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畫集》

《灰畫集》

《灰畫集》是中國清代從歷史地理角度論述經國用兵方略的資料彙編性著作。

基本信息

中國清代從歷史地理角度論述經國用兵方略的資料彙編性著作。

古人用兵時,“灰畫”山川地形,因以名之。

辛亥革命後有鉛印線裝本、平裝本,凡20卷,10冊,約60萬字。

輯訂者李培,字益□,清初直隸蠡縣(今屬河北)人。鑒於明亡的教訓,畢生致力於歷史地理研究, “以考今昔興亡得失”,尋求“立定萬世太平”(鉛印線裝本《灰畫集》序,下同)之策,於雍正四年(1726) 至六年輯成該書。

內容包括《序》、《邊腹總論》及各省方輿形勢。書中著重論述“今古開創守成”的用兵韜略。援引前人成說,論經營天下有兩種策略:或北上先東舉齊、西舉秦,同時鎮撫荊襄,伺機揮戈京洛(汴京、洛陽);或南下先荊後淮,先淮後江,進兵江南。關於衛戍都城,主張層層設防:涿州通州昌平州薊州 (今天津薊縣)為京師四輔,肘腋重地;倒馬紫荊居庸古北口山海關為必守要地;偏頭寧武雁門三關,非惟山西重鎮,而畿輔安危系之;遼東與宣府大寧(今內蒙古寧城)為左右臂,不可或缺。提出(九)邊外防邊,(黃)河外防河的主張,指出:莫若急搜河套,遠逐於外,復豐(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北)、勝(今內蒙古托克托)、三受降城(今內蒙古包頭市西、托克托南和杭錦後旗),設險而為塞,直出陰山,以扼其吭,再東復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興和(今河北宣化)、大寧三衛。

根據當時準噶爾未靖的情況,李培認為“盈虛消長,理自宜在西陲”,提醒重視西北防務。他還頗有識見地提出遍植林木,“可以為萬里長城”,“制敵精騎”。

該書材料搜羅宏富,多達30餘種,主要輯用《讀史方輿紀要》、 《文武庫》、 《居諸編》、《秦邊紀略》四書;此外也保存了不少罕見於他書的材料。注文見解亦有可取之處。

盤點中國古今經典兵書

兵書在哲學、科學史、天文學、氣象學、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相當高的價值,對今日充滿競爭的政治、外交、選才用人、商場角逐、為人處世等,都有著不容低估的指導意義。所以,當今世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日益喜愛和重視我國歷代兵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