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雷鋒的日子》

《離開雷鋒的日子》

《離開雷鋒的日子》由王興東編劇,雷獻禾、唐寧執導,主演劉佩琦、宋春麗。此片是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影片描寫的是雷鋒生前的親密戰友喬安山在雷鋒去世後的30餘年裡,以雷鋒為榜樣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1962年8月15日,雷鋒與喬安山一起執行任務時,喬安山開車,雷鋒在一旁指揮,喬安山倒車時意外將雷鋒撞傷致死。從此喬安山把與雷鋒勝似手足的戰友情變成凝重的深切懷念,留下了一串串不是雷鋒恰似雷鋒的人生足跡。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圖)《離開雷鋒的日子》《離開雷鋒的日子》 劉佩琦扮演喬安山

喬安山是同雷鋒一起入伍的,他們同在一個班,同駕一輛車。1962年8月15日,兩人執行任務回來,喬安山在倒車時,無意中撞倒一根木桿,正巧打在指揮倒車的雷鋒的頭上,經搶救無效,雷鋒犧牲了。
喬安山轉業到地方。三十多年來,他堅持學雷鋒,做好事,嘗盡了甜酸苦辣。一次喬安山所駕駛的長途汽車上坐了七、八個陳站長的親戚,他們一個都沒買票。對陳站長的以權謀私行為,喬安山堅決抵制,將這些人轟下了車,為此得罪了陳站長。汽車行駛途中,被一啞巴攔下,原來啞巴的女人難產,要趕快送醫院,喬安山果斷地採取甩站急駛,及時地將產婦送到醫院。在運輸途中,喬安山和兒子喬兵駕駛的汽車壞了,父子倆向過往車輛求助,有的視而不見,有的伸手要錢。直到晚上有輛車相助,但由於車小無法幫助喬家父子。可是,第二天早上,那輛車的一位中年女士帶領一群頭戴小紅帽的人們前來幫忙,原來那位女士是雷鋒生前輔導過的學生。喬安山深受感動,他意識到不只是他一人在學雷鋒。一天深夜,喬安山駕車救起一位被車撞傷的老人,並將老人送到醫院搶救。不想,老人在家人的壓力下,違心的指認是喬安山撞了他。喬安山痛心,家人寒心。最終,撞傷老人的司機找到了,老人的良心也受到譴責,拉著喬安山的手,認了錯。三十多年來,喬安山只要遇上困難,總要到班長雷鋒的墓前坐坐,和班長聊聊,什麼困難就迎刃而解了。

編劇介紹

(圖)《離開雷鋒的日子》《離開雷鋒的日子》編劇 王興東

王興東,中國電影編劇,1951年2月生於遼寧大連,1968年畢業於大連第十中學國中部,隨後去農村插隊,197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任延邊軍分區宣傳隊創作員。1975年入長春電影製片廠任助理編輯,1978年在北京電影學院編劇班進修,回廠後於1984年任編劇。1979年起與王浙濱等人合作編寫電影文學劇本《白樺林中的哨所》、《飛來的仙鶴》、 《狼犬歷險記》《我只流三次淚》《陸軍見習官》 、《蔣築英》、《天國逆子》、《留村察看》、《離開雷鋒的日子》等20部影片。王興東在創作中堅持現實主義方法,每一部原創劇本都經過無數次的實地調查,採訪撰寫而成,王興東將深入生活視為創作所必須的科學活動。王興東的劇作注重敘事結構的均整安排,敘事節奏張馳有致,在人物塑造方面突出生活化的小細節,顯得真實可信。在生活場景的鋪排上除了做到真實外,還注意環境與劇情的互動作用,王興東的作品大都為“主鏇律”作品,他認為頌揚時代,頌揚人民,頌揚先進生產力,發掘生活的力度,寫人情、人道、人性就是時代的主鏇律,沒有主鏇律就沒有歷史的進步。王興東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國際獲獎。

主要演員

(圖)《離開雷鋒的日子》演員 劉佩琦

劉佩琦1983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貌不驚人,十幾年來以往角色大多是壞小子、地痞、漢奸、陰險的軍師等。雖然戲不是很多,但他都認真對待,給觀眾留下了印象。在張藝謀導演的《秋菊打官司》中,他一改往日形象,演了個土得掉渣的老農民,憨憨厚厚的秋菊丈夫。劉佩琦在創作中尋求表演如何回歸生活自然,努力把握這種尺度,在《秋菊打官司》中,他的表演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通過這次和張藝謀的合作,他在表演分寸和把握人物的度上來了一次革命。

