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學》

《患者學》

《患者學》一書主要內容有研究患者和構建患者學的必要性、人的生命歷程、醫學模式、患者心理、患者需要、患者疾苦、患者語言、患者角色、患者關係、患者未來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患者學》患者學

為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變革,加強對醫學的主要工作對象-患者的研究是當務之急。《患者學》從醫學發展的趨勢出發,結合臨床實踐,對患者的生存環境、心理、需求、行為、疾苦、道德、語言、待遇、義務、權益、康復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對患者與家庭、社會的關係進行了拓展性的探討,還就未來社會患者現象的發展趨勢作了有意義的預測。

出版信息

ISBN:7810607944

條形碼:9787810607940

商品尺寸:25.8x18.2x1cm

商品重量:458g

ASIN:B001D05NVM

版次:1

印刷時間:2007-11-1

印次:1

紙張:膠版紙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患者和構建患者學的必要性
第二章 人、環境與醫學
第三章 人的生命歷程
第四章 患醫關係
第五章 醫學模式
第六章 患者觀念
第七章 患者心理
第八章 患者需要
第九章 患者行為
第十章 患者疾苦
第十一章 患者首先
第十二章 患者語言
第十三章 患者待遇 
第十四章 患者角色
第十五章 患者康復
第十六章 患者關係
第十七章 健康促進
第十八章 患者未來

書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患者和構建患者學的必要性

一、我國患者研究的基礎薄弱

我國對於患者的研究,大體上始於20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進步,一部分醫學人文學科和醫學的交叉邊緣學科相繼產生。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醫學語言學等學科都從各自學科的需要出發,以各自的學術視角對患者進行了程度不等的觀察和分析,涉及了患者研究的某些方面。然而,這些學科對患者的研究,也僅僅是從某個側面涉及,離對患者全面系統的研究還差之甚遠,可謂冰山一角。因此,到目前為止,國內尚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對患者全面系統的研究成果。從研究學者群體方面來說,國內已經擁有一批從事醫學人文學科的學者,他們從哲學、心理學、倫理學、語言學、法學、社會學、美學、文學、人類學、宗教學等方面研究醫患關係,作了不少很有價值的探索。但是,由於各個學科的局限性,這些探索者的視野很難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全方位地觀察和分析患者。因此,至今為止,國內尚無真正意義上的患者學學者群。

二、現代醫學的失人性化缺陷

由於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推動,現代醫學獲得了飛速的發展。電子計算機的運用滲透到臨床醫療、醫學科研、醫學教學和醫院管理等各個方面,現代電子顯微技術的普遍運用,超聲、雷射和原子核技術在醫學領域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可以說,現代醫學已成為集精密、定量於一身,高度分化和綜合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術的龐大體系。時至今日,醫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幾乎成了醫學發展的代名詞。醫學越來越技術化了。這種技術化導致醫患關係出現了物化趨勢(醫學診斷和治療越來越多地依靠儀器)、分解趨勢(活生生的患者被肢解成了各種系統和器官)、分離趨勢(病人和疾病的分離)。於是,人們在為醫學技術的高能而歡呼的同時,又為醫學發展中的許多問題而深感困惑。許多非醫學問題令當代醫學一籌莫展,捉襟見肘。直到此時,一些有識之士經過不懈的反思,方才認識到,現代醫學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出現了不應有的人性化缺失。疾病的載體是人,人有著社會性這一其他生物所不具備的本質屬性。因此,醫學在面對患者時,僅以其表面的疾病為目的,就標治標,是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學者們呼籲,醫學的目的應當是人,而不應當是疾病。醫學應當是人學,醫學的失人性化傾向應當及時糾正。醫學在研究提高醫學技術的同時,還應當加強人文醫學的相關研究。

臨床醫學理論書籍(二)

