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孩童》

這是一部關於歷史、記憶、書寫、身份的小說。全書塑造了薩里姆這個不可靠的敘述者和可疑的主人公,以20世紀印度為歷史背景,呈現了殖民時期和後殖民時期印度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午夜孩童》,又譯《午夜的孩子》,作者是1981年獲得英國布克獎的薩曼·拉什迪

書本簡介

這是一部關於歷史記憶、書寫、身份的小說。全書塑造了薩里姆這個不可靠的敘述者和可疑的主人公,以20世紀印度為歷史背景,呈現了殖民時期和後殖民時期印度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作家通過主人公的個人命運及其家族史來審視印度民族苦難的經歷,使作品具有沉重的歷史感和深刻的思想性。作家借用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戲仿和改寫豐富繁雜的前文本,深入探討生活在後殖民時期印度的個體所面臨的身份問題和認同危機。

書本評價

1、《紐約書評》稱它是“這一代人英語世界出版的最重要的書籍之一”。
2、《倫敦書評》認為它是“印度對英語小說最新最出色的貢獻”。
3、《泰晤士報》有人撰文說“自從閱讀過《百年孤獨》以來,還從來沒其他小說像它這樣令人驚嘆。”
4、 連續獲得了英國文學的最高獎項布克獎及詹姆斯•泰德•布萊克紀念獎、英國藝術委員會文學獎和美國的英語國家聯合會文學獎。
5、1993年,該書又榮獲為紀念布克獎設定二十五周年而頒發的大獎“特別布克獎”。
6、1999年,美國著名的蘭登書屋出版社評選出一百部二十世紀最佳英語小說,該書便名列其中。

書本背景

它以印度次大陸為背景,內容涉及到印巴分治前後的政治動亂、社會變革、宗教糾紛等複雜的現象;拉什迪以文學的語言再現了這段歷史的內涵,通過一個家族的故事和一個人的遭遇折射出這個“後殖民”的時代。

小說體裁

午夜孩童午夜孩童
拉什迪借用了印度史詩中的敘事方式,即由主角講述故事,這使全書節奏流暢,行文生動,富有民口語文學的韻味。它時而離題萬里,時而回歸主題,枝葉繁茂,令人眼花繚亂。書中個人生活與歷史事件、現實與虛構結合得天衣無縫。拉什迪的多元文化的背景使他具有獨特的視角,能從全新的角度切入印度獨立前後的現實之中,闡述古老的文明,探討印度次大陸在擺脫殖民統治之後的艱辛歷程。不妨說,薩里姆遭遇也正是印度這一新國家獨立後成長的艱難歷程反映。
作者的想像力豐富,他突破了關於小說形式的傳統觀念,將現實虛構、小說和歷史糅合在一起,在現實的社會政治諷刺中,加入了奇特的幻想,把神話、寓言、通俗文化、社會現實和歷史事件結合在一起,情節曲折多變,讀性非常強。

書本目錄

第一部
中間開洞的床單
紅藥水
吐痰入盂
在地毯下面
當眾宣布
多頭妖怪
梅斯沃德
滴答滴答
第二部
漁夫手指遠方
蛇梯棋
洗衣箱中的事件
全印廣播電台
孟買之戀
我的十歲生日
在先鋒咖啡館
阿爾法和歐米加
科里諾小孩
薩巴爾馬提司令的指揮棒
真相大白
胡椒瓶演練的行動
引流和沙漠
歌手賈米拉
薩里姆如何得到了淨化
第三部
佛陀
在孫達班斯
薩姆和泰格
清真寺的影子
婚禮
午夜
阿巴卡達巴


故事大概

“午夜的孩子”這一說法出自拉什迪的虛構。說的是1947年8月15日午夜,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在德里宣布獨立,就在零時至一時之,印度全境共出生了一千零一個嬰,其中有五百八十一人活了下來,這些與新國家同時誕生的孩子就是“午夜的孩子”。由於這些孩子誕生於一個非同尋常的歷史時刻,他們都獲得了某些神奇的法力,有的能任意變化,有的能穿越時空,其法力的大小又與其出生時刻同午夜零時的距離成反比,即越是離零時近的法力越大。

