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臉的歲月》

《狗臉的歲月》

《狗臉的歲月》是一部關於兒童成長的電影,主角是十二歲的英格瑪·強漢生,他自比為一條被人遺棄的狗,他聰明伶俐、活潑好動,就跟小狗一樣可愛,然而他在家裡從來沒有人鍾愛。父親在赤道附近載運香蕉,母親整天臥病在床,他的哥哥老是戲弄他,最後他被送到了叔叔那裡。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狗臉的歲月狗臉的歲月

更多中文片名:
我的生活象條狗
我的生活像條狗
更多外文片名:
Mittlivsomhund
MyLifeasaDog
導演:
萊塞·霍爾斯道姆LasseHallström
編劇:
ReidarJönsson....&
萊塞·霍爾斯道姆LasseHallström....(writer)&
ReidarJönsson....(novel)/(writer)&
BrasseBrännström....(writer)&
PerBerglund....(writer)
影片類型:
劇情/喜劇
片長:
101min
國家/地區:
瑞典
對白語言:
瑞典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Australia:PG/Finland:K-8/Argentina:13/USA:PG-13/UK:PG/Canada:PG/Sweden:7/Singapore:NC-16/Chile:14/WestGermany:6/USA:Open
著作權所有:
1985SvenskFilmindustri
製作周期:
1985年1月-1985年6月
攝製格式:
16mm
35mm
洗印格式:
35mm
膠片長度:
2779m(Sweden)

演職員表

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原創音樂|攝影|剪輯|藝術指導|布景師|服裝設計|副導演/助理導演
導演Director:
萊塞·霍爾斯道姆LasseHallström

編劇Writer:
萊塞·霍爾斯道姆LasseHallström....(writer)&ReidarJönsson....(novel)/(writer)&BrasseBrännström....(writer)&PerBerglund....(writer)ReidarJönsson....&

演員Actor:
安東·格蘭澤柳斯AntonGlanzelius....Ingemar

梅琳達·金納曼MelindaKinnaman....Saga

安琪·麗登AnkiLidén....Ingemarsmamma(asAnkiLiden)

英格瑪麗·卡爾松Ing-Mariecarlsson....BeritTomasvonBrömssen....morbrorGunnarKickiRundgren....mosterUllaLennartHjulström....konstnärenLeifEricson....farbrorSandbergChristinaCarlwind....FRUsandberg

拉夫·卡爾松RalphCarlsson....HarryVivecaDahlén....tvättandekvinnaArnoldAlfredson....MannesfarfarFritzElofsson....MästerDidrikGustavsson....Arvidsson,dyingoldmanbefriendedbyIngmarJan-PhilipHollström....Manne,theboywithgreenhairViviJohansson....tantArvidssonPerOttosson....TommyMagnusRask....Fransson,crazyoldmanalwaysfixinghisroofTonyRIX....EnpojkeManfredSerner....Erik,Ingmar'sbrotherJohannaUdéhn....LillaGrodanSusannaWetterholm....KarinNils-OlofBaehrentz....Hostforgameshow'Kvittellerdubbelt'onTV(uncredited)OlleBjörklund....Himself(voice)(uncredited)LennartHyland....Soccerrefereeonradio(archivefootage)(uncredited)ReidarJönsson....Lillagrodan'sfather(uncredited)FolkeOlhagen....Himself(voice)(uncredited)

製作人Producedby:
WaldemarBergendahl....producer

原創音樂OriginalMusic:
BjörnIsfält

攝影Cinematography:
JörgenPersson

剪輯FilmEditing:
ChristerFurubrandSusanneLinnman

藝術指導ProductionDesigner:
LasseWestfelt布景師SetDecorationby:
ToveHellbomPontusLindblad

