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智慧》

《養生的智慧》

《養生的智慧》是由作者樊正倫著作、中國城市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的書籍。

作者: 樊正倫 著
《養生的智慧》《養生的智慧》

出 版 社: 中國城市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1 字數: 120000 頁數: 206
印刷時間: 2008/09/01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7419986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保健/心理健康 >> 健康百科

編輯推薦

以本書內容為核心的講座自2008年2月春節黃金周在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節目首播,引發超高的收視率,五一假期重播,成為該欄目少見的重播節目之一,7月樊正倫三度開講!
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北京晚報》等強勢媒體熱捧的中醫養生權威專家
樊教授中醫養生講座熱遍全國,居同類電視節目網路視頻熱播榜首,醫藥記者驚呼聽他講中醫真是“過癮”!網友驚嘆:“中醫真偉大!樊教授真了不起!”
曾經報導樊教授中醫養生觀的機構: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百家講壇》、《東方之子》、鳳凰衛視、《人民日報》、《北京晚報》、新浪網、《中國青年報》、中華中醫藥學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來過王府井大街上“平心堂”門診的有商業巨子、政府要員、明星大腕、駐華使節、外企駐京首席代表,而樊正倫就是“平心堂”中超高人氣的專家之一,掛號的病人早已經排到了半年之後。他治癒的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產生排異反應患者等重症病人,讓西醫大夫和海外媒體嘖嘖稱奇。
簡單易學的中醫養生法;
吃喝玩樂中的健康大學問;
名中醫跟你嘮家常,省錢防病贏百歲康
最火爆的中醫講座精華。
人不應該只相信醫生,首先要相信自己的感覺。當身體指標沒有完全改變的時候,西醫就告訴你沒病,等真正把疾病的“帽子”給你戴上,想要摘下去就難了。所以,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並適時適當地加以調整,這就是中醫上講的“上工治未病”。
順四時——夏天就該熱著過
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態是:夏天惟恐空調開得不大,就怕屋子不涼快;冬天惟恐暖氣燒得不熱,害怕在屋子裡凍著。其實,這些都違背了天地四時運行的基本規律
飲食——養生食為先
年輕時,你身體裡的血液就像清水一樣,能夠把營養帶到全身每一個角落。隨著年齡的增大,如果在飲食結構上不加注意,每天膏梁厚味,暴飲暴食,血液就逐漸變成像黃河水那樣渾濁,各種垃圾都堆砌在體內,各種病症也會找上門來。飲食是用來養命的,我們不能圖一時享受,而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價。 
調情志——好心情也是藥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人的心情處在一種非常平靜的狀態的時候,不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影響,氣血就會正常地運行,維持生命的正常活動;反之,當情緒出現異常的時候。就會讓氣血產生逆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醫藥——小心!是藥三分毒
是藥三分毒!西藥化學性的毒副作用很明確,而中藥的毒是相對的。中藥是來糾正人體不平衡狀態的,但如果吃了藥反而讓你的身體不平衡了,就是“毒”了。人參好,但看用在什麼人身上,內里虛弱的人吃了有很強的補氣作用,但火力旺盛的年輕人吃了,那肯定會流鼻血。因此,用藥不可不慎,不能濫吃。

內容簡介

《養生的智慧》以傳統中醫學的視角、通俗的語言,引領讀者走進中醫養生的奇妙大觀園,這是讓您受用無窮的養生寶庫。
本書從普通百姓的常見健康問題入手,從老祖宗的養生智慧出發,從順應四時、調節飲食、調節情志和慎對醫藥幾個方面,進行精彩且平易近人的講解,師法自然、回歸自然,才能使生命之樹常青。書中指出:“人不能只相信醫生,首先要相信自己的感覺,當自己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地調整”,“人生命的長短關鍵在自己,只有自己注意養生,節約地使用父母給你的生命之氣,才能長壽”……
本書一改健康養生類圖書晦澀枯燥的風格,以一種樸實、平和的語言征服讀者,讓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如中醫大家親臨身邊,手把手教您如何養生。
李嘉誠親自邀請為自己診病的著名中醫大家。
●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東方之子》、《百家講壇》、鳳凰衛視、《人民日報》、《北京晚報》等強勢媒體推崇的中醫養生權威專家,講述簡便易學的養生方法!
●師從胡希恕等名滿中華的中醫泰斗,擁有40餘年臨床經驗,具有無與倫比的權威性。
●來過王府井大街上“平心堂”門診的有商業巨子、政府要員、明星大腕、駐華使節、外企駐京首席代表,而樊正倫就是“平心堂”中超高人氣的專家之一,掛號的病人早已經排到了半年之後。

