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露集》

《秀露集》

《秀露集》是百花文藝出版社於1981年出版的作品集,作者為孫犁。

基本信息

書籍信息

圖書名稱:秀露集

圖書品相:9.5成品相

圖書標籤:孫犁 百花文藝出版社

上書時間:2011-01-15

印刷時間:1981-03-01

後記

本集所收,主要為近一、二年所作散文。其中也有幾篇舊作,篇後系有寫作年月,讀者一看便可明了。舊作經過戰爭、動亂,失者不可復得,保存下來的,也實在不容易。每當蒐集到手時,常有題記。例如《琴和簫》一篇,即原附有如下文字:

這一篇原名《爹娘留下琴和簫》,發表在一九四三年《晉察冀日報》的文藝副刊《鼓》上。在我現存的創作里,它是寫作較早的一篇。但是,在後來我編的集子裡,都沒有這一篇,一九五七年,我病了以後,由康濯同志給我編輯的《白洋淀紀事》里,也沒有收進去。

這一篇文章,我並沒有忘記它,好像是有意把它放棄了。原因是:從它發表以後,有些同志說它過於“傷感”。有很長一個時期,我是很不願意作品給人以“傷感”的印象的,因此,就沒有保存它。後來,在延安寫作的《蘆花盪》和《白洋淀邊一次小鬥爭》里,好像都採用了這篇作品裡提到的一些場景,當然是改變得“健康”了,這三篇文章,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參照來看。

現在淮舟同志又把它抄了來,我重讀了一遍,覺得並沒有什麼嚴重的傷感問題,同時覺得它裡面所流露的情調很是單純,它所包含的激情,也比後來的一些作品豐盛。這當然是事過境遷和久病以後的近於保守的感覺。

它存在的弱點是:這種激情,雖然基於作者當時迫切的抗日要求,但還沒有多方面和廣大民眾的偉大的複雜的抗日生活融會貫通。在戰爭年代,同志們覺得它有些傷感,也是有道理的。

因此,我竟想到了創作上的一些問題。真正的激情,就是在反映現實生活時所流露的激情,恐怕是構成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重要因素。在歷史著作里,在政治經濟學著作里,成就大小的分別,道理也是一樣。應該發揚這一點,並向現實生活突進。但理論問題是很複雜的,非目前腦力所能及。現在,只是把這篇作品的來歷,簡述如上。

1962年8月7日晚大雨過後記

此篇,前抄件已失,淮舟念念不忘,今歲,先後到天津人民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檢閱所存《晉察冀日報》殘卷,均未得見。終於《人民日報》資料室得之,高興抄來。淮舟於此文,可謂情厚而功高矣。今重印於此,使青春之旅,次於晚途;朝露之花,見於秋圃。文事逸趣,亦讀者之喜聞樂見乎!

1979年11月28日晨又記

再如《烈士陵園》一文,寫出較早,發表在《人民日報》;還有一篇,寫出較晚,交給《天津日報》,剛剛排出清樣,就趕上了“文化革命”。於是懸掛樓間,任人批判;批判之餘,煙消火滅,它就無影無蹤了。文章的命運,歷史證明,大體與人生相似。金匱之藏,不必永存;流落村野,不必永失。金湯之固不可恃,破籬殘垣不可輕。所以雖
為姊妹篇,一篇可以赫然列目於本集,一篇則連內容、題目我也忘記,就是想替它恢復名譽也無從為之了。

其它幾篇舊作,也都是路旁的遺粒,沉沙之折戟。雖系殘餘,可備磨洗。因為,用舊日文字,尋繹征途,不只可以印證既往,並且希望有助於將來。

至於這些新作,也都是短小淺陋的。近年來,文章越寫越短,以前寫到十頁稿紙,就自然結束;近來則漸漸不足十頁,即辭完意斷。這是才力枯竭的象徵,並非錘鍊精粹的結果。然於寫作一途,還是不願停步,幾乎是終日矻矻,不遑他顧,夜以繼日,繞以夢魂。成就如此單薄,乃自然所限,非戰之過也。

“秀露”一詞,亦別無含義。在農村生活時,日出之後,步至田野,小麥初生,直立如針,頂上露水如珍珠,一望無垠,耀人眼目,生氣蒸蒸,嘆為奇麗。今取以名集,只是希望略汰遲暮之感,增加一些新生朝氣。

孫犁作品

孫犁,河北平安人。原名孫樹勛。歷任中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第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著有長篇小說《風雲初紀》 (三集),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 ,中篇小說《鐵木前傳》 ,文學評論集《文學短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