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集團

中冶集團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文簡稱中冶集團,英文簡稱MCC)隸屬中國五礦集團公司[1] ,是中國冶金工業的開拓者和建設者,先後承擔了寶鋼、鞍鋼、武鋼、攀鋼等國家主要鋼鐵工業基地的建設任務,為中國冶金工業的發展立下了卓越功勳。作為國際知名承包商,中冶集團在海外各地開闢了廣闊市場,足跡遍及五大洲,承建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和良好經濟效益的項目,受到了項目所在國的好評和歡迎。《財富》世界500強,2013年排名第302位。2016年8月,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60位。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冶集團中冶集團

中冶集團是中國冶金工業建設的主導力量,是國家基本建設和海外工程承包的主力軍;是國家確定的重點資源類企業,僅在海外礦山資源投資達到10億美元,擁有鐵、銅、金、鎳、鈷、鉛、鋅、鋁等生產企業礦山資源;是中央企業中惟一以紙漿為主要產品、開發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的紙業企業;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技術裝備製造企業之一,2006年的經營收入已超過180億元;還是重要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中冶置業”品牌在市場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中冶集團擁有總資產830億元,擁有各類技術管理人員50000人。2006年,中冶集團營業總收入和利潤在中央企業排名中分列第22位和35位。
中冶集團(英文簡稱MCC),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特大型企業集團,現有總資產540多億元,擁有各類技術和管理人員45000多人。中冶集團擁有近70家全資和控股子公司
中冶集團是中國冶金工業的開拓者建設者,承擔了寶鋼鞍鋼武鋼攀鋼等國家主要鋼鐵工業基地

的主要建設任務,為中國冶金工業的發展立下了功勳。中冶集團也是國家基本建設戰線上的主力軍,在鋼鐵、市政、交通、電力、化工、礦山、輕工、環保、電子、有色、航天航空等多個領域,為國家基本建設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國際知名承包商,中冶集團在海外各地開闢了廣闊市場,足跡遍及五大洲,承建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和良好經濟效益的項目,受到了項目所在國的好評和歡迎。

中冶集團是集科研開發、諮詢規劃、勘察測繪、監理設計建築施工房地產綜合開發、設備安裝設備製造與成套、資源開發工業生產技術服務進出口貿易於一體,多專業、跨行業、跨國經營,集科工貿為一體的綜合性的特大型企業集團。

發展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冶金建設公司,隸屬冶金工業部,是專門負責海外工程市場開發運作的視窗公司。1994年,根據國家組建“大集團、大公司”的構想要求,經國家批准,經貿委和冶金部以中國冶金建設公司為核心,將部屬的部分設計院、勘察院和施工企業以企業聯合體的形式組建了中冶集團。中國冶金建設公司更名為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1998年,按照黨的十五大精神和國務院機構改革及組建大集團的要求,冶金部決定並征財政部同意,將冶金部所屬的所有勘察、設計院和施工企業的人事權及資產劃入中冶集團公司管理;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冶集團與主管部門脫鉤並劃歸中央管理。至此,中冶集團開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母子”公司模式規範運作。2006年5月8日,經國資委和國家工商總局批准,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更名為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進入董事會規範運作試點後又更名為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中冶集團中冶集團

中冶集團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九,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三十四。中冶集團是集科研開發、諮詢規劃、勘查測繪、監理設計、建築施工、房地產綜合開發、設備安裝、設備製造與成套、資源開發、工業生產、技術服務與進出口貿易於一體,多專業、跨行業、跨國經營,集科工貿於一體的綜合性的特大型企業集團。中冶集團於2009年7月被授予國家第二批創新型企業稱號。獲批建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7個,省級科技創新平台42個,中冶工程技術中心30個;獲批建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8個;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曾獲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38項;國家優秀設計工程設計獎110項,優秀工程勘察獎20項;中國建築業最高獎—魯班獎42項,中國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2項,省部級優質工程獎1120多項。截止2010年底,中冶集團累計擁有有效專利3912件,其中發明專利491件。
作為國家大型企業集團,中冶集團把制度改革和機制轉換結合起來,大力推進企業內部改革,著力進行自主創新,努力增添企業活力,最佳化經營結構,改進經營方式,提升經營功能,提高發展質量,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自1998年以來,中冶集團得到了快速發展,經營規模每年以近30%的速度增長。至2008年,中冶集團擁有總資產2027.66億元,經營收入達到1651.81億元,擁有各類技術和管理人員超過50000人。2008年,在美國《工程新聞記錄》(ENR)公布的“225家全球最大承包商”中,中冶集團排名第12位,在中國企業500強排名第32位。2009年,由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的世界企業500強中,排名第380位,在中國企業500強排名第27位。此外,中冶集團是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已成為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示範基地。

科訓

總戰略

中冶集團中冶總戰略

總目標

中冶集團中冶總目標

經營理念

中冶集團中冶經營理念

企業精神

中冶集團中冶企業精神

集團之旗

中冶集團中冶集團之旗

集團之徽

中冶集團中冶集團之徽

文化特點

中冶集團中冶集團
1.中冶文化繼承了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

中冶文化繼承了建設企業“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積極推動集團走出困境,於2001年實現整體扭虧為盈,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提前一年全面完成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目標,較好地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2.中冶文化是多元的、開放的、融合的文化

中冶集團有幾十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國不同地區,並在國外有分支機構,業務涉及EPC工程總承包資源開發紙業技術裝備製造和房地產等多個行業,擁有地域行業文化傳承等差異明顯的多個子文化,因此決定了中冶文化是多元的。同時,中冶文化具有開放性,各個子文化統一在集團文化旗幟下,互相融合,並與時俱進地吸收和補充了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先進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冶文化。

