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德》

《張思德》

著名導演尹力又一力作,這部電影被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列為2004年度重點影片,國家廣電、文化部門全力製作和宣傳推廣此片,這部電影沒有刻意去塑造革命英雄的“高、大、全”形象,而是突出他作為一個普通人樸實、善良、助人為樂的美德,令人耳目一新,以及一代偉人毛澤東和平凡士兵之間的深厚感情。最終成為2004年最具注目力的影片已成必然。2005年,影片《張思德》一舉摘下優秀導演、優秀男演員、優秀故事片三大獎項;第1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它又將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兩個大獎;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上,主演吳軍憑藉該片再次摘得影帝桂冠,及最佳導演、最佳故事片。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張思德》《張思德》

為紀念《為人民服務》發表60周年,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等單位聯合攝製了影片《張思德》。該片以1944年前後延安抗日根據地的革命鬥爭為背景,以感人的故事展現了黨中央、毛主席和以張思德為代表的普通戰士團結一致、艱苦奮鬥的歷史畫卷,熱情謳歌了張思德同志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默默無聞、任勞任怨、鞠躬盡瘁的崇高品質,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涵。影片風格樸實、人物生動、真實感人,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富有教育意義。

拍攝緣起

60年前,在抗日戰爭後期的延安,勤務兵張思德在一次燒炭事故中光榮犧牲。 思德參軍十幾年,經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但仍然只是一個勤務兵,他為人憨厚樸實,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為著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 業而默默地奉獻。毛主席在他的追悼會上深情地說,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毛主席的這篇演講發表時 以《為人民服務》為題而廣泛傳播。60年過去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早已經成功了, 並且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正在向著更偉大的目標前進。今天,回顧延安時期的 那樣一段崢嶸歲月,那樣一

《張思德》《張思德》

群普通的革命者與領袖的生活、情感和奮鬥經歷,又會有 怎樣一種滋味湧上心頭?影片《張思德》正是從這樣一種角度,輕輕地打開60年前的 一幅依然燦爛奪目的畫卷。

今年是張思德同志犧牲60周年,也是毛澤東主席發表著名的《為人民服務》60周 年。為了紀念張思德,中影集團和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聯手策劃了大型革命歷史故事 片《張思德》。

這部電影沒有刻意去塑造革命英雄的“高、大、全”形象,而是突出他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美德。編劇劉恆對記者說:“張思德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今天找到我來 寫張思德的故事,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還放下了手中其他的創作。為什麼?我想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向我崇敬的英雄致敬。但是,我希望我們所塑造的張思德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因此在創作初期我為他設計了許多細節,電影將會用這些細節來表現 他的革命情操。在張思德身上,聚集了許多普普通通中國人身上的美德———樸實、 善良、助人為樂……他就是這樣一個既平凡又偉大的英雄。”

劇情介紹

《張思德》劇照《張思德》劇照

1943年7月,延安邊區政府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二十二周年歌詠大會上,剛剛在整編中調到警衛團的張思德,因為在合唱中的表現,被毛主席所認識。在1933年一起進入隊伍的四川儀隴老鄉中,張思德和眾多已經當上團長、旅長的老鄉比起來,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戰士,好不容易當個班長,還在部隊整編時被免了。但想起老鄉中十個就有九個已經倒在了前進的路上,張思德在拿這事取笑他的同志和在服務社當主任的老鄉劉秉鐘面前,總是那么平淡而自豪。

在毛主席的身邊,給毛主席當警衛員的日子裡,無論毛主席是去359旅視察邊區農業生產,還是到部隊中給幹部們開會,張思德總是謙遜地站在吉普車的後架子上,每次車還沒停穩,第一個跳下來給毛主席開門的準是張思德。毛主席不出門的時候,張思德的好事幾乎做遍了整個延安:給年事已高的聾啞炊事員“老革命”做兒子、幫西溝關大娘追回跑丟的豬、為幼稚園父母雙雙犧牲的小朋友宋光明開啟健康的心智、設法讓從前線回來、只剩下一支胳膊的王團長約見毛主席、在359旅替毛主席喝酒,一件件默默無聞的工作,讓毛主席總結張思德時開玩笑地說“你最大的缺點是乾工作不吭聲,最大的優點也是乾工作不吭聲”。