服裝設計CostumeDesignby:
SusanneFalckIngerPehrsson

副導演/助理導演AssistantDirector:
AnitaTesler....assistantdirector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瑞典
Sweden1985年12月12日加拿大
Canada1986年9月7日......(TorontoFilmFestival)芬蘭
Finland1986年12月5日美國
USA1987年3月24日西德
WestGermany1987年10月15日日本
Japan2001年4月21日......(LasseHallströmweekinNagoya)捷克
CzechRepublic2002年1月......(FebioFilmFestival)挪威
Norway2003年11月7日法國
France2003年12月3日......(re-release)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SvenskFilmindustri(SF)AB[瑞典]
FilmTeknik[瑞典]
發行公司:
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美國](USA)(VHS)
標準收藏[美國](DVD)
Starlight[德國](1987)(USA)(subtitled)
FlashstarHomeVídeo[巴西](Brazil)(VHS)
SkourasPictures[美國](1987)(USA)(subtitled)
其他公司:
FilmmixarnaAB[瑞典]mixing

劇情簡介

20世紀50年代,小男孩英格瑪(Anton Glanzelius 飾)和體弱多病的媽媽(Anki Lidén 飾)、經常欺負自己的哥哥以及心愛的小狗,住在瑞典某個平靜的小鎮上。他的父親離家而去,母親又長年為疾病所困擾。兩個小男孩根本不能融洽相處,經常在家裡打得沸反盈天。不堪其繞的母親決定將他們分別送到親戚家寄養。如小狗一樣被趕出家的英格瑪,卻由此見到了另一片廣闊的天空……

角色介紹

《狗臉的歲月》《狗臉的歲月》

英格瑪:十二歲的小男孩,總是喜歡談論死亡,每當他獨自面對星空,他會抱著冷靜及同情的態度去談論那些因意外而死去的人們。同時,他很注重比較,與看待事物的距離感,阿維森太太告訴他時間可以治癒一切,要懂得學會忘記,他很信服並且覺得她有智慧。同時,英格瑪很善解人意,他從不抱怨因生病常年臥床的母親,也不抱怨去赤道附近運香蕉的父親,他總是想,如果父親回來照顧他了,那那些香蕉誰去照看呢?海灘上,英格瑪逗得母親笑得前仰後合的景象成為了他臆想中最美好的部分,不斷閃現,也許對待那些微小的賞賜,英格瑪早就學會了感恩戴德。英格瑪總是會想到萊卡(一隻被人類送上太空的狗),他耿耿於懷於人類只給它準備了五個月的狗糧以及那些會使它不舒服的天線,最後他斷定,萊卡是被人類故意害死的。同樣,當他知道西卡(因不能帶到舅舅家而寄養在狗舍的狗)死了之後,他哭著說很想告訴西卡,他不是故意害死它的。

舅舅:一個樂天派,他不顧舅媽的反對,在院子裡建了一個“夏屋”,一個供他回憶美好時光的好地方。他總是帶著英格瑪在裡面翻看老照片,聽音樂,講自己年輕時的風流韻事,帶著醋意打聽著波瑞(玻璃廠的天使)與藝術家之間做雕塑的事情,同時,不忘吹噓一下作為一名守門員,他所具備的頭中有球的境界。但明眼人都知道他總是防不住球,時刻存在著被換掉的危機。不過,他帶領少年隊出征的時候卻是一位出色的教練,並且得意於自己設計的森巴舞步。

阿維森先生:一個常年躺在地下室的病人,他總是抱怨方松(小鎮上唯一的屋頂修理師)時刻的敲打聲會把他送上西天,對於他來說,即使是很小的聲音,只要它是重複不斷的就會被無限的擴大,擴大到崩潰的邊緣。兩人第一次見面,他就叫英格瑪給他念雜誌上關於緊身胸衣的廣告,他緊閉著雙眼,興奮且陶醉的臆想著那些具挑逗性的字眼,但當有人突然進入時,他又會快速的搶回雜誌藏起來。當英格瑪第二次回到小鎮時,阿維森先生已經去世了,取代他“位置”的是一家希臘人,地下室徹底變成了別人的地盤。後來,當英格瑪搬去與阿維森太太同住,睡在阿維森先生的舊床上時,他翻開床鋪尋找過那本雜誌,卻沒有找到。