3.中冶文化凝聚力強,體現了團隊意識

中冶人長期從事需要團隊合作、系統化作業的工程總承包項目,形成了較強的團隊意識,人心齊,凝聚力強。積極引導和正確利用員工的團隊意識,將極大地促進中冶集團戰略規劃目標的實現。

4.中冶文化體現了共同發展理念

中冶人在經營中樹立了“誠信社會為本、客戶滿意為榮”的經營理念,強調“雙贏”,在國內行業中樹立了非常高的信譽。同時在海外資源開發項目中,尊重當地的文化習俗,通過在項目所在國開辦學校醫院等公共福利機構,弘揚了“共贏、誠信、與人為善、為人謀利”的集團對外文化,樹立了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贏得了項目所在國政府的高度評價,為進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贏得更多海外市場創造了條件。

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簡介

中冶集團中冶集團
梁立群,男,中共黨員,1930年2月生,河北省樂亭人,1954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教授級待遇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從事鋼鐵設計工作50餘年,歷任重慶鋼鐵設計院現場設計隊隊長工程總設計師院總工程師等技術領導職務。50多年來,他成功主持設計了一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具有代表性的有:六十年代,他組織了我國當時最大的專業化無縫鋼管廠——成都無縫鋼管廠工程設計;七十年代,他參與組織、領導設計了我國第一個大型引進項目武鋼1700mm熱軋工程;八十年代以來,他主持、組織了寶鋼一、二、三期工程設計及管理,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2050mm和1580mm熱軋,2號和3號特大型高爐,它們分別於1991年、2000年、1994年和1999年獲得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寶鋼二期工程設計獲全國最佳工程設計特獎。梁立群同志致力於研究代表一個國家鋼鐵工業重大技術裝備水平的熱軋寬頻鋼軋機工程的設計,先後主持、組織過8套熱軋寬頻鋼軋機工程的設計和建設,這些機組的產量約占當時我國寬頻鋼產量的80%,為解決我國急需鋼材品種和重大技術裝備的國產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核心科技

中冶集團中冶集團
中冶集團共有核心技術390項,其中在采、焦、燒、鐵、鋼、軋等領域內有核心技術225項,在土建施工機電安裝節能環保等通用建築領域有核心技術165項。
中冶集團在鋼鐵廠工廠設計技術、土建施工、機電安裝等領域內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
在390項核心技術中,有8項達到國際領先技術水平,有152項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有133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有97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2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發明獎109項。獲國家級優質工程獎5項,優秀工程設計獎20項,省部級優質工程獎24項。獲授權專利141項。被授予國家級工法15項,省部級工法10項。
采、選礦工藝及設備核心技術13項,以下8項技術代表了集團最具核心競爭力的技術。
1.露天陡幫開採工藝中冶集團從七十年代後期就陡幫開採對提高工作幫坡角,減少礦山基建剝離量、推遲前期生產剝采比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該項技術內容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多台板振動放礦轉載設備
多台板振動放礦轉載設備是中冶集團的專利技術。本技術在國外尚未見報導,經專家鑑定為國內首創,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3DZG型高效濃縮機設備
該設備是中冶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研製,1995年獲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該技術較同類一般濃縮機提高濃縮效率50%以上,節水、節能在30%以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4.露天礦分期開採技術
分期開採技術為國內領先水平。
5.間斷—連續運輸工藝
間斷—連續運輸工藝為國內領先水平。
6.高陡邊坡技術
高陡邊坡技術為國內領先水平。
7.平峒溜井開拓運輸技術
平峒溜井開拓運輸技術為國內領先水平
8.釩鈦磁鐵礦選鈦技術;
本技術具有投資省、成本低、流程短、粗細分級入選、鈦精礦品位高、回收率高的特點。

主要刊物

[雜誌]中冶周報
[雜誌]MCCTIMES
[雜誌]中 冶 人

大事記

2010年8月6日,天津市攜手中冶集團旗下天津二十冶建設有限公司,聯合大旗集團下屬洲際聯盟文化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重點產業項目“東方國際樂器城”首期項目在北京舉行啟動儀式。

相關詞條


北京上市公司

中信銀行 大唐發電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 中國南車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 中冶集團 中鋁集團 北辰實業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神華集團 北礦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投中魯 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房置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城鄉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北人股份 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長峰 京能置業 中電廣通 北京市西單商場股份有限公司 兆維科技 信達地產 用友軟體 天地科技 京能熱電 金自天正 中國軟體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國藥股份 中金黃金 中創信測 空港股份 中兵光電 三元股份 中遠航運 華勝天成 北京動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巴傳媒 首開股份 華聯綜超 中墾農業資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藍星新材 大恆科技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外運發展 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路橋建設 首旅股份 萬通地產 華業地產 有研矽股 大唐電信 中牧股份 中國玻纖 福田汽車 天壇生物 大龍地產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 清華同方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雙鶴藥業 五礦發展 中國醫藥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 萬東醫療 歌華有線 中國石化 民生銀行 華夏銀行 華能國際 首創股份 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北陸藥業 鼎漢技術 久其軟體 東方雨虹 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石基信息 北斗星通 北緯通信 瑞泰科技 東華軟體 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雙鷺藥業 中國中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三環 安泰科技 首鋼集團 清華紫光 北京中關村科技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華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服裝股份有限公司 華聯集團 順鑫農業 中信國安 北京京西風光旅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 北新建材 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經緯紡機 綿世股份 四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賽迪傳媒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成股份 北方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