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綱要》

《中國通史綱要》

《中國通史綱要》由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與同窗劉庸合著,為20世紀冠名《中國通史》的第一部巨著,達百萬餘言,開拓意義斐然。全書分上、中、下三冊,黃現璠完成上、中兩冊;劉鏞完成下冊,1932-1934年由北平文化學社出版。

基本信息

《中國通史綱要》由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見右圖)與同窗劉庸合著,為20世紀冠名《中國通史》的第一部通史巨著,達百萬餘言,開拓意義斐然。茲將書序、目錄及其作者黃現璠生平業績簡介如下:
中國通史綱要(上、中、下冊) 黃現璠(見右圖)、劉庸著, 北平文化學社 1932年9月一1934年7月出版 3冊 20開
上冊 1932年9月初版 208頁
中冊 1934年4月初版 376頁
下冊 1934年7川初版 279頁
上冊自先秦至南北朝。中冊隋至元宋。下冊明至清末。各朝代均有專節論述其制度。文化、民生狀況,風俗等。卷首有鄧之誠序。(引自北京圖書館編:《民國時期總書目1911~1949年》“歷史·傳記·考古·地理”上冊第77頁,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按書內編輯大意所言:編者黃現璠編著完成上、中兩冊,劉庸完成下冊。
鄧之誠序
近代恆重視歷史一科,重其能隨時代思想以前進也。自挽近世界競爭益烈,空標大同主義之名,而其實民族思想,乃愈趨於窄狹之境域,於是表現國民性之本國史,乃尤重。近頃世界學者,喜言東方學,即以中國史為主幹,而泛及於其他。於是中國史乃為世界所共重,四五年來,北大師大兩史學系學生,每視其他學系增進為速,蓋史學之專研,巳成為一世之風尚矣。獨惜中國通史之編纂,尚未為學者所注意,坊間所見之本,非稗販東西洋陳籍,以其見解為見解,即徒事零星掇拾,詳則嫌於支蔓聾,略則嫌於掛漏,求其詳略得宜,去取適當,足以發揚中國文化,供一世參考者,及自修者,殆無有也。予往在北大任教中國通史,亦僅撫摘正史雜史本文,以發其端緒,姑為諸生讀書之一助云爾,蓋茲事甚難,體例應如何規定,材料應如何蒐集,並以何者為標準,記敘應以何種文字為適宜,然後不至過繁過簡,此皆有待於商灌,非一人之見解,所能斷定、亦非一手一足之力,所能蕆事。世固尊重中國史學,而為史學見端之通史,及獨付闕如,非可惜之甚者耶?黃君現璠劉君鏞專意讀史,以其專研之暇,共成中國通史綱要三冊。雖僅備綱領,而首尾貫串可觀,遍及各個時代之制度沿革社會進化,而因果關係一目了然,取材皆注其出處,使讀者可以由是而知中國史之梗概,更可由是而加詳加博,可謂繁簡相馭,條理分明者矣。予喜其有益於教課者之參考,及自修者之探導,故樂為之序,倘因是書行世,而發見通史之需要,尤為切至,遂萃當世史學者之力,共成一編,則尤予之所欣望不置者也。
著者黃現璠生平業績簡介:
在黃現璠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座談會上講話
江佑霖
(廣西師範大學教授、副校長)
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座談會,隆重紀念我國壯族的第一位教授,我校的第一位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黃現璠教授誕辰100周年。
黃現璠教授的一生,是二十世紀一位少數民族愛國知識分子追求進步、熱愛祖國、不斷奮鬥的一生;是勤奮學習、探索真理、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和家鄉的一生。他出生於廣西壯族貧苦人家,自幼刻苦好學,博學多才,二十年代進入北京師範大學學習,在學9年,師從名師陳垣等教授,成績優異,並以公費出國留學日本,成為壯族最早的留學生之一。抗戰爆發後,他以一顆愛國之心回到祖國,先後在廣西大學中山大學桂林師範學院等校任教授、訓導長,並研究中國歷史,探討民族興亡,堅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對進步學生運動的迫害,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愛國進步人士。解放後,黃現璠教授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積極地投身於教學實踐和社會工作。他和費孝通先生共同領導了中央民族訪問團廣西分團,深入壯鄉瑤寨,跋涉八桂大地,慰問各族人民,調查了大批民族史資料。他曾出任廣西大學歷史系教授、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後,以廣西大學的文教學院、理工學院理科及師範專科為基礎,組建成廣西師範學院,黃現璠教授繼續擔任廣西師範學院圖書館館長,他對我校圖書館及中文、歷史兩系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54年,黃現璠教授當選為廣西師院唯一一位第一位全國人大代表,並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和中央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委員。