這其中兩個離零時最近便是在孟買誕生的兩個嬰兒,一個是本書的主人公薩里姆•西奈,另一個名叫濕婆。薩里姆其實是一個英國人同雜耍藝人的妻子私通所生,而另一個孩子的父母是孟買的一對穆斯林富商夫婦。但是, 助產士在他們出生時進行了調包,這,英印血統的嬰兒便成為穆斯林富商的兒子,被取名為薩里姆。而這對夫婦真正的兒子卻到了街頭藝人身邊,過著貧困的生活。這兩個孩子都神通廣大,薩里姆具有通靈術,能夠深入到人的思想之中,洞悉別人內心的想法。他每天午夜還能夠把所有午夜的孩子的靈魂召集到一起,後來他的鼻子又變得異常靈敏,以致孟加拉戰爭時在巴基斯坦軍隊中充當“軍犬”的角色。而濕婆的膝蓋則無比強大,他從小在惡劣的環境中生長,成為一個信奉暴力的歹徒,但孟加拉戰爭卻使他時來運轉,成了戰鬥英雄。

拉什迪虛構了尼赫魯為薩里姆的出生寫他的賀信,信中說:“……你是印度那個既古老又永遠年輕的面貌的最新體現。……你的生活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我們自己生活的鏡子。”薩里姆有己的人生哲學,他追求生活的目的,力圖把午夜的孩子團結起來,把印度建設成為理想的國土。但現實卻給予他一次次的打擊。他未老先衰,健康每愈下,全身出現了裂痕。拉什迪借著薩里姆的個人遭遇,表現的重點是英國殖民統治在印度次大陸留下的災難性後果。而濕婆作為薩里姆的反面,處處與他作對,追求的只是破壞和罪惡,體現了印度社會中一股惡的力量。


作者簡介

午夜孩童作者

作者:薩曼•拉什迪
出生日期:1948年
出生地點:印度出生,後在英國長大,現居住在紐約。
小說代表作:1981年獲英國布克獎的《午夜的孩子》、1989年初出版並引起軒然大波的《撒旦詩篇》和1996年的《摩爾人最後的嘆息》等。


作者資料

拉什迪(Salman Rushdie,1947—)於1975年發表處女作《格利姆斯》(Grimus),反響平平。直至1981年《午夜的孩子》(Midnight’s Children)問世,他才走上職業作家的道路。《午夜的孩子》為拉什迪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接連榮獲英國文學的最高獎項布克獎、詹姆斯·泰德·布萊克獎、英國藝術委員會獎、美國英語國家聯合會文學獎,1999年更被美國出版界巨頭蘭登書屋列為一百部20世紀最佳英語小說,在印巴次大陸和歐美文學界轟動一時。短時間內,此書被譯成12種文字出版,並被推舉為魔幻現實主義在英國文壇的扛鼎之作。拉什迪躍居世界文學大師的行列。拉什迪的作品中,最有代表性最出色的便是《午夜的孩子》。《午夜孩子》讓他獲得了國際聲譽,使他和加西亞·馬爾克斯、米蘭·昆德拉和君特·格拉斯等世界級文學大師並駕齊驅。

作者作者

1989年初,一本關於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小說《撒旦詩篇》在英國出版,其中對穆罕默德有揭露某些不雅歷史真相的諷刺描寫,穆斯林感到自己的感情受到嚴重傷害,激怒了伊斯蘭世界。1989年2月14日伊朗前精神領袖霍梅尼宣布拉什迪的小說中有褻瀆伊斯蘭教先知和《古蘭經》的內容,號召穆斯林在全世界追殺拉什迪。由此引起了一場國際風波。

2月18日,拉什迪接受伊朗總統哈梅內依給他的台階,就《撒旦詩篇》作公開道歉:“我認識到世界各地穆斯林因我的小說出版而憂傷。我對該書出版後給伊朗伊斯蘭教忠實信徒造成的痛苦而深感遺憾。”但是拉什迪的道歉被霍梅尼拒絕了。霍梅尼重申:“即使拉什迪懺悔並成為虔誠的人,也不能得到寬恕,每個穆斯林應以自己擁有的任何手段送他去監獄。”1990年12月28日,拉什迪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他承認《撒旦詩篇》中褻瀆了伊斯蘭教,並將刪除其中任何褻瀆伊斯蘭教的言論。他還表示不再安排出版《撒旦詩篇》的平裝本,也不讓人們再把它譯成其他文字。霍梅尼的聲明使英伊之間開始僵冷的外交關係更加緊張。各西方國家決定採取共同行動,召回各自駐伊朗的使節“回國磋商”,以示抗議,譴責霍梅尼這一違反最基本的國際法則的行為。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也呼籲伊朗取消對拉什迪的生命和人權的威脅。然而由於霍梅尼的旨意不變,英伊在拉什迪事件上的分歧未能得到解決,伊朗宣布與英國斷絕外交關係。西方的這一政治行動沒能阻止執行霍梅尼的這一教法判決,最終這些被召回國的西方大使們又返回了伊朗。

