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前身最遠可追溯至東北民主聯軍的南滿(遼東)軍區部隊,即後於1948年由遼南、遼東解放區的地方部隊的三個獨立師改編成的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原代號為53200部隊,現代號為75200部隊,屬廣州軍區,軍部駐地在廣東省惠州市惠州西湖內。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的軍部位於廣東省惠州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的軍部位於廣東省惠州市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的軍部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原代號為53200部隊,是1985年由陸軍第42軍改編而成的,轄124,126師和原屬第55軍163師總計三個步兵師。並編入炮兵第1師(解放戰爭中由東北炮兵部隊組成,是首批入朝參戰部隊之一、《志願軍戰歌》的歌詞便出自該師第26團5連指導員麻扶搖)、坦克旅和高炮旅。

現任軍長尤海濤少將,政委岳世鑫少將。

現任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于永波是在這個軍成長起來的,他在1983-1985年擔任42軍政委。此外原南京軍區司令員固輝也出自這個軍,他擔任過124師師長,42軍副軍長,軍長。現任南京軍區政委雷鳴球1985-1992年曾任這個軍的政委。

歷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該縱隊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由山海關內幾個解放區進軍東北的部分部隊為骨幹發展起來的。

1945年9月至10月,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向東北發展,並爭取控制東北的戰略部署,陝甘寧邊區、晉察冀、華中和山東等解放區抽調部分部隊和幹部進至東北遼東地區。這些部隊在遼東軍區領導下,參加了創建與保衛遼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配合主力部隊參加四保臨江戰役和東北夏季、秋季攻勢作戰,部隊不斷發展壯大,有的組建成各地警衛團、保全團等部隊。

1946年5月,以遼南軍區警衛營、莊河保全團、安東軍區保全1團、遼寧軍分區警衛1團和延安炮校調進的一部分幹部合編組建遼東軍區獨立第1師;8月,以通化支隊、靖宇支隊、山東和華中挺進東北部隊一部合編組建獨立第2師;

1947年11月,以安東保全司令部、遼寧軍區第3分區基幹1團、第4分區獨立1團、安東保全第3團合編組建獨立第3師。12月至1948年3月,3個獨立師參加東北冬季攻勢作戰,破襲國民黨軍交通運輸線,並配合主力部隊攻克遼陽、鞍山等城市,獨立第1師還攻克重要海港營口。

1948年3月31日,在遼陽地區成立東北人民解放軍第5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吳瑞林任副司令員,唐凱任副政治委員。3個獨立師依次改稱為該縱隊下轄之第13、第14、第15師。全縱隊3.6萬餘人。9至10月間,第5縱隊參加遼瀋戰役,先在彰武東南及西南地區阻擊國發黨軍廖耀湘兵團西援錦州,爾後協同兄弟部隊圍殲廖兵團於黑山以東地區,殲來國民黨軍1.7萬餘人,俘新編第1軍中將軍長文小山。
1948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5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任軍長,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吳瑞林任副軍長,唐凱任副政治委員,參謀長缺(後廖仲符),郭成柱任政治部主任。所轄第13師改稱第124師,徐國夫任代師長,李輝任政治委員;第14師改稱第125師,彭龍飛任師長,丁國鈺任政治委員;第15師改稱第126師,王振祥任師長,何善遠任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獨立第9師調歸該軍建制,改稱第155師,廖仲符任師長,鍾民任政治委員。全軍4.7萬餘人,隸屬東北野戰軍。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參加平津戰役,首先攻克昌平、沙河,切斷了國民黨軍西逃要道,繼而在兄弟部隊配合下攻占國民黨軍供應基地豐臺,同兄弟部隊一道完成對北平(今北京)的包圍。4月,該軍編入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建制。4至5月,在第13兵團指揮下參加安新戰役,全殲國民黨軍安陽守軍。6月,軍部及第125、第126、第155師進到豫西和豫東南地區剿匪;第124師在洛陽整訓。8月至1950年1月,軍部及第125、第126師繼續在原地區剿匪;第124、第155師奉命參加鄂西戰役,爾後在第二野戰軍指揮下進入川東作戰,完成任務後,第124師歸建,第155師撥歸中南軍區運輸司令部建制。2月,該軍奉命調駐黑龍江省,隸屬東北軍區。

