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引圖》

《導引圖》

《導引圖》養生圖譜與專著名。是現存最早的導引圖譜。原帛畫長約100厘米,與前段40厘米帛書相連。畫高40厘米。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是現存最早的導引圖譜。

基本信息

《導引圖》《導引圖》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是現存最早的導引圖譜。原帛畫長約100厘米,與前段40厘米帛書相連。畫高40厘米。分上下4層繪有44個各種人物的導引圖式,每層繪11幅圖。每圖式平均高9-12厘米。每圖式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為工筆彩繪。其術式除個別人像作器械運動外,多為徒手操練。圖傍注有術式名,部分文字可辨。其中涉及動物的有等八式,與五禽戲相近而缺鹿戲與虎戲。原無圖譜名,現名系由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所定。

《導引圖》養生圖譜與專著名。是現存最早的導引圖譜。原帛畫長約100厘米,與前段40厘米帛書相連。畫高40厘米。

概述 

《導引圖》是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現存最早的一卷保健運動的工筆彩繪帛畫,為西漢早期作品。《導引圖》出土時殘缺嚴重,經過拼復共有44幅小型全身導引圖,從上到下分四層排列,每層各有11幅小圖(見圖一)。而發明“五禽戲”的華佗東漢時期人。據此我們可以認定,《導引圖》與《五禽戲圖》不是一回事。那么,《導引圖》與華佗的“五禽戲”之間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呢?首先,我們必須弄清“導引”的含義。所謂“導引”,是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相結合的一種醫療體育方法。早在原始時代,先民們為了表示歡樂、祝福和慶功,往往學著動物的跳躍姿勢和飛翔姿勢舞蹈,後來,便逐步發展成為鍛鍊身體的醫療方法。我國古代的“導引”就是指“導氣會和”“引體會柔”,是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相結合的一種體育療法。用現代漢語來表達,“導引”就是保健醫療體操。早在春秋戰國時,以呼吸運動為主的“導引”方法已相當普遍。《莊子.刻意》道:“吹響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行之士養行之人彭祖壽......

《導引圖》不僅年代早,而且內容非常豐富,它使古代文獻中散失不全的多種導引與健身運動找到了最早的圖形資料,對導引的發展、變化研究提供了可貴的線索。從中我們看到有關導引的幾個方面:

一、呼吸運動:
馬王堆《導引圖》所描繪的呼吸運動與古代傳統練功的"胎盤法"(丹田呼吸法)不完全一樣。文字說明中有兩處直接提到呼吸。如"印(仰)渾(呼)"與"笑(猿)猙"。古代"印渾"是仰身鳴叫的意思,"籠渾"是猿猴嘯叫的聲音。圖的形態是胸部擴張,雙手向後舉,其動作是加強對心肺功能的鍛鍊。

二、肢體運動:
《導引圖》中除極個別的蹲、跪(坐)式外其餘全部為立式運動。現在我國第五套廣播操中的八個動作基本概括了《導引圖》的精華部分。如上肢運動有"龍登"沖拳運動有"螞(占)",擴胸運動有"印淬",體側運動有"螳螂";腹背運動有"滿政",跳躍運動有"引頸""坐引八維",以及有圖缺文的踢腿運動和體轉運動。

另外,象《五禽戲》中鳥、熊、猿也有相似圖文,可知華佗的《五禽戲》與馬王堆《導引圖》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關係。

三、器械運動:
《導引圖》除徒手操外,還發現使用棍仗式運動,作屈身轉體運動狀,雙手持杖。文字說明是"以文(杖)通陰陽"。還有折腰式轉體運動,腳下有一球狀物,也是器械運動的形態。

四、導引與治病關係:
《導引圖》文字說明中直接提到治病的項目共有:"煩"、"痛明"、"引聾"、"引溫病"等12處,說明導引不僅對四肢部位的膝痛、消化系統的腹中,五官的耳目,甚至某些傳染病的治療有著密切關係。

