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和簫》

《琴和簫》

《琴和簫》寫的是一個革命的音樂之家——錢智修夫婦和女兒大菱、小菱在抗日中英勇犧牲的故事。重點是寫倆女孩子,文字飽含情感,極為精練傳神,讀來悲壯悽愴,催人淚下,那思想與藝術的魅力強烈地震撼著你的心!而藝術性之高超,顯然是一位文學天才。

基本信息

主要內容

孫犁小說《琴和簫》蘊藏了一段沉痛的“肅托”歷史,但是這點被作家敏感的文學個性及表達層層遮掩。文章從其不斷的歷史敘述及其蘊含的矛盾中,發現了這段歷史與文學傷感的真正內涵,揭示了作家對主流話語中的某些因素懷著深層戒懼

評價

《琴和簫》里,作者更以第一人稱的寫法,向兩個未成年的女孩子進行寓言式的教育了:……那時,村莊後面就是一條河。我常帶她們到河邊去,講一些事情給她們聽。我說人寧可像一棵水裡的雞頭米,先刺那無禮的人一手血,不要像荷花那樣順從,並且拿美麗的花朵來誘人採擷……孫犁通過自己的作品所謳歌和提倡的這些思想、情操,遠遠超出了傳統的倫理範圍,已經是一個支持抗戰、保衛祖國尊嚴的問題了。順便說一句,1942年五一大“掃蕩”時,針對侵略者的獸行,冀中廣大婦女曾開展反姦淫運動、一把剪刀運動,產生了許多感人的事跡。
總之,“抗日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種神聖的戰爭。人民作出了重大的犧牲。他們的思想、行動升到無比崇高的境界。生活中極其細緻的部分,也充滿了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操。”如上所說,孫犁看到了這一切,看到了人民在進行這場有關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中,他們的思想情操和行動表現得到了鍛造和升華。
在這場戰爭中,他(還有他的同時代的夥伴們)一絲一毫也沒有脫離人民,而是和人民融成了一體。這樣,結果必然是:在人民“升華”的那些地方,他也得到了升華。

孫犁作品

孫犁,河北平安人。原名孫樹勛。歷任中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第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著有長篇小說《風雲初紀》 (三集),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 ,中篇小說《鐵木前傳》 ,文學評論集《文學短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