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經穴導引法

氣功經穴導引法

氣功經穴導引法,是根據經絡學說和針灸學理論,運用合適的手法,在人體的主要經絡路線和主要穴位上進行的。

qigong jingxue daoyinfa
《莊子》載有“吹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素問·異法方宜論》載:“其治宜導引按。”唐代王冰註:“導引,謂搖筋骨,動肢節。”晉代葛洪《抱朴子》載:“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隋代《諸病源候論》中載有導引治療法260多種。
氣功經穴導引法是根據經絡學說和針灸學理論,運用合適的手法,在人體的主要經絡路線和主要穴位上進行的。其主要作用是結合氣功鍛鍊,可將呼吸、意守和內氣的鍛鍊自然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導引的效果。導引可在睡覺前進行,也可在其他空閒時間進行。在睡覺前導引,可只穿內衣,以便充分發揮其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秘陰陽和旺盛血液循環的作用。
導引手法 主要有下列幾種: ①拍打法。 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腹在按摩部位上進行拍打。拍打時,四個手指併攏或稍分開,以手指的指腹(不是手掌)用彈跳的力量有節奏地向前移動著拍打。這種手法可在四肢部位上套用。②叩打法。五個手指彎曲,指尖收攏或稍分開,成梅花形或扇面形,用指尖的力量在按摩部位上叩打。叩打時,主要是用腕指的彈跳力。這種手法的力量較強,也較集中,主要套用在四肢部位上。③撫摩法。用手掌和手指的掌側面在按摩部位上進行緩慢或快速的有節律的撫摩。是一種比較輕的手法。緩慢撫摩法主要套用於頭部,快速撫摩法主要是套用於四肢和軀幹。快速撫摩法是用整個手臂的力量進行的,實際上也是用全身力量進行的。 ④鏇摩法。可用食指、 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的遠端指腹進行鏇摩,也可用手掌及手指的掌側面鏇摩。前者的力量比較集中,透力較大;後者的力量比較均勻,主要作用於淺部。鏇摩是在按摩部位呈弧圈形鏇轉地前進或在固定的部位上鏇摩。前者主要套用於四肢,後者主要套用於腹部。⑤點按法。以指尖的“頂勁”點按在穴位上進行按摩。點按可以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尖進行,用作點按的手指應剪短指甲。點按可用單手也可用雙手進行。施用的指力視點按部位而定。這種手法主要套用在若干主要穴位上。此即針灸學中的“指針法”。⑥指揉法。用指尖的“頂勁”在穴位上進行揉壓。可用單手也可用雙手進行。施用的指力有輕有重,視指揉部位的不同而定。指揉法是用指尖以小的弧圈形式揉壓的。多套用於一些主要穴位上。⑦掌揉法。用手掌的基底部(靠近腕部的肉厚之處),以手腕力量呈弧圈樣進行揉摩。此法較指揉法的力量大,可以作用到軟組織的深部。掌揉法主要用於四肢肌肉較厚的部位和關節部位。 ⑧指捏法。 用五個手指進行捏壓。捏壓時,拇指伸直,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併攏平伸,掌指關節後引,拇指前伸,使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平齊,形如“鶴嘴”。這種手法在《天罡指穴法》中叫“鶴嘴勁”。主要用於上肢部位。施術時,以指捏的力量像“鶴嘴”那樣一張一閉地向前捏動。⑨掌搓法。用掌指的掌側面像搓東西那樣用“搓勁”在按摩的部位上搓動。可以向單一方向搓動,也可以來回搓動。此法的力量較“撫摩法”重。主要用於腹背部和四肢部。⑩剁掌法。