作者簡介

樊正倫 著名中醫學家。醫學碩士,現任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廣東省中醫院中醫藥學術繼承人指導專家,2006年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學術傳承特別貢獻獎”;多年來廣泛涉獵和研讀歷代中醫典籍,具有深厚的中醫文化理論修養,先後主持編輯《明清中醫名著叢刊》、《明清名醫全書大成》、《明清中醫臨證小叢書》等中醫學術典籍;從事中醫臨床與研究40餘年,在多種疑難病症的預防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療效,高尚的醫德和醫風也得到了廣大患者的高度評價。
近幾年應邀在諸多大學、媒體開辦中醫養生講座,2008年春節黃金時間在中央電視台推出“中醫養生”系列講座,並多次重播,反響熱烈。
● 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2006年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 中醫臨床與研究40餘年
● 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中醫健康權威顧問
● 中華醫學會健康大講堂中醫專家
● 北京晚報健康快車首席中醫顧問

目錄


第一章 同大自然和諧共存才是養生之道
了解中醫,我們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中藥不殺病菌為什麼還能治病?
人是天地的產物,養生首先要遵從天地自然的法則
第二章 人的養生要符合時空運轉的規律——順四時
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遲早要坐病
人如落葉樹,遵從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規律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起居生活和情志調節要隨四季變化而變
夏至和冬至是最值得注意的節氣
“老理兒”是最有益處的理
一天也是一個小四季
第三章 水谷精氣是後天生存之本——節飲食
後天的水谷精氣是人的生存之本
筷子和刀叉的區別反映了中西飲食習慣的不同
膏梁厚味會導致糖尿病等富貴病
最適合中國人體質的飲食結構
五穀的生命力是我們生命力量的來源
五穀對身體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口味反映了我們身體的需要
要慎重食用反季節蔬菜
一方水土產一方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
男八女七,了解生命周期,適當調節飲食
老年人最好吃兩頓飯
別讓飲食侵蝕了你的健康
第四章 勤動腦體不動心——調情志
七情和五臟之間聯繫緊密
糖尿病和癌症的發生也和情志有關
心主神明,思維是心腦結合的產物
調情志養生要訣一勤動腦體不動心
春天不要老想著收成,秋天趕緊收穫
青春期和更年期更要注意情志調養
35到42歲的女性尤其要注意情志問題
第五章 是藥三分毒——慎醫藥
養生不是濫吃藥
“醫” “藥”背後的千年啞謎
中藥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
西醫在治病,中醫在治人
20歲以下、50歲以上,用藥需特別當心
更年期在調不在治
你的胃不是塞保健品的鍋爐
關小元氣的閥門,善待身體
第六章 常見疾病的中醫調理法則
找對根源,高血壓治療更有效
老年人就該養。腎精,活血通絡,預防骨骼退化
中醫調節肺、脾、腎來治療糖尿病
保證孩子健康,父母的兩件必做之事
三七是預防和治療“三高”的妙藥
後記 妙手仁心,杏林春暖
附錄 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來理解中醫

