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眠》

《長眠》

《長眠不醒》(午夜文庫·大師系列)是雷蒙德·錢德勒第一部長篇小說,他把麥可·凱恩開創的黑色小說和達謝爾·哈米特開創的硬漢小說結合在了一起,從此將自己的名字鑄在偵探小說的門楣上,並鋪下了通往今日的蘇·格拉夫頓、以及CSI等犯罪電視之路的第一塊磚。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個古怪的父親,一對兒古怪的姐妹。菲利普·馬洛第一次登場,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家庭。老邁而富有的將軍請馬洛去尋找他的女婿,他的兩個女兒卻一直阻止馬洛採取進一步行動,花痴一樣的妹妹甚至頭頭爬到馬洛的床上。誘惑力十足的姐姐則送上雙唇。

只認識錢的混混兒、最有情意的流氓、租售淫穢書籍的同性戀……馬洛本來只是找一個不見的人,結果確見了這么多人。他要一個一個和他們打交道,用他利如刀鋒的語言和拳頭、手槍。

作者

關於錢德勒,你不能不知道:
他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名字之一,他的作品被收錄到權威的《美國文庫》中。

長眠不醒長眠不醒

他是以偵探小說而被載入經典文學史冊的大師,他是美國推理作家協會(MWA)票選150年偵探小說創作史上最優秀作家中的第一名。
他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編劇之一,他與比利·懷爾德合作的《雙重賠償》被稱為黑色電影的教科書。
1942年到1947年,他的4部小說6次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參與編劇的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似乎至今還沒有哪個作家享受到好萊塢如此的厚愛。
他筆下的馬洛被公認為是最具魅力的男人、“有著黃金般色澤心靈的騎士”,在四十年代,好萊塢男演員以能扮演菲利普·馬洛為榮耀,其中亨弗萊·鮑嘉塑造的最為成功。
他想寫一部“人人都在作品裡無憂無慮地散步”的小說。
他描述自己的性格是“表面的缺乏自信和內里的傲慢自大的不協調的混合物”。
他當過兵,參加過一戰,經歷過苦難與孤獨,認為自己“始終活在虛無的邊緣”。
他不喜歡看大海,因為海里有太多的水和太多淹死的人。
他是個酒鬼。他認為“一個男人,每年至少要酩酊大醉兩次。這是個原則”。
他菸斗從不離嘴。與比利·懷爾德一起編劇,被煙燻得忍無可忍的比利經常跑到廁所里躲避,他竟懷疑比利的生殖器有問題。
他瞧不上海明威,曾在小說里給一個警察起名叫海明威,稱之為“一個老是重複同樣的話,直到讓大家相信那話一定很精彩有傢伙”。
他拒絕任何獎項。假如他獲得了諾貝爾獎他也必定會拒絕,原因有二:一,他不會跑到瑞典去接受獎項,還工穿上晚禮服發表演講;二、諾貝爾獎曾頒給太多的二三流作家,而許多實力遠勝於他們的優秀作家卻未獲獎。
他孤零零地死在異地他鄉。只有17個人參加了他的葬禮。
他說:“我是個沒有家的人……到現在,還是。”

媒體評價

錢德勒是世界小說史上最偉大的名字之一。他是艾略特、加謬、錢鍾書、村上春樹等文學大師最崇拜的小說家。被稱為“文學大師崇拜的大師”。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被寫入經典文學史冊的偵探小說大師。

他共創作了七部長篇小說和20部左右的短篇。錢德勒被譽為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靈魂,代表著硬漢派書寫哲學的最高水平。

錢德勒筆下的人物是在批判城市社會的腐敗以及現代世界的墮落,在這個世界裡黃色小說發行商和賭徒在那些腐敗警察的庇護下生存,年輕的女性們用性讓男人墮落,有錢就能消

除醜聞甚至免於法律懲罰……總之,這是一個墮落的世界,迷人的外面掩蓋了內在的骯髒,每個人都是騙子!