他聽取民眾意見,提出批評建議,奔走於北京和廣西各地,為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貢獻了自己的才智,對推動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成立作出了貢獻。黃現璠教授在參加社會活動的同時,努力從事歷史教育和科研工作。他對中國古代歷史進行了幾十年的探索,對中國古代歷史分期提出了頗有影響新見;他孜孜不倦地從事壯族歷史文化的研究,積累了大批資料,寫出了多部專著,開拓了我國民族史研究的新領域,建構了我國壯族歷史研究的學術體系;他對中國民俗文化的研究也獨樹一幟。在1957年以後的二十年間,特別是“文革”十年動亂期間,黃現璠教授受到不應有的批判和衝擊,但他仍以一顆愛國之心埋頭於自己的研究工作,對分配給他的工作總是毫無怨言地盡心盡力地去完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給愛國正直的黃現璠教授帶來了自己事業的第二個春天,1980年他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從1978年到1981年,他不顧八十高齡的老邁之軀,繼續拄著拐杖深入民間從事歷史調查與研究,常常夜以繼日,寒暑不避,風雨無阻,表現了他對科學研究的無限執著和對社會主義祖國的赤誠之心。終因勞累過度,積勞成疾,於1982年1月18日逝世。
我們今天紀念黃現璠教授,要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愛民族、愛家鄉、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精神。出身於貧苦壯家的黃現璠教授,從三十年代進入北京師範大學學習開始,獻身於祖國和民族的歷史研究和社會建設六十年。刻苦勤奮,使他成為我國最著名的壯族史學家。報效祖國、發展民族、建設家鄉宏願壯志,成為他將自己的才學奉獻給社會主義的精神動力。在解放前舊中國,他為振興祖國而學習研究,為反抗黑暗統治而支持進步學生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集中體現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新中國的成立,使這位壯族愛國教授歡欣鼓舞。他擔任了黨和人民委託給他的很多重要職務,不顧辛勞,奔走跋涉,敢講真話,不隱瞞真相,忘我勞動,成為共產黨的忠實錚友。政革開放後,他更以老邁之軀拚命工作,擔成了一位八十老人難以想像的繁重任務。黃現璠教授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家鄉人民、畢生辛勤工作的精神,堪為知識分子中的楷模。
我們今天紀念黃現璠教授,要學習他獻身科學事業,追求科學真理,在學術上勇於創新的精神。他畢生研究壯族歷史,直到八十高齡,手拿筆記本,奔走於八桂大地,出入於壯鄉瑤寨,不論炎炎夏日和歲九寒冬,不恥下問地向懂得地方歷史文化的工人、農民、幹部、戰士以至學生請教,收集研究民族歷史的資料。幾十年的艱苦勞動結下了豐碩的成果。他和他的學生張一民、黃增慶教授合著的《壯族通史》,成為我國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分量的壯族史,提出了很多學術創見,構建了壯族史的體系,填補了壯族史研究的空白。他成為我國壯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對中國古代史研究提出了存在奴隸制度不等於有奴隸社會的看法,並主動要求年齡比他小38歲的錢宗范同志寫文章和他爭嗚,來駁他的觀點。他的文章和錢宗範文章觀點不同,同時發表在1979年第3期的我校學報上。黃現璠教授治學“無頂峰、無禁區、無偶像”的指導思想,是他在學術上能夠做到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重要原因。他不擺架子,平易近人,樂意於向所有包括比他晚輩的年輕同志請教學習,不僅說明了他的謙遜,更是他能聽取名方意,兼收並蓄,在學術上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重要原因。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我們今天紀念黃現璠教授,要學習他熱愛教育事業,不顧個人名位得失,始終如一地把培養年輕一代放在第一位,關心年輕人的成長的奉獻精神。黃現璠教授是老一輩學者,是解放後我校中文系、歷史系、圖書館建設的創始人之一。今天歷史系許多老師都受到黃現璠的教育,是黃現璠的得意的學生,他們今天都成為壯族老一輩和中年史專家。改革開放以後,黃現璠教授更激發出獻身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努力培養建設人才的熱情,他經常和各民族學子促膝談心,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培養自己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黃現璠教授是當時歷史系師生一致公認的在學問、道德、人品上都堪為人師的前輩長者。他逝世後舉行的遺體告別儀式上,貼出了他作的一首最喜歡的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得清白在人間”,確實反映了他平凡、清白和品德高尚的一生。