媒體評論

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專訪樊正倫
中醫藥學經歷了幾千年的積累,都是靠醫學經典和師帶徒這樣的形式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樊正倫在剛學中醫的時候,沒有醫學經典,也沒有老師,直到30歲的時候才師從著名中醫胡希恕。在學的過程當中他深感師輩醫學的精湛以及中醫藥的博大精深,在以後多年中他主持、策劃、出版編輯了大量的中醫藥學的經典典籍,而且很多典籍對於他來講已經爛熟於心。同時他堅持十幾年義診不輟,而這些行為也成就了一個善治肝膽疑難雜症的中醫學家。
有一個尋常人家,女主人豁達詼諧,常常帶給家人一片歡快的笑聲,但是不幸接連降臨,2004年,45歲的女主人由於嚴重的肝臟疾病,不得不進行肝臟移植。不久,重獲生命的喜悅消失,2005年,她出現了嚴重的排異反應,醫院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一個曾經快樂的生命,被預言只能生存三個月。面臨著生命威脅,她以試一試的心態,到樊正倫大夫那裡去求治。樊正倫回憶當時的情景說:“三個家屬陪著來的,她的面色是青黃的,眼睛孔膜是黃的,全身是黃加青的顏色,大便基本是白的,脈象是弦細的。見到這個病人的時候,從我自己的內心講,我也覺得這是一個比較重的,比較危重的病人。”
和很多中醫一樣,樊正倫曾成功地醫治了許多前輩們沒有見過的現代社會疾病。但是因器官移植產生排異反應的病人,他是第一次見到。傳統的中醫療法,能應對這種疾病嗎?他能治癒或改善這種疾病嗎?樊正倫告訴我們:“我確實是感到比較緊張。因為這樣的病人西醫認為她已經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而病人又迫切希望通過中醫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經過望聞問切,病人能夠進食這一信息,讓樊正倫定下心來。他運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思維,去尋找病人最為關鍵的病因。最終確定為病人肝氣的淤滯,造成了氣滯血淤,肝氣影響了脾胃的運化,造成了濕熱,沒有出路。
針對病人的狀況,樊正倫為她開出了一副舒肝理氣、活血化淤、健脾清熱、利濕、補氣的藥方,七天的藥僅花160多元。他當時也沒有更大的把握,告訴病人先吃一吃試一試。並囑咐病人,有情況隨時打電話,但是一直過了七天,病人沒有任何訊息。七天以後這個病人就又來了……
樊正倫回憶再次見到病人的情景:“這個病人第二次來的時候,精神紅活了,就是她的精神從原來很疲憊的狀態變好了。這主要是因為她黃在逐漸的退掉,舌苔上的黃膩少了。這樣的好轉讓病人看到了希望,我也看到希望了。說明我這種辯證結論和我的用藥處方符合了這個病人的實際情況。”
病人的病情依然很危重,複雜多變,樊正倫根據她的病情、身體狀況和情緒調整藥方。病人一天天的好了起來,一個生命再次迸發出盎然生機。當她見到為自己做移植手術的大夫時,大夫驚呆了。
對樊正倫來說,這一個生命的救助,凝聚著他對中國傳統醫學思想與醫術40年的艱難求索。1969年,樊正倫上山下鄉在寧夏六盤山區種樹已經6年,6年前,他帶著化學試劑來到六盤山,想做一個土壤化學家,但是所有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樊正倫當時感到很苦悶,用他的話說:“真想跳到那水庫里,水庫里那魚還很自由。”但這時候母親告訴他不為良相變為良醫,為他指明了一條人生之路。樊正倫在母親的引導下,開始了他求索中醫藥學的道路。
他開始學習號脈針灸,當時深山之中沒有老師,他就自己琢磨。逮著誰就給誰號脈,為了準確的找到人體穴位,他就在自己身上扎針實驗。自己能扎到的重要穴位,樊正倫都用針一一的試過,那時他如痴如醉,被人笑稱為瘋子,但是他們都喜歡這個瘋子。
一天半夜,臨場一位工人劇烈胃痛,方圓幾十里沒有醫療機構,只好讓樊正倫為他針灸。兩針紮下去,十分鐘,疼痛就緩解了。這是樊正倫第一次為病人針灸,正是這樣一次次地解除了病人的痛苦,奠定了樊正倫對傳統中醫學的信心。
1979年樊正倫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屆中醫學研究生,讀書期間他不斷去學習中國古代文化思想。他對中醫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告訴我們:“中醫學它實際上是深深植根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深入地了解中國語言文化的變化規律,不了解中國的古代文化思想的變化,那你就沒法深入的去研究中醫著作。”
中醫已經成為樊正倫生命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而他也早已決心成為一個中醫發展的鋪路石。用他的話說:“當我特別煩惱的時候,當我把中醫書打開的時候,我覺得其他那些煩惱全忘了,我眼前是個彩色斑斕的世界。古人講,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其實非常形象的說明了我們的民族在與疾病的鬥爭過程中付出了多么大的民族犧牲,對於我來講,有責任把它繼承下來,使她能夠讓後人得到更多的好處。”
【特別說明】
本書隨書附送樊正倫精彩養生講座DVD光碟,近距離享受最火爆的中醫養生講座精華!

書摘插圖

【樊正倫養生箴言】
春天無論男人女人都可以吃烏雞白鳳丸去疲勞,這時百年驗方。
夏天心慌氣短,吃點孫思邈的生脈飲,收斂心氣。
秋天吃點秋梨膏利於潤燥降氣,促進氣血內走。
冬天是進補的好時機,可以吃點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補腎。
纖維性食物是中國人特有的飲食習慣,也是我們健康的淵源。
“蔬”菜有“疏通”作用,“葷”字下面就是一個“暈”
要吃新鮮的糧食才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七情和五臟休戚相關,情緒不好可以調五臟,平肝降逆。
“勤動腦體不動心”是健康長壽的最佳訣竅。
藥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養生不是濫吃藥。
元氣不能補,養生就是要把生命過程中的元氣消耗降到最小。
…………
兩千年前的中藥為什麼到現在仍然有效
從上個世紀30年代發現抗生素到現在,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研究了7000多種西藥,而現在臨床上還在使用的西藥不過幾百種,其中還在套用的抗生素不過就十幾種,大部分用不了了。為什麼?因為細菌變異得太快了,再也不怕它了。
而中醫呢,兩千多年前的中藥現在還有效,為什麼?因為它從來沒想殺死誰,它要求以和為貴,你只要不侵犯我們人類就行了。當我用藥物把你身體的狀態調整到最好,不適合致病因子在你這兒發展了,它對你又有什麼威脅呢?
舉一個小的例子,2000年,北京很有名的一次小學生集體食物中毒,我女兒回來以後就跟我說,她們全校400多名學生,只要中午在學校吃飯的,全部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我就問她:“你怎么樣?”她說:“我也不行了,我也開始拉肚子。”我一量體溫3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