從此,拉什迪的生活發生了徹底的變化,開始了東躲西藏的生活。拉什迪多年來一直處於英國警方非常嚴密的安全保護之下。但這樣的威脅並不僅針對拉什迪一個人,所有與這本書有關的人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日本一名翻譯者被謀殺,義大利和挪威的翻譯者也受到攻擊。

伊朗總統哈塔米1997年執政後,其改革派政府曾表示不會派人追殺拉什迪。但伊朗民間激進組織仍堅持執行霍梅尼的宗教法令,不斷有人出資懸賞追殺拉什迪。儘管拉什迪現在可以自由旅行,受隔離的日子也過去,但是他的安全問題依舊受到關注。

在拉什迪由於《撒旦詩篇》一書受到追殺時,很多國家和組織都出面為他向伊朗政府求情,或者對他提供幫助。其中,最主要的支持來自“國際筆會(PEN)”這一國際作家組織。為了回報國際筆會的巨大幫助,作為美國筆會組織主席的拉什迪決心幫助其他處在困難中的藝術家,為改善這些人的生存條件而努力。

拉什迪1947年出生於印度孟買的一個穆斯林家庭,13歲時移居美國,曾就讀於英國劍橋大學。1981年他創作的《午夜孩童》,曾獲英國最高文學獎——“布克獎”。1988年他出版了《撒旦詩篇》。結果穆斯林對該書的憤怒使他陷入了恐怖和絕望。直到2月26日他才打破寫作上的沉默,為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的自傳《事實》寫了書評。拉什迪寫道:“羅斯對待如此辱罵(1976年因小說《波特諾伊的抱怨》而遭猶太人攻擊)的態度是非常令人感動的,對於我這個同樣被圍攻的作家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 拉什迪從此過著有警方保護的“地下生活”,每年的保護費高達160萬美元。  

1998年9月21日,出席第53屆聯合國大會的伊朗總統哈塔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拉什迪事件已經完全結束。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而不是衝突。”9月24日,伊朗外長哈拉齊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記者招待會上指出,伊朗政府不再採取任何行動威脅《撒旦詩篇》的作者拉什迪以及其他與該書有關人員的生命安全,也不鼓勵或支持任何組織追殺拉什迪。

《時代》推薦的百部小說

《時代》雜誌的評論家列夫·格羅斯曼和理察·拉卡尤從全世界範圍內選出了100部英語小說推薦閱讀。
《錢》
《心之死》
《解救》
《犬兵》
《飄》
《赫索格》
《管家》
《動物農莊》
《夥計》
《落水鳥》
《贖罪》
《寵兒》
《柏林故事》
《長眠》
《盲刺客》
《舊地重遊》
《發條橙》
《修正》
《白牙》
《守護者》
《白噪音》
《烏比克》
《網之下》
《在火山下》
《藻海無邊》
《蝗蟲之日》
《土生子》
《家中喪事》
《微暗的火》
《印度之行》
《順其自然》
《美國牧歌》
《一捧塵土》
《無限詼諧》
《八月之光》
《羅莉塔》
《指環王》
《承認》
《爵士時代》
《血腥收穫》
《革命之路》
《雪崩》
《占有》
《瓦解》
《愛著》
《蠅王》
《體育記者》
《柏林諜影》
《到燈塔去》
《北回歸線》
《看不見的人》
《美國的悲劇》
《相約薩馬拉》
《血色子午線》
《拍賣第49批》
《國王的人馬》
《幸運的吉姆》
《愛孩子的人》
《午夜孩童》
《看電影的人》
《戴洛維夫人》
《裸體午餐》
《神經漫遊者》
《別讓我走》
《第22條軍規》
《一九八四》
《飛越杜鵑窩》
《被塗污的鳥》
《波特諾的怨訴》
《權力與榮耀》
《獵鷹者監獄》
《金色筆記本》
《高山上的呼喊》
《大主教之死》
《憤怒的葡萄》
《在路上》[小說]
《萬有引力之虹》
《了不起的蓋茨比》
《兔子,跑吧》
《遮蔽的天空》
《第五號屠宰場》
《菸草經濟人》
《喧譁與騷動》
《太陽照常升起》
《他們的眼睛望著上帝》
《簡·布羅迪小姐的青春》
《殺死一隻知更鳥》
《法國中尉的女人》
《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馬爾他之鷹》
《與時代合拍的舞蹈》
《納特·特納的懺悔》
《奧吉·瑪琪歷險記》
《聖路易·萊之橋》
《就說是睡著了》
《麥田裡的守望者》
《心是孤獨的獵手》
《問題的核心》
《我,克勞迪亞斯》
《獅子·女巫·魔衣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