用第五掌骨和小指的尺骨側(拇指在上,小指在下),用手腕的力量,像以手掌剁東西那樣在按摩部位上進行。剁掌時,五個手指微分開,以便容易產生彈跳力量。可以用單手也可以用雙手進行。此法可通過震顫的力量作用於較深部位。主要用於四肢肌肉較厚處。推導法。用手掌的基底部在按摩部位上以較重的力量“推導”。可以用單手也可以用雙手進行。用雙手進行時,把一隻手掌放在另一隻手的手背上,以加重推導的力量。此法主要套用於四肢部和腰背部。抓起法。將五個手指的末節指腹按壓在按摩的部位上,隨即以適當的壓力收攏指尖,用“粘提勁”向內上抓起。此法對肌肉組織活動的幅度和血液循環都有較大的作用。主要套用於四肢肌肉較厚的部位。捧砂法。用手掌的第五掌骨掌側面的部分,像捧砂子那樣一捧、一粘、一起地進行,所以也叫“捧砂勁”。捧砂時以手掌的內翻勁進行。此法主要用於腹背部和四肢。
序、部位和作用 經穴導引的順序和部位,分為顏面部、頭頸部、上肢部、下肢部、肩背部、腰骶部和胸腹部。
顏面部導引 導引順序和部位如下: ①雙手洗臉。兩手做洗臉動作,以手掌輕輕摩擦面部皮膚十數次。此法可使面部皮膚柔潤,增強抵禦風寒的能力。②導引印堂。印堂穴在兩眉頭中間 (圖1[])。按摩此處有醫治頭痛、頭暈、頭脹、失眠以及眼病和神經衰弱等作用。擠擦的手法,可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以“點揉法” 導引;也可用兩手中指的指腹一左一右地交替進行,反覆按摩十數次。③導引太陽。太陽穴在外眼角的外上方(圖1[])。導引此穴有醫治頭痛、眼病的作用。 可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以“點按法”或“指揉法”按摩十數次。④導引迎香。迎香穴在鼻翼旁鼻唇溝的鼻側凹陷處 (圖1[])。導引此穴有醫治慢性鼻炎和嗅覺障礙的作用;經常按摩此穴還可預防感冒。可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以“指揉法”進行,也可用拇指遠端的橈側以“撫摩法”進行反覆撫摩十數次。⑤導引耳殼。根據經絡學說和耳針療法的實踐,耳殼與人體的內臟、四肢和經絡系統都有密切聯繫。所以,導引耳殼可對相應的部位發生作用。耳殼的耳輪部分,主要對頭面、軀幹、四肢發生作用,其中“耳垂”對眼發生作用;“耳甲腔”主要對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內臟器官發生作用。導引時用拇、食指的指腹,以適當的力量捏壓耳殼,可以先從“耳輪”開始,也可以先從“耳甲腔”開始,各捏揉十數次。
頭頸部導引 導引順序和部位如下: ①雙手梳發。用兩手的掌側面,自前髮際向後髮際像梳發那樣撫摩二、三十次。婦女發厚,可以用梳子梳發二、三十次。②導引玉枕穴。玉枕穴在枕骨粗隆兩側約兩橫指處 (圖2[])。導引此穴有醫治頭痛、神經衰弱、枕部麻木等功效和醒腦、 安睡等作用。 導引時可將兩手放在玉枕穴稍上方,將拇指的橈側貼在玉枕穴上左右橫嚮導引。左右同時做十數次。③導引風池穴。風池穴在項後(枕骨下)大脖筋(斜方肌起始部)兩側的凹陷處(第二頸椎的兩旁)。導引此穴有醫治眼病、頭痛、失眠、耳鳴、神經衰弱等作用,經常導引此穴可預防感冒。可用“點按法”或“指揉法”導引十數次。④點按翳風穴。翳風穴在耳垂後軟組織的凹陷處,當下頷枝的後緣。導引此穴有醫治耳鳴,重聽等作用。用食指或小指的指尖以“點按法”或“點揉法”導引十數次。
肩背部導引 導引順序和部位如下:①按摩大椎穴。大椎穴在項背部第七頸椎棘突之下的凹陷處 (圖3[])。按摩此穴有醫治頭痛、肩背痛、神經衰弱、慢性氣管炎等作用。此穴還是人體上的一個保健穴,有強壯身體的作用。按摩時可將食指及無名指的指端壓在中指指端的指背上,以加重指力,可用“點按法”或“點揉法”按摩;也可用拇指及食、中指的“捏勁”自後髮際正中向下捏至“身柱穴”,反覆捏十數次。②抓捏肩井穴。肩井穴在肩胛崗上部,當第七頸椎棘突與肩峰(肩頭)聯線的中點處 (圖3[])。按摩此穴有醫治肩關節痛、上肢神經痛、神經官能症和肩臂部功能性運動障礙等作用。可將一隻手搭按在對側的肩井穴上,以中指用“指揉法”按摩十數次;也可將中指點按在肩井穴上隨即搖動肩關節,此時由於肩部肌肉的運動和手指的按壓,在肩井穴處可形成有節奏的刺激;也可用手掌的基底部和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捏勁”在肩井穴處捏擠,此法手勁較重,產生的作用也較大。左右交替各十數次。