波瑞:身材高大,健壯,典型的前挺後翹,是玻璃廠中所有男士們眼中的酸葡萄(想到時就會流口水),但她並不高傲,從不冷眼面對任何一位調情者,同

《狗臉的歲月》《狗臉的歲月》

時,她又很潔身自愛,當面對藝術家的邀請時(想以她為原型完成一幅題為“第一母親”的雕塑作品),她因怕出現藝術外的事情而找來英格瑪做小衛士。英格瑪靜靜的坐在角落裡,時常感覺自己有些礙手礙腳,但舅舅的好奇,激勵了英格瑪想爬上天窗看個究竟,當全祼的身體依稀可見時,他已經從天而降,朝著波瑞的正面直衝下來,這一切並未惹惱善良的姑娘,反倒是氣壞了還要收拾殘局的藝術家。最終,炒作火熱的雕塑因太暴露沒能在大廣場上展出,而是當著大家的面兒被運了回來,慘白的雕塑就這樣在大家的鬨笑中慘澹收場。

英格瑪的哥哥:劇中唯一一個不溫情的角色,他不但時常欺負英格瑪,還是個不能擔負責任且沒有勇氣的人。但思前想後,他還是得到了我的諒解,必竟做為哥哥,他需要擔負起一種莫名的責任,但大人強勢的偽裝下卻是一顆未成熟且脆弱的心。他會怕母親生氣,而偽裝一些搗蛋留下的痕跡,他會把再一次被迫“流放”的假期歸罪到英格瑪身上,他會生硬的驅趕那些圍在救護車旁,看著母親被送往醫院的圍觀者,他會拿著槍朝他們射擊,一個總是拿著玩具槍面對他人的少年,無疑是暴露了內心的恐慌。當英格瑪看望母親歸來,跟哥哥商量著共同給她買一個自動烤麵包機時,哥哥被英格瑪口中的吝嗇鬼激怒了,他冷酷的告訴英格瑪媽媽快要死了,他真是過於再意英格瑪的不懂事了,他哪裡能明白,母親臨終前送給英格瑪最好的禮物是一個跟聖誕節有關的希望。

影片視點

孤獨的小男孩,因為母親生病,被送到鄉下小鎮暫住,他常拿一頭被蘇聯以科學之名送上太空的小狗自比,然而這個神奇有趣的小鎮卻也改變了男孩的心境。酸甜苦鹹,百味雜陳,本是人生真實的況味,但如何透過一百分鐘的故事、而且是以兒童為主角的電影表達出來,卻更難上加難。但瑞典導演萊賽霍爾史壯調製出成功的魔藥,讓這部小品充滿自然與張力,也為他開啟了進軍好萊塢的序幕。雖然他日後仍拍出《戀戀情深》、《心塵往事》、《濃情朱古力》等佳作,但《狗臉的歲月》依然公認是他最好的作品。

影片特色

“青春電影多半以愛情為啟蒙,以死亡為成長的標記”,《狗臉的歲月》是一部非商業性的清新電影,導演常以小男孩獨白的方式作為表現故事的手法。全片的焦點放在一個12歲小男孩成長的心路歷程,片中有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片段,除了對英格瑪的純真調皮欣愉之外,還能重新思考許多生命的課題。

幕後製作

《狗臉的歲月》《狗臉的歲月》

擅長拍攝兒童電影的編導哈爾斯特羅姆用了一種相當新穎的結構方式來陳述英格瑪的成長故事,通過本片展現了編導對兒童心理的深刻觀察與體會,譬如英格瑪與母親之間那種融合了痛苦與快樂的感情,就拍得十分真切動人。除了傷感的內容之外,編導也為本片注入了同樣多的歡笑,並且用一種比較輕快和風趣的方式來述說英格瑪的故事,在歐美都創下可觀的賣座成績。該片在1985年推出時,以溫馨的筆觸呈現青少年成長的酸甜苦辣,而受到全球一致的推崇,在台灣更創下非英語外片的票房紀錄。
本片音樂由Bojrn Isfalt編制,從《狗臉的歲月》這部可愛的兒童電影中,您可以感覺到片中的配樂非常天真甜美,尤其當小男孩英瑪望著星空,自言自語時的鋼琴樂章,會讓您領悟到英瑪小小心靈世界的感受與心事。
每當小英瑪有任何的煩惱疑惑,或是喜悅領悟,都和心裡的那片星空分享。Bojrn的音樂充滿甜美的純真音色,聽者會有種輕巧悠揚的感覺,非常舒適宜人,片中所有的音樂都只以一個主題鏇律作變奏與鋪陳,讓人百聽不厭。