編輯推薦

《長眠不醒》的作者錢德勒是世界小說史上最偉大的名字之一。他是艾略特、加謬、錢鍾書、村上春樹等文學大師最崇拜的小說家。被稱為“文學大師崇拜的大師”。

長眠不醒長眠不醒

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被寫入經典文學史冊的偵探小說大師。他的作品被收錄到《美國文庫一》中。

他共創作了七部長篇小說和20部左右的短篇。錢德勒被譽為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靈魂,代表著硬漢派書寫哲學的最高水平。他是美國推理家協會(MWA)票選150年偵探小說創作史上最優秀作家的第一名,他塑造的偵探菲利普·馬洛被評為最有魅力的男人。在四十年代好萊塢男演員以能扮演菲利普·馬洛為榮,其中以亨弗萊· 鮑嘉扮演的馬洛最為成功。

錢德勒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編劇,他為好萊塢締造了激動人心的“黑色電影”。他與比利·懷爾德合作的《雙重賠償》被稱為黑色電影的教科書。自1942年到1947年,他的4部小說6次被搬上銀幕,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都只能給他當助手,與他合作過的大牌導演有希區柯克、比利·懷爾德、羅伯特·艾特曼等。似乎至今沒有一個作家享有好萊塢如此的厚愛。

“雷蒙德·錢德勒是我的崇拜對象。我讀了十幾遍《漫長的告別》。”

——村上春樹(2006年村上春樹親自把《漫長的告別》譯成日文出版,在日本掀起錢德勒閱讀狂潮)

“雷蒙德·錢德勒,每頁都有閃電。”

序言

關於錢德勒 --------阿城

我自己當然認定這些文字是應該放到錢德勒的小說之後的。如果你讀過偵探小說,便知道我在說什麼。
有關偵探小說的文字,有個道德約定,或說是默契,即不可泄露天機。天機泄露,對一般的偵探小說就失去閱讀興趣。天機,也就是答案,是肉身的誘惑,是智力的挑戰,是閱讀的張力。

不過天機一旦精彩,下一個天機,也就是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是讀者馬上想知道的。這是我認定這些文字是應該放到錢德勒的小說之後的原因。現代文論認為作者和作品是應該分開的,即讀其文即可,作者怎樣,無足論。以作者論其文,或作者論,為昨日舊套。但現代文論恰恰於此忽略了閱讀心理的一個微妙機制。這是有意的忽略,因為作者這一因素會破壞現代文論自建的論述邏輯,或不如說,現代文論有其自我保護機制,有潔癖。

但錢德勒是一個例外,因為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不知道錢德勒的小說的讀者甚少,更不要說錢德勒小說都翻拍過電影。因此我的這點文字如果被放在前面,亦無不可,天機早已泄露數十年了。我前面的天機說,純只為照顧心中想像的居然沒有讀過錢德勒的小說的讀者。

長眠不醒長眠不醒

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ThorntonChandler),1888年7月23日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1959年3月26日逝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荷亞(LaJoHa)的斯克瑞普斯診所(ScrippsClinics),死因是酗酒肺炎。因為他的文稿代理人赫爾加-格林(HelgaGreene)與他的秘書瓊·弗萊卡絲(JeanFracasse)興訟爭奪他的遺產,據《錢德勒論文集》的作者弗蘭克·麥克桑恩(FrankMacSchane)指出,這導致他的遺體被葬於預留給貧困者的墓地,即南加州聖地艾哥市希望山公墓(MountHopeCemetery)。

錢德勒的父親是火車工程師,唯酗酒,不知道酗酒遺不遺傳,錢德勒成人後亦酗酒。總之錢德勒的父親遺棄了妻小,錢德勒的母親帶了他移居英國,由錢德勒的做律師的舅舅資助他們。

1900年秋天,12歲的錢德勒考進倫敦杜維奇學院(DulwichCollege)。五年之後,去巴黎學法語。再一年後,去德國學語言。隔年春天回到英國,入英國籍,夏天通過公務員考試,謀得海軍的一份工作。這是1907年的事,隔年冬天,錢德勒20歲,他的第一篇詩作TheUnknownLove發表。不過錢德勒一年後辭職,家人震驚。此後兩年內,錢德勒試過新聞業,發表過評介,均不成功。

錢德勒向對他不耐煩的舅舅借了一筆錢,說清將來連本帶利償還。1912年,錢德勒返回美國,最後在洛杉磯落腳,做過穿網球拍線及採摘水果的工作。省吃儉用的日子裡,據說他只買過一隻菸絲荷包給自己做聖誕禮物。之後他修讀簿記函授課程,提前完成課程並找到了一份穩定工作。

他開始參加文人沙龍聚會,聽音樂、朗誦詩,結識了鋼琴家帕斯卡(JulianPascal)夫婦。

帕斯卡的妻子西西(CissyPascal)“性感、世故、機智、自信,集合了所有年輕男子性幻想的必備特質”。西西當過模特兒,好裸身做家事,雖然自稱大錢德勒8歲,但對他有致命的吸引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因英國國籍,錢德勒1917年應徵進入加拿大軍隊,抵達英國利物浦,加入皇家空軍,之後被送到法國戰場。錢德勒後來寫道,不用值班時,有時會喝酒喝到眼前發黑。戰前的浪漫主義詩人,因世界大戰而酗酒。

