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是張恨水的一篇章回體小說,小說講述民國時期一個淒涼的愛情故事,是比較典型的舊式才子佳人小說。

基本信息

《北雁南飛》《北雁南飛》
李小秋從省城到父親任職的江西新淦縣三湖鎮度假,父親卻讓他到當地一個著名的私塾先生姚廷棟處讀半年漢文(約略相當於今人時稱的“國學”)。私塾先生的女兒春華也跟著父親讀書,一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就這樣滋生了愛情。可是,春華的父母已按傳統禮儀,將她訂了婚配。在清末民初變化的年間,這就意味著是確定、不可變更的事,它關係到家庭乃至整個大家族的名聲。小秋和春華的愛情注定了是一場無望的折磨。最後,春華屈從了父母的設計和安排,嫁為人妻,小秋參加了革命隊伍。當他回到初戀的地方的時候,他說解放來得遲了這種兼有古典才子佳人與自由解放色彩的愛情,顯然是張恨水心中最美好的愛情、幻想與記憶。同時,一方面是為了推動故事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了突出自由的色彩,小說還穿插了幫助小秋傳遞書信的毛三嬸漸漸背叛其丈夫毛三叔、尋找到新的歸宿的故事。

作品簡介

《北雁南飛》寫於1935年,堪稱張恨水比較嚴格意義上的章回體小說中的精品。小說講述了一個披上了新時代色彩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李小秋從省城到父親任職的江西新淦縣三湖鎮度假,父親卻讓他到當地一個著名的私塾先生姚廷棟處讀半年漢文(約略相當於今人時稱的“國學”)。私塾先生的女兒春華也跟著父親讀書,一對情竇初開的

《北雁南飛》《北雁南飛》
少男少女就這樣滋生了愛情。可是,春華的父母已按傳統禮儀,將她訂了婚配。在清末民初變化的年間,這就意味著是確定、不可變更的事,它關係到家庭乃至整個大家族的名聲。小秋和春華的愛情注定了是一場無望的折磨。最後,春華屈從了父母的設計和安排,嫁為人妻,小秋參加了革命隊伍。當他回到初戀的地方的時候,他說解放來得遲了這種兼有古典才子佳人與自由解放色彩的愛情,顯然是張恨水心中最美好的愛情、幻想與記憶。同時,一方面是為了推動故事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了突出自由的色彩,小說還穿插了幫助小秋傳遞書信的毛三嬸漸漸背叛其丈夫毛三叔、尋找到新的歸宿的故事。

《北雁南飛》1934年2月起連載於上海《晨報》, 後由重慶山城出版社多次出版單行本. 小說以作者少年時在江西三湖鎮讀書為背景, 描寫了主人公姚春華與李小秋的愛情悲劇. 作者自序: "這部書的命意,很是簡單,讀者可以一望而知.這不過是寫過渡時代一種反封建的男女行為.雖然他們反封建並不徹底,在當時那已是難能的了.我若寫他們反封建而成功,讀者自然是痛快,但事實決不會那樣. 這書里,有些地方,是重兒女情愛的描寫,但筆者自信,無絲毫色情意味.相反的,那正是描寫被壓迫者的一種呼籲.現在大都市裡,婚姻是自由了,可是看看窮鄉鄙野,象<北雁南飛>這種情節的故事,恐怕還很多.現在做父母的,應該比以前的人開明些,這書可作為人父母的一種參考."


作者簡介

張恨水,(1895~1967)現代作家。原名張心遠,筆名愁花恨水生、恨水。祖籍安徽潛山,生於江西廣信。從小

《北雁南飛》張恨水
喜讀中外文學作品。少年時代主要在江西讀私塾。16歲回潛山自學。後考入蒙藏墾殖學校,因學校解散而返鄉。1918年任蕪湖《皖江日報》編輯,開始寫作生涯。191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南國相思譜》。同年赴北京,任《益報》校對、上海《申報》駐京辦事處編輯、北京世界通訊社編輯。

1924年主編《世界晚報》副刊《夜光》,此後創作了大量社會言情小說。1935年舉家遷至上海,編輯《立報》副刊《花果山》。次年往南京與張友鸞創辦《南京人報》,編輯副刊《南華經》。抗日戰爭爆發後到重慶,任《新民報》主筆,並主編副刊,被推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寫了許多小說和詩文。1946年任北平《新民報》總經理,編輯副刊《北海》。

