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史百將傳》

《十七史百將傳》

古代兵書。又稱《百將傳》、《正百將傳》,是北宋東光(今河北省東光縣)人張預(字公立)用了數年時間編寫的。他從十七史中選出一百位名將編寫他們的傳記。

基本信息

簡介

張氏集注百將傳一百卷(存十卷)
作者:(張預
十七史百將傳》又稱《百將傳》、《正百將傳》,是北宋東光(今河北省東光縣)人張預(字公立)用了數年時間編寫的。此書是按照《孫子》的思想編寫的,後世許多的名將傳記都是受到了他的影響。 他從十七史中選出一百位名將編寫他們的傳記。

中國古籍全錄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翁氏刻隆慶元年(1567年)耿文光印本,分十卷,共一百位名將。

作者簡介

張預,字子虞,錢塘人。光緒癸未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江蘇候補道。有《崇蘭堂詩存》。

內容

1、周齊太公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先祖嘗封於呂,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於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熊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號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或曰:呂尚隱海濱,周西伯拘里,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三人者求美女奇物獻之於紂,以出西伯。西伯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當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文王崩,武王欲修文王業,師行師尚父。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群公盡懼,唯太公強之,遂行。武王已平商,而封師尚父於齊。

孫子曰:“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周宗太公陰權而興王業是也。
2、吳孫武
孫武子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於是許之,出宮中美人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右隊長。吳王從台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勿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於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吳王曰:“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願下觀。”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孫子曰:“法令孰行。”又曰:“君命有所不受。”武之斬二隊長是也。
3、越范蠡
范蠡,越人也。吳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往伐之。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決之矣。”遂興師。吳王聞之,悉發精兵擊越,敗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棲於會稽。吳王追而圍之,越王謂范蠡曰:“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奈何?”蠡對曰:“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以地。卑辭厚禮以遣之,不許,而身與之市。”勾踐曰:“諾。”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勾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勾踐請身為臣,妻為妾。”吳王將許之,子胥言於吳王曰:“天以越賜吳,勿許也。”種還以報勾踐。勾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種止勾踐曰:“夫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請間行言之。”於是勾踐乃以美女寶器令種間獻吳太宰嚭,嚭受,乃見大夫種於吳王。種頓首言曰:“願大王赦勾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勾踐將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必有當也。”因說吳王曰:“越已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吳王將許之,子胥諫,弗聽,卒赦越罷兵而歸。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與百姓同其勞。欲使范蠡治國政,蠡對曰:“兵甲之事,種不如蠡;鎮撫國家,親附百姓,蠡不如種。”於是舉國政屬大夫種,而使范蠡為質於吳。二歲而吳歸蠡。勾踐自會稽歸七年,拊循其士民,士民欲以報吳。大夫逢同諫曰:“鷙鳥之擊也,必匿其形。今吳兵加齊、晉,怨深於楚、越,名高天下,實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為越計,莫若結齊親楚附晉,以厚吳。吳之志廣必輕戰,是我連其權,三國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勾踐曰:“善。”居二年,吳王將伐齊,子胥諫曰:“未可。臣聞勾踐食不重味,與百姓同苦樂,此人不死,必為國患。”吳王弗聽,遂伐齊,敗之艾陵。越大夫種曰:“臣觀吳王政驕矣,請試嘗之貸粟以卜其事。”請貸,吳王欲與,子胥諫勿與,王遂與之。太宰讒子胥曰:“伍員貌忠而實忍,人殺其父兄不顧,安能顧王?王前欲伐齊,員強諫,已而有功,是用反怨王。王不備伍員,員必為亂。”因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勾踐召范蠡曰:“吳已殺子胥,導諛者眾,可乎?”對曰:“未可。”至明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吳國精兵從王,惟獨老弱與太子留守。勾踐復問范蠡,蠡曰:“可矣。”乃發習流二千、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諸御千人伐吳,吳師敗,遂殺吳太子。吳告急於王,王方會諸侯於黃池,懼天下聞之,乃秘之。吳王已盟黃池,乃使人厚禮以請成越,越自度亦未能滅吳,乃與吳平。其後四年,越復伐吳,吳士民罷弊,輕銳盡死於齊、晉,而越大破吳,因而留圍之。三年,吳師敗,越遂復棲吳王於姑蘇之山。吳王使公孫雄肉袒膝行而前,請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異日嘗得罪於會稽,夫差不敢逆命,得與君王成以歸。今君王舉玉趾而誅孤臣,孤臣惟命是聽,意者亦欲如會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復約要父子耕畜,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於陶。
孫子曰:“屈力殫貨,諸侯乘其弊而起。”蠡因吳有黃池之會而伐之。又曰:“君命有所不受。”蠡謂已屬政而逐吳使是也。

4、齊孫臏
孫臏生阿、甄之間,孫武之後世子孫也。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喜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遂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紀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矣。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後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趨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二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日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樹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孺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

盤點中國古今經典兵書

兵書在哲學、科學史、天文學、氣象學、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相當高的價值,對今日充滿競爭的政治、外交、選才用人、商場角逐、為人處世等,都有著不容低估的指導意義。所以,當今世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日益喜愛和重視我國歷代兵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