時間在忙碌和充實中顯得格外的快。1944年春節到來的時候,張思德在服務社當主任的老鄉劉秉鍾為了讓自己的婚事稍微體面些,犯下了錯誤。劉秉鍾是什麼樣的人,張思德太了解了。為了幫助服刑期的劉秉鍾能從跌倒處爬起來,張思德幾次三番的到兵工廠做劉秉鐘相好耿玉秋的工作,懇求耿玉秋能去看看劉秉鍾。與此同時,王團長從前線抬進野戰醫院搶救時,張思德的懇求,讓王團長在臨斷氣的那一刻見到了心中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1944年秋天,為了解決中央首長和部隊的冬季取暖問題,有過燒炭經歷、而且在毛主席面前能把燒炭說出個頭頭是道的張思德被警衛團派到安塞去燒炭。燒炭是個苦活累活,也是一個技術活。為了能給黨中央毛主席燒好炭,身為隊長的張思德率先垂範,吃苦在前。在此期間,為了作通新戰士小白的思想工作,張思德從冰涼的池塘里撈上了被自己扔進水裡的口琴,並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在自己的身上。

天下雨了,正燒著的炭窯最怕滲水。當熟睡的大李發現下雨時,張思德已經帶著小白趕到了窯洞前。張思德忙著給窯洞挖排水溝,等坐在窯洞門口的小白髮現山體滑坡時,張思德已經來不及從坍塌的窯洞裡跑出來。張思德犧牲的訊息在刑滿釋放正重頭再來的劉秉鍾、“老革命”炊事員、幼稚園老師,以及每一個認識張思德的人中間慢慢地傳開,每傳到一處,無不是悲痛萬分,泣不成聲。

毛主席得到張思德犧牲的訊息時,已經是幾天后的9月5日。張思德的突然犧牲,讓毛主席想起張思德在自己身邊時那張孩子般燦爛的笑臉。在毛主席的指示下,8月8日中央直屬機關一個為張思德舉行的隆重追悼會在延安鳳凰山腳棗園操場上如期召開。如雲的輓聯和白幛中,張思德的一張畫像掛在正中央。毛主席在肅穆的隊伍面前發表題為《為人民服務》的講話時說:你們中間大多數可能不了解他,走在延安的大街上,你們也不會認識他,認識也不會記住他,但他就像這清涼山上的一棵草,平凡、普通,正是像他這樣平凡普通的戰士,支撐了我們全部的事業……

影片陣容

《張思德》劇照《張思德》劇照

該片主創陣容堪稱強大,無論是編劇劉恆、導演尹力、還是出演毛澤東的唐國強、 張思德的扮演者吳軍,都是中國影壇頗負盛名的人物。談到對《張思德》的感情,劉 恆坦言:“我是1969年當兵的時候讀到《為人民服務》的,可以說張思德是我青春歲月的偶像,幾十年後想起來內心還是按捺不住地激動。張思德這個人忠誠、憨厚、淳 朴、慷慨、豁達,中華民族能夠在今天依然有生命力,正是因為這些美德一直在普通 人中生生不息,我相信讓我流淚的地方觀眾也會被感動。”

唐國強曾扮演過各個時期的毛澤東,這次領袖角色卻跟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片 中毛澤東成了配角,雖然不是男一號,但角色難度卻增大了,這無疑對唐國強提出了 全新的挑戰。他說:“在塑造的時候,需要以小見大體現毛主席和普通人民之間真誠 的感情,這種‘舉重若輕,於無奇當中見功夫’的狀態確實不易把握。所以我還要在 拍攝過程中和編劇導演認真溝通,努力達到返璞歸真的效果。”

精彩視點

這是一個普通的士兵,這是一段真實的歷史,在黑白的影像中,影片以全新的方式刻畫了張思德這個革命隊伍中普通一兵的不平凡革命歷程,以及一代偉人毛澤東和張思德這個平凡士兵之間的深厚感情。

由中影集團、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政協辦公廳聯合製作的、為紀念張思德同志逝世60周年而拍攝的影片《張思德》以其超脫主鏇律影片慣常的方法、在票房上直逼《十面埋伏》的奇蹟和在觀眾中產生的巨大反向,在第1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和《可可西里》一起獲得評審會大獎,也為主鏇律影片如何擺脫單一的說教,實現藝術和商業的完美統一,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典範。

