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

《陳書》

《陳書》,唐代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陳的紀傳體斷代史著作,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

基本信息

簡介

《陳書》《陳書》
《陳書》是記述南朝陳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唐姚思廉撰,含本紀六卷﹑列傳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是二十四史中卷帙最少的一部。姚思廉(557~637),本名簡,以字行,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父姚察曾撰陳史,大業時未成而死,遺囑思廉繼續完成。武德五年(622),姚思廉奉詔修陳史,遷延未成。貞觀三年(629),又奉命修史,貞觀十年成書。

編撰過程

《陳書》《陳書》
《陳書》是南朝陳的紀傳體斷代史著作,記載了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被隋文帝滅國首尾三十三年間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兩代人撰寫的。

陳時修史學士顧野王傅縡開始撰陳史,完成了武帝﹑文帝本紀。以後中書郎陸瓊繼續撰寫,而失於繁雜,姚察曾就陸書加以刪改。姚思廉(557~637),本名簡,以字行,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父姚察曾撰陳史,隋大業時未成而死,遺囑思廉繼續完成。姚思廉根據其父舊稿,續補成書。《陳書》只有第二﹑三兩卷的卷末稱“陳吏部尚書姚察”,與《梁書》將近一半的論贊署名姚察者不同,可見思廉所據他父親的舊稿不多。《陳書》雖也由魏徵總其成,但編次筆削主要出於思廉之手。該書篇幅不大,而需時如此之久,可能與時代過近,史臣顧慮有關。

《陳書》的史料來源除陳朝的國史和姚氏父子所編舊稿外,還有陳《永定起居注》8卷,《天嘉起居注》23卷,《天康光大起居注》10卷,《太建起居注》56卷,《至德起居注》4卷等歷史材料和他人撰寫的史書,如顧野王的《陳書》3卷,傅縡的《陳書》3卷,陸瓊的《陳書》42卷等。

它主要記述了梁、陳之際的政治變化和陳皇朝時期(557—589年)三十餘年的史事。從《陳書》中,人們只見到有兩卷帝紀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姚察在陳史撰述方面遺留給姚思廉的舊稿比梁史少得多。姚思廉撰《陳書》,主要是參考了陳朝史官陸瓊、顧野王、傅縡等人有關陳史的撰述。

內容目錄

《陳書》《陳書》
《陳書》含本紀六卷﹑列傳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是二十四史中卷帙最少的一部。

曾鞏《陳書》目錄序

《陳書》六本紀,三十列傳,凡三十六篇,唐散騎常侍姚思廉撰。始思廉父察,梁、陳之史官也。錄二代之事,未就而陳亡。隋文帝見察甚重之,每就察訪梁陳故事,察因以所論載每一篇成輒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書,又未就而察死。

察之將死,屬思廉以繼其業。唐興,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來,二百餘歲,世統數更,史事放逸,乃詔撰次。而思廉遂受詔為《陳書》。久之,猶不就。貞觀三年,遂詔論撰於秘書內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

觀察等之為此書,歷三世,傳父子,更數十歲而後乃成,蓋其難如此。然及其既成,與等書,世亦傳之者少,故學者於其行事之跡,亦罕得而詳也。而其書亦以罕傳,則自秘府所藏,往往脫誤。嘉祐六年八月,始詔校讎,使可鏤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陳等書缺,獨館閣所藏,恐不足以定箸。願詔京師及州縣藏書之家,使悉上之。”先皇帝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至八年七月,《陳書》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傳之學者。其疑者亦不敢損益,特各書疏於篇末。其書舊無目,列傳名氏多闕謬,因別為目錄一篇,使覽者得詳焉。

夫陳之為陳,蓋偷為一切之計,非有先王經紀禮義風化之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後世。然而兼權尚計,明於任使,恭儉愛人,則其始之所以興;惑於邪臣,溺於嬖妾,忘患縱慾,則其終之所以亡。興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至於有所因造,以為號令威刑職官州郡之制,雖其事已淺,然亦各施於一時,皆學者之所不可不考也。

而當時之士,自爭奪詐偽,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為世戒;而況於壞亂之中,蒼皇之際,士之安貧樂義,取捨去就不為患禍勢利動其心者,亦不絕於其間。若此人者,可謂篤於善焉。蓋古人之所思見而不可得,《風雨》之詩所為作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概見於天下哉!則陳之史,其可廢乎?

