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鄉

三口鄉

三口鄉地處瀏陽東區,東鄰沿溪,西連寶蓋,南臨古港,北與大光接壤,因郭沖、一壩、佘沖三支水路直匯花城口,故名“三口”。距城區30公里,瀏東公路穿境而過,花炮精品園、現代農業園座落境內。

基本信息

概況

三口因郭沖、一壩、佘沖三水共匯花城口而得名。位於瀏陽市東北部,高速公路直達鄉政府駐地,距市區20分鐘路程,總面積55.6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262個村民小組,2.1萬人口民風淳樸,人傑地靈,是一代名將饒子健、劉子奇孔誠故鄉。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季相分明,耕地面積16427畝,山林面積5.0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0.65%。2004年農民人平純收入2504元。耕地面積15178畝,山林面積5.01萬畝。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物華天寶,素有瀏陽“三大糧倉”之美譽,又有“化工之鄉”的美名。寶蓋水庫郭沖水庫如處子一般依山傍水,靜臥其間,民風淳樸,古道熱腸。以煤炭石灰石為主的礦產資源豐富,極具開採價值。

三口鄉三口鄉高中生考試
種植業以優質稻、蔬菜烤菸楠竹花木為支柱產業,王震將軍曾將三口譽為瀏陽三大糧倉之一,依託現代農業園,建立了無公害蔬菜基地,以筒豆、茄子、黃瓜、辣椒、茭筍等為主,蔬菜協會組織產品直銷長株潭等地,烤菸種植歷史悠久,原小湘村曾為瀏陽市第一個千畝烤菸村,三口現屬烤菸基地之一,鶴源菸葉協會發揮積極作用,2004年底爭取了湖南省林業廳3000畝異地造林項目,新造楠竹林3000畝,花卉苗木不斷做大做精做強。養殖業以黑山羊、肉豬、食用牛規模養殖為主,擁有養殖專業戶614戶,2004年以聯營方式建立了華湘肉牛養殖基地,引進肉牛260頭,黑山羊年出欄8730多隻,養豬大戶28戶;充分利用郭沖、寶蓋、光華、螺絲沖水庫等豐富的水資源發展養魚業,養殖水面達2100畝,並建立了釣魚休閒中心。金園、小康、金沁等食品加工企業主要生產蛋黃派、金桔花、奶油金桔、素食菜、餡料、家常菜等系列,“炒米大王”以其獨特的配方使炒米、油餅、茴餅法餅糕點等產品馳名省內外。

下轄村


特色蔬菜

三口鄉三口鄉養殖白兔
三口鄉黨委和政府,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引導農民種植特色蔬菜品種,走出了一條以茭白花豆為特色的蔬菜產業發展路子。同時,大力發展虹豆黃瓜辣椒茄子等蔬菜,全鄉蔬菜複種面積達到6100畝。夏顯運從外地引進“中原一點紅”的茭白品種種植,結果頭年畝產2000多斤,引來了收購者,並以較高的價格全部收購了他的茭白。第2008年便第一個大面積種植茭白,同時有多人跟著種植,至2006年已發展有鶴源、白路、東盈等三個村種植茭白,全鄉種植面積達到了600多畝。最高畝產值達到了3800多元。在長沙市場上,瀏陽三口茭白占有較大份額,並已打進湘潭等地市場。隨著蔬菜產業的發展壯大,2005年8月份,在鄉政府的支持下,由羅正樹、夏顯運等農戶發起,成立了三口鄉無公害蔬菜協會,協會從新品種引進、技術培訓、無公害化生產、組織產品流通銷售等方面為會員服務,鄉黨委政府政策經濟等方面對協會的運轉給予了支持,使三口鄉的特色蔬菜產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該村流通戶直接送往瀏陽、長沙市場。全鄉適宜種植花豆的地方只有鶴源村,據分析與該地獨特的小氣候有關。該地種植的花豆豆粒飽滿、口感好,產量高,深受消費者的青睞。鶴源村種植花豆的農戶已有38戶,種植面積100多畝,畝產值達到6500元。每到茭白和花豆收穫期間,三口鄉的菜農忙個不停,大小車輛來回穿梭。菜農挑著一擔擔鮮嫩的蔬菜,換回了一沓沓的票子。

養殖業

黃山區三口鄉以最佳化結構為著力點,大力發展養殖業,全區類產量全面提高,特種養殖迅速崛起,市場畜禽魚產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養殖業成為黃山區三口鄉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畜牧業在黃山區三口鄉具有一定的傳統優勢。該村加快了畜牧業結構調整步伐,村里出台了加快發展畜牧業生產的意見。該村因地制宜,穩定發展生豬和肉禽生產,加快發展、肉和禽蛋生產,突出發展特種畜禽養殖及奶類,在種草養羊和種草養鵝方面取得突破。同時,發揮區域或優勢,形成地區性產業帶,最佳化地方生產格局。以城區為中心的田畈區,重點發展生豬、家禽生產;黃山周圍鄉鎮及太平湖風景區重點發展特種養殖;沿太平湖鄉鎮利用庫灣種草養鵝及水禽飼養;黃山山脈的延伸山區利用多草多的優勢,重點發展牛羊生產和山塢經濟。黃山區三口鄉養殖業規模都比較小,該村著力培植養殖大戶,推進規模養殖。2007年,該村養殖大戶發展到140戶,比2006年增加了一倍多。2007年,黃山區三口鄉水產養殖也取得新進展。太平湖網箱養魚增加了50%,庫灣養魚面積從前年的2500畝增加到5500畝。

