著名的奪取法卡山老山的戰鬥。1984年4月28日,第14軍第40師、第49師分別對老山、者陰山一線越軍展開大規模拔點戰鬥,經一日激戰,40師一部7分鐘占領662.6高地,5小時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兩個主力營向船頭、八河裡東山方向推進,占領敵10餘個高地。49師在師長廖錫龍帶領下,以陣亡不到百人的輝煌戰績,占領者陰山全線,推進至松毛嶺前沿,全殲敵兩個連,毀滅性打擊敵兩個營,擊潰敵三個團,敵傷亡數字不詳,這是因為我縱深重炮部隊對敵縱深增援團隊炮擊,使敵傷亡重大,但傷亡數字不詳(如者陰山之戰中,越增援一個團遭遇我一個排阻擊時,被我14軍炮兵師兩個重炮團集火密集炮擊,敵尚未下車)。
兩山血戰,以老山戰場最激烈,最殘酷,以者陰山之戰打得最有魅力,廖錫龍不愧將才,大戰之前,親自赴前沿偵察敵情,勘察道路,為迂迴部隊選擇最佳迂迴道路。總攻之前,兩度推遲總攻時間,在老山之戰開戰後40分鐘才發起攻擊,使得迂迴掉隊部隊得以及時到位,匆忙趕到的部隊指戰員得以利用寶貴時間調整部署,休整部隊。事實證明,兩次調整總攻時間十分必要,部隊戰前準備了200口棺材,戰後100口都多。此戰之戰果,不僅14軍軍長,軍區首長沒想到,許多參戰官兵都沒想到。須知,當時越軍炮兵還是有對等還擊的氣概的,雙方炮彈空中相撞的事情並不罕見。戰後,悍將廖錫龍升任第14集團軍軍長,當選“84年十大風雲人物”,數年後,又晉升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與者陽山之戰比較,老山之戰則打得十分艱苦,你來我往,拉鋸戰頻繁,比較有名的戰事有84年“4.28”之戰,“6.12”之戰,“7.12”之戰。其中“7.12”之戰規模最大,越軍313師兩個團,316師一個團,312師一個團,345師一個團,一個特工團,總計六個團的部隊對我14軍40師一個團的陣地展開了瘋狂的進攻,松毛嶺大戰打得驚心動魄,“7.12”之戰,敵反撲情況戰前我已掌握,凌晨,我以兩個炮連在陣地前300米處進行火力偵察,兩輪炮擊,擊斃敵兩名營長,敵傷亡重大,但敵軍輕傷員無一呻吟,重傷員致死不動,失去指揮的部隊蟄伏如前,不慌亂,不暴露,無線電靜默,紀律和素質令人敬佩,頗有志願軍邱少雲之精神傳統。14軍前指見沒有情況,下令除一線保持警惕外,其余睡覺。凌晨越軍撲上我軍一線陣地,來勢十分兇猛,我軍集中老山地區所有炮群,甚至師屬坦克營也一字排開,展開火力封鎖,打敵後續梯隊,封鎖我陣地前沿300米一線,打成3道火牆,整整一個上午,敵軍主力沒有接近我主陣地。下午,2.5個基數的炮彈全部打光,越軍一個營趁機搶占我一個高地,我軍一個火箭炮營配合進攻,一個排45人15分鐘奪回,當我軍攻上高地時,敵軍一個營幾百人,只剩下6個活人。不甘心失敗的越軍十分頑強,糾集六個團輪番衝鋒,甚至發動了少有的營團級集團衝鋒。事後證明,這是本次戰鬥中最愚蠢的舉動,白白遭受滅頂之炮火覆蓋,一整天,敵被阻於松毛嶺一線寸步難進,陣地前留下了3000餘屍體,占整個兩山之戰越軍傷亡總數的43%。

叢林猛虎的稱號

兩山戰鬥後,第14軍獲得了“叢林猛虎”的稱號。應該說,第14軍也無愧於這個稱號。經過兩山實戰證明,第49師、第40師是我軍名副其實的叢林作戰師。對於這場戰爭中西線的失利,人們往往歸咎於許世友的指揮失誤,沒有注意到廣州軍區的部隊原屬四野,擅長在平原地區的大兵團作戰,解放以後,又長期駐紮在珠江三角州的水網地帶,不熟悉熱帶叢林戰鬥模式。而成都軍區的部隊原屬劉鄧的二野,渡江戰役後就直插大西南,經過山地、叢林作戰的錘鍊。解放後,又長期駐紮在大西南,針對熱帶山地叢林,訓練過各種戰法。例如1962年3月昆明軍區就在西雙版納舉辦過“昆明軍區第一期戰術研究班”,專門研究山地叢林的戰法,參加學習的有軍區副司令陳康將軍、第14軍徐其孝軍長、軍區副參謀長王非大校以及軍區機關、各軍、師、軍分區、步兵學校主管訓練的幹部等。這次研究班後,第14軍49師的副師長張化民上校還率領的一支200人部隊,研究熱帶山嶽叢林地作戰經驗。經過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和平時的演練,第14軍積累了豐富的山地叢林作戰經驗。

八十年代裁軍、第14軍落戶成都軍區

八十年代裁軍100萬,八大軍區改為七大軍區,被裁掉的一個軍區就是14軍所在的昆明軍區,14軍由此改換門庭歸屬成都軍區。由於長期以來中國國防工業沒有將研製適宜熱帶山地作戰的特殊裝備作為自己的任務,因此在集團軍的改制中,作為擔當熱帶山地叢林作戰的第14軍仍然以傳統的步兵為主,並沒有改組為多兵種的合成軍。九十年代,為了貫徹打局部戰爭的新戰略思想要求,陸軍編成內將24個集團軍分為甲類乙類,將甲類軍改裝為快速反應部隊,劃分的主要根據以該軍的戰史和任務而定。由於第14軍擔負熱帶叢林的山地作戰任務,作戰目標比較單一,又通常陸軍的坦克裝甲車等大型機械化裝備並不適宜,因此第14軍被列入乙類集團軍
在者陰山一戰中表現出出色指揮才能的廖錫龍師長後來晉升為軍區司令。
第14集團軍現屬成都軍區,軍部駐春城昆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

從2013年1月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番號可以對外公開使用,陸軍集團軍番號不再以“某”替代。
所在軍區 集團軍番號 駐地 類別 歷史
北京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集團軍

河北保定

甲類重裝機械化集團軍 原東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集團軍 河北石家莊 甲類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華野9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5集團軍 河北張家口 乙類集團軍 原華北8縱
瀋陽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 遼寧營口 甲類重裝機械化集團軍 原東野2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集團軍 吉林長春 乙類滿編重型集團軍 原中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 遼寧錦州 乙類簡編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東野3縱
南京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集團軍 浙江湖州 甲類滿編集團軍 原西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集團軍 江蘇徐州 乙類滿編集團軍 原中野6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1集團軍 福建廈門市同安區 乙類滿編集團軍 原華野13縱
濟南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集團軍 河南新鄉 甲類滿編集團軍 原東野7、8縱合併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 河南開封 乙類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華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集團軍 山東濰坊 乙類滿編集團軍 原華野8縱
廣州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空降軍 湖北孝感 甲類軍 原中野9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 廣西柳州 甲類集團軍 原東野4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 廣東惠州 乙類簡編集團軍 原東野5縱
蘭州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集團軍 陝西寶雞 甲類簡編重裝集團軍 原華野2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集團軍 陝西臨潼 乙類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東野10縱
成都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集團軍 重慶市 甲類簡編集團軍 原中野4縱一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 雲南昆明市 乙類簡編集團軍 原中野4縱一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