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綱辨證》

《八綱辨證》

《八綱辨證》是中醫基礎理論和臨床相結合的診斷方法,是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之一。疾病的臨床表現儘管千變萬化、極其複雜,但不外乎八綱辨證的八類證候。因此,運用八綱辨證可起到執簡馭繁、高屋建瓴的作用,歷來為臨床醫家所重視。該片理論聯繫實際,詳細闡述了表里辨證、寒熱辨證、陰陽辨證和虛實辨證,共介紹了72個病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作者:中醫學
版本:2003-12-262003-12-26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編號:3539
ISBN:ISRCCNM220100230
本片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1、表里辨證,2、寒熱辨證,3、虛實辨證,4、陰陽辨證,5、八綱證候間的關係。對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八類證候通過四診所取得的材料進行綜合分析,進而歸納說明病變部位、性質以及病變過程中正邪雙方力量比等問題。本片適用於中醫學院學生及臨床醫師。本片由第一軍醫大學製作。片長31分鐘。《八綱辨證》2002年獲廣東省優秀專題系列電視教材一等獎。

原理

《八綱辨證》《八綱辨證》
八綱辨證是中醫各種辨證的總綱
辨證,即分析、辨認疾病的證候,是認識和診斷疾病的主要過程和方法。辨,即辨認,辨別,也就是分析。證,即證候,是機體在致病原因和條件作用下,機體與環境之間,臟腑、經絡、氣血津液之間關係紊亂的綜合表現,所以,明確了某一證候,即是對疾病發展階段中的病因、病位、邪正鬥爭的強弱、陰陽的偏盛偏衰等病理情況的概括。

辨證的過程,是以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病因等理論為依據,對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所蒐集的症狀,體徵等資料進行綜合、歸納、分析、推理、判斷、辨明其內在聯繫,以及各種病變相互之間的關係,從而認識疾病,作出正確的診斷。
辨證和論治,是中醫理、法、方、藥在臨床上具體重要的兩個環節,兩者相互聯繫,不可分割。辨證是認識疾病,論治是針對病證採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和方法。辨證是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辨證的目的和檢驗辨證正確與否的客觀標準。

“症”是指單個的症狀,中西醫認識是一致的,如頭痛,發熱,咳嗽,心慌,噁心等。

“病”,是指病名,中醫所說的病名中只有少數與西醫病名是一致的,如麻疹白喉破傷風哮喘痢疾,中暑等,而大部分的叫法是不同的。由於中西醫的理論體系不同,對疾病的認識是不一樣的。西醫對疾病的認識是建立在人體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的基礎上,臨床診斷疾病的依據是病人的自覺症狀、體格檢查、化驗檢查;中醫認為疾病是人體陰陽偏盛偏衰的結果,臨床辨證主要依據病人的症狀和體徵(舌象、脈象等),診斷時不一定要確定病名,而是要明確是什麼“證”。

“證”,即證據、證候的簡稱,它不單純是症狀或主觀感覺,而是一組徵候群,也是中醫對疾病的診斷。“證”是一組特定的臨床表現(症狀,體徵等),並包含著病因、病變部位、病變性質、正邪雙方力量對比狀況等方面的綜合概念。“證”是從分析症狀和體徵著手,歸納成為比症狀更能說明疾病本質的概念。

中醫辨證是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種,主要有八綱辨證,病因辨證、氣血精津辨證、臟腑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六經辨證等。其中八綱辨證是各種辨證的總綱。

《八綱辨證》《八綱辨證》
八綱辨證是根據四診取得的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質、病變部位、病勢的輕重、機體反應的強弱、正邪雙方力量的對比等情況,歸納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是中醫辨證的基本方法,各種辨證的總納,也是從各種辨證方法的個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診斷疾病過程中,起到執簡馭繁,提納挈領作用。

疾病的表現儘管極其複雜,但基本都可以歸納於八綱之中,疾病總的類別,有陰證,陽證兩大類;病位的深淺,可分在表在里;陰陽的偏頗,陽盛或陰虛則為熱證,陽虛或陰盛則為寒證;邪正的盛衰,邪氣盛的叫實證,正氣衰的叫虛證。因此,八綱辨證就是把千變萬化的疾病,按照表與里、寒與熱、虛與實、陰與陽這種樸素的兩點論來加以分析,使病變中各個矛盾充分揭露出來,從而抓住其在表在里、為寒為熱、是虛是實、屬陰屬陽的矛盾,這就是八綱的基本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