馬王堆《導引圖》所反映在導引上的四個方面內容足以說明中國是世界上較早套用導引的國家。歐洲學者馬亭倫承認,西方通過艾氏的介紹,從遠東抄襲了中國的醫療體操。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也認為,西方現代的醫療體操實際上是從中國早期的體操傳入歐洲演變而成的。所以,西方學者稱呼中國是"醫療體操的祖國"。

描述

“導引”或作“道引”。道氣令和,引體令柔之意。《一切經意義》中說:“凡人自摩自捏,伸縮手足除勞去煩,名為導引”。

帛畫《導引圖》用彩色描繪44種形態各異的健身運動圖形。“錦”是各種運動圖形的美稱。因此,該圖也可稱之謂44段錦。《導引圖》全長140厘米,高50厘米。圖前書寫《卻穀食氣》與《陰陽十一脈灸經》。其中繪有人物的部分寬100厘米,高50厘米。人物圖形上下共四層,每層11幅小圖,共44幅圖像。每幅圖高9~12厘米不等,每圖均繪一個運動姿態各異的人物。圖形附近書寫有說明文字。因為實物殘缺,實際能看出文字的只有31處。

從圖像的形態和服飾來看,圖中人物主要是庶民階層,畫像大多著褶(音它)侉(褲)式戎裝(即一種無絮的短袍),有的著禪襦式衣裳(即單層的連衣連裙服裝)或短侉(褲)、短裳(裙)。男女均綰髮或戴巾幘(類似現在的便帽),穿尖角形鞋履,或赤足。亦有裸上身的。這與四川成都鳳凰山出土漢代畫像中收割的農民所穿的服飾相同。

健身運動的主要特點

從導引圖中的圖形、文字說明和運動姿態來看。其主要特點表現為“吐故納新,熊徑鳥伸”。“搖筋骨,動支節”等等。

《導引圖》《導引圖》
(一)吐故納新,熊經鳥伸
《莊子·刻意篇》就有“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伸),為壽而已”的記載。莊子(約前369-前286年)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說明早在2300年前,有關“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的呼吸運動,與“熊徑鳥伸”摹仿禽獸姿態的健身運動,已經成為廣大人民民眾習練健身功法的基本模式。

吐故納新——“卯(仰)滹(同呼)”(圖1)。側立。雙手反轉伸向背後。挺胸、收腹,作深呼吸運動。
熊徑鳥伸——“熊痙”(圖2),扭腰、轉身向右側甩手。“徑,曲徑。”又“痙”與“勁”通。強勁剛健之意。
“信”(圖3),作鳥形。抬頭,伸頸、折腰、直腿,雙手及地。“信”與“伸”通。“鳥伸”之意。

“熊徑鳥伸”是古代《五禽戲》中的功法之一。馬王堆《導引圖》中摹仿鳥類姿態的有3種:信(鳥伸)、鸇(猛禽)“鷂北”(鷂背)、鶴譚(譚,延伸)。模仿獸類姿態的有3種:“熊痙”、“×(猿)滹(呼)”,“木×(沐猴)×(喧譁)引炅中。模仿其他動物姿態的有3種:“堂狼”(螳螂)、“龜恨”、“×(龍)登”。其中以鳥類為主,獸類次之,其他3種動物的姿態各一,說明古代摹仿動物姿態的仿生功,並不限於《五禽戲》中五種禽獸。此外,還有“螳螂”和龜、龍。以上就是漢代仿生健身氣功的特點之一。

(二)搖筋骨,動支節
《素問·異法方宜篇》:“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王冰註:“導引,謂搖筋骨,動支節。”
搖筋骨——“以丈(杖)通陰陽”(圖4)。雙手握杖,左上右下,利用器械翻身作轉體運動。

引膝(膝)痛(圖5)。雙手握拳抵腰,極力弓身向後。

動支節——“覆(腹)中”(圖6)。扭腰,急轉雙手。

“滿逆”(懣厥)(圖7)。俯身,獗尻,仰頭虎視。

以上運動,牽動腰、背、四肢、筋骨等關節,能促進血液循環。

(三)其他運動
球術運動——蹋(踏)鞠(圖8)。說明文字已殘缺。折身、轉體、甩手,作戲球狀。“踏鞠”或叫“蹴鞠”,蹴,音卒,踢球的意思。古代往往帶有軍事訓練的性質。也是一種健身運動,所以詩詞中將它稱之謂“輕身健體”的導引法。