穿幫鏡頭

時代錯誤:從醫院出來的汽車旅程途中,可以看到一些現代的汽車。

事實錯誤:兩兄弟說話的口音完全不一樣,英格瑪說的瑞典語帶有哥德堡口音,而他的兄弟艾里克帶有濃厚的斯德戈爾摩方言。

工作人員或者設備可見:當英格瑪第二次在火車上坐在他的叔叔對面時,可以看到直升飛機的一部分。

所獲獎項

本片榮獲1987年丹麥影評人獎最佳歐洲影片獎、1988年波士頓影評人社團獎最佳外語片獎、1988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1987年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986年瑞典金像獎最佳男主角(Anton Glanzelius)和最佳影片。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1988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BrasseBrännström
最佳導演(提名)萊塞·霍爾斯道姆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萊塞·霍爾斯道姆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PerBerglund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ReidarJönsson
金球獎(GoldenGlobe)1988
最佳外語片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1988
最佳外語片(提名)萊塞·霍爾斯道姆
最佳外語片(提名)WaldemarBergendahl
青年藝術家獎(SpecialAward)1988
BestFamilyForeignFilm
青年藝術家獎1988
BestYoungActorinaForeignFilm安東·格蘭澤柳斯
BestYoungActressinaForeignFilm梅琳達·金納曼
獨立精神獎1988
BestForeignFilm萊塞·霍爾斯道姆
Seattle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GoldenSpaceNeedleAward)1987
最佳影片
RobertFestival(Robert)1987
BestForeignFilm(Åretsudenlandskespillefilm)萊塞·霍爾斯道姆
NewYorkFilmCriticsCircleAwards(NYFCCAward)1987
最佳外語片
Lucas-InternationalFestivalofFilmsforChildrenandYoungPeople(Lucas)1986
Children'sSection萊塞·霍爾斯道姆
DirectorsGuildofAmerica,USA1988
OutstandingDirectorialAchievementinMotionPictures(提名)萊塞·霍爾斯道姆
BostonSocietyofFilmCriticsAwards(BSFCAward)1988
最佳外語片

導演簡介

萊塞·霍爾斯道姆生於1946年,瑞典斯德哥爾摩 。10歲時就以父親的錄像機拍了3分鐘的片子-《幽靈小偷》,1975-1976拍攝第一部劇情片,其有名的作品:《將為人父》、《自負者》、《快樂的我們》,而《狗臉的歲月》是他第六部作品,得到歐洲電影大獎。李奧納多主演的《戀戀情深》也出於他之手。作品還有2007年《永恆傳說》,2009年《忠犬八公的故事》,2010年《分手信》等。

影片賞析

《狗臉的歲月》《狗臉的歲月》

《狗臉的歲月》是一部具有經典意義的兒童影片。所謂經典,指的是這部拍攝於1985年的瑞典影片今天依然能被廣泛的認可,無論國別和年齡層次。好萊塢青春片裡更大一些少年的類似舉動可能更容易讓他們接受。而熱心教育對下一代的成長深懷憂慮的精英人士們也會為影片沒有樹立一個優異的正面形象,並傾注足夠的教育意義而感到沮喪。