臨床醫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後,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促進人體健康的科學。它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從整體出髮結合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過程,進而確定診斷,通過治療和預防以消除疾病、減輕病人痛苦、恢復病人健廉、保護勞動力。臨床醫學是直接面對疾、病人,對病人直接實施治療的科學。
《臨床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用書:康復醫學》
《靜脈輸液置管與維護指南》
《物理醫學與康復科診療常規》
《心血管疾病鑑別診斷學》
《臨床基本操作技術》
《疼痛與治療》
《臨床常見診治錯誤分析》
《慢性疼痛臨床診療指南》
《中國必讀百部名著——臨床通用卷》
《臨床實踐技能達標訓練》
《循證臨床實踐》
《總住院醫師手冊:重症監護》
《危重症護理學》
《內外科常見疾病護理診斷和計畫》
《實用疾病診療學》
《神經系統疾病鑑別診斷學》
《實用PCR基因診斷技術》
《臨床PCR基因診斷技術》
《臨床心電圖快速解讀》
《不明原因發熱的鑑別診斷》
《現代醫師實用手冊》
《中國鄉醫臨床經驗選集》
《骨質疏鬆鑑別診斷與治療》
《綜合性實驗指導》
《診斷學基本技能訓練》
《常見的疑難病和疑難的覺病》
《社會行為醫學》
《實習醫師內科手冊》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診斷和治療》
《現代臨床診療技術》
《神經肌肉疾病電診斷學原理與實踐》
《胸痛診療路徑》
《臨床診療指南——護理學分冊》
《物理因子治療技術》
《康復功能評定學》
《物理治療學》
《實用醫藥基礎》
《簡明臨床檢驗實驗學》
《全科醫學》
《臨床醫學導論》
《康復工程基礎——輔助技術》
《畫說勞動能力鑑定》
《西醫臨床醫學》
《全科醫師實用手冊》
《臨床疾病概要》
《臨床證據》
《疼痛介入治療圖譜》
《臨床路徑套用指南》
《臨床常見急症處理》
《農民家中的醫生》
《顱腦影像鑑別診斷學》
《診斷學實驗彩色圖譜》
《康復專業人員培訓教材》
《診所注射室實用手冊》
《做個聰明的病人:就醫技巧面面觀》
《農村常見病與衛生常識問答》
《疾病預測學》
《鄉村醫生手冊》
《社區衛生診斷技術手冊》
《診斷學基礎學習指導》
《醫學導論》
《臨床情景模擬教程》
《漫漫從醫路知名專家從醫60年經驗》
《ICU疑難問題解析》
《診斷醫學寄生蟲學》
《患者學》
《基礎醫學概論》
《POCT基本理論和臨床醫學實踐》
《實用心電監測》
《臨床厭氧菌檢測及圖解》
《中醫診斷學綱要及訓練》
《真菌病診斷與治療》
《社區康復學》
《血尿的診斷與中醫治療》
《現代成分輸血》
《黃疸的鑑別診斷與治療》
《實用陰道細胞學診斷圖譜》
《采供血監督檢查指導手冊》
《口腔疾病誤診誤治與防範》
《醫學臨床“三基”訓練技能圖解》
《全科醫師處方手冊》
《常見臨床病例精解》
《神經系統疾病實驗室診斷學》
《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
《診斷學應試嚮導》
《實用CT診斷學》
《肝炎的診斷及防治》
《辨證論治實驗方法學——實驗小鼠診法與辨證》
《其他職業病及診斷鑑定管理》
《血液疾病診斷學》
《神經疾病診斷學》
《呼吸疾病診斷學》
《醫學概論》
《口腔、皮膚科疾病診斷標準》
《外科疾病診斷標準》
《臨床液體治療》
《臨床科研方法概論》
《疾病學基礎》
《新編心血管疾病鑑別診斷學》
《小兒掌紋診病技巧》
《臨床基礎平台實驗》
《中醫診斷學實訓教程》
《急危重症診斷流程與治療策略》
《高壓氧臨床治療學》
《造血幹細胞移植標準實踐手冊》
《脊柱疾病分類診斷學》
《臨床肝病實驗診斷學》
《臨床疑難病例薈萃》
《影像診斷學》
《循環支持治療學》
《小兒臨床CT診斷圖譜》
《實用臨床影像解剖與影像診斷》
《現代實驗診斷學》
《醫學臨床實踐教材》
《臨床用血》
《簡明動態心電圖圖解》
《傳統康複方法學》
《作業治療學》
《臨床心臟負荷試驗學》
《最有用的4種自然療法》
《抗微生物治療指南——熱病》
《泰勒10分鐘診斷手冊》
《康復科手冊》
《神經性疼痛診療學》
《疾病概要》
《臨床疼痛治療指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