1950年10月,第42軍作為首批出國部隊赴朝參戰,在第一至第四次戰役中和一年半的防禦作戰中,共殲敵2.8萬餘人,湧現出“黃草嶺英雄連”、“三八線尖刀英雄連”、“石城峴英雄連”和關崇貴、安炳勛、員寶山等一批英雄單位和個人。

1952年11月回國。

90年代初,步兵第124師成為全軍最早的一批應急作戰機動部隊之一,並擔任迎外表演任務。

1994年,第42集團軍參與了組建駐香港部隊的各項工作,時任軍長劉鎮武出任駐港部隊首任司令員,並以步兵第487團團部機關、直屬隊和第1、第2營為主體,加上第41集團軍“塔山英雄團”一部分,組成步兵旅。

1996年,步兵第126師改為武警機動師。

1998年夏,該軍參加了湖北荊江的抗洪搶險,步兵第372團4連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英雄連”稱號。

之後,坦克旅改編為裝甲旅,高炮旅改編為防空旅,步兵第163師498團與原坦克第7師一個團合編為師裝甲團,步兵第124師一個步兵團也被改編為裝甲團 。

軍隊建制

中國集團軍分布圖中國集團軍分布圖

1985年陸軍第42軍改編為陸軍第42集團軍轄步兵第124師,126師,同時,原屬第55軍的步兵第163師調入該軍(該師步兵第487團的最早前身是參加過秋收起義的“紅一團”),並編入炮兵第1師、坦克旅和高炮旅。原第125師撤銷。

1994年,第42集團軍參與了組建駐香港部隊的各項工作,時任軍長劉鎮武出任駐港部隊首任司令員,並以步兵第487團團部機關、直屬隊和第1、第2營為主體,加上第41集團軍“塔山英雄團”一部分,組成駐港步兵旅。

1996年,步兵第126師改為直屬武警總部的機動師。1998年坦克旅改編為裝甲旅,高炮旅改編為防空旅 。

陸軍第42集團軍下轄

軍直部隊:
·軍直通信團:廣東省惠陽區鎮隆鎮
·軍直工兵團:廣東省惠陽區
·軍直防化團:廣東省深圳市平湖鎮
·陸軍航空兵第6旅: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
·電子對抗旅: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
·特種作戰旅: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
·舟橋第84團:駐湖南長沙

兩棲機械化步兵第124師:廣東博羅縣長寧鎮(羅浮山飛雲頂下)
·370團:惠州博羅羅浮山
·372團:深圳市龍華鎮
·裝甲團:惠州博羅羅浮山(1998年坦克7師28團和371團合編)
·炮兵團:惠州博羅羅浮山
·高炮團:惠州博羅羅浮山

摩托化步兵第163師:廣東省潮州市
·487團:廣東省揭陽市
·488團:廣東省汕頭市蓮塘
·裝甲團: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1998年坦克7師27團和489團合編)
·炮兵團:廣東省揭陽市
·高炮團:廣東省汕頭市焦山

炮兵1師: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
·炮兵25團: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
·炮兵26團: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
·炮兵27團: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
·炮兵52團:廣東省東莞市黃江寶山
·火箭炮兵209團: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

裝甲旅: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

防空旅:廣東省潮州市

榮譽獎項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的軍部位於廣東省惠州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的軍部位於廣東省惠州市
該集團軍所屬的榮譽單位有:
紅一團--步兵第163師第387團;
能攻善守英雄營--步兵第163師第488團第3營;
穿插英雄營--步兵第124師第372團第1營;
蟠龍山英雄連--步兵第124師第372團第6連;
黃草嶺守備英雄連--步兵第124師第370團第4連;
煙臺峰守備英雄連--步兵第124師第371團第4連;
三八線尖刀英雄連,抗洪搶險英雄連----步兵第124師第372團第4連;

歷任主官

歷任軍長

萬毅
​吳瑞林
​胡繼成
​黃榮海
張榮森
張景耀
​楊針
魏化傑
​固輝​(1983-1985.6)
陳顯華​(1985.6-1990.4)
溫玉柱​(1990.4-1992.3)
劉鎮武​(1992.3-1994.7)
梁計秋
葉愛群​(1997.07-2002.2)
劉粵軍​(2002.2-2007.6)
尤海濤​(2007.6-)

歷任政委

劉興元
​​周彪
​​郭成柱
​​陳德
​​任思忠​
卜占亞
王泮文
​吳耀先
陳樹福
勛勵
​于永波​(1983?-1985)
雷鳴球​(1985-1992.11)
喬新柱​(1993.2-1995.2)
鄧漢民​(1995.2-?)
張陽​(2001.1-2004.12)
岳世鑫​(2005.7-)

