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

《相片》是冰心小說中最具有敘事性與抒情性高度融合的佳作。小說藉助於傳教士的中國文化眷戀情結與中國姑娘的西方人格訴求的心理對抗和價值錯位,展示了豐富的文化與人性鏡像生存的悲劇性:近世以來的東西方文化互為對象,互為鏡子;人性亦如此,人性如鏡,自我人性的價值需藉助於對象化過程方能體現出來。“相片’’既是實寫一場景,又敞露出深刻的人性與文化寓意。

基本信息

冰心小說

《相片》是冰心30年代的一篇力作,也是她的小說中別具一格的篇章。

內容概述

作品描寫一個美國的傳教士——施女士,她年輕、溫柔、美麗,可是畢牧師背叛了他們的愛情。隨著年華的流逝,她只能借種花、養狗、玩賞古董來打發靜寂的歲月。後來她收養了一個中國的孤女淑貞,幽靜、甜柔的少女,整日像一朵柳花、一片雲影似的追隨著她,給她以極大的慰安和滿足。她也把一腔熱柔的母愛之情,傾瀉在淑貞身上。回國度假時,為了減少自己的孤寂,也帶著淑貞回去。18歲的淑貞,在異邦的土地上,結識了來自祖國的青年李天錫,他對淑貞袒露了內心的煩悶,傾訴了對東方祖國的熱愛和理想的追求,喚起了淑貞青春的覺醒。但是施女士卻冷酷地把這生機勃勃的嫩芽摧殘了。作者用勁秀的筆觸,展示了東、西方的社會生活圖景,尖銳地揭露了慈善家、傳教士的醜惡的靈魂,展現出施女士在10年調理、精心教養的帷幕下,隱藏著極端自私、卑鄙的占有欲,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特點

《相片》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較視野中寫出了施女士性格的複雜性。對於施女士在善與惡之間、在中西文化之間掙扎的兩難困境及其選擇,作者在加以道德批判的同時,又流露出同情的、理解的傾向,這構成了小說在敘事上的張力。

孫犁散文

《相片》是“荷花澱派”創始人孫犁的一篇散文。這篇作品風格淡雅,詩意濃厚,語言清麗動人,是一篇別具風格的戰爭題材散文,文中沒有表現槍林彈雨、殘垣斷壁、屍橫遍野……,而是以妻子給丈夫寄去一張小小的從“良民證”上撕下的相片來激勵丈夫奮勇殺敵這樣一件別出心裁的小事入手,藉以表達了普通老百姓對戰爭的痛恨,對幸福和自由的渴望與追求。

《相片》一文內容簡單,開篇交待了故事的起因:“正月里,我常替抗屬寫信。”“那些青年婦女總是口袋裡帶來一個信封,兩張信紙。如果她們是有孩子的,就拿在孩子的手裡”,而這信封和信紙都是青年婦女親手摺疊、裁剪而成的。孫犁作品的特色之一就是以細節刻畫人物,在這篇作品可略見一斑。兩個小小的看似無意的細節描寫,卻生動地體現了中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她們勤勞淳樸,愛憎分明,思念丈夫卻又羞於表達的含蓄美。

接著寫一個遠方嫂子托“我”給她遠在前方的丈夫寫信並寄去一張小相片,相片破舊,相片上的嫂子面容愁苦,顯得又老又醜。嫂子為什麼要寄這樣的一張照片呢?由此引發了“我”和她的一席對話,故事也就由此展開。孫犁是“寫對話的巧匠”,他擅長用簡潔的對話來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性格。在這篇作品裡,他用幾句輕勾漫點、極富情致的對話,使這件小事顯示出了不平常的意義:

當“我”說“這相片照的不像”時,她故意笑著問:“比我年輕?”並說:“那是我二十一歲上照的!”當“我”說“不是年輕,是比你現在還老”時,她又笑嘻嘻地笑了,說那是日本侵略軍占領時期照的,那時,成千上萬的人都被迫照相來貼“良民證”,在那些照片裡揀不出一個有笑模樣的來。接著“我“又問:“你不會另照一個給他寄去嗎?”她鄭重地說:“就寄這個去!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裡受的什麼苦,是什麼樣子!”這段對話,神定氣足,尤其是這個嫂子的神態由“笑著說”、“嘻嘻地笑了”到“鄭重地說“,再到“抬高聲音說”的變化,不僅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更使這位青年婦女的崇高形象得以完美體現。她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沒有空洞的高調,有的只是人物的切身感受,她用自己受苦受難的容顏來激勵自己的丈夫勇敢作戰,給人的感受深刻而自然。
這篇散文語言通俗簡單又清麗動人,情感深沉含蓄。寫作手法頗具孫犁特色,一是大處著眼,小處落筆。以一位抗屬大嫂給丈夫寄去自己受苦受難時的相片以激勵丈夫殺敵的小事,折射出普通老百姓對戰爭的痛恨,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表現了廣大人民的意志,滲透了深刻的歷史內容。二是以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推動故事發展的特色。

孫犁作品

孫犁,河北平安人。原名孫樹勛。歷任中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第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著有長篇小說《風雲初紀》 (三集),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 ,中篇小說《鐵木前傳》 ,文學評論集《文學短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