蓋此書成之既難,其後又久不顯。及宋興已百年古文遺事,靡不畢講,而始得盛行於天下,列於學者,其傳之之難又如此,豈非遭遇固自有時也哉!

臣恂、臣穆、臣藻、臣覺、臣彥若、臣洙、臣鞏謹敘目錄昧死上

曾鞏《陳書》目錄序

《陳書》《陳書》

卷一本紀第一高祖上

卷二本紀第二高祖下

卷三本紀第三世祖

卷四本紀第四廢帝

卷五本紀第五宣帝

卷六本紀第六後主

卷七列傳第一高祖章皇后

卷八列傳第二杜僧明

《陳書》《陳書》

卷九列傳第三侯瑱

卷十列傳第四周鐵虎程靈洗子文季

卷十一列傳第五黃法抃淳于量章昭達

卷十二列傳第六胡穎徐度子敬成杜棱沈恪

卷十三列傳第七徐世譜魯悉達周敷荀朗子法尚周炅

卷十四列傳第八衡陽獻王昌南康愍王曇朗子方泰方慶

卷十五列傳第九陳擬陳詳陳慧紀

卷十六列傳第十趙知禮蔡景歷劉師知謝岐

卷十七列傳第十一王王通弟勱袁敬兄子樞

卷十八列傳第十二沈眾

卷十九列傳第十三沈炯虞荔弟寄馬樞

卷二十列傳第十四到仲舉韓子高華皎

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五謝哲蕭乾謝嘏張種王固孔奐

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陸子隆錢道戢駱牙

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沈君理王瑒陸繕

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八周弘正弟弘直弘直子確袁憲

《陳書》《陳書》

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九裴忌孫瑒

卷二十六列傳第二十徐陵子儉份儀弟孝克

卷二十七列傳第二十一江總姚察

卷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二世祖九王高宗二十九王后主十一子

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三宗元饒司馬申毛喜蔡徵

卷三十列傳第二十四蕭濟陸瓊子從典顧野王

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蕭摩訶子世廉任忠樊毅弟猛

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六孝行

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七儒林

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文學

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九熊曇朗周迪留異陳寶

卷三十六列傳第三十始興王叔陵新安王伯固

閱讀要點

《陳書》《陳書》
閱讀《陳書》時需要注意到的幾個問題:

(一)要注意到魏徵為《梁書》、《陳書》所撰寫的總論。唐太宗詔修梁、五代史時,房玄齡魏徵為總監修,而諸史總論都出於魏徵之手。《梁書》總論在卷六《帝紀》之末;《陳書》總論也在卷六《帝紀》之末,此外在卷七《皇后傳》之末,他對陳後主、張貴妃等人腐朽生活還作了史實上的補充,間或也有議論。閱讀魏徵寫的總論,可以作為從巨觀方面把握和分析梁、陳二代歷史的參考。一般地說,魏徵的見識要高於姚氏父子,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前者是用政治家的眼光來評論歷史的。不過在文體上,魏徵史論仍然沿襲六朝以來的四六對仗的駢體文;而姚氏父子(尤其是姚察)卻能在駢體文盛行的時代以散文作史論,這是他們在文風上超出魏徵的地方,而且對唐中葉古文運動的興起也不能沒有影響。

(二)閱讀《陳書》,還要注意把它們同李延壽撰的《南史》進行比較。《南史》是在《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的基礎上改寫而成的,不僅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而且矯正了原書中的許多曲筆,同時還使這四部史書所敘述的歷史連貫起來。以曲筆而論,《梁書》對梁元帝的猜忌、兇殘,徐妃的淫穢,臨川王蕭宏的恣意聚斂、懦弱無能等等,都加以回護,曲筆不書。《陳書》為統治者避諱的地方也很多,典型的例子是《劉師知傳》對劉師知幫助陳武帝殺死梁敬帝一事隻字不提。這些,在《南史》中大多得到矯正。所以這種比較、對讀,是很必要的。順便說說,讀《宋書》、《南齊書》也應參照《南史》來讀,其中情況與上面說的多有類似之處。

(三)深入閱讀《陳書》,還應參考《隋書》的志。這是因為,《隋書》的志包含了梁、陳、齊、周、隋五個朝代典章制度的沿革流變,對於了解這五個朝代的歷史來說,是非讀不可的。