幕後故事

《張思德》《張思德》

《張思德》劇組的“活動範圍”多在山溝里。儘管延安現在已經種了不少樹,但記者還是一路“蹚著土”扎進山溝。見到導演等一行人,第一印象就是他們皮膚之“黑”。以導演尹力為代表,劇組成員由於終日暴露在烈日之下,膚色黝黑超乎我們的想像。這裡的海拔有一千多米,溝壑縱橫,黃土高坡上沒有任何遮攔,使得天光甚亮,直到晚上八點鐘還可拍攝,無形間給劇組加班加點創造了“理由”。

記者到達楊家溝時劇組正在拍攝一組過場戲,說的是張思德和戰友背著一隻羊回到部隊駐地準備給大家改善一伙食,窯洞前卻亂了起來,原來是一批傷員剛從前線被送回來,大家都忙著去搶救。只見小小的一片山坡布景十分細緻,幾孔“破舊”的窯洞遮著印有紅十字的門帘,山坡上一輛舊式的大卡車呼嘯著衝下山坡,與送傷員歸來的馬隊相遇。張思德他們則從一輛車門上印有“宋慶齡基金會捐贈”的黑色老爺車上跳下來,看到傷員,心情一下變得十分沉重。儘管這組鏡頭體現在影片中只是短短一會兒,卻被導演要求反覆拍了六遍之多,在場記者無不感嘆比起現在諸多電視劇流水作業似的拍攝方式,這部電影的拍攝顯然無處不是在“精雕細刻”。

■《張思德》的“誕生”:整個過程好像打仗

說起《張思德》的拍攝過程,導演尹力像是在說“快板書”。

“今年3月12日,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張和平打電話給我,說9月8日是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發表60周年的日子。他向我提議是否可以拍攝一部以張思德事跡為主題的電影,藉此弘揚為人民服務的精神。3月18日,我約了作家劉恆請他出任編劇,隨後又約了中影集團的文學策劃部主任和總經理韓三平,他們很爽快地就答應加入這部影片的拍攝,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中影拿出了100萬作為《張思德》的啟動資金,4月1日就下達了一號生產令。”

為了儘快地“找到”張思德,尹力率眾人奔赴了陝北。“我們兵分兩路,一路去米脂、綏德這些更偏遠的地區去尋找外景地,我和劉恆則是把延安遛了個遍。棗園、王家坪、楊家嶺、南泥灣等等毛主席當年生活過的地方給了我們不少靈感,劉恆告訴我他不想把張思德這位英雄描寫得‘高、大、全’,而是想從細節入手,表現這個小人物,而恰恰這樣的小人物在革命隊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4月30日,劉恆把《張思德》劇本傳到了尹力的電子信箱中,尹力迅速把劇本送到有關部門審查。終於在5月9日,《張思德》劇組得以成行,15日拍攝了第一個鏡頭。接下來的每一天,拍攝的緊張程度好像打仗一般,附近的老鄉見後得出“拍電影的人都不睡覺”的結論。實際上,這“不睡覺”的苦衷只有攝製組的工作人員才知道。因為這部片子真的應了“時間緊、任務重”這句話,白天需要加緊拍攝,而大量的布景任務只能在夜間拍戲的間隙完成,所以大家只能是白天黑夜連軸轉,甚至沒有多餘的時間讓導

演把片子帶回北京剪輯,尹力只能利用夜裡在旅館臨時機房中完成片子的粗剪。

■《張思德》的準備:選景曲折制景複雜

有人用迅馳來形容尹力導演拍戲,這不僅是說他思維敏捷,也是形容他拍戲雷厲風行的作風。大家都知道他對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摳”得很仔細,劇組中如果有人沒有達到他的要求往往會受到嚴厲的批評。但是在記者面前,這位要求嚴格的導演惟獨對《張思德》的美術設計師盧月林豎起了大拇指。

作為北京兒童藝術劇院的舞台美術設計師,盧月林有幾十年的影視劇設計經驗。盧月林告訴記者,從事黑白片的場景設計還是自己工作多年來的第一次:“我曾經參加過另一部‘倒計時’影片《離開雷鋒的日子》的拍攝,不同的是,那部電影開拍時有完整的劇本,我可以根據它準備演員所需要的道具,構思電影的畫面。但《張思德》決定拍攝時對每個人來講都是‘一無所有’狀態,我和導演來到延安選景,心裡立刻涼了半截。”原來今天的延安由於大搞綠化工程治理荒山,處處呈現出鬱鬱蔥蔥的風景。這雖然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環境,但卻給電影的拍攝增添了許多難度。為了找到黃土高坡的感覺,盧月林等人每天驅車幾百公里,轉遍了延安周圍的縣,終於在榆林、米脂一帶發現了真正的黃土高坡,但是山上的窯洞不是太破就是太新,於是,在他的指揮下硬是在山上搭起了逼真的舊窯洞,連窗戶紙都做出了風吹雨淋的痕跡。有趣的是,本來攝製組與當地有關部門在拍攝前簽訂的協定是電影拍攝完畢就將這些布景拆除,但現在村民們已經對這些可以亂真的窯洞從心裡接受下來,要求把這些布景保留下來作為“永久的紀念”。