我們今天紀念黃現璠教授,要學習他艱苦奮鬥、勤勞簡樸、不求榮華富貴,一心獻身事業的生活作風。他是著名教授,壯族最早的一批留學生,本來可以在北京等條件更好的地方工作。但他淡薄名利,熱愛廣西家鄉,畢生獻身於家鄉的教育和科研事業。他一生儉樸,刻苦耐勞,衣食穿著和普通人民沒有兩樣,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和科研中去。他是壯族人民的兒子,在他身上體現了壯族人民勤勞、儉樸、聰明、智慧、友愛、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
同志們,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今天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校的教學和科研出現了新的大好形勢。黃現璠教授等我校老前輩給我們留下的風範、人品、事業、精神,是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一定要繼承這一精神財富,始終堅持教書育人,管教管導,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把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後起之秀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作為實自己人身價值的最高目標。
謝謝大家!
[原載《黃現璠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文集》(陽太陽題名),廣西師範大學編印,1999年11月]
《中國通史綱要》目錄(上冊)
第一編 上古史(自上古史至戰國)
第一章 石器時代
一 舊石器時代之文化
二 新石器疇代之文化
第二章 三代
第一節 三代之事略
一 夏之事略
二 商之事略
三 周之事賂
第二節 三代之制度
第三節 三代之文化
第四節 三代之社會
第三章 春秋戰國
第一節 春秋戰國之事略
一 春秋之事略
二 戰國之事略
第二節 春秋戰國制度之改變
第三節 春秋戰國之文化
第四節 存秋戰國之社會
第五節 春秋戰國之風俗
第二編 中古史(自秦至南北朝)
第四章 秦
第一節 秦之事略
第二節 秦之文化及社會
第五章 漢
第一節 兩漢之事略
一 兩漢之事略
附 王莽之社會改革
二 東漢之事略
第二節 兩漢之制度
第三節 兩漢之文化
附 西域之文化
第四節 兩漢之民生政策
第五節 兩漢之風俗
第二節 兩漢之文化
第六章 三國
第一節 三國之事略
第二節 三國之文化
第三節 三國之社會…
第七章 晉
第一節 晉之事略
附五胡十六國
第二節 晉之制度
第三節 晉之文化及社會
第八章 南北朝
第一節 南北朝兩漢之事略
第二節 南北朝之制度
第三節 南北朝之文化
第二節 南北朝之風俗
附 南北朝風俗之不同
《中國通史綱要》目錄(中冊)
第三編 近古史
第一章 隋
第一節 隋代之事略
一 隋之統一
二 文帝之內治
三 楊文帝之荒政
四 隋之開邊
五 楊玄感之亂
六 隋之滅亡
第二節 隋代之文化
第三節 隋代民生狀況
第四節 隋代之風俗
第二章 唐
第一節 唐代之事略
一 唐之統一
二 玄武門之變
三 貞觀之治
四 唐與諸民族之關係
五 武韋之亂
六 開元之治
七 安史之亂
宦官之禍
九 藩鎮之跋扈
十 朋黨之傾軋
十一 黃巢之亂
第三章 五代
第一節 五代十國之興亡
第二節 五代之文化
第三節 五代之民生痛苦
第四節 五代之風俗
第四章 宋
第一節 宋代之事略
一 宋之統一
二 宋初之政治
三 王安石之變法
四 黨派之爭持
五 宣和之民變
六 北宋之外患
七 南宋之建國
八 南宋與金之對峙
九 南宋之衰亡
第二節 宋代之制度
第三節 宋代之文化
第四節 宋代之民生狀況
第五章 元
第一節 元代之事略
一 蒙古之勃興
二 元之建國
第二節 元代之制度
第三節 元代之文化
第四節 元代之民生狀況
第五節 兩漢之風俗
《中國通史綱要》目錄(下冊)
第四編 近世史
第一章 明
第一節 明代之事略
一 明之統一
二 太祖之內治
三 胡藍之獄
四 靖難之變
五 明初之外征
六 宣德之治
明代宦官之禍
八 明末之外患
九 黨派之爭潮
十 明之海上交通
十一 明之滅亡
第二節 明代之制度
第三節 明代之文化
第四節 明代民生狀況
第五節 明代之風俗
第二章 清
第一節 清世祖之內治
一 世祖內治
二 三藩之亂
三 清初之外征
四 清國中俄之交涉
清代文字獄
六 教匪之飢亂
七 鴉片戰爭
八 太平天國之亂
英法聯軍之役
十 捻亂與回亂
十一 鹹同時代之改革
十二 中日戰爭
十三 戊戌政變
十四 義和團之亂
十五 辛亥革命
第二節 清代之制度
第三節 清代之文化
第四節 清代民生狀況
第五節 清代之風俗

