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鐘》[米勒名畫]

《晚鐘》[米勒名畫]
《晚鐘》[米勒名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晚鐘》是米勒定居在巴比松村後創作的優秀作品之一。它描繪了一個平凡而又耐人尋味的生活場景:一對正在田裡勞動的青年農民夫婦,勞動了一天,當暮色降臨大地的時候,突然遠方傳來了教堂里晚鐘的聲音,他們便站在那裡,低著頭,默默無語,完全沉浸在虔誠的禱告之中。這時大地一片寧靜,只聽得見晚鐘的聲音在空中迴蕩。

基本信息


簡介

《晚鐘》《晚鐘》

《晚鐘》,油畫,66*55.6cm,1859年作,現藏於巴黎奧塞美術館,作者:米勒(法)(1814年-1875年)。

看到這對在田間默默祈禱的農民夫婦,我們仿佛也聽到了遠方依稀可見的教堂傳來的鐘聲:這“鐘聲”好象越來越大,傳得越來越遠…… 也許是這對佇立在農田裡剪影一般的農夫與地平線交叉的形式使人聯想到了莊嚴、神聖的“十字架”,從而,拉近了農夫、教堂與觀賞者的距離並強化了教堂鐘樓的“音響”感應;也許是由於日暮餘輝的籠罩、屏息靜思的農夫和靜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襯;也許是由於畫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虛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傳出的“鐘聲”可以融為一體,好象觀賞者為畫中人、畫中景、教堂及教堂鐘樓里傳出的鐘聲也融成了一體……

這濃郁強烈的宗教情感,這凝重聖潔的宗教氣氛,這莊嚴、肅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貧樂道的基督徒形象,這深沉、悠遠、悲壯的詩意境界,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沒有在宗教境界修煉到一定程度,沒有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沒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眾的繪畫技藝,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傑作的。

這外在粗陋、樸實,甚至木納、痴呆,而內心純淨虔誠、溫順善良的農民形象,不僅體現了米勒對農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體現了19世紀後半葉藝術家強烈的民主意識以及現實主義的求實精神。

表達思想

《晚鐘》表現一對農民夫 婦在暮色中諦聽遠處教堂鐘聲時正在祈禱的情景。畫家本人曾強調,此畫的意境主要是表 現鐘聲。因為他畫《晚鐘》時,曾回想到童年時代在田間勞動時,每當晚鐘響起,祖母總要一家人停止工作,為可憐的死者祈禱。宗教就其本質來說是"精神的鴉片",不過在誠實勞動者身上,信仰就是"追求道德\",就是"向善"他們真正相信"人不單是靠麵包活著", 更是靠首先理想的支持。他們認為統治階級的貪婪無恥,違背"上帝的本意"。他們看不到宗教在勸導人們安貧樂道的時候,實際上是維護了剝削者的利益。但從勞動者自身的篤言信行和苛求於已方面,反映了他們品格中的優良素質,《晚鐘》正是由於深刻地反映了這樣一種複雜的矛盾,因而具有長久的魅力。畫面上,夕陽西下,勞動了一天的農民夫婦,聽到遠方教堂鐘響,丟下手中的活計,俯首默默禱告。畫家著力描繪出他們的虔誠,我們為他們的純樸和誠實所感動。可是畫中反映的現實生活又形象地告訴人們,他們虔誠的結果是什麼--簡陋的工具,破舊的衣衫,兩小袋馬鈴薯,在無垠的大地的映襯下,他們是那樣地孤立無援。《晚鐘》的主題不單是對命運的謙恭和柔順,而更重要的是人們緬懷在那大地上辛勤勞動,流盡汗水以養育眾生的農民。米勒在法國繪畫中確立了真實地反映農民日常生活和艱苦勞動的新型風俗畫,《晚鐘》即是這一主題的佳作。

畫家簡介

讓·弗朗索瓦·米勒,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他那純樸親切的藝術語言,尤其被廣大法國農民所喜愛。他出身於農民世家,幼年時便顯露出繪畫的天才,受到老師的鼓勵而立志學習繪畫。後來到巴黎從師特拉羅虛學習。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畫一些模仿蒲珊和佛拉貢納的羅可可風格的香艷體繪畫,放在畫店裡出售。但是,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 他時刻希望著能用自己的畫筆描繪法國農民純樸而勤勞的形象。1848年,他畫了一幅《簸谷子的女人》,賣了500法郎。他同他的朋友、動物畫家夏爾·雅克商量,用這筆錢到巴比仲去定居。當時,畫家盧梭和狄亞茲已經在那裡安家,米勒十分嚮往他們的生活。於是, 米勒毅然邁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步:i 849年7月的一個晴朗的早晨,他帶著自己的妻子和5個孩子,同夏爾·雅克一起,坐上了一輛笨重的[日式釋車,駛向離巴黎90公里的楓丹白露,然後,背著簡單的行囊,步行來到巴比仲村。這個農民的兒子終於又回到了農村,望著那兒的樹木和田野,他高興地喊著: “阿,上帝,這裡真美呀!”他又呼吸到土地的芳香,又聽到了森林的喧嚷,他童年時神往的一切重又呈現在眼前。於是,以盧梭、狄亞紀要普勒、科羅和米勒為主要成員的、在歐洲美術史上聲名卓著的“巴比仲畫派”就這樣形成了。此後的27年,是米勒一生中創作最為豐富的時期。許多法國人民家喻戶曉的名iI像《播種者》( 1850 )、 《牧羊女》 (1852)、《拾穗》 (1857)、 《晚鐘》(1859)、《扶鋤的男子》 (1863)、 《餵食》 (1872)、 《春》 (1873)等等,都是在這裡完成的。他從不虛構畫面的情景,每一幅畫都是從耕耘著、放牧、勞動著、生活著的法國農民的真實生活中來的。如同盧梭、科羅等風景畫家發現了平凡的自然界的詩情畫意一般,米勒也發現了平凡的勞動者的詩情畫意。不過,他筆下的農夫並不是天國中的亞當和夏娃,他們是疲憊、窮苦、終日操勞的貧困者,衣衫檻樓,肌膚黝黑,佝樓的身軀,粗大的手掌,這便是米勒的美學,這便是米勒要為之嘔心瀝血地讚美歌頌的法蘭西農民的形象。“他們日復一日地勞動,來養育這偉大的民族,他們日復一日地勞動,來締造這美麗的國家。” (羅曼·羅蘭語)。

世界最著名的四十幅油畫

油畫是以用快乾性的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揮發性的松節油和乾性的亞麻仁油等。

上海世博會展示的珍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