《狗臉的歲月》沒有複雜的情節,但卻是一個精巧的故事。雖然原著小說以20世紀50年代為背景,但“重要的不是神話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神話的年代”。上世紀80年代正是西方資本主義的黃金時期,經濟文化的高度發達使性在兒童中也不再是一個禁忌的話題。本片細緻認真的考慮兒童成長中性的萌動的影響,全面客觀的展現兒童成長中自我角色的認同過程。影片在西歐各國和北美都大受歡迎並取得非常出色的票房成績,表明這部影片反映的社會意識也是被廣泛接受的:簡而言之,它不僅是一部兒童影片,也是一部主流電影。
長久以來,兒童影片所表現的童年生活仿佛都可以得到我們的理解和認同,成人化是兒童影片的一大特色。而“成長”則是兒童影片永恆的主題。以成人化的視角看待孩子的成長,除了少數的例子,大部分的兒童影片都沒能逃脫這一模式。然而這往往會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要么是對人物過分且不切實際的讚揚;要么是刻意堆砌的苦難,以上兩者為塑造一個正面兒童形象,犧牲了童趣和真實感。這類影片放映的結果,只能是飽受成人和兒童的一起指責。這樣的例子不僅在我國,世界各地也比比皆是。又或者在觀看《小鬼當家》開懷一笑之餘,只是順便享受一種難得的智力上的優越感?

《狗臉的歲月》《狗臉的歲月》
巴贊在《評<德意志零年>》里曾提到:“另一方面,我們不希望有神秘感,我們不由自主的期望這些臉反映出我們熟悉的情感,因為這些情感也就是我們的情感。我們希望從他們的面部表情中找到能夠喚起共鳴的特徵...”可見,兒童影片成人化並非完全不可接受——實際上這是為主流大眾所能接受的主要因素,是讓觀眾能在觀影中獲得分享體驗的重要方法。關鍵在於如何恰如其分地在成人化與神秘感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除了有限的幾個例子,關於成長的影片往往強調挫折和感情的變化。在兒童影片中,由於年齡所限,涉及感情的部分主要包括友誼和朦朧的愛情。親情的缺失或者因無法溝通導致的缺乏往往是挫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這一感情的正確認識或重新獲得則常常作為成長的標誌體現出來,與之相伴的即是自我認同。這一挫折和感情的變化往往通過一次旅途(冒險)表現,如美國影片《伴我同行》,日本影片《菊次郎的夏天》;或是通過環境的劇烈變化,如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幻想歌舞片《綠野仙蹤》,也包括《狗臉的歲月》。由於這些感情的同質性,以及觀眾——包括成人和兒童——對於沒能獲到滿足的欲望的期盼,這一敘事模式逐漸成為最受歡迎,最為經典的表現方法。
《狗臉的歲月》把這一經典的敘事模式再一次呈現出來,只是這一次,敘事的重心有了很大的不同。與《菊次郎的夏天》不同,英瑪的身邊缺乏一個亦師亦友的,能幫助其成長的角色,他的舅舅不能完全填補這個類似於父親的身份缺失。與《綠野仙蹤》也不同,英瑪在鄉村的日子裡沒有遇到桃樂絲遭遇的劇烈的人物衝突:他在鄉村的情節很少是推動故事的動力。導演選擇不動聲色的在分屬兩地的兩段情節里,用同一角度展示這個孩子的自我認同過程:性的啟蒙。
影片中有大量性的暗示,對英瑪的成長,有幾個部分尤為關鍵。首先是他與他的朋友,鄉村女孩莎嘉的交往過程。這兩個小朋友的衝突實際上是伴隨著對個性的識別和對自我的認同而變化的。莎嘉是更明確的部分——她能更清楚的展示這一過程:她從對性別的敵視,想方設法故意推遲它的到來,到最終的自我認
《狗臉的歲月》《狗臉的歲月》
同;以及在這一過程中隨之而來的,她對英瑪的興趣。在她的這一發展變化過程中,英瑪是始終存在的。也正是女孩兒更為明顯的性徵變化促使英瑪不得不面對自身的認同問題:畢竟,他不能總是把自己與西卡等同起來。而影片中不斷插入的,英瑪與媽媽在海邊的歡樂的場景,是英瑪期望取悅母親而未能達成的欲望,是他期望被認可的夢想的自我補償。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影片中性的暗示一部分,它暗示了英瑪自身希冀的,迅速長大的欲望。在鄉村生活中,英瑪的這一欲望,具體地表現為他對做人體模特的女孩可愛而有趣的愛戀。
