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德列薩》

《聖女德列薩》

《聖女德列薩》是一幅立體的繪畫,雕刻家用錘和鑿在雲石上描繪少女神志昏迷和愛神欲向她胸中刺箭的情態。

簡介

《聖女德列薩》1647-1652年,高350cm,大理石
6

義大利羅馬聖瑪利亞教堂利拉羅禮拜堂
GianLorenzoBernini,洛侖佐·貝尼尼
貝尼尼應羅馬聖馬利亞·德·維托里達教堂訂置《聖德列薩祭壇》,主體形象是聖女德列薩和愛神。
德列薩是16世紀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少時患病後潛心修煉,事奉上帝,每當她發病時就陷入失魂落魄,腦海幻覺叢生,出現很多奇蹟,清醒時就回憶記錄下來,一直流傳於民間,教會就利用她的病態回憶來宣揚宗教神秘主義,並封修女為聖徒。

作品賞析

這組雕像是一幅立體的繪畫,雕刻家用錘和鑿在雲石上描繪少女神志昏迷和愛神欲向她胸中刺箭的情態。德列薩曾有一段記述:我感到這支箭已刺透了我的心,當他把金箭抽出時就像在抽我的心,這時我感受著一種無限的甜蜜,我很想把這種痛苦永恆地繼續下去。
德列薩在貝尼尼手下並非潛心修煉事奉上帝的修女,而是一種象徵的藝術形象,他著意刻畫少女複雜的內心隱秘情感,把神秘的幻覺轉變為一個在朦朧意識下少女對愛與欲的痴迷神態。她的昏迷與神智失控,是少女思春的典型體現。雕刻家用堅硬的雲石表現出少女的性靈底蘊,但這一切是在神秘宗教外衣掩護下實現的,這是對當時禁慾主義有意的反抗。
雕刻家在組像中洞察並把握住少女心靈深處的欲望,所作姿態恰如其分,那小愛神舉箭欲刺的動態是一個優美的舞蹈動作,與德列薩仰臥神迷姿態構成運動的和諧節奏,是痛苦與幸福即將碰撞,是期待欲望滿足即將實現,是刺透了的心激動之前的靜境。堅硬的雲石在貝尼尼手中是可任意摺疊的綢緞,雕像身上的繁復衣褶展示了雕刻家征服雲石的高超技巧。雕刻家將這組雕像置於大面積垂掛的背景下與底部的雲朵相呼應,使沉重的雲石立刻飄動起來,這與少女痴迷飄飄欲仙的情節相一致的。由於環境和光的配置使這組群雕呈現出舞台造型的戲劇效果。

盤點著名的雕塑作品

雕塑是指以立體視覺藝術為載體的造型藝術。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製方法的總稱。雕塑作品中不僅有美,更有無盡的現實意義,讓我們來盤點那些著名的雕塑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