1948年辭去《新民報》職務,結束了40年的新聞生涯。1949年初發表他的回憶自己生活和創作的《寫作生涯口億》。此後任文化部顧問、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所寫長篇小說《秋江》、《孔雀東南飛》、《鳳求凰》等發表於香港、上海等地的報刊上。

作品背景 

故事的大背景是晚清至民國的交界。 贛江邊一個叫做三湖的小村子,小秋是縣丞李秋圃李老爺的公子,喜好把玩風月,本隨母親在省城讀書,聽說父親蓋了個小花園,遍催母親帶著弟弟妹妹追到三湖。紈絝子弟淺識風月,借尋詩料,一味賞玩風景來到渡頭,初遇一女子,手拿一枝臘梅,低著頭走過去,卻又三番兩次地迴轉頭開看這個在鄉下地方很少見穿著講究的公子哥兒,這裡便是緣起了。可是作者這裡也埋下了預兆結局悲慘的伏筆,小秋的手抄詩

《北雁南飛》《北雁南飛》
集命名為"南飛集",取自<西廂記>中"碧雲天,黃花地,西風起,北雁南飛"..小秋被父親送到村里姚老先生私塾里求學,及至小秋到了學堂安頓下來,發現渡口那女孩偏巧是姚老先生的愛女,名曰春華,十四歲,且平日也在私塾里同著讀書。他的那份驚喜就有些難以描繪了。"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為春華回應小秋"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小秋耳朵聽著,心裡哪裡禁得住情思的衝動,於是卜突卜突的跟著跳了起來..開篇:"北雁南飛題簽驚綺語,春華秋實同硯動詩心。"
那個時候,雖然西學東漸,可是民主自由的風氣已經開始在中國傳播,但在閉塞的鄉村里,儒家傳統的道德倫理,禮儀規範仍然占據著至高的位置。春華若無早先定好的親事(未婚夫是個癩痢頭兼癆病患者,若不是未來丈夫實在要不得。春華和小秋或許又是另一番結局。.小秋和春華的愛情因為這種壓制而顯得無比純潔,同時也因此而衍生了無比深的哀傷...小秋和春華在後園各處一室,明里按先生規定的誦讀古文,實則以此告訴對方自己的訊息或者心情心意..小秋拋個紙頭進春華的窗子約她學堂後相會。小秋春華後各被約束,不得再見。姚三嫂、五嫂子這兩個自身因婚嫁而已不幸的女人為了小秋和春華能得到幸福而不辭辛苦的奔忙,私傳信息,及至最末,陰差陽錯的,春華在一個黑夜被一乘小轎送到了父母擇定的婆家。而同一時間小秋卻雇了一隻小船苦苦地等在和春華商定的地方...私逃失敗,春華入了苦心計算她的人彀中,小秋也終沒能逃過父母之命的結果。心情總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起伏,新舊社會交替,新舊思想在新青年頭腦中的反饋,而這些終因不能徹底反抗鬥爭而失敗,終於"北雁南飛"去...

後感

張恨水的小說具有濃重的才子佳人氣息。如果說《春明外史》中的報人楊杏園是作為成年才子代表的話,《北雁南飛》中的李小秋就是富家少爺才子的典型。小秋作為春情懵懂的青年,期待著一場美麗的邂逅。依照時代風氣,他有可能得到的愛情或是張君瑞跳牆式的,或是賈寶玉吃胭脂式的。父親命他到姚春華父親的學館讀書,為他製造了西廂式的愛情機遇。春華小姐因為被父母許婚給了一個病怏怏的“癩子”,無一日不感慨自身的薄命。這時節,與才貌雙全的縣台少爺小秋相逢,兩人自然是惺惺相惜不能自已。小說的主線條是描述這對青年人情愛的輾轉。張恨水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將人物內心與自然事物巧妙結合。尤其是對情節發展的控制收發自如,即使有巨大轉折到來,也不會給人以突兀的感覺。
李小秋說:“我們革命軍戰爭是為中國全民族來求解放的,軍閥,固然是我們要來打倒的,便是封建社會所留下來的一切惡勢力,也要打倒。為什麼呢?因為這種惡勢力,它和軍閥的力量一樣。可以剝奪人民的自由。我舉兩例:譬如兄弟叔侄是一個血統下的人,親近自然是要的,但衣食住行,大家無一致之必要。封建社會裡,就鼓吹人家組織大家庭,因之這一個家庭里,誰是有能力掙錢的,誰就肩起這家庭的經濟責任來。其餘的人,都可以做寄生蟲。