上肢部導引 導引順序和穴位如下:①按摩肩穴。肩穴在肩峰稍下部的凹陷處,當三角肌肉的肌縫中,深部是肩關節 。按摩此穴的作用與肩井穴相似。按摩時,可將一隻手搭按在對側的肩穴上,以中指用“點揉法”揉按十數次;也可以中指點按在肩穴上,隨即搖動肩關節,此時由於肩關節的運動和手指的按壓,在肩穴處可形成有節奏的刺激。左右交替各十數次。②按摩曲池、少海兩穴。曲池穴在肘關節屈肘橫紋的外端(橈側端),少海穴在肘關節屈肘橫紋的內側(尺側端)
])。兩穴均屈肘取穴。導引這兩個穴位,均有醫治肘關節痛、上肢運動障礙等作用。導引曲池穴還有寬胸利膈、通調肺氣、防治慢性氣管炎等作用;按摩少海穴還有通調心氣的作用。導引時,可將一隻手放在對側的肘關節部,拇指捏在少海穴上,中指捏在曲池穴上,肘部稍屈曲,以拇指和中指的指腹用“指揉法”左右各揉按十數次。③導引內關、外關穴。內關穴在前臂手掌側腕橫紋上二寸處,當前臂正中的兩條肌腱的肌縫中;外關穴在前臂外側,腕上二寸,兩骨之間,與內關穴相對(圖4[])。導引這兩個穴位,均有醫治前臂、手部和腕部疼痛與功能性運動障礙等作用;導引內關穴還有治療頭痛、眩暈、失眠、噁心、嘔吐、肢冷、脾胃不和、胸悶不舒、通調心氣和緩解心絞痛的作用;導引外關穴還有治療頭痛、眩暈、耳鳴、神經性耳聾和通調全身氣脈的作用。導引時,將需按摩的手臂抬至胸前,掌心對著胸部,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壓內關穴,用食指按壓外關穴。兩指同時以適當的指力用“點按法”左右交替導引十數次。④導引合谷穴。合谷穴在手部第一與第二掌骨間的手背側,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一般稱為“虎口”。導引此穴有醫治眼病、 耳病、咽喉病、牙齒疾、失眠、頭痛、頭暈、神經衰弱等作用。導引時,用拇指的指腹按壓合谷穴,用食指的指腹托在合谷穴的手掌面,拇指與食指的指腹相對,用“點按法”或“指揉法”按摩。也可用拇指的指腹按壓合谷穴,以其餘四指壓在第五掌骨的外側,用拇指進行按摩。左右交替各導引十數次。⑤導引上肢。將上述上肢部位導引完畢後,即可進行整個上肢的導引。可先用“指捏法”導引,被導引的上肢掌心向上,向前平伸;另一隻手的拇指貼按在上臂的手背面,其餘四指貼按在上臂的手掌面,用“指捏法”自腋窩開始向指端捏壓,反覆進行三、五次。也可用“拍打法”、“叩打法”、“剁掌法”或“撫摩法”進行導引。可視所需導引的強度選用手法,左右交替進行。
下肢部導引 導引順序和部位如下:①導引伏兔穴。伏兔穴在大腿部的前面,當膝蓋之上6寸處,位於股直肌的隆起部 。導引此穴有醫治膝股疼痛、肌肉風濕、肌肉勞損、麻木不仁和消除下肢疲勞等作用。導引時,可用單手也可用雙手在兩腿上同時進行可用“叩打法”、“指揉法”、“掌搓法”、“剁掌法”、“抓起法”、“捧砂法”進行,視所需要強度選用其中一兩種手法導引。左右各導引十數次。②導引鶴頂穴。鶴頂穴在膝關節髕骨上緣的正中 (圖5[])。導引此穴有醫治膝關節疼痛和功能運動障礙等作用。導引時,可用單手也可用雙手在兩膝上同時進行。 可用“指揉法” 或“掌揉法”各導引十數次。③導引陰、陽陵泉穴。陰陵泉在膝關節內側下方高骨後下緣的凹陷處(即脛骨內踝的後下緣);陽陵泉穴在膝關節外側下方與陰陵泉相對之處的小高骨前的凹陷處 。導引這兩個穴位除均有醫治關節痛、功能性運動障礙和消除膝關節疲勞的作用外;導引陰陵泉穴還有治療消化不良、脾胃虛弱等作用;導引陽陵泉穴還有治療腰腿痛、筋緩無力、神經衰弱和肝膽功能失調等作用。