盤舞——漢代民間舞蹈。地上排列盤子,多少不等,多者七盤,故稱“七盤舞”。

“堂狼”(螳螂)(圖9)。扭腰,雙手向空中甩袖,作跳躍狀,雙目注視圓盤。《呂氏春秋·大樂篇》:“昔陶唐之始……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舞以宜導之。”說明利用舞蹈疏通筋骨的健身導引,其歷史淵源非常悠久。

結論

從上述簡要的介紹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一)馬王堆《導引圖》健身術圖形和說明文字屢屢見於有關“導引”文獻的記載。其中包括“吐故納新”的呼吸運動,摹仿“熊徑鳥伸”的仿生運動,以及“搖筋骨、動支節”等多種肢體、關節運動。

(二)該圖系漢代庶民階層喜聞樂見的健身氣功運動。圖中的44種健身術,對後來《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功法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健身運動中,涉及治病的項目有12處:如“煩”、“病明”、“引聾”、“覆(腹)中”,“引膝(膝)痛”、“引祛責(積)”、“滿厥(懣厥)”,“引項”,“引溫病”,“坐引八維”、“引痹痛”、“引頹(疝)”等。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二)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成方切用》
《程杏軒醫案》
《導引圖》
《滇南本草》
《東醫寶鑑》
《讀醫隨筆》
《仿寓意草》
《察舌辨症新法》
《道樞》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此事難知》
《叢桂草堂醫案》
《丹溪心法》
《馮氏錦囊秘錄》
《洞天奧旨》
《痘疹心法要訣》
《讀過傷寒論》
《讀素問鈔》
《丹台玉案》
《對山醫話》
《褚氏遺書》
《存存齋醫話稿》
《常用中草藥手冊》
《瘡瘍經驗全書》
《慈幼新書》
《程氏易簡方論》
《刺灸心法要訣》
《得配本草》
《產寶》
《兒科醒》
《跌損妙方》
《瘋門全書》
《丁甘仁醫案》
《常用中草藥圖譜》
《二如亭群芳譜·藥譜》
《常用經穴解剖學定位》
《痘疹心法》
《黨參新研究》
《伏瘟證治實驗談》
《大觀本草》
《大生要旨》
《產孕集》
《丹溪脈訣指掌》
《丹溪先生醫書纂要》
《長沙方歌括》
《丹溪心法附余》
《丹溪心法治要》
《澹寮集驗方》
《長沙藥解》
《程原仲醫案》
《赤水玄珠》
《崇實堂醫案》
《得心集醫案》
《得宜本草》
《產寶百問》
《滇南本草圖譜》
《吊腳痧方論》
《調疾飲食辯》
《傳信方》
《傳信適用方》
《疔瘡要訣》
《訂正金匱要略注》
《訂正傷寒論注》
《東北藥用植物原色圖志》
《傳忠錄》
《東垣十書》
《東莊醫案》
《董汲醫學論著三種》
《董氏小兒斑疹備急方論》
《產科四種》
《痘科鍵》
《痘科類編釋意》
《痘科正傳》
《痘學真傳》
《痘疹百問秘本》
《痘疹傳心錄》
《痘疹大全八種》
《痘疹定論》
《痘疹廣金鏡錄》
《痘疹會通》
《痘疹金鏡錄》
《痘疹精詳》
《痘疹論》
《痘疹全書》
《痘疹四合全書》
《痘疹碎金賦》
《春溫三字訣》
《蠢子醫》
《痘疹真傳奇書》
《痘疹正宗》
《痘疹專門》
《痘治理辨》
《慈航集》
《慈濟方》
《產科心法》
《產育保慶集》
《遯園醫案》
《刺疔捷法》
《陳蓮舫醫案秘抄》
《范東陽方》
《方氏脈症正宗》
《陳氏小兒病源痘疹方論》
《費伯雄醫書二種》
《風癆臌膈四大證治》
《成方便讀》
《存真圖》
《伏氣解》
《達生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