《北雁南飛》《北雁南飛》
又如男女都是人,但在封建社會裡,只許男子續弦,不許寡婦再嫁。女人,向來和男子是不許平等的。男子發出來的命令,女子只有接受,不許違抗。現在我們革命軍勢力達到的地方,不分階級,不分男女,一律要讓他們站在平等地位上,那些被壓迫的同胞,哪一個不是早舉著手在那裡等人來救他?這些人,或者不知道我們革命軍人就是來救他的。但是我們不能不喊出來,我們就是來解放他們的。因為要他們掙扎著,快快地伸出手來。若是我們的勢力已經達到,他兩隻手已是舉不起來,那就晚了。”
這幾句話,由春華聽來,幾乎每句都刺在她的心尖上,把她驚醒了過來。張恨水小說的目的就是“驚醒”這些似睡非睡半夢半醒的國人。小說《北雁南飛》的結尾簡介而又立意鮮明,以姚春華這個“點”帶出了整個社會層“面”的聞詢聲:“假使……假使……我要解放,還不遲嗎?”以師兄屈玉堅的回答給大家一個明確的方向:“解放是不限時候的。譬如今天太陽下山了,江里的船誤了行程,到了明日天亮,還可以走的呀!”思想的覺悟沒有早遲之說,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更何況,鐘聲在那裡告訴人:今天是黑暗了。向前的人,鎮靜著吧!明天還天亮的呵!張恨水,是一位富有時代正義感的通俗小說大家。讀他的小說總是令人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那些人物一個個那么血肉豐滿,個性生動。他寫出了《春明外史》 《金粉世家》《啼笑姻緣》等帶有反封建色彩,具有積極意義的名作,當之無愧是一位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完美結合的大師!

作品賞析

傳統所設定的羅網與對個體朦朧自發的對自由的追求,形成了強烈的衝突與張力;人物之間可望不可及的悲劇命

《北雁南飛》《北雁南飛》
運,構成了小說扣人心弦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的達到,很大程度上又得益於這些衝突和矛盾,通過集中的、對比的形式強烈地展現出來。小說整體時間跨度很大,但在局部又呈現出時空的壓縮或急速的跳躍,使得衝突和矛盾以電影般的形式,戲劇般地呈現出來。不能簡單地說這些手法就是從電影那裡直接間接吸收的,但是即使謹慎地考慮的話,從剪輯這一角度來切入,我們仍然可以認為,它能夠被稱為小說和電影之間的共享因素。

柏楊也非常喜歡張恨水的小說,他說張恨水的章回小說才是真正的內家高手。張愛玲非常崇拜張恨水,她的小說深受張恨水影響。台灣的夏濟安很推崇張恨水,認為其是天才,可以跟狄更斯相比,代表了一個時代。另台灣學者趙孝萱說張恨水是真正中國氣派小說家。並說張恨水絕對是20世紀重要的好小說家,而非次一等的通俗小說家,張恨水的小說技巧遠遠超越如巴金茅盾許地山丁玲等等已受正典化的二流作家。


藝術特色

張恨水小說對社會風俗場景的描寫可謂獨具匠心,在他的成名作品裡,他把20世紀上半葉文化場的骯髒、腐化,

《北雁南飛》《北雁南飛》

生活場的陳規陋習表現得淋漓盡致。有嫖客的豪橫欺凌,有新聞從業者的醜陋行徑,等等遺風陋俗不一而足。

張恨水的走紅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長年戰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使他越來越關注民生的疾苦,他以後多年的流亡生涯,更加深了他對當時社會黑暗勢力的憎恨。1939年12月,張恨水開始在重慶《新民報》上連載寓言式長篇小說《北雁南飛》 。小說借鑑了《西遊記》、《鏡花緣》、《儒林外史》及晚清譴責小說的筆法,用14段荒唐的夢來抨擊大後方的腐敗荒淫和空談誤國等等惡劣現象,無情地鞭撻了那些醉生夢死的貪官污吏。《北雁南飛》是中國現代著名的通俗小說家張恨水先生在抗戰期間創作而成的一部傑作。作品雖然表面上講些荒誕不經的故事,其實影射真人真事,對當時重慶政府的腐敗給予了有力的鞭笞。作品寓意深遠,含蓄蘊藉,衝破了舊小說的樊籬,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標誌著作者的小說創作走上一個新的台階,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