可用兩手的拇指分別按壓在兩個穴位上,用“點按法”或“指揉法”兩側交替導引十數次。④導引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膝髕骨下 3寸處,當脛骨前嵴外側約兩橫指處。此穴作用廣泛,對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經、泌尿生殖等系統都可發生影響,特別是對消化不良、高血壓、神經衰弱、習慣性便秘等治療作用較好。經常導引足三里可起保健作用。 可用“指揉法”導引十數次。 ⑤導引三陰交穴。三陰交穴在小腿內踝上3寸,當脛骨後緣約一橫指處。導引此穴除治療小腹疼痛和下肢功能性運動障礙外,對泌尿生殖、神經、心血管等系統的某些病證也都有治療作用,特別是對痛經、月經不調、神經衰弱和高血壓等治療作用較好。可用“指揉法”揉按十數次。⑥導引湧泉穴。湧泉穴在腳心稍向前方的凹陷處。導引此穴有醫治頭痛、頭暈、耳鳴、眩暈、心悸、健忘、神經衰弱和高血壓等病證的作用。導引時,用“掌搓法”以左手心導引右腳心,右手心導引左腳心,左右交替進行,各導引十數次或二、三十次。⑦導引下肢。當按摩完下肢的上述部位後即可進行整個下肢的導引。先以雙手用“指捏法”由大腿根部向足趾端按摩二、三遍;再根據所需要的導引強度選用“剁掌法”、“拍打法”、“叩打法”、“掌搓法”、“推導法”、“抓起法”或“捧砂法”進行導引。

骶部導引 導引順序和部位如下:①點按腎俞穴。腎俞穴在腰部第二和第三腰椎之間旁約兩橫指處 (圖6[])。導引此穴除治療腰腹疼痛外,主要是治療泌尿生殖系統和神經系統的病證,如腎虛、遺精、陽痿、痛經、月經不調、頭痛、眩暈、耳鳴、體倦無力和神經衰弱等。導引時,兩手握拳,反貼在腰部,用第二掌指關節以鏇動的手勁壓揉十數次,也可用“推導法”或“掌搓法”導引十數次。②點按腰眼穴。腰眼穴在第四和第五腰椎之間旁約五橫指處。導引此穴有治療腰肌勞損和老年性腰痛等作用;經常導引此穴還有強健腰腿的作用。導引時,兩手握拳,將兩拳反貼在腰眼穴處,用第二掌指關節以鏇壓的手勁鏇壓十數次。③點按八穴。 八穴是上、次、中、下四對穴位的總稱(圖6[])。這些穴位對骶骨部疼痛、腰腿痛、遺精、月經不調、遺尿、老年性尿頻等均有作用。導引時,可用點按腎俞的手法自上而下地進行。④推導腰骶。這個部位包括從第二腰椎開始向下到骶骨尖部的幾個督脈穴(腰骶正中線)及其旁開兩橫指向下的、和旁開四橫指向下的膀胱經穴。導引這些部位具有點按腎俞、腰眼、八的作用。導引時,可用點按腎俞的手法進行,由上向下推導,中間推導一行,兩旁各推導兩行,當推導主要穴位時,也可點按三、五下,每行推導三、五次。
胸腹部導引 導引順序和部位如下:①導引側腹。導引的部位在髂嵴上緣及其前後的軟腰部、側腰部及側腹部,這個部位的主要穴位有京門、章門、帶脈等穴。按摩此部位有醫治腰腹疼痛、疏通腎脾脈氣的作用。導引時,可將兩手作掐腰式,大拇指在後,其餘四指在前,掌心虛按在髂嵴部,用“指捏法”捏按軟腰部,即可影響這些穴位。左右同時進行,捏按十數次。②推導任脈。任脈是經絡系統中“奇經八脈”里的一條經脈,這裡指的是循行於胸腹部正中線的一段。在這一段經脈上的主要穴位有:膻中、鳩尾、三脘(上脘、中脘、下脘)、臍中、氣海、關元等穴(圖7[])。膻中穴有醫治胸悶胸痛,心跳氣短、 疏導胸氣和防治慢性支氣管炎等作用。 鳩尾、三脘和臍中穴(即神闕)有醫治胃氣脹滿、疼痛不舒和增強脾胃功能等作用。氣海、關元主要作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氣海穴和關元穴還被認為是人體上的重要強壯穴(保健穴);神闕穴則是“前丹田”之所在。導引時可用“推導法”和“鏇摩法”。有高血壓病和中醫所說的“上盛”症候者,宜用“推導法”,自膻中穴向下推摩十數次;有內臟下垂者,可用“鏇摩法”在主要穴位上鏇摩。
導引完畢後,按靜功要求於“中丹田”處收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