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義勛告》

《張君義勛告》,張大千藏品,現藏敦煌研究院,極具學術價值,不斷被海內外專家學者引用、研究。

簡介

《張君義勛告》《張君義勛告》
現藏敦煌研究院國寶遺書《張君義勛告》,是20世紀60年代文化部通過香港愛國人士花用巨資從香港私人手中購回,回到祖國之後研究人員打開閱讀才發現竟然有張大千的題跋,明確說明這件國寶是他在莫高窟前面的沙土裡挖掘得來!讓人遺憾的是,與張君義這個人物相關的另外3件敦煌遺書被日本天理大學購去,現藏該校圖書館。

學術鑑定

反映敦煌學最新研究成果的考古報告《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通過了專家組的鑑定,從而使鮮為人知的莫高窟北區考古研究升溫。經過敦煌研究院考古專家彭金章先生和項目組成員的多年努力,原北區崖面上的248個洞窟的類型特性、性質和功能終於被查清。此外,北區石窟中還出土了大量歷史文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榮新江對這些文獻進行了整理研究,並指出:張大千收藏的大部分文獻和這些文獻的來源是相同的,都出土於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
張大千收集的文獻目前主要收藏在日本天理圖書館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葛斯德圖書館(Gest Library)。其中較為珍貴的有三件《張君義公驗》、兩個已經裝裱的冊頁(已被學術界證實來自敦煌北區洞窟),一為《敦煌遺片》,一為《西夏回(絞絲旁+乞)文斷簡》。另有一件與張君義有關的《張君義勛告》,現藏敦煌研究院。由於《張君義勛告》和《張君義公驗》極具學術價值,不斷被海內外專家學者引用、研究。張大千曾在這些文書的跋文中說,他是從莫高窟前的沙土中偶然挖出此書的,但學術界對此表示懷疑,因此這些文書的來歷一直難以證實。

世博參展

來自敦煌研究院的十件唐代文物是第一次走出敦煌展出,堪稱國寶中的“無價之寶”。其中包括《張君義勳告》在內的5件唐代經卷甚至連研究院的院長樊錦詩都捨不得打開來看。歷經千餘年的時間,經卷變得十分脆弱,從來不曾外借,但卷中的唐代楷書卻極具觀賞價值,經過與上博的一番研討,終於小心翼翼地來到了城市足跡館。

上海世博會展示的珍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