1918年停戰之後,錢德勒重返洛杉磯。西西已與帕斯卡離異。錢德勒的母親1913年從英國回到美國,此時她反對兒子的欲望,結果,他們在1924年錢德勒母親死後不久立即結婚,又結果,36歲的錢德勒發現西西不止大他8歲,而是18歲。

錢德勒曾擔任過加利福尼亞州斯格納希爾市(SignalHill)的德布利石油財團(DebneyOilSundicate)的副總裁,但因酗酒、曠工及自殺恐嚇而被解僱。

錢德勒開始寫廉價小說(pulpfiction)。1933年,第一個短篇《勒索者不開槍》(BlackmailersDon'tShoot)被《黑面具》(BlackMask)雜誌發表。

錢德勒曾寫信給朋友,說他想要尋找“一種雅俗共慣的手法,既有一般人可以思考的程度,又能寫出只有藝術小說才能產生的那種力量。”

他做到了。1939年,錢德勒的第一本小說《長眠不醒》(TheBigSleep)出版,大賣。加繆奧登奧尼爾都讚賞他。

這之後,錢德勒的小說一路成功。到他去世,留有七部長篇。錢德勒創造了一個硬漢性格的小說角色,偵探馬洛(PhilipMarlowe)。錢德勒之前的偵探小說,是案件引人,偵探則是超人,例如福爾摩斯,而錢德勒筆下的偵探馬洛,突出的是性格,案件,則是為了性格的展開。這種硬漢,引領了至今大部分偵探小說的方向。去年,我們熟悉的村上春樹翻譯了錢德勒的代表作《漫長的告別》(TheLongGoodbye)。《漫長的告別》曾獲在世界推理小說界享有極高聲譽的愛倫.坡獎。村上版《漫長的告別》首印數為lO萬冊,日本全國1500家書店也聞風辦起了“錢德勒讀書節”,村上在後記中將《漫長的告別》定義為“準經典小說”,認為錢德勒的作品影響了純文學

錢德勒的偵探小說,讀者(包括我)會一再閱讀它們,全然不管答案早已知道了幾十年。

小說成功後,錢德勒做過一陣子好萊塢編劇,與比利·懷爾德(BillyWilder)一起將詹姆斯·凱恩(JamesM.Cain)的小說《雙重賠償》(DoubleIndemnity)劇本化(1944年);寫作了他唯一的原創劇本《藍色大麗花》(TheBlueDahlia,1946)。錢德勒還曾參與了希區柯克的《火車怪客》劇本,不過他認為希區柯克的故事不像真的。

雖然錢德勒不符合好萊塢的要求,並嘲笑電影對自己小說的改編,但是二戰後歐洲的導演和後來的美國導演,都受了錢德勒小說的影響,例如黑色電影(FlimNoir)。在歐洲,法國新浪潮電影用黑色電影的框架創作了最好的故事,比如戈達爾(Jean-LucGodard)的《斷了氣》(Breathless,1959)和特呂弗(FrancoisTruffaut)的《刺殺鋼琴師》(ShootingthePianoPlayer,1960)。

不過生活中的錢德勒並不順利,1954年,錢德勒正在寫《漫長的告別》(TheLorlgGoodbye,1954年愛倫·坡獎最佳長篇小說),西西久病後去世,錢德勒再次陷入酗酒。1955年,錢德勒試圖自殺。最終,這篇小文開始寫過了,上個世紀,1959年,錢德勒逝世。

1955年,錢德勒的作品被收人權威的《美國文庫》中,以偵探小說進入經典文學殿堂的,似只有錢德勒。

1995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請出四位當代頂尖名家,票選150年來最佳作者、最佳偵探。結果雷蒙德·錢德勒與他創造的高貴偵探菲利普·馬洛拿下雙料冠軍。 錢德勒因自己的小說而不死。

文摘

十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十一點鐘左右,太陽沒有露頭,幾座小山丘前的空曠處雨意很濃。我穿著一身淺藍色的西裝,裡面是深藍色的襯衫,繫著領結,口袋裡露出一角手帕,腳上是厚底黑皮鞋,帶深藍色花紋的黑色毛線短襪。我顯得又乾淨又利落,臉颳得乾乾淨淨,一點兒也沒有醉意;至於有誰能夠知道這一點,那不關我的事。總而言之,凡是一個衣冠整潔的私人偵探應有的外表,我都具備了:因為我正在拜訪一位家資四百萬的大富翁。