1994年劉佩琦又主演了由周曉文導演的電影《二嫫》,這部電影受到了國內各界的好評,並在“洛加諾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四項大獎。對每個人物,他都悉心琢磨、認真對待,賦予角色以生命。正是由於他的認真、努力和積累,使他在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中扮演喬安山,有了出色的表現,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和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他的電影作品還有《西洋鏡》《和你在一起》等。

背景人物

喬安山曾經和雷鋒在一個工廠勞動,一起參軍到部隊,還分到了一個班。只因那場意外的事故,雷鋒就倒在戰友喬安山的車輪旁。雷鋒帶著他那腔對黨和人民的未了之情在生命的旅途上寫下了22歲的永恆。幾乎是與此同時,喬安山就遠遠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直至30多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現任遼寧省軍區政治部秘書處秘書蔡原征第一個找到了雷鋒這位沉默的戰友,並在全國最先報導了他。

影片賞析

(圖)《離開雷鋒的日子》雷鋒犧牲了,喬安山悲痛萬分。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主人公,是和雷鋒同開一輛車,後又不幸地無意造成雷鋒犧牲的喬安山數十年間,始終無法擺脫沉重的負疚感。一個堅不可摧的信念牢牢控制著他:別人可以不學雷鋒,我不可以!編劇選取喬安山這個極為獨特的人物切入,可謂獨具慧眼。因為題材本身為作者刻畫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內心世界的複雜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然而,這個題材也向電影創作者提出了艱巨的任務:如何描寫喬安山在幾十年漫長的日子裡學雷鋒的事跡。毫無疑問,可供選擇的素材數不勝數。電影的編導們沒有簡單地公式化地展示喬安山所作的一件又一件好事,而是把主人公置於起伏跌宕、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之中。
影片以現在時態的喬安山的回憶作為貫穿線。喬安山出場伊始,便陷入常人無法忍受的困境。影片開頭僅數分鐘,就造成了一個巨大的懸念,一下子使人屏息揪心。然後,講述離開雷鋒之後的日子。喬安山成為長途汽車司機。影片未專注於他的扶老攜幼,而是突出了疾惡如仇的他和以權謀私的孫科長的面對面的鬥爭。售票員小吳,被喬安山的精神所感動,把原先想據為己有的一枚乘客遺失的金戒指,悄悄掛在方向盤上。繼而,影片進入了整部作品的“戲核”:喬安山救助被汽車撞傷的賣豆腐梁老頭,反被梁家親屬訛詐、冤枉為肇事者。真正的肇事者逃逸了。老頭的子女不肯交納醫療費,無恥地誣陷喬安山為肇事者。此刻,老實巴交的喬安山有口難辯。他再次陷入比當年無意撞死雷鋒更深重的絕境。他感到無比孤獨,甚至絕望。除了妻子,連親生兒子也一時間站到對立面。

(圖)《離開雷鋒的日子》《離開雷鋒的日子》 吳軍扮演雷鋒

事情發生在1988年。喬安山周圍,幾乎無人相信,現今社會還有雷鋒式的喬安山這樣無私無畏的人!圍繞這起事故,各色人等的靈魂,宛如初生兒一般,赤裸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救人反被誣為害人。被逼到了絕境的喬安山,“連死的心都有了!”矛盾激化到了這個地步,加上那幾個財迷心竅、豬狗不如、天良喪盡的醜類,活靈活現,耳熟能詳,豈能不深刻地喚起觀眾的道德義憤和對主人公的無比同情!真相終於大白這場戲,安排在醫院,主要人物都出了台。劉佩琦扮演的喬安山和宋春麗扮演的喬妻,在長長的整場戲中,完全沉浸於憎愛分明的規定情景,表演到位準確,激情澎湃,道白句句擲地有聲,讓人熱血沸騰。正是這場在某種程度上看似舞台化的重頭戲,賦予喬安山高尚磊落、頑強淳樸的人格力量以巨大的深度。
在一部影片中,傾注全力,精心拍好一個獨具特色的中心段落(華彩樂章),是幾乎所有優秀電影作品的成功“秘訣”之一。《離開雷鋒的日子》找到並拍好了這樣一個中心段落。它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心!