英瑪在城市裡最好的朋友也是一個女孩,或者可以說,他只有這樣一個朋友,這是否意味著他的某種不自知呢?對比這個女孩兒和莎嘉,顯然,她們是完全不同的:影片一開始,這個金色長髮,裙裝,性徵明顯,還有一些小痘痘的女孩就不存在身份認同的問題。毫無疑問,英瑪能認識到這一點:第一次,他們在火車橋洞下過家家,假扮“結婚”——可以認為英瑪不能完全了解這一名詞的意義,但這一詞語在他話語中出現本身就已有足夠涵義;第二次在橋洞下,他們有不自覺的身體接觸——對英瑪而言是被動的,但我們依然能確認這一行動中性吸引的存在。可見,影片從一開始就暗示了英瑪對自身的了解並非從零開始。只有這一前提的存在,才能在隨後的故事發展中,逐漸體現英瑪對這一自身的漠視或認同。
正是在這些無處不在的性啟蒙過程中,英瑪通過自己世界中他人的變化意識到自身的變化,開始有了自我的定位,並逐漸產生認同感。這與好萊塢的青春片是完全不同的,後者實際上是庸俗的愛情片與虛假的勵志片的混合產物。
超越那些庸俗的通俗劇模式,摒棄廉價的言情敘述,使兒童影片充滿更多的人性關懷,這是《狗臉的歲月》的成功之處。我國也可以有類似的富於人道主義人文關懷的影片,如《紅櫻桃》,雖然這部影片是一部反戰影片,但考慮其對兒童的性別認同,誰能否認它與《狗臉的歲月》有異曲同工之美呢?
《狗臉的歲月》《狗臉的歲月》
然而如英瑪這樣的兒童形象在我國的兒童影片中還前所未見。一般而言,當前的影片總能代表最具現代性和開放性的發展方向。但在中國目前的兒童片中,大部分都還沒能跳出前文提到過的固有思想的禁錮。片中的孩子們不得不在成人的胡編亂造下,經受持續的艱難困苦,付出常人,包括成人都難以想像的勇氣毅力和智慧,戰勝一切困難——無論是來自經濟上或來自社會上的壓力,最終獲得一個堪稱大圓滿的結局,就如影片《雨後的彩虹》、《小英雄雨來》等那樣。要么就只好去反映一個特殊的孩子,把故事也推向特殊化乃至光明正大的不可理喻,如《舟舟》、《尋找成龍》。最高明的只能在簡單的嬉笑吵鬧中強行演繹一些童趣,如《機密行動》、《淘氣包馬小跳》。不幸的是,這些表現方式,對成人或兒童觀眾都是沒有價值的,他們是虛假和浮躁的產物,不能深切的關注人的本質,注定會被淘汰。
影片《狗臉的歲月》的結尾,全村等在收音機旁聽足球解說,原本因足球而結識的兩個朋友已經在沙發上睡著了。無論是英瑪還是莎嘉,這時候他們都已經完成了生命中一個重要階段里各自的自我認同。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因為它的前幾個鏡頭暗示了更多的可能性。“青春電影總以愛情啟蒙,以死亡為成長的標誌”。《狗臉的歲月》尊重這一範式,但又發展重構了這一範式。影片沒有將愛情的懵懂和母親的去逝簡單抽象化,而是在人道主義人文關懷的角度,展示一段有趣的成長經歷。

相關評論

這部青少年成長電影是透過一位12歲小男孩英瑪來陳述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世界裡是病痛、禁忌與自律,而另個世界則是海闊天空,性與愛是再自然不過的家常便飯,一個孩童就跨越在這兩個世界當中,艱難的走著他狗臉的歲月。
讓他走出前一個世界的關鍵是深愛小狗的死亡,狗的死亡,逼他面對他內心深處一直無法誠實面對人生的煎熬,而幫助他徹底走出前一個世界的是健康小鎮的時光,在這裡他順其自然的成長,慢慢走出狗臉的歲月。
本片情節很具張力,故事中出現不少戲劇性的衝突場面,有如一個又一個波浪般。最後以充滿春天和暖及希望來化解,表現出人的成長是要經過一個又一個的波折。

外國兒童影片

《啊!搖籃》《十天》《小兵張嘎》《祖國的花朵》是好些70後印象很深的兒童影片,那么,國外有哪些好看的兒童電影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