評價

1979年對越南自衛還擊作戰中,第42軍是東線的主攻部隊,曾在失去友鄰配合的情況下,單獨對越北最大的城市諒山發起攻擊,橫掃越南最精銳陸軍第308師的防線,追過奇窮河,虎視河內,震動了越南最高當局,連撤了3個將級軍官,當時河內街頭已經開始挖工事,42軍出色完成了西線的主要戰役任務。

在八十年代整編時,因軍委確定的廣州軍區轄區內的快速反映部隊是列編為空軍的第15空降軍(軍部駐湖北孝感),第42集團軍只能屈列簡編乙類軍。但1996年台海形勢緊張後,中央軍委從戰略上考慮,重新按甲類軍裝備第42集團軍,實行一軍四師制。現第42集團軍下屬:廣州軍區戰備值班師第124機械化師(駐羅浮山飛雲頂下的長寧鎮),第125(駐惠州)、126步兵師(駐汕頭),以及軍屬炮兵師(駐韶關市曲江縣城馬壩鎮,將改制成導炮旅)、坦克旅(駐花縣)、舟橋團(駐湖南)、高炮團、特種兵大隊、電子對抗分隊等,還有一個在第42集團軍編成內直屬總參陸軍航空兵局的陸軍航空兵團,配有武裝直升機和攻擊直升機

第42集團軍的武器裝備,已接近甲類軍,具有較強的攻擊作戰的能力,特別是124師的作戰武器已全部實現裝甲化和摩托化,是全軍六個快速反應師之一,經常與第15空降軍合作空降訓練;125、126師和坦克旅也與南海艦隊演習了兩次渡海登入作戰,並請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等有關專家介紹自二戰以來的兩棲登入戰範例,開始積累渡海作戰的經驗。第42集團軍的動向是台灣各媒體最想要的大陸新聞之一,2010年8月台灣TBS電視播放了一組第42軍坦克旅與南海艦隊登入艦大隊在南澳島演習兩棲登入作戰,竟使當天下午的台灣股市急挫八十多點。

可以預期未來如果發起解放台灣戰役,從第42集團軍所處地理位置看,應該是充任登入台灣南翼的主攻部隊,將與第15空降軍、第1集團軍(北翼主攻)共同擔當殲滅台灣陸軍的重任。

1999年9月下旬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進行的三軍大演習的主角,就是第42集團軍。在中央電視台有選擇的畫面中,第42集團軍特種兵大隊攀牆走壁摧毀敵通訊指揮所的絕招,一定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影響。從電視畫面看,該軍似乎已裝備了HQ-7地空飛彈、HJ-8E反坦克飛彈,野戰攻擊裝備已屬國內最好水平。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

從2013年1月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番號可以對外公開使用,陸軍集團軍番號不再以“某”替代。
所在軍區 集團軍番號 駐地 類別 歷史
北京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集團軍

河北保定

甲類重裝機械化集團軍 原東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集團軍 河北石家莊 甲類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華野9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5集團軍 河北張家口 乙類集團軍 原華北8縱
瀋陽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9集團軍 遼寧營口 甲類重裝機械化集團軍 原東野2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集團軍 吉林長春 乙類滿編重型集團軍 原中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 遼寧錦州 乙類簡編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東野3縱
南京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集團軍 浙江湖州 甲類滿編集團軍 原西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集團軍 江蘇徐州 乙類滿編集團軍 原中野6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1集團軍 福建廈門市同安區 乙類滿編集團軍 原華野13縱
濟南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集團軍 河南新鄉 甲類滿編集團軍 原東野7、8縱合併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集團軍 河南開封 乙類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華野1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集團軍 山東濰坊 乙類滿編集團軍 原華野8縱
廣州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空降軍 湖北孝感 甲類軍 原中野9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集團軍 廣西柳州 甲類集團軍 原東野4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2集團軍 廣東惠州 乙類簡編集團軍 原東野5縱
蘭州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集團軍 陝西寶雞 甲類簡編重裝集團軍 原華野2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集團軍 陝西臨潼 乙類輕型旅團化集團軍 原東野10縱
成都軍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集團軍 重慶市 甲類簡編集團軍 原中野4縱一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集團軍 雲南昆明市 乙類簡編集團軍 原中野4縱一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