發展

2005年,三口鄉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用求真務實的作風,緊緊圍繞經濟持續、健康、跨越式發展目標,立足於經濟增強和民眾實惠兩個著力點,堅持“完善、提升、創新、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推進民營領跑、強民固本、三產活市、人文互進四輪驅動,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保持黨的先進性,創服務型政府、學習型機關,建設開明、開放、友善、平安的新三口。

文化教育

三口鄉三口中學
三口中學地處三口鄉東盈村,緊鄰三口鄉政府,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之地。自20世紀50年代創建到今,已經歷半個世紀風雨歷程。1997年三口中學,竹山中學兩校合併,遷址於今東盈村現址。現有學生千餘人,教職工63人。現學校基礎設施完善,擁有“東區第一樓”之稱的教學樓,全市學校唯一草地皮足球場體育運動設施和現代化教學裝備齊全,食堂宿舍整潔規範,校園布局科學合理,已成為三口乃至瀏陽農村教育的一大亮點。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健康成長”辦學理念。注重教師隊伍建設,教師素質優良,中級職稱及本科學歷占教師數大半。國語、計算機等各種教師培訓及繼續教育一直處於全市領先水平。學校教育堅持德育為首,德育機構健全,“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路齊全。學生評價機制已經形自我特色,受到社會關注。學校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以質量為本,教學成績歷年優秀,多次獲得獎勵,學生就讀高一級學校比例一直領先全市,多次獲普高,職高招生先進單位稱號。藝術教育獨樹一幟,2002年被瀏陽一中教育集團藝術學校定為全市第一個生源基地。學校走科研興校之路,積極更新教育理念,擁有省、市課題多個,其中英語教研組被評為市級先進教職研組。學校榮譽不斷:“湖南省心理教育先進單位”,“長沙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先進單位”,“瀏陽市文明單位”,“瀏陽市園林式單位”,“瀏陽市先進團組織”,“瀏陽市青年文明號”,“瀏陽市模範職工之家”,“社會事業發展先進單位”,“瀏陽市黨風廉政和社會綜治先進單位”,以及瀏陽市教育系統“目標管理一等獎”、“財務工作”、“教育基金”、“勤工儉學”、“師訓工作”、“保險工作”先進單位,“雙高普九鄉鎮”等等。被評為“瀏陽市示範初級中學”。半世紀風雨滄桑,五十載春華秋實。三口,這片神奇的土地;三口中學,這塊教育的沃土;從這裡一共走出了萬餘名畢業生,為國家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三口中學正以嶄新的姿態,昂首闊步於新的征程。

生態建設

三口鄉三口鄉小學生藝術活動
1995年10月,黃山區三口鄉政府積極開展申報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工作。1996年被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為建設試點後,開展了生態示範區建設總體規劃工作,成立了總體規劃編制小組,開展全區生態環境調查,進行了專題研究,於1997年10月份初步完成了總體規劃編制,同年12月份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和省環保局組織專家評審。為使《規劃》具備法律效力,確保生態示範區建設工作有序進行,將《規劃》作為地方規章,於1998年7月29日,區四屆人大第四次常委會審批通過,批准實施。

根據區生態示範區建設的需要,制定了《黃山區三口鄉鍋爐大灶污染環境管理暫行辦法》、《太平湖風景區環境管理暫行辦法》、《黃山區三口鄉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辦法》、《關於實行建設項目環保審查否決權制度的意見》等一系列環境管理制度,從嚴保護生態環境。

開展生態示範區建設以來,黃山區三口鄉在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上,利用農產品豐富的資源優勢和穩定的旅遊市場優勢,先後開發出綠色果品獼猴桃、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太平湖小乾魚、太平湖銀魚等土特產品和竹木藝、銅藝等手工藝品,開發黃山芙蓉觀光農業開發實驗區建設,充分利用生態環境資源發展旅遊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工業上,要求利用生態示範區優勢,發展無污染企業。這一切迅速發展拉動了全區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湧現出了甘棠民主村、耿城輔村、耿城金橋村、湯口芳村、太平湖上坡村等一批生態村建設典型,全區已有25個村達到安徽省生態村標準。

黃山區三口鄉黨委、政府採取農戶自籌一點、政府補助一點的辦法,積極推廣的實際情況,堅持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改水改廁與興辦沼氣池結合的路子,成功地解決了改水改廁問題。全鄉已有7戶改水改廁辦沼氣初步嘗到了甜頭。周圍村民在示範戶的帶動下也紛紛效仿,積極主動地要求改水改廁。區能源辦有關改水改廁的設備曾一度供不應求。鄉政府已向有關部分爭取指標,計畫在2008年全鄉改水改廁100戶,努力營造一個山更青、水更藍、環境更優美的家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