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書法》

《敦煌書法》作者:秦川編著;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本書是在電視紀錄片《敦煌書法》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書版,通過圖文介紹了敦煌書法的發現、特點、意義,尤其是敦煌書法對我國現代書法藝術的重大影響。文字優美生動,圖片精美罕見,很值得渴望了解敦煌書法藝術以及書法愛好者閱讀和收藏。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作者: 秦川編著

《敦煌書法》《敦煌書法》

出 版 社: 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7-1
字數: 179000
版次: 1
頁數: 200
印刷時間: 2010-7-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7298281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藝術書法篆刻理論
定價:¥39.80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電視紀錄片《敦煌書法》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書版,通過圖文介紹了敦煌書法的發現、特點、意義,尤其是敦煌書法對我國現代書法藝術的重大影響。文字優美生動,圖片精美罕見,很值得渴望了解敦煌書法藝術以及書法愛好者閱讀和收藏。

作者簡介

秦川,生於敦煌,廣結善緣。在電視界會寫書法,在書法界會做導演,遂有四集紀錄片《敦煌書法》登入CCTV《探索•發現》。現任酒泉電視台副台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酒泉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曾獲全國廣播影視系統先進工作者,第六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電視紀錄片代表作還有《大河西流》《黑戈壁·黑喇嘛》等。

目錄

第一輯 流沙墜簡
第二輯 草聖故里
第三輯 寫經風流
第四輯 翰黑千秋

參考文獻

書摘插圖

流沙輕掩翰墨沉香

2009年9月初,大型紀錄片《敦煌書法》酒泉殺青。兩個月後,酒泉電視台創作的這部紀錄片將在央視《探索·發現》欄目首播,“敦煌書法”的奧秘也將第一次被全面揭開……

在敦煌的藝術寶庫中,有一支光芒四射、瑰麗多姿的奇葩,那就是以敦煌漢簡張芝索靖書法、敦煌藏經洞寫經為代表的敦煌書法。敦煌書法數量之巨大、書體之多姿、筆法之變異、風格之奇巧、功力之深厚,令人嘆為觀止。

從奧運會徽說起

2009年8月底,秦川和他的攝製組一行十多人風塵僕僕地從重慶轉戰到蘭州,在蘭州碑林他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拍攝。

由秦川所在的酒泉電視台拍攝的這部大型紀錄片《敦煌書法》,是繼2008年的紀錄片《黑戈壁黑喇嘛》之後,酒泉電視台的又一力作。和《黑戈壁黑喇嘛》一樣,《敦煌書法》也是在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確立主題後,由酒泉電視台拍攝完成。

“敦煌書法”有一個專業定義:敦煌書法範圍較廣,一般以藏經洞出土的遺書書法為主,另外還包括敦煌地區古遺址中出土的漢代簡牘書法、石窟題記以及現存的刻石本等。

敦煌遺書包括了由十六國一直到北宋的四萬多卷墨跡,距今約1700年。敦煌遺書是研究中國文字楷化時期的歷史及其書法藝術最豐富、最系統的第一手資料,書體具有明顯的時代和地域特徵,稱之為“經書體”。“經書體”源於漢代的“簡書體”,完成於唐代楷體,是兩晉以後抄寫經卷的重要書體。它詳盡地記錄了中國文字隸變以後楷化的全過程,對文字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敦煌堪稱一座龐大的中國書法基因庫,它對於研究五千年書法史,特別是書體演變和最終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敦煌書法》總導演秦川說,幾個月來,攝製組轉戰上海、江蘇、北京、重慶等地訪問專家學者、書法大師,在敦煌、蘭州等地實地拍攝敦煌漢簡、藏經洞寫經,尋訪張芝、索靖故里,就是為了全面系統地挖掘古代敦煌書法遺存,表現敦煌書法對中國書法形成、發展所做的重大貢獻,從而將人類藝術體系中歷史最悠久、藝術形式最獨特的中國書法進一步推向世界。

“自王道士發現敦煌藏經洞以來的100多年間,敦煌學成為國際顯學,但研究者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壁畫彩塑和文書史料上,其書法領域卻少人問津,更沒有人將橫跨2100年的敦煌書法作為一個整體來系統研究。拍這個片子的目的,就是想樹立起敦煌書法在華夏文明坐標中彪炳千秋的價值和歷史地位。”

說起拍這部紀錄片的初衷,秦川說,還得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說起。

時間定格在2003年8月3日的晚上。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還記得那個晚上,當世界的目光對準了北京祈年殿時,在千呼萬喚中,2008年北京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中國印·舞動的北京’驚艷登場,剎那間征服了全世界的目光。會徽圖案高度融合了中國書法篆刻藝術和現代體育運動特徵,特別是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數字‘2008’出人意料地用敦煌漢簡書法的形式寫成,堪稱神來之筆。”秦川說:“其實,最初英文‘BEIJING’和阿拉伯數字‘2008’並不是用敦煌漢簡體,而是用普通的羅馬體寫的。”

為什麼最終由敦煌漢簡體取代了羅馬體?《敦煌書法》攝製組在北京採訪會徽的設計者、北京始創國際企劃有限公司總裁郭春寧時,他向攝製組進行了“揭秘”。在郭春寧的方案被選中後,專家、評審提出了修改建議,說能不能嘗試一下,英文和阿拉伯字母也用中國書法的形式來寫。郭春寧等人為此進行了多次嘗試,但結果都不甚滿意,直到有一天,他忽然想起有位設計師的女朋友是學中國畫的,還會寫漢簡體書法,就請那位女士幫忙。過了兩天,那位女士拿了一捲紙過來,郭春寧打開一看,眼前一亮:“嘿!就是它了!”

第29屆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第29屆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這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敦煌漢簡體‘BEIJING2008’。”秦川說。

秦川說:“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2008奧運會會徽,敦煌漢簡乃至敦煌書法在國人眼中堂而皇之地亮了一回相。儘管漢簡現在依然不被很多人認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