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學報》

《復旦學報》

《復旦學報》是復旦大學著有的一部屬於自然科學版、醫學版和社會科學版學科的著作,介紹了復旦大學最新的科技研究和成果,深受科技工作者,研究生等高人才喜歡。

基本信息

分類

醫學版

期刊簡介
復旦學報(醫學版)》[1]其前身是《上海醫科大學學報》,創刊於1956年6月。[2]復旦學報(醫學版)
報導內容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等領域的以原創性研究為主的論文(中英文均可)。
主要欄目
包括述評、論著、實驗研究報導、臨床經驗交流、方法技術、臨床病理(例)討論、講座、綜述、短篇報導、個案報告等。

社會科學版

期刊簡介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是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創刊於1935年6月,由復旦大學出版委員會編輯發行,是中國最早的大學學報之一。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報導內容
以科學性、思想性、前沿性為指導,主要刊登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等領域的論文,並設有一定的研究專欄。
發展歷程
創刊初內容包括學術論文與文藝作品兩類,以後又分別出版文史哲號、科學號等。1945年後停刊。解放後,學校於1954年8月成立“復旦大學學報編委會”,1955年正式出版《復旦大學學報》,內容分別為自然科學版、社會科學版、1966年停刊。“文革”中,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工具——中共上海市委寫作組盜用“復旦大學學報”名義,辦起《學習與批判》,直至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1978年8月,學校黨委決定復刊《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並為此組成了直接由校黨委領導的文科學報編輯部。1978年10月,復刊第1期出版。同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批准《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復刊並公開發行。

自然科學版

期刊簡介
《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1](中、英文混版)是復旦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雙月刊,國內外發行)。創刊於1935年6月30日,由復旦大學出版委員會編輯發行,是中國最早的大學學報之一。
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辦刊宗旨
主要反映復旦大學自然科學類各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也部分收取國內外具有原創性的優秀論文,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繁榮和發展復旦大學的科技事業服務,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任務

《復旦學報》《復旦學報》
反映復旦大學理科各院(系)、所的最新科研和教學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繁榮和發展復旦大學的科技事業服務,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築服務。讀者對象是國內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醫科教師和研究生。

簡介

《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復旦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數學、化學、生命科學、技術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醫學科學等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快報、研究簡報等。它的任務是:反映復旦大學理科各院(系)、所的最新科研和教學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繁榮和發展復旦大學的科技事業服務,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築服務。讀者對象是國內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醫科教師和研究生。《復旦學報》(醫學版)屬綜合性醫藥衛生學術性期刊。刊載最新科研成果、新技術、新經驗,欄目有:述評、論著、研究簡報、方法技術、經驗交流、臨床病理討論、綜述、講座、個案報導、簡訊、摘要等。創刊於1956年,2001年起由“上海醫科大學學報”更名為“復旦學報(醫學科學版)”。《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積極反映復旦師生在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成果,在推動復旦師生為國家的現代化事業服務方向,起到應有的作用。學報貫徹黨的“雙百”方針,為繁榮我國的學術探討而努力。學報鼓勵研究新情況,探討新問題,經常發表具有新鮮見解、材料、方法的學術論 文;注意評述社會科學的新發展、介紹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新成就,還十分重視對國內學派和國外思潮、流派的評價工作,因而常以其新穎的內容而吸引廣大讀者。學報立足本校,面向全國,思路開闊,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