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馬鞍的男孩》

《背馬鞍的男孩》

《背馬鞍的男孩》,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導演的一部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男孩花錢僱傭另一個窮男孩為他到處駝東西的故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背馬鞍的男孩》背馬鞍的男孩

更多中文片名:

兩條腿的馬

Asbedu-pa

兩腳馬.....香港譯名

片長:Canada:101min(Toront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製作人:

莫森·瑪克瑪爾巴夫MohsenMakhmalbaf....producer

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SamiraMakhmalbaf....producer

MehrdadZonnour....producer

原創音樂:TolibhonShakhidi

攝影:FarzadJadat

剪輯:莫森·瑪克瑪爾巴夫MohsenMakhmalbaf

藝術指導:AkbarMeshkini

製作公司:

1.MakhmalbafProductions[伊朗]

2.WildBunch[法國]

劇情

影片講述了一個男孩花錢僱傭另一個窮男孩為他到處駝東西的故事《蘋果》的導演再次執導,悲慘世界的伊朗版。

幕後花絮

由曾經執導過《蘋果》的伊朗電影國寶馬克馬巴夫家族一員莎米拉·馬克馬巴夫(SamiraMakhmalbaf)導演,編劇為《心靈印記》的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Makhmalbaf),入選多倫多國際影展、釜山影展“亞洲視窗”單元。

電影主要不是想展示或影射阿富汗、伊朗與中東地區的表面局勢,而是像面鏡子,真實剖繪情感和現況,電影中的情節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只是很少人敢於正視自己人性中的幽暗角落。

導演介紹

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

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 SamiraMakhmalbaf

女,生於1980年2月15日伊朗德黑蘭

星座:水瓶座

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SamiraMakhmalbaf)是著名的伊朗導演莫森·瑪克瑪爾巴夫的大女兒,在良好的家庭氛圍的薰陶下,莎米拉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自己的導演生涯,並且廣受讚譽,1998年,18歲的莎米拉憑《蘋果》(Apple)一片,成為受邀參加坎城電影節的最年輕的導演。兩年後,她更憑《黑板》(Blackboards)一片成為最年輕的獲得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導演。2003年,她的《下午五點》(AtFiveintheAfternoon)再次續寫了這一輝煌,不能不讓人驚嘆於她的天賦之高。

孩提時代,莎米拉就在其父的電影《騎腳踏車的人》中出演角色。14歲時,莎米拉被教她的老師驚嘆的讚譽為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的了,莎米拉遂從學校退學,開始專心跟隨父親學習電影藝術,並在其父開辦的瑪克瑪爾巴夫電影公司學習和工作。在這裡除了父親之外,她的母親,哥哥和小妹也都和她一起工作。瑪克瑪爾巴夫家族的電影總體來說承襲新浪潮電影的風格,擅長用詩意的電影語言刻劃和探討嚴肅的社會問題。她執導的第一部電影《蘋果》基於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描寫了兩個肢體殘疾的少女在生命的前十二年里都被幽禁在一個小房子裡。並且大膽的用了真實生活中的人物在電影中扮演他們自己。影片共獲邀參加100多個國際性的電影節,並在30多個國家上映。她的下部電影《黑板》通過兩個巡迴教師的經歷揭示了伊朗庫德人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況。

她最近的電影《下午五點》則是第一個真實的描寫了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的電影。並且混合了參與者和評判者的視角。在國際上引起和極大的反響。在極端保守的伊斯蘭國家伊朗,女人們被禁止拋頭露面,更很難從事電影這樣傳播性和影響性都非常大的行業,但年輕的莎米拉用自己的天賦和勤奮證明了自己不僅繼承了父親的電影衣缽,更將在世界影壇上開創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年紀輕輕就擔任過許多國際影展評審的莎米拉,1980年2月15日生於德黑蘭,父親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Makhmalbaf)是伊朗國寶級電影導演,從小她便在耳濡目染之下,接受了完整的電影教育。8歲那年,她曾在她父親執導的《腳踏車》中演出,17歲那年,便以她第一部劇情長片《蘋果》創下入選坎城影展最年輕導演紀錄,獲得法國新浪潮傳奇人物高達的高度讚許,並在兩年內應100多個國際電影節邀約,成績斐然。

1999年莎米拉拍了她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老師的黑板》,隔年再度入選坎城影展競賽片,榮獲評審團特別獎。除此之外,本片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費里尼榮譽獎’,和義大利基夫尼電影節(GiffoniFilmFestival)的‘楚浮獎’,好評不斷,僅在法國就超過二十萬人次觀看。2002年莎米拉獲邀與肯洛區(KenLoach)、今村昌平、西恩潘等十位全球知名導演一同參與了《911事件簿》短片集,影片在威尼斯影展首映獲各界好評。2003年莎米拉拍了她的第三部劇情長片《少女總統》,這是她第一次到阿富汗拍片,三度入選坎城影展競賽片,並榮獲評審大獎的肯定,隔年莎米拉被衛報選為當代全球40位最佳導演之一。

2007年,由於伊朗政府不允許她在國內拍攝《背馬鞍的男孩》,所以她再次前往阿富汗拍片,卻在過程中慘遭恐怖攻擊,導致6人重傷。儘管遇到種種困境,她在影片完成前都沒離開阿富汗,影片完成後廣受多國影展邀約,敏銳的議題撼動世界影壇,再次證明毅力驚人的她,才華更是過人,而她對電影的熱情,是怎樣也澆不滅的。

發行日期

加拿大Canada2008年9月6日......(TorontoFilmFestival)

西班牙Spain2008年9月18日......(SanSebastiánFilmFestival)

巴西Brazil2008年9月26日......(RiodeJaneir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比利時Belgium2008年10月13日......(Gent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巴西Brazil2008年10月17日......(S?oPaul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德國Germany2009年2月8日......(EuropeanFilmMarket)

伊朗電影一覽

當代伊朗電影以其獨特的影像風格而獨樹一幟。在世風喧囂浮躁,在我們的感官被充滿暴力、色情的電影刺激得遲鈍麻木的今天,伊朗電影卻返璞歸真,以近乎手工作坊式的製作,以清新質樸、恬淡溫暖又充滿哲理的影像風格,以友誼、寬容、愛、和睦相處這些久違的主題重新撥動我們的心弦。它的興起印證了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