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堂雜錄》

《耕堂雜錄》

《耕堂雜錄》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孫犁。 書中的“書衣文錄”記述了孫老先生1973至1975年間“利用所得廢紙,包裝發還舊書,……題書名、作者、卷數於書衣之上。偶有感觸,慮其不傷大雅者,亦附記之。”的經歷.“文錄”收文172篇,以中國古書為多,外國文學僅有蘇俄數篇。長札如《魯迅全集》四百餘字,實錄了文革期間國逢厄運,書遭摧殘的實景;短篇只十四字,如《藕香零拾叢書第六冊》寫詩一句:“夢中屢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基本信息

書籍信息

書名:耕堂雜錄

發行地:石家莊

簡介

《耕堂雜錄》,孫犁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7萬餘字,32開。
書中的“書衣文錄”記述了孫老先生1973至1975年間“利用所得廢紙,包裝發還舊書,……題書名、作者、卷數於書衣之上。偶有感觸,慮其不傷大雅者,亦附記之。”的經歷.“文錄”收文172篇,以中國古書為多,外國文學僅有蘇俄數篇。長札如《魯迅全集》四百餘字,實錄了文革期間國逢厄運,書遭摧殘的實景;短篇只十四字,如《藕香零拾叢書第六冊》寫詩一句:“夢中屢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關於作者

孫犁

老先生雖平日耐得寂寞,以讀書,寫作、種花為樂,厭於文壇和官場的“吹拉彈唱”,以司馬遷的“不趨勢利,勿流世俗。”為終生信條。但感於時世險惡,於忍無可忍時,亦有怒目金剛的一面。他在1975年3月有批評“今日文化”一篇,似聲討封建專制文化的戰鬥檄文,“嚴霜所加,百花凋零;網羅所向,群鳥聲禁。……文壇荒蕪,成了真正無聲的中國。”中國文人的良知與傲骨立現。
至於“人之相逢,如萍與水。水流萍滯,遂失其侶。水不念萍,萍徒生悲。一動一靜,苦樂不同。”則為人生感悟。“書籍雖非盡神聖,然閱後總應放置高潔之處,不能因無櫃檯,即隨意仍在床下,使之與鞋襪為伍也。”“佳書必得永傳,雖經水火,亦能不脛而走。劣書必定命短,以其雖多印而無人愛惜之也。”廖廖數語,道盡了書愛惜書的真實心態和佳書與劣書的不同命運,儕輩深有同感。
作者為“延安”時期的老革命,他一生遠離功名利祿,蝸居鬧市,閉門耕讀,偶作佳構,亦引來喝彩。晚年文字更為清枯,愈見老辣。一招一式,化為至簡,直達問題的核心。

孫犁作品

孫犁,河北平安人。原名孫樹勛。歷任中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第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著有長篇小說《風雲初紀》 (三集),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 ,中篇小說《鐵木前傳》 ,文學評論集《文學短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