藝術價值

(圖)《離開雷鋒的日子》《離開雷鋒的日子》電影原型喬安山在大學作報告

《離開雷鋒的日子》比較尖銳地觸及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社會生活里,對於人們的道德狀況的熱切關注——這是時代的話題,歷史性的話題,可以喚起人們共鳴的話題。在藝術欣賞中,美感是複合體,是道德感、理智感(求知慾得到滿足等引起的情感)和審美知覺的複合體。其中,道德感經常起主導作用。《離開雷鋒的日子》由喬安山折射出來的雷鋒精神,其巨大的道德力量,激起欣賞者強勁的道德感,使他們不知不覺地置身於影片的特定情境,移情銀幕,自我審視,在善與惡,無私與自私的較量中,內心世界波瀾起伏,欲罷不能。與劇中人共同體驗善終於戰勝惡的觀眾,靈魂得到了升華,正面的道德感得到了滿足,從而肯定了這部影片的藝術價值。須知,在優秀的藝術作品中,正面的思想道德力量,或曰思想內涵,是作品藝術性和觀賞性的基礎。缺乏思想道德力量的作品,或許可以引起觀眾的興趣,但是絕對無法引起他們的興奮和共鳴。顯然,《離開雷鋒的日子》的創作者們自身早已被他們所描述的對象深深打動,才能以如此深厚的真誠和充沛的激情,揮毫潑墨。藝術創作一旦喪失這種真誠和激情,精品便無從產生。

現實意義

(圖)《離開雷鋒的日子》雷鋒精神永存

《離開雷鋒的日子》應當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下重重一筆。它具有在題材上的特殊性和內容上的道德評判意義。
“雷鋒”畢竟是中國大地上十幾億人人人皆知的名字,而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陌生的,這部影片正是對生活中雷鋒精神的一次近距離、全方位、真實而又毫不誇張的掃描與展示,從更深的層次上講,它回答了人們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有意識、下意識、無意識中對雷鋒精神的疑惑,有力地批駁了拜金主義與利已主義對雷鋒及其精神的誣衊與攻擊,從而在公眾心理、社會價值觀、輿論氛圍中重新塑造了雷鋒的形象。緊緊抓住人們對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道德失衡現象的不滿和憂慮心理,把握住全社會大張旗鼓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契機,毫不掩飾地表達出人民對自私、冷漠、麻木的痛恨和對真誠、善良、愛心的期盼之情,正是這部影片成功的原因。

歷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第一屆 《紅色娘子軍》 | 第二屆 《李雙雙》 | 第三屆 《吉鴻昌》《淚痕》《小花》 | 第四屆 《廬山戀》《天雲山傳奇》《七品芝麻官》 | 第五屆 《喜盈門》《鄉情》《白蛇傳》 | 第六屆 《人到中年》《牧馬人》《駱駝祥子》 | 第七屆 《咱們的牛百歲》《十六號病房》、《不該發生的故事》 | 第八屆 《高山下的花環》、《人生》、《紅衣少女》 | 第九屆 《咱們的退伍兵》《少年犯》《日出》 | 第十屆 《芙蓉鎮》《血戰台兒莊》《孫中山》 | 第十一屆 《紅高粱》《老井》《原野》 | 第十二屆 《春桃》《寡婦村》《共和國不會忘記》 | 第十三屆 《開國大典》《本命年》《巍巍崑崙》 | 第十四屆 《焦裕祿》《龍年警官》《老店》 | 第十五屆 《大決戰》《周恩來》《過年》 | 第十六屆 《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楊貴妃》 | 第十七屆 《鳳凰琴》《重慶談判》《炮兵少校》 | 第十八屆 《被告山槓爺》《留村察看》《一個獨生女的故事》 | 第十九屆 《紅櫻桃》《七·七事變》《混在北京》 | 第二十屆 《紅河谷》《大轉折》《離開雷鋒的日子》 | 第二十一屆 《甲方乙方》《鴉片戰爭》《長征》 | 第二十二屆 《男婦女主任》《紅娘》《一個都不能少》 | 第二十三屆 《我的父親母親》《黃河絕戀》《國歌》 | 第二十四屆 《生死抉擇》《漂亮媽媽》《芬芳誓言》 | 第二十五屆 《25個孩子一個爹》《大腕》《法官媽媽》 | 第二十六屆 《衝出亞馬遜》《英雄》《鄧小平》 | 第二十七屆 《手機》 | 第二十八屆《張思德》 | 第二十九屆 《集結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