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美術

醫學美術

醫學美術,醫學與美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新的學科。以醫學科學為創作源泉,以美術技巧為手段。形式有醫學插圖、掛圖、雕塑(如醫學模型)、攝影乃至電影等,最常見的形式是繪畫。醫學美術能在繁雜的自然現象中除去個別、偶然的部分,把普遍性的、典型的部分集中起來加以表現。醫學美術作品不是醫學科學的點綴品或裝飾品。

簡介

醫學美術醫學美術
醫學美術使枯燥、抽象、難懂的醫學理論變成生動活潑有藝術魅力的形象。醫學美術在醫療實踐、醫學教育、醫學論著中起到文字起不到的作用。醫學美術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醫學繪圖中,動脈、靜脈、神經用紅、藍、黃三種顏色分別表示,這已成國際慣例。

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成立專門機構加強醫學美術的研究,培養專門人才。如英國在1944年成立全英醫學技術美術協會,匈牙利於1954年,波蘭於1959年成立了技術美術學委員會,蘇聯在1962年成立全蘇技術美術學研究院。美國日本和西歐不少國家也在五十年代先後有醫學技術研究組織成立。醫學美術能在繁雜的自然現象中除去個別、偶然的部分,把普遍性的、典型的部分集中起來加以表現。醫學美術作品不是醫學科學的點綴品或裝飾品。

歷史

醫學美術有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湖南馬王堆三號漢墓中發現的醫書中,《導引圖》共繪有44幅彩色人形圖,是當今發現最早的醫學美術作品。南北朝、隋唐時期也有各種醫學書籍配有插圖。《唐新修本草》(編寫於657~659年),包括《本草圖經》7卷。北宋王唯一主編《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並鑄造二具針灸銅人,在世界上第一個將

醫學美術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醫學美術造型直接用於臨床、教學。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撰成於1578年,初刊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全書中收藥物圖1109幅。《本草綱目》(CompendiumofMateriaMedica)是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採,實地考察,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9年編成,30餘年心血的結晶。全書52卷,約200萬言,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新增374種),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藥物。收藥1892種,繪圖1100多幅,並附有432156多個藥方。是集中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書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先後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這本藥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清代醫學書籍中插圖廣泛套用。5世紀出現依據藏醫《四部醫典》內容繪製的人體解剖及醫藥掛圖。

希臘人體雕塑非常符合人體結構。西方美術家重視人體各部比例的研究。文藝復興之後,達·芬奇大膽地進行解剖學研究,並繪製了近千幅解剖學素描圖譜。1543年,A.維薩里編著的《人體構造論》書中附有許多由弗蘭德斯畫家J.S.加爾加繪製的精美插圖。到18~19世紀,隨著醫學的發展,醫學圖譜專著流傳很廣。從事醫學美術專業的畫家也很多。20世紀初,西歐出版了大量醫學圖譜,德國的醫學圖譜更為突出。醫學美術研究的範圍廣泛,包括人體、其他動物和植物的整體、器官、組織、細胞,以及物理化學統計學等資料。在繪畫方面,可分色彩圖、水墨圖、線圖等不同類型。

相關書籍

醫學美術《導引圖》養生圖譜是現存最早的導引圖譜。
《導引圖》養生圖譜與專著名。是現存最早的導引圖譜。原帛畫長約100厘米,與前段40厘米帛書相連。畫高40厘米。《導引圖》是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現存最早的一卷保健運動的工筆彩色帛畫,為西漢早期作品。《導引圖》出土時殘缺嚴重,經過拼復共有44幅小型全身導引圖,從上到下分四層排列,每層各有11幅小圖。而發明“五禽戲”的華佗是東漢時期人。據此人們可以認定,《導引圖》與《五禽戲圖》不是一回事。那么,《導引圖》與華佗的“五禽戲”之間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呢?

《導引圖》不僅年代早,而且內容非常豐富,它使古代文獻中散失不全的多種導引與健身運動找到了最早的圖形資料,對導引的發展、變化研究提供了可貴的線索。從中人們看到有關導引的幾個方面:一、呼吸運動:馬王堆《導引圖》所描繪的呼吸運動與古代傳統練功的"胎盤法"(丹田呼吸法)不完全一樣。文字說明中有兩處直接提到呼吸。如"印(仰)渾(呼)"與"笑(猿)猙"。古代"印渾"是仰身鳴叫的意思,"籠渾"是猿猴嘯叫的聲音。圖的形態是胸部擴張,雙手向後舉,其動作是加強對心肺功能的鍛鍊。

二、肢體運動:《導引圖》中除極個別的蹲、跪(坐)式外其餘全部為立式運動。現在中國第五套廣播操中的八個動作基本概括了《導引圖》的精華部分。如上肢運動有"龍登"沖拳運動有"螞(占)",擴胸運動有"印淬",體側運動有"螳螂";腹背運動有"滿政",跳躍運動有"引頸""坐引八維",以及有圖缺文的踢腿運動和體轉運動。另外,象《五禽戲》中鳥、熊、猿也有相似圖文,可知華佗《五禽戲》馬王堆《導引圖》有一定的歷史淵源關係。

三、器械運動:《導引圖》除徒手操外,還發現使用棍仗式運動,作屈身轉體運動狀,雙手持杖。文字說明是"以文(杖)通陰陽"。還有折腰式轉體運動,腳下有一球狀物,也是器械運動的形態。

四、導引與治病關係:《導引圖》文字說明中直接提到治病的項目共有:"煩"、"痛明"、"引聾"、"引溫病"等12處,說明導引不僅對四肢部位的膝痛、消化系統的腹中,五官的耳目,甚至某些傳染病的治療有著密切關係。馬王堆《導引圖》所反映在導引上的四個方面內容足以說明中國是世界上較早套用導引的國家。歐洲學者馬亭倫承認,西方通過艾氏的介紹,從遠東抄襲了中國的醫療體操。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也認為,西方現代的醫療體操實際上是從中國早期的體操傳入歐洲演變而成的。所以,西方學者稱呼中國是"醫療體操的祖國"。

套用

醫學美術醫學美術
醫學美術與傳媒專業是用傳統的大美術創作手法與新傳媒技術相結合,將醫學的概念和內涵用生動直觀的視覺語言表達出來。眼科學具有組織結構細微精良、手術空間隱蔽狹窄等特點,對圖形、圖像的表達需求更多、要求更高;目前眼科正處於飛躍發展的階段,新理念、新技術不斷湧現,因此作為一種直觀有效的交流手段,醫學美術與傳媒將會在眼科領域有著非常好的套用前景。

方法和結論:此專業在眼科的套用包括:
1.醫學著作、圖譜的出版、科學論文的發表:圖文並茂使得專業書籍表達更加準確達意,有一畫抵千言之效果。

2.面對患者和大眾健康教育的多媒體出版物:用視覺表達的手段和多媒體技術,構建和患者、公眾之間的交流平台,普及專業知識,達到更通俗易懂的效果。

3.科研與學術交流:科研的對象通常是複雜抽象的,在成果總結、學術交流中套用視覺再現的手段,將不可見的對象變為清晰可見;將複雜的概念變得簡明透徹;把抽象的內容變成具體形象。

4.虛擬手術場景模擬:新傳媒技術可以虛擬出操作場景,使受訓者在計算機上模擬操作,在新技術推廣、複雜手術培訓上有廣闊的需求。

5.眼科教學中精品課件的製作:視覺藝術設計及新傳媒技術的套用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生動直觀的表達效果及其藝術性帶來的震撼力令人過目不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