黃現璠作品集

黃現璠(1899-1982),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民族學家、人類學家和教育家。曾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從事歷史學和民族學研究五十年,在通史、社會史、學運史、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和語言學等方面造詣頗深,貢獻卓著,成為壯學開山祖師和中國第一個民族學派“八桂學派”的開派領袖以及當代歷史學界“無奴派”創始人。

《中國通史綱要》
《廣西僮族簡史》
《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
《唐代社會概略》
《中國歷史沒有奴隸社會》
《光明日報》
《壯族通史》
《掃蕩報》
《儂智高》
《進展月刊》
《食貨半月刊》
《中國通史講稿》
《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試論“中國生活學”的構建》
《西大情緣》
《國防周報》
《五胡亂華北方民眾之抗戰》
《文化建設月刊》
《廣西師範學院學報》
《學術論壇》
《元代佃戶之生活》

《廣西社會科學》
《民族調查與研究40年的回顧與思考》
《廣西民族研究》
《風雨同舟十三年》
《中國文化史》
《漢族對外抗戰史》
《漢武為爭漢族之生存而戰》
《最近三十年中等學校中國歷史教科書之調查及批評》
《黔桂邊區教育散記》
《春秋戰國人之發現與人之平等》
《太平天國革命中的僮族子弟》
《宋代太學生之政治活動》
《僮族在廣西的歷史分布情況》
《儂智高起兵反宋是正義的戰爭》
《土司制度在桂西》
《僮族女將瓦氏領兵抗倭》
《周代無井田制》
《壯族別稱烏滸人之探討》
《銅鼓製造及其花紋的探討》
《北宋亡後北方的義軍》

《戰國時代農奴解放與人之發現》
《漢代學術思想之三變》
《秦始皇第二之隋文帝》
《戰國時代采邑經濟之發達》
《試論西方“民族”術語的起源、演變和異同》
《明代剿倭之廣西女將》
《中國生活學——食衣住行通史》
《舊民主主義革命史稿》
《韋拔群評傳》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講稿》
《右江蘇維埃政權之建立》
《新教育》
《黔桂邊民社會組織的民主政治》
《師大月刊》
《西大學報》
《高中外國史》
《中國史講義》
《關於廣西僮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
《秦代通史》
《南宋末年河北山東義軍》

《嶺外壯族匯考》
《日本吸收中國文化史稿》
《僮瑤族史科學討論會論文集》
《元代被壓迫階級之漢南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學會成立大會論文集》
《我國民族歷史沒有奴隸社會之探討》
《魏晉南北朝通史》
《中國殷代社會史》
《廣西民族研究參考資料》
《廣西寧明花山壁畫與岩洞葬》
《西南民族研究》
《中國封建社會史》
《中國歷史名著選讀》
《政治革命之漢代道教》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
《中國歷史文選》
《古書解讀基礎知識》
《春秋五伯無一為尊周》
《隋唐五代史》
《民國史斷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