思想價值

《陳書》《陳書》
陳朝封建政權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沒有特別的建樹,或許與此有關。《陳書》內容比不上《梁書》那樣充實,本紀和列傳都過於簡略。

《陳書》在內容上和文字上都趕不上《梁書》,這一方面反映了姚氏父子在史學功力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多少反映出陳朝時期各方面狀況的江河日下。北宋人說:陳朝的特點就是苟且偷安,它沒有什麼“風化之美”、“制治之法”可以為後世效仿的。這話說得大致是不錯的。但是,《陳書》所記載的歷史內容,有些還是有意義的。唐朝的魏徵、宋朝的曾鞏、清朝的趙翼都認為;《陳書》在記述陳朝“其始之所以興”、“其終之所以亡”方面,尤其是在揭示陳武帝的“度量恢廓,知人善任”和陳後主的“躭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艷妻之孽”方面,還是有它的歷史價值的。

《陳書·皇后傳》記後主張貴妃干預朝政,“內外宗族,多被引用”;《江總傳》記江總位當權宰,不持政務,只是天天同一些人陪著陳後主在後庭游宴,時人把他們稱為“狎客”。這對於後人了解陳朝末年的政治腐敗,提供了生動的材料。《文學·何之元傳》載何之無所撰《梁典》一書的序文,在史學上是一篇有一定價值的文章。《梁典》已不存,但今人可以從這篇序文中了解這部書的體裁體例和內容。序文說,“開此一書,分為六意”,即《追述》、《太平》、《敘亂》、《世祖》、《敬帝》、《後嗣主》。它還引用史學家臧榮緒的話說:“史無裁斷,猶起居注耳。”這也是史學史上的寶貴的思想遺產之一。《陳書》在總體上雖不如《梁書》,但它在編次上卻有超過後者的地方,顯得更加嚴謹、合理,都是值得肯定的。

二十四史

序號書名記載年代成書年代作者體例卷數
1史記始於黃帝,止於漢武帝元狩元年西漢司馬遷紀傳體130
2漢書始於漢高祖六年,止於王莽地皇四年東漢班固紀傳體100
3後漢書始於劉秀起兵推翻王莽,止於漢獻帝禪位於曹丕南朝宋范曄紀傳體120
4三國志始於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止於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晉陳壽紀傳體65
5晉書始於司馬懿,止於晉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房玄齡紀傳體130
6宋書始於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於宋順帝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南朝梁沈約紀傳體100
7南齊書始於齊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止於齊和帝中興2年(公元520年南朝梁蕭子顯紀傳體59
8梁書始於梁武帝蕭衍稱帝(公元502年),止於陳霸先滅梁(公元557年姚思廉紀傳體56
9陳書始於陳武帝陳霸先即位,止於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姚思廉紀傳體36
10魏書始於公元四世紀末,止於六世紀中葉北齊魏收紀傳體114
11北齊書始於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止於北齊亡國李百藥紀傳體50
12周書始於北周宇文氏建立周朝(公元557年),止於公元581年令狐德棻紀傳體50
13隋書始於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止於隋恭帝義寧二年(公元618年魏徵紀傳體85
14南史始於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於陳禎明三年(公元589年李延壽紀傳體80
15北史始於北魏登國元年(公元386年),止於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李延壽紀傳體100
16舊唐書始於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止於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後晉劉昫紀傳體200
17新唐書始於太原起兵歐陽修宋祁紀傳體225
18舊五代史始於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止於周世宗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北宋滅後周薛居正紀傳體150
19新五代史始於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止於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歐陽修紀傳體74
20宋史始於趙匡胤建宋脫脫紀傳體496
21遼史始於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公元907年),止於天祚帝耶律延禧遼朝歷史(公元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遼歷史脫脫紀傳體116
22金史始於女真族的興起,止於金朝滅亡脫脫紀傳體135
23元史始於從蒙古族興起,止於元朝滅亡宋濂紀傳體210
24明史始於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止於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廷玉紀傳體332
相關新元史止於北元昭宗宣光八年(1378年)民國柯劭忞紀傳體257
相關清史稿始於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1616年),止於清朝滅亡(1911年民國趙爾巽紀傳體52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