除了選景的曲折,《張思德》每場戲的制景工作也相當複雜。導演要求“重現歷史”,但是有關張思德故事的細節卻無從考證。比如延安時期的“洛杉磯幼稚園”該是什麼樣子?為了找到毛主席那部“介于吉普車和轎車間模樣的車”,盧月林轉遍了北京的舊車市場但一無所獲,最後他把北影院中的一輛古董“雪佛蘭”轎車進行了改造,為了達到導演提出的“每一個道具都禁得起拍特寫”的要求,車門兩側分別寫上了“宋慶齡基金會捐贈”和“洛杉磯洗衣工會”字樣,這樣,觀眾在看電影時,可以感受到延安在當時並不是孤立的,正是這樣,才促使中國革命最終走向勝利。

■《張思德》的拍攝: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

“時間緊、任務重,但這些不是電影降低標準的理由。恰恰相反,我將在這部電影中探索‘主鏇律’影片的新的表現形式。”記者面前的尹力,由於勞累過度剛剛輸了兩天液,但是一談起《張思德》,他立刻來了精神。“我們這一代人,對張思德的熟悉來自兒時的記憶,我對張思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他的英雄事跡,可是說不清在生活中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接下拍攝任務的初期,尹力曾頗為苦惱,有關張思德的一切在他心中幾乎可以用11個字概括:張思德、毛主席、為人民服務。

到延安之後,尹力常常會拿起《毛選》四卷翻閱,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電影復原歷史場景,“在這部電影中,觀眾將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毛主席就在前方即興發表《為人民服務》的演講。但是,如何向觀眾傳達這種革命的感情?在這部電影中,我們既不是藉助洶湧澎湃的交響樂來烘托主題,也不是像其他延安題材的影視作品那樣通過反覆出現的寶塔山和延河水這樣的‘革命符號’來強加給觀眾革命的概念,相反,在電影《張思德》中,它們很少出現,我更希望這部影片是樸素而寫實的,影片中的道具、布景十分重要,通過它們,觀眾將感受到大量的革命歲月的‘信息’和革命的‘氣氛’,這些都將是獨特而重要的,這也是我為什麼最終決定選擇用黑白膠片拍攝的原因。我認為彩色片固然能給人一種感觀上的滿足,但是用它來表現那段革命的歲月容易給人留下不真實的感覺。我不想營造歷史,而是想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但是,我在兩場戲中也運用了顏色,一場戲是說周總理給毛主席一把紅棗,另一場是‘啞巴’為犧牲的張思德獻上一把紅棗,那把紅棗的紅色十分突出,我想在這裡顏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所獲榮譽

2005年,第11屆電影華表獎,影片《張思德》一舉摘下優秀導演、優秀男演員、優秀故事片三大獎項;同年,第1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它又將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兩個大獎攬入懷中;2006年,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上,主演吳軍憑藉該片再次摘得影帝桂冠,最佳導演、最佳故事片這兩個含金量很高的獎項也被《張思德》奪得。

成功背後

《張思德》是靠什麼在兩年內將政府、專家、觀眾分別評選的三大國產電影獎一一攬入懷中呢?許多觀眾認為,是因為影片塑造了一個不太一樣的張思德,他既是道德楷模,卻又有著平常人的可愛,跳出了塑造模範人物的窠臼。

但對於劇組創作人員來說,《張思德》成功的背後有更多故事。

尹力:驚心動魄的178天

兩年半以後,再回憶起當初的一幕幕,尹力腦海里就會像放電影一樣閃現過一個又一個鏡頭,心裡依然還有驚心動魄的感覺。

2004年3月12日,“能不能拍一部關於張思德的電影?如果行的話,最好在今年9月8日公映。”接到這樣一個特殊的邀請,尹力沉思了十幾秒就答應了下來。

4月1日,中影集團下達了一號生產通令,《張思德》正式建組;4月30日,早晨6點半,編劇劉恆把劇本傳到尹力的信箱里,迅速拷成盤,封面以及包裝都已提前設計好。司機在車裡待命,劇本出來一本走一本,直奔廣電總局、電影局;5月15日開拍第一個鏡頭,毛澤東冒雨探望在前線負傷、生命垂危的紅軍團長。

