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經洞

敦煌藏經洞

敦煌藏經洞即第17窟,位於第16窟甬道北壁,建於唐大中五年至鹹通三年(851-862)間,是晚唐釋門河西都僧統洪辯的影堂。

敦煌藏經洞

敦煌藏經洞敦煌藏經洞
平面近於方形,覆斗形窟頂。窟高3米。北壁貼壁建長方禪床式低壇,壇上泥塑洪辯像。北壁畫菩提樹二,枝葉相接。菩提樹左側畫比丘尼一,雙手捧持對風團扇。菩提樹右側畫近事女一,一手持杖。西壁嵌大中五年洪辯告身牌一通。公元11世紀初葉當地僧俗將大量佛經、佛畫、法器以及其他宗教、社會文書等秘藏於此窟,砌牆封閉窟口,並於壁面飾以壁畫。

相關簡介

藏經洞封閉的原因與時間,幾十年來,眾說紛壇。歸納其要者,一為避難說,二為廢棄說。光緒二十六年(1900)五月,道士王圓籙清除第16窟甬道積沙時,偶然發現藏經洞。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致使出土文物流散世界各地。其總數約在5萬件以上,文獻種類約在5千種左右,絕大部分是佛教文書,非佛教文書包括官府文書、四部書、道教典籍、摩尼教典籍、景教典籍、社會經濟文書、文學作品、啟蒙讀物等。除大量漢文寫本外,還有藏文、于闐文、梵文、回鶻文、粟特文、突厥文、龜茲文寫本。此外,還有若干銅佛、法器、幡、幢、絹紙畫壁畫小樣和畫具等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