斯特恩伍德宅邸一進門的大廳有兩層樓高。大廳的正門足可以趕進一群印度大象;門上邊鑲著一塊特號的花玻璃,畫的是一個身披黑色甲冑的騎士正在搭救一位被捆在樹上的女郎。這位女郎身上什麼衣服也沒穿,但是頭髮非常長,幫了她不少忙。騎士為了表現得彬彬有禮,已把他頭盔的前檐推上去,他正在擺弄把女郎捆在樹上的繩結,但解來解去也解不開。我站在那兒想,如果我住在這所房子裡,早晚有一天我會爬上去幫幫他的忙。他做這件事似乎並不太認真。

大廳的後壁有幾扇落地玻璃窗,玻璃窗外是一片開闊的碧綠碧綠的草坪,一直通到一座白色的車庫。一個皮膚黝黑、身材瘦長、穿著亮閃閃黑皮護脛的年輕司機,正在擦拭一輛紅褐色的帕卡德牌旅行汽車。車庫後面種著幾棵裝飾庭院的樹,像捲毛狗一樣修剪得整整齊齊。樹後面是一座很大的圓頂暖房。再過去是很多的樹,最後面便是那些蜿蜒起伏、輪廓優美的層層疊疊的小山丘了。

大廳東邊兀立著一道瓷磚鋪地的樓梯,通向樓上一個帶鐵欄桿的長廊和另一塊鑲嵌成傳奇畫的彩色玻璃。沿著大廳四壁擺著很多把紅絨椅座的硬背大椅子,看來從來也沒有人在上面坐過。西牆正中有一個大壁爐,爐子裡什麼東西也沒有,爐前放著四塊大銅片組成的一面爐擋;壁爐台是大理石的,四角裝飾著愛神丘比特雕像。爐台上面掛著一張巨大的油畫肖像,肖像上面交叉掛著兩面帶子彈洞的、也許是蟲蛀的輕騎兵三角旗,外面罩著玻璃框。肖像是一個穿著墨西哥戰爭年代的軍服、板著身軀的軍官。這人生著像煤塊一般烏黑的、熱情而嚴峻的眼睛,蓄著整齊的、烏黑的拿破崙三世式的尖鬍子,整個神態給人以一種只要能把他團弄住就會大有好 ……

《時代》推薦的百部小說

《時代》雜誌的評論家列夫·格羅斯曼和理察·拉卡尤從全世界範圍內選出了100部英語小說推薦閱讀。
《錢》
《心之死》
《解救》
《犬兵》
《飄》
《赫索格》
《管家》
《動物農莊》
《夥計》
《落水鳥》
《贖罪》
《寵兒》
《柏林故事》
《長眠》
《盲刺客》
《舊地重遊》
《發條橙》
《修正》
《白牙》
《守護者》
《白噪音》
《烏比克》
《網之下》
《在火山下》
《藻海無邊》
《蝗蟲之日》
《土生子》
《家中喪事》
《微暗的火》
《印度之行》
《順其自然》
《美國牧歌》
《一捧塵土》
《無限詼諧》
《八月之光》
《羅莉塔》
《指環王》
《承認》
《爵士時代》
《血腥收穫》
《革命之路》
《雪崩》
《占有》
《瓦解》
《愛著》
《蠅王》
《體育記者》
《柏林諜影》
《到燈塔去》
《北回歸線》
《看不見的人》
《美國的悲劇》
《相約薩馬拉》
《血色子午線》
《拍賣第49批》
《國王的人馬》
《幸運的吉姆》
《愛孩子的人》
《午夜孩童》
《看電影的人》
《戴洛維夫人》
《裸體午餐》
《神經漫遊者》
《別讓我走》
《第22條軍規》
《一九八四》
《飛越杜鵑窩》
《被塗污的鳥》
《波特諾的怨訴》
《權力與榮耀》
《獵鷹者監獄》
《金色筆記本》
《高山上的呼喊》
《大主教之死》
《憤怒的葡萄》
《在路上》[小說]
《萬有引力之虹》
《了不起的蓋茨比》
《兔子,跑吧》
《遮蔽的天空》
《第五號屠宰場》
《菸草經濟人》
《喧譁與騷動》
《太陽照常升起》
《他們的眼睛望著上帝》
《簡·布羅迪小姐的青春》
《殺死一隻知更鳥》
《法國中尉的女人》
《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馬爾他之鷹》
《與時代合拍的舞蹈》
《納特·特納的懺悔》
《奧吉·瑪琪歷險記》
《聖路易·萊之橋》
《就說是睡著了》
《麥田裡的守望者》
《心是孤獨的獵手》
《問題的核心》
《我,克勞迪亞斯》
《獅子·女巫·魔衣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