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雕塑]

《晝》[雕塑]
《晝》[雕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晝》、《夜》、《晨》、《暮》,大理石雕像,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20-1534年,現位於羅馬。《晝》似乎是一個未完成的男性人體雕像,他好象剛剛從睡夢中被驚醒醒,右手在背後支撐著身體,眼睛圓睜著,正越過自己的肩頭向前方凝視著;《晝》和《暮》雕的都是健壯的男子。

概述

《晝》《晝》

《晝》、《夜》、《晨》、《暮》,大理石雕像,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20-1534年,現位於羅馬。

佛羅倫斯巨頭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於聖洛倫佐教堂的一座小禮拜堂內,斷斷續續地前後施工長達15年之久。米開朗基羅為這座陵墓製作了幾尊著名的雕像,成為他創作盛期最後階段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尼摩爾公爵朱利亞諾·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對男女人體雕像《晝》與《夜》和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美第奇陵墓前的一對男女人體雕像《暮》與《晨》,這是脫胎於古代河神的四件象徵性雕刻。

《晝》似乎是一個未完成的男性人體雕像,他好象剛剛從睡夢中被驚醒醒,右手在背後支撐著身體,眼睛圓睜著,正越過自己的肩頭向前方凝視著;《晝》和《暮》雕的都是健壯的男子。《晝》是一位蜷縮而扭轉身軀的男子,他隆起肩臂,目光注視人間。這是充滿力量又無法施展而不甘心的精神形象,斜臥的姿式隱含欲動之勢,恰似籠中的老虎、禁閉中的巨人。而《暮》卻是動之後歇息之態。

作品影響

美第奇家族陵墓和其雕塑作品是紀念碑式的傑作,同時也是米開朗基羅藝術生涯中重要的轉折點。尤其是這四件雕像所表達出的不安、緊張以及帶有辛酸的屈從,正是作者心靈深處真實寫照。米開朗基羅面對處於動盪之中的義大利現實社會,人文主義的理想破滅了,他的思想開始變得深沉和苦悶,作品中留下的只有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和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感傷。這些雕塑作品表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並成為後來“樣式主義”美術作品的先驅。
米開朗基羅不僅是偉大的藝術家,而且還是偉大的愛國者。他在54歲時參加了保衛佛羅倫斯的戰鬥,曾受命為軍事建築總工程師。佛羅倫斯戰敗後,他流亡外地,受到通緝。新教皇利奧10世提出赦免的條件是為美第奇禮拜堂作雕刻裝飾。為了藝術,他忍辱回到了佛羅倫斯
大師在59歲時完成了美第奇禮拜堂的兩組雕像:一組是羅倫佐·美第奇的墓前雕像,像下安置《晨》與《暮》;另一組是朱理亞諾·美第奇像,像下安置《晝》與《夜》。

盤點著名的雕塑作品

雕塑是指以立體視覺藝術為載體的造型藝術。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又稱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製方法的總稱。雕塑作品中不僅有美,更有無盡的現實意義,讓我們來盤點那些著名的雕塑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