7月15日停機,7月30日初剪完成,8月20日完成混錄雙片送審,8月28日完成三校拷貝,9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首映。

從開始籌劃到電影首映,僅用了178天,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一個奇蹟。尹力認為,幫助他和劇組成員創造這個奇蹟的,恰恰就是張思德。“我們始終懷著敬仰之心、敬畏之心去拍攝這部影片。張思德內心信仰的東西使他的平凡到達了至善的境界,展現出美德的力量。拍攝電影的過程也是對所有創作者、製作者心靈的一次淨化和洗滌。”

吳軍:體重減了10公斤

在杭州接過百花獎影帝的獎盃後,吳軍給全場觀眾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我在台下就想,如果我拿了獎,是因為我演的是張思德;如果我沒拿獎,是因為我是吳軍。”第二次舉起影帝獎盃的他,言語間充滿對《張思德》的感激,也讓他想起了拍攝過程中種種甜酸苦辣。

吳軍回憶,因為當時時間緊任務重,兩個月中攝製組頂著驕陽酷暑,轉戰陝北的米脂、綏德、佳縣、子長、榆林、安塞、延安,平均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但對他而言這還不是最苦的,最難的是減肥。為了接近角色,他拚命減肥,爬山跑步,每天只吃一兩個蘋果和優酪乳,睡眠不超過四小時,一個月愣是減了10公斤。為了追求形象的質感,他到陝北便脫掉衣服,赤身坐在烈日下,讓自己的膚色更接近一個燒炭的戰士。生活中每天也穿著草鞋,刻意打造自己適應那個年代的環境,腳上磨出泡,磨出了老繭也不吭氣。劇組裡,那個人們認識的喜劇演員吳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銀幕上鮮活的戰士張思德。

紀念建黨90周年影片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9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不懈奮鬥,取得了新民族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在迎接中國共產黨90華誕之際,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上海聯和電影院線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大光明院線有限公司舉行了“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 周年電影展映活動”。

歷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第一屆 《紅色娘子軍》 | 第二屆 《李雙雙》 | 第三屆 《吉鴻昌》《淚痕》《小花》 | 第四屆 《廬山戀》《天雲山傳奇》《七品芝麻官》 | 第五屆 《喜盈門》《鄉情》《白蛇傳》 | 第六屆 《人到中年》《牧馬人》《駱駝祥子》 | 第七屆 《咱們的牛百歲》《十六號病房》、《不該發生的故事》 | 第八屆 《高山下的花環》、《人生》、《紅衣少女》 | 第九屆 《咱們的退伍兵》《少年犯》《日出》 | 第十屆 《芙蓉鎮》《血戰台兒莊》《孫中山》 | 第十一屆 《紅高粱》《老井》《原野》 | 第十二屆 《春桃》《寡婦村》《共和國不會忘記》 | 第十三屆 《開國大典》《本命年》《巍巍崑崙》 | 第十四屆 《焦裕祿》《龍年警官》《老店》 | 第十五屆 《大決戰》《周恩來》《過年》 | 第十六屆 《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楊貴妃》 | 第十七屆 《鳳凰琴》《重慶談判》《炮兵少校》 | 第十八屆 《被告山槓爺》《留村察看》《一個獨生女的故事》 | 第十九屆 《紅櫻桃》《七·七事變》《混在北京》 | 第二十屆 《紅河谷》《大轉折》《離開雷鋒的日子》 | 第二十一屆 《甲方乙方》《鴉片戰爭》《長征》 | 第二十二屆 《男婦女主任》《紅娘》《一個都不能少》 | 第二十三屆 《我的父親母親》《黃河絕戀》《國歌》 | 第二十四屆 《生死抉擇》《漂亮媽媽》《芬芳誓言》 | 第二十五屆 《25個孩子一個爹》《大腕》《法官媽媽》 | 第二十六屆 《衝出亞馬遜》《英雄》《鄧小平》 | 第二十七屆 《手機》 | 第二十